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化学综合练习四(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九上化学综合练习四(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上化学综合练习四(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碳酸钠、苏打、Na2CO3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纯碱、NaOH
2.如图是小科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变成红色
B.实验②中稀硫酸与CuCl2溶液反应可得到蓝色溶液
C.实验③中稀硫酸与铁钉反应还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
D.实验⑤中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
3.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过量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先向左偏后平衡 B.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C.先向右偏后平衡 D.先向右偏后向左
4.如表是台州盛产的几种水果的 pH 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水果名称 西瓜 文旦 蜜桔 杨梅
pH 值 5.5~6.5 4.5~5.5 4.0~5.0 2.5~3.5
A.西瓜 B.文旦 C.蜜桔 D.杨梅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以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
B.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以除去盐酸溶液中的少量CaCl2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
6.往含有FeSO4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只有Cu B.滤渣中一定有Fe
C.滤液中一定有FeSO4 D.滤液中可能有CuSO4
7.服用药物“洛哌丁胺胶囊”可以缓解感染诺如病毒造成的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其主要成分洛哌丁胺的分子式为 C29H33ClN2O2。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洛哌丁胺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有机物 D.混合物
8.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和势能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酸和碱属于包含关系 D.单质和金属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9.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种金属R的活动性强弱,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检索表如图,根据检索表可知,金属R的活动性强弱排序正确的是(  )
A.Fe>R>Cu>Ag B.Fe>Cu>R>Ag
C.R>Fe>Cu>Ag D.Fe>Cu>Ag>R
10.将足量的Zn粉投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三种金属阳离子
B.b点处的固体中含有Ag和Zn
C.在b点处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会有沉淀出现
D.溶液先不变色,一段时间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二、填空题
11.“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能够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在出水文物中,“婆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表示)
(3)小科学习了科学后告诉父母: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
①他建议其父母去买的氮肥是    。(填字母)
A.碳酸氢铵(NH4HCO3) B.硫酸钾(K2SO4) C.磷矿粉(Ca3(PO4)2)
②为了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因为混合后放出
   (填化学式)而降低肥效。
12.喷火枪是利用丁烷气罐制作的点火加热工具,如图甲。丁烷(C4H10):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燃烧会生成CO2和H2O。
(1)写出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纯净的丁烷,图乙中气体要从    (填“a”或“b”)管进入。
13.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浓硫酸 ②熟石灰 ③石灰石 ④稀硫酸
(1)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通常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
14.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请回答:
食盐、食醋、味精、纯碱等均是家庭中常见的物质,遇到下列情况,你需要选用其中的什么物质?
①为了使肉类和蔬菜不易腐败,可选用    进行腌制;
②为了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降低对身体的损害,将买回来的蔬菜浸泡在某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烹调,可选   加到水中制成浸泡液;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品质,有助于食品防腐、保鲜。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有严格的规范,如过氧化钙就是禁止在食用面粉中添加的物质,该化合物中氧元素为﹣1 价,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   。
15.橘子罐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去除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
(1)橘络营养丰富但是含有味苦的芦丁。芦丁(C27H30O16)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
(2)用氢氧化钠去除橘络时,要添加盐酸来控制过程中的碱性程度,以确保食品安全,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理:   。
(3)要测定去除橘络过程中的碱性程度,可用下列选项中的   (填数字)。
①无色酚酞试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pH试纸
16.镍(Ni)是一种常见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具有“记忆”本领的钛镍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铁表面镀镍,使铁不易锈蚀,原因是隔绝了铁与    接触。
17.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1)稀硫酸和稀盐酸共有的离子成分是    (用符号表示)。
(2)如何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这两种溶液: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一条即可)。
18.如图是“铁粉和硫磺反应”实验装置:将铁粉和硫磺混合物置于两块耐高温的石英玻璃片之间,铁粉与硫磺被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
(1)铁粉和硫磺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  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发现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黑色固体中有  剩余。
三、探究题
19.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小欢探究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图甲所示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外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步骤二: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步骤三:在图甲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乙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发现集气瓶中气体呈无色,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阅资料:
①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
请回答:
(1)硝酸铜分解生成的红棕色气体经过装置乙后变成无色气体,可见NO2具有沸点    (选填“高”或“低”)的性质;步骤三的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是    ;
(2)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及相关信息可得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依据实验步骤一的现象以及信息②,可以推出NO2可能具有    的性质;
20.(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①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②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反思评价】
③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
④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   及位置是   。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2)已知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钴(CoCl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SO4 Co(NO3)2 CoCO3
在水中溶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灰绿色固体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限选试剂:CoCl2溶液、(NH4)2CO3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可溶性盐反应 CoCl2 溶液中含Cl﹣,AgCl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可溶性碱反应 CoCl2溶液中含Co2+,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21.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图装置制得铁.
(1)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这是为了   .
