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尊重他人》教案
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 理解尊重他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认同尊重他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增强对文明社会价值观的认同。
2. 通过对尊重他人相关事例的学习,认识到尊重他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感。
健全人格:
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提升自身的人 格魅力。
2. 引导学生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塑造更加健全 的人格。
责任意识:
1. 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尊重他人的行为,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 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理解尊重他人对个人自尊、自信以及良好心理体验的影响。
认识到尊重他人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2.如何尊重他人
掌握尊重他人的具体方法,如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 欣赏他人等。
难点:
1. 理解尊重的内涵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尊重的含义,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感受等多个方面。
2.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帮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真正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
处境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讲述故事:在一个公交车上,一 位老人因为身体不适没有给一位年轻人让座,年轻人 却破口大骂。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问题,从 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尊重他人。
学生可能会回答年轻人不应该骂人,老人可能有自己的难处等。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 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无论对方是谁,处于什么情况。
2. 展示图片(将PPT中相关图片内容描述出来):一张是人们在互相微笑、友好交流的画 面,另一张是有人在争吵、互相指责的画面。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片,你们能感受到 什么 这两张图片中的人们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第一张图片让人感觉很温暖、和谐,第二张图片让人感觉不舒服、紧张。 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尊重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1. 尊重的含义
讲述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时与批评家相遇的故事(详细描述故事内容)。提问: 从歌德的回答中,你们能看出他对批评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种态度体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歌德很机智,他的态度体现了对批评家的尊重。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就是尊 敬、重视他人,即使对方对自己不友好,也应该保持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展示图片:一个人在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眼神专注,面带微笑。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 们能看出哪些关于尊重的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眼神专注和面带微笑也体现了对说话人的重视。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很多细节中,包括倾听、关注等。
总结尊重的含义: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权利等的尊敬和重视,它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 和态度上。
2.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个人层面
展示漫画:一个孩子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满脸笑容,充满自信;另一个孩子因为被老师
批评而垂头丧气,满脸自卑。提问:从这组漫画中,你们能看出得到尊重和得不到尊重对个人 有什么影响
学生可能会回答得到尊重会让人感到开心、自信,得不到尊重会让人感到难过、自卑。引 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 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讲述自己的经历:曾经有一次,在一次小组讨论中,自己提出的观点被同学们认真倾听和 讨论,那种被尊重的感觉让自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也让自己对自己的观点更加有信心。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通过学生的分享,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尊重他人对个人影响的认识。 社会层面
展示图片:一个社区里,人们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社区环境和谐美好;另一个社区里, 人们互相争吵、互不信任,社区环境混乱不堪。提问:观察这两组图片,你们能看出尊重他人 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可能会回答尊重他人会让社会和谐美好,不尊重他人会让社会混乱。引导学生认识到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 明程度。
讲述社会上一些因为不尊重他人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的案例(详细描述案例内容),如因 为一句不尊重的话而引发的打架斗殴事件等。提问: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应该尊重他人,避免因为不尊重而引发冲突。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他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总结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来看,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 表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 心理体验;同时,尊重他人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促进 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 如何尊重他人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讲述已故美国总统林肯外出时对黑人老乞丐回礼的故事(详细描述故事内容)。提问:林 肯总统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即使是乞丐也不例外。引导学生理解积极关注、
重视他人要求我们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是 冷落、忽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展示图片:一个老师在耐心地给学生讲解问题,眼神专注,态度和蔼。提问:从这张图片 中,我们能看出哪些关于积极关注、重视他人的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老师的耐心讲解、眼神专注和态度和蔼都体现了对学生的积极关注和重视。 通过图片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积极关注、重视他人的理解。
平等对待他人
讲述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的故事(详细描述故事内容)。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道理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平 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展示图片:一群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在一起友好地交流、玩耍。提问:从 这张图片中,我们能看出哪些关于平等对待他人的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同的人在一起友好交流体现了平等对待他人。通过图片分析,进一步强 化学生对平等对待他人的理解。
