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遵守规则》教案
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 学生能够认识到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保障,认同遵守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 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认同感。
2. 理解规则的制定和改进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民的利益,进而认 同我国在规则制定和完善方面所做的努力。
健全人格:
3. 通过对规则与自由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面 对各种诱惑和情境时,保持理性和克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
4. 引导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责任意识:
5. 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责任,不仅要自觉遵守规则,还要积极维护规则, 勇于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说“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6.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 力量,增强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社会规则既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又保障了人们 的自由,避免对自由的错误理解和滥用。
2. 自觉遵守规则的方法:掌握自律和他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做到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3. 维护规则的途径:明确从自身做起以及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 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难点:
4.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自律,尤其是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坚 守规则,不随波逐流。
5. 使学生理解规则的改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的实际情况
进行,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规则的改进中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讲述一个小故事:在一个没有交通规则的小镇上,车辆和行人随意穿行,导致交通混 乱不堪,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提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 们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交通混乱、危险,生活不方便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引出规则的重要性。
2. 展 示一些社会生活中因为违反规则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图片,如插队引发的争吵、在图 书馆大声喧哗被制止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可能会表达对违反规则行为的不满,或者认识到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展示一张在候车室的图片,图片中有一位男士大声打手机,旁边有一位女士抱着熟睡的孩 子。提问学生: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吗 他的这种行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他的行为不合适,因为影响了其他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由的边界问题,讲解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我们在行使自由和 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讲述列车发车时两位乘客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的案例,因为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提问 学生:这两位乘客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他们违反了规则,扰乱了秩序。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制定规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 由的保障,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己的自由边界,促进社会 有序运行。
总结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 束。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享有自由。
自觉遵守规则
讲述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提问学生:你们如何看待许衡的这种观点 学生可能会回答许衡很自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律的重要性,讲解自律是自觉遵守规则的关键,我们要严于律己,不 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
展示一些学生关于闯红灯的观点,如“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只 要没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的时候可以”。 提问学生:你们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学生可能会对这些观点进行批判,认识到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律和自律的关系,讲解自觉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我们不 仅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和提醒,更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
讲解慎独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坚守规则,做到自我 约束。
2. 维护规则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图片,如插队、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 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学生可能会列举出更多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如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乱刻乱画、抢 占座位、学校门口乱停车、宠物随地大小便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同时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 遵守规则。讲解维护规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3. 改进规则
展示一些规则改进的例子,如儿童票按年龄或身高销售、霸座可报警、新增网络保护专章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修改人口计生法规 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刑法修正案降低刑责年龄等。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则 的改进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社会发展了,原来的规则不适应了等。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
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 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如关注社 会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等。
(三)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同时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自觉遵守规则的方法:需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
维护规则的途径:从自身做起,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改进规则的原因和方法: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需要进 行制定、废除、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2. 强调遵守规则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遵守规则 的好公民。
(四)随堂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规则约束
B. 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
C.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同时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D.只要遵守规则,就可以拥有绝对的自由
答案:C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 会规则的约束;同时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享有自 由。
自觉遵守规则需要()
A. 只有自律
B. 只有他律
C.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D. 不需要任何约束
答案:C。自觉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我们不仅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和提醒,更 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简答题
请简述维护规则的具体途径。
维护规则的具体途径包括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 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五)板书设计 1. 规则与自由 划定边界
保障自由
2. 自觉遵守规则 自律
他律
敬畏规则
3. 维护规则 自身做起
提醒他人
4. 改进规则 制定
废除
调整完善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维护 规则和改进规则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并回答。在讲解规 则与自由的关系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社会规则既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又保障了 人们的自由。在讲解自觉遵守规则时,通过许衡的故事和学生关于闯红灯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律和他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讲解维护规则 时,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维护规则的必要性 和具体途径。在讲解改进规则时,通过展示规则改进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时,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可能需要在今后 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此外,在课堂小结环 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这样可以更好地检验 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