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2《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2《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原因及危害,认识到低碳生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碳排放的关系,树立低碳绿色生活意识,掌握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环保行动,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全面了解全球变暖与碳排放的关系,认识到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树立低碳绿色生活意识,将低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减少碳排放,积极参与碳补偿等环保活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全球变暖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使其自觉主动地践行低碳生活。
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和诱惑,坚持低碳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各种与全球变暖、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境,如地球发烧的场景、低碳生活的示范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低碳生活成功案例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以及低碳生活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美丽地球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地球的自然风光、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如此美丽,但是现在地球却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正在面临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低碳生活每一天。
(二)初识全球变暖现象
感受气候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如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的增多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并讨论这些变化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气候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着一些问题。
了解地球 “发烧” 的表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地球 “发烧” 的表现,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动植物生存受到威胁等。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球 “发烧” 的症状。
教师提问:“地球‘发烧’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呢?”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 “发烧” 的危害,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探讨全球变暖的后果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变暖后果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破坏等场景。
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提问,如 “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下去,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全球变暖对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全球变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探寻全球变暖根源
寻找地球 “发烧” 的原因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全球变暖原因的资料,如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新闻报道等。
学生阅读资料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 “发烧” 的原因。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提示,如 “资料中提到了哪些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这些因素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球 “发烧” 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
倾听温室气体的 “心声”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温室气体的音频资料,让学生以温室气体的视角,了解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
学生听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从温室气体的 “心声” 中,我们能了解到什么?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温室气体的?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温室气体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气层吸收热量,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是现代人的不断制造 “温室气体”,逐渐打破了大气系统的平衡,导致气候逐步变暖。
分析人为因素与温室气体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关于人类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温室气体” 从哪来?有哪些人为因素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增加?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如工业生产排放废气、交通运输排放尾气、能源消耗产生二氧化碳等。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地球降温。
(四)细数全球变暖危害
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的资料,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采访专家等方式进行。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全球变暖的危害。
分析资料,探讨危害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探讨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提问,如 “这些资料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危害?”“这些危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危害?” 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全球变暖会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导致自然灾害增多、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了解专家观点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全球变暖危害的专家观点和研究报告,如 “气候经济学之父” 尼古拉斯 斯特恩指出的如果全球 “温室气体” 排放一切照旧,到 21 世纪末温度上升幅度有可能超过 4°C 的观点。
学生阅读专家观点和研究报告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如果气温真的再升高 4°C,会给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后果?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如果气温再升高 4°C,将会给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大部分陆地被淹没、粮食短缺、疾病流行等。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五)反思人类的日常行为
阅读小知识
教师让学生阅读关于 “温室气体” 排放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已成为 20 世纪中期以来气候变暖主要原因的小知识。
学生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温室气体” 从哪来?有哪些人为因素呢?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哪些会产生温室气体?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人类的日常行为如开车、使用电器、浪费资源等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我们必须反思自己的行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分析日常行为与碳排放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碳排放的关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行为示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一次性餐具、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让学生讨论这些行为会产生多少碳排放,以及如何减少这些碳排放。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我们的日常行为与碳排放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选择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购买环保产品等,减少碳排放,为低碳生活做出贡献。
树立环保责任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地球的一员,应该承担哪些环保责任。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可以为减少碳排放做些什么?” 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低碳环保行动,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我们身边的碳排放
认识碳排放
教师讲解什么是碳排放,人们为什么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 “碳排放”。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六种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和排放量情况。
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什么是碳排放?为什么人们把温室气体排放称为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会产生碳排放?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温室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人们把温室气体排放称为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活动都会产生碳排放,如工厂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砍伐树木等。
寻找身边的碳排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调查,寻找身边的碳排放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调查方向,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让学生通过观察、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找出身边的碳排放源。
学生进行小组调查后,制作调查报告,展示身边的碳排放源以及产生碳排放的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调查分析能力。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生活中的很多 “碳排放” 容易被人们忽略,很多物品在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 “碳排放”。我们要想减少 “碳排放”,就要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分析碳排放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 “碳排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活质量?” 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过高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如节约能源、减少浪费、使用环保产品等,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七)低碳生活经验谈
分享低碳生活经验
教师邀请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低碳生活经验的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可以介绍自己在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环保出行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学生分享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这些低碳生活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借鉴这些经验?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小事都会产生碳排放,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能降低碳排放的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
教师让学生从吃穿住行用中选择一个方面,制定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
学生制定好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制定的规范以及制定的理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一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减少碳排放。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践行低碳生活,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了解节能环保小妙招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节能环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节能环保的小妙招,如外出购物带好购物袋、及时关闭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电器在不使用时彻底关闭电源等。
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这些节能环保小妙招有哪些作用?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找到更多的节能环保小妙招?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点,就会发现低碳环保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可以通过留心观察、学习他人经验、自己尝试探索等方式,找到更多的节能环保小妙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低碳环保。
(八)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变暖的现象、原因、危害,碳排放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低碳生活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节能环保的重要性等。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低碳生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你将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家庭低碳生活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一周,记录下自己和家人的低碳生活行动和感受。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工制作、环保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行动力。
建立环保监督机制:在班级中建立环保监督机制,让学生互相监督,共同践行低碳生活。可以设立环保小卫士,对班级中的环保行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不环保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环保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践行低碳生活。
(九)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