学会换位思考
讲述鸟儿们互相评价的故事。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道理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只说别人的坏话。引导学生理解设 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 人。
展示图片:一个孩子在安慰另一个哭泣的孩子,眼神温柔,动作轻柔。提问:从这张图片 中,我们能看出哪些关于换位思考的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孩子的安慰行为体现了他站在另一个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的感受。 通过图片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学会欣赏他人
讲述夏衍临终前的故事。提问:从夏衍的遗言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道理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用词要恰当。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 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不能“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全是
豆腐渣”。
展示图片(描述图片内容):一个人在为另一个人的成功而鼓掌,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提问:从这张图片中,我们能看出哪些关于欣赏他人的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鼓掌和真诚的笑容体现了对他人的欣赏。通过图片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 对欣赏他人的理解。
总结如何尊重他人:我们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 赏他人。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尊重的含义是对他人的人格、权利等的尊敬和重视,它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和态度 上。
2.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来看,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 表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 心理体验;同时,尊重他人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促进 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 如何尊重他人:我们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 赏他人。强调尊重他人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它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 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随堂练习
1.著名文学家、戏剧作家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当他开门 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了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不是叫,是请”,竟成了夏老临终前的最后遗言。这反映了夏老()
A. 平等待人 B. 尊重他人 C.举止端庄 D. 宽以待人 答案 :B
分析:夏衍在临终前还强调要用“请”而不是“叫”大夫,这体现了他对大夫的尊重,即 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保持着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 到别人身上。下列做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小虎经常给弱小的同学起绰号
B. 李老师组织活动前都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从不强人所难
C. 王通不小心把教室的门踢坏了,他说是小杰踢的
D. 小刚喜欢溜旱冰,星期天他非要不喜欢溜冰的小李陪他玩 答案 :B
分析:李老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不强行要求同学们做不喜欢的事情,符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观点,体现了对同学们的尊重。小虎给同学起绰号、王通说谎、小刚强迫小李陪 他玩都没有尊重他人。
3.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遇到下列现象: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嗤之以鼻,对相貌不好的同 学避而远之,对穿戴不好的同学指指划划。这些现象说明()
A. 人与人之间学习成绩、相貌、穿戴等的差别会导致人格上的不平等
B.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有些同学的好奇心太重
C. 由于各方面的差别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尊重,这是可以理解的
D. 人生而平等,尊重他人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答案:D
分析:这些现象表明有些同学没有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而不是因为差别导致人格不平 等,也不是好奇心的问题,不尊重他人是不可理解的,所以应该选择D。
4. 陶行知说:“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就没有人下人。”以下最符合题意的是( ) A. 心动不如行动
B. 乐于助人,相互支持
C. 竞争不忘合作 D. 平等对待他人 答案:D
分析:陶行知的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符合平等对待他人的 题意。
5. 材料一:有一只旅行队,当一切置办齐全时,队长发现还缺少两样东西,于是他大声 叫道:“我们还缺少一个犹太人和一条狗。”一个犹太人听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
就齐全了吗 ”
材料二:公园里,一个同学一边走路,以便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 最后,他被管理人员发现并处以罚款。
问题(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 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不尊重他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分析:材料一中队长的言语不尊重犹太人,材料二中同学的行为不尊重公共环境和他人, 都体现了不尊重他人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反映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答案:从个人层面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 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从社会层面看,尊重他人是维系良好人际 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分析: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了尊重他人的原因,与前面讲授新课中关于为什么要尊 重他人的内容相呼应。
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答案:我们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分析:这是对如何尊重他人的总结,与前面讲授新课中关于如何尊重他人的内容相呼应。
(五)板书设计 尊重他人
1. 含义:对他人的人格、权利等的尊敬和重视 2.为什么
个人:自尊、自信、良好心理体验
社会:维系关系、文明特征、促进进步
3. 怎么做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相关事例和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 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 地掌握换位思考的技巧。另外,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对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部分讲解得较为详 细,导致在如何尊重他人部分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方法,在今后的 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 学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或被尊重的经历,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 践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