(3)此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四、解答题
22.兴趣小组利用稀废酸浸泡含有氧化铜、氧化锌的废料,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图中部分物质已略去)。
(1)①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②中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化学式)。
(3)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答案
1.解:A、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俗称生石灰。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俗称苏打。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OH,俗称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解:A、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实验①中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变成红色,故A错误;
B、实验②中稀硫酸与CuCl2溶液不会发生反应,故B错误;
C、实验③中稀硫酸与铁钉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还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故C正确;
D、实验⑤中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气泡,故D错误。
故选:C。
3.解: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过量锌片和铁片,锌的活动性强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要快,而氢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盘质量减少的要快,所以天平指针先向右偏;所用稀盐酸完全相同,金属过量,生成的氢气全部来自于盐酸,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最终天平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即保持平衡。
故选:C。
4.解:A、西瓜的pH为5.5~6.5,小于7,显酸性。
B、文旦的pH为4.5~5.5,小于7,显酸性。
C、蜜桔的pH为4.0~5.0,小于7,显酸性。
D、杨梅的pH为2.5~3.5,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杨梅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D。
5.解: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以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不可行,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会生产氢氧化钠,带入了新的杂质,此项错误。
B、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以除去盐酸溶液中的少量CaCl2,不可行,碳酸钙会和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掉,此项错误。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不可行,CO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因为没有支持燃烧的物质,此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可行,碱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此项正确。
故选:D。
6.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粉先与CuSO4反应,生成ZnSO4和Cu,反应完全后与FeSO4反应,生成ZnSO4和Fe,而且生成的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Cu;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Zn。
故选:B。
7.解:根据分析,洛哌丁胺的分子式为C29H33ClN2O2,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故选:C。
8. A 包含关系 A.动能和势能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酸和碱属于包含关系 D.单质和金属属于包含关系
9.解:由表中的信息可知,1a可与盐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Fe位于H前,2指代的金属与盐酸不反应,说明2a和2b对应金属的活动性位于H后,3指代的金属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3指代的金属的活动性在银之前,R能与硝酸铜反应,说明R的金属的活动性>铜,说明金属活动性为Fe>R>Cu>Ag。
故选:A。
10.解:将足量的Zn粉投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小,再与硝酸铜反应,质量增大。
A、a点对应的溶液质量没有减小到最小,所以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含有锌、铜、银三种金属阳离子,故A正确;
B、b点处的溶液质量减小到最小,所以固体中含Ag和Zn,故B正确;
C、b点溶液减小到最小,溶液中不含银离子,取少量b点处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不会有沉淀出现,故C错误;
D、溶液先不变色,一段时间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故D正确。
故选:C。
11.解:(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能够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2)从信息中可知,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铁,其次是铜,最后是金;
(3)①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B、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②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产生NH3,故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故答案为:
(1)单质;
(2)铁>铜>金;
(3)①A;②NH3。
12.解:(1)丁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
(2)丁烷的密度大于空气,则利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纯净的丁烷,图乙中气体要从a管进入,碱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故答案为:
(1)2C4H10+13O28CO2+10H2O;
(2)a。
13.解:(1)熟石灰是一种碱,腐蚀性较小,且价格低廉,所以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②;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其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选①。
故答案为:
(1)②;
(2)①。
14.解:①食盐具有咸味,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为了使肉类和蔬菜不易腐败,可选用食盐进行腌制。
②将买回来的蔬菜浸泡在碱性溶液中,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可选纯碱(碳酸钠的俗称)加到水中制成浸泡液。
过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该化合物中氧元素为﹣1 价,其化学式为:CaO2。
故答案为:
①食盐;
②纯碱;CaO2。
15.解:(1)由化学式可知,芦丁(C27H30O16)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7:30:16;故填:27:30:16;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OH+HCl=NaCl+H2O;
(3)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既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也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填:③。
16.解:(1)钛镍合金属于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铁与氧气和水接触会发生锈蚀,铁表面镀镍不易锈蚀,原因是隔绝了铁与氧气、水的接触;
故答案为:(1)混合物;
(2)氧气、水。
17.解:(1)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稀硫酸和稀盐酸共有的离子成分是氢离子,符号为H+;
(2)稀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盐酸,稀盐酸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因此鉴别这两种溶液可以用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H+;
(2)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
18.解:(1)铁粉和硫磺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硫不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减少了二氧化硫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发现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生成了铜,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黑色固体中有铁剩余。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硫;
(2)铁。
19.解:(1)硝酸铜分解生成的红棕色气体经过装置乙后变成无色气体,可见NO2具有沸点低的性质;剩余的气体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Cu(NO3)2受热分解还生成了氧气,故步骤Ⅲ的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生成CuO、NO2、O2,故可书写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4NO2↑+O2↑;
(3)通过化学反应,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故答案为:
(1)低;氧气;
(2)2Cu(NO3)22CuO+4NO2↑+O2↑;
(3)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20.解:(1)①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反应生成水。
故填: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②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
故填:收集尾气。
③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没有被除尽的二氧化碳。
故填: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没有被除尽的二氧化碳。
④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检验是否生成水,位置是在DE之间。
故填: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在DE之间。
(2)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可溶性盐反应 CoCl2 溶液中含Cl﹣,AgCl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可溶性碱反应 CoCl2溶液中含Co2+,Co(OH)2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含CO32﹣的盐反应 CoCl2溶液中含Co2+,CoCO3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NH4)2CO3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21.解:(1)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玻璃管内的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故答案为: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Fe2O3+3CO2Fe+3CO2;
(2)若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停止加热,会使石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试管炸裂,刚还原出来的铁也会再次被氧化,所以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装置冷却,故填:防止铁被重新氧化,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3)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故填: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2.解:(1)①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
(2)②中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ZnSO4。
故答案为:ZnSO4。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氢元素。
故答案为:氢元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