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 :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与价值,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健全人格 :认知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法治观念 :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 责任意识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 重点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体会中华传统美德力量,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的血脉吗?它为什么需要我们去延续呢?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本古老的家族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家族的历史和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是我们文化的血脉,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如果我们不珍惜、不传承,这些宝贵的记忆和文化就会逐渐消失。 交流分享:你们家里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文化传统或者习俗? 学生: 教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我们将探讨为什么文化如此重要,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延续和传承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授新课 探究一: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 今年年初一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一部富有创意与深意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引领观众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界。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次对文物归还的呼吁,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与自我觉醒。它巧妙地运用“逃出”这一概念,赋予那些被掠夺的文物以生命和意志,让它们在虚拟的世界里重获自由,回归故土。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观看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 思考:观看视频,在"小玉壶“的归家路上,看到了哪些中国文化? 学生: 教师: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入口写着这样一段话:“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广泛最持久的文明。他们的语言在近4000年的时间里,以同样的方式说和写,并且被不断地推陈出新,表达了一种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统一文化。” 思考: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 教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原因: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探究二: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从2008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再到杭州亚运会,每一次大型体育开幕式上都有浓浓中华文化的身影,中国美学频频吸引世界目光!对此,部分网友认为“没有必要每次开幕式都是中国风,能不能换一个风格?” 思考:结合事例,说说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材料: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习近平 思考:新时代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 教师: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廉吏司马光典地葬妻:他——自幼聪慧过人,六岁读书识字,七岁就能诵《左氏春秋》,还做过震动京洛的“砸缸救友”事情。 司马光虽权高位重,但从不骄纵,一生勤俭清廉,任劳任怨。他的一生清正廉洁,不苟言笑。从官四十余载,从不收非分之财,只有俸禄。他为人厚道,常以俸禄接济穷困亲友。 但妻子去世后,家里所有的积蓄都不够买棺木,简单料理丧事。其子见母亲一生辛劳,死后竟如此清寒,伤心不已。见状,司马光说:“你母亲一生与我同行,不批绫罗,不食鱼虾。这是我们的家风,不能断了这份勤俭之德。” 思考2: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华美德的哪些内容,也体现了中华美德的什么特点? 学生: 教师: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思考2:课件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价值作用? 学生: 教师: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③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富强、民主”连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的质朴理想;“公正、法治”汲取“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崇法思想;“诚信、友善”吸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仁者爱人”的价值追求……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赓续文化血脉,固守中华文化基因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滋养 2.为了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借助数字技术,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换发光彩,这有利于 ①赋予古籍新的文化内容 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③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④赓续共同记忆,守护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7月1日,“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大型原创专题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举办这一专题展有利于 ①弘扬建党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赓续红色血脉 ③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怀 ④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下列伟大建党精神与诗句内涵最接近的是 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在韶山启动。该活动将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等地点串联成线,通过展教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此活动有助于青少年 ①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②领悟革命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③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了自己,可以不去,但有些比赛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泳坛名将张雨霏这样说。下列古诗词的主旨与她的观点一致的是 A.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最近,以藜蒿炒腊肉、莲花血鸭、赣南小炒鱼等为代表的“江西小炒”火出了圈。“江西小炒”是“老乡见老乡”时不可或缺的餐叙元素,也是一种情感纽带和民间文化载体。“江西小炒” ①承载着江西人民的情感认同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③已成为江西文化的唯一代表 ④展现出饮食文化的多姿多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