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巴黎奥运会精选素材
一、开幕式亮点
亮点一:融入人脸形象设计的会徽
整整一百年前,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正式允许女性参加比赛。一百年后,奥运火炬再次于巴黎传递,被大家笑称为“美容院”的2024奥运标志,其实是来自玛丽安娜的脸庞,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这是相隔了一百年的人权对话,同时女性的形象代表着巴黎奥运对女性参与运动的重视。
亮点二: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
这是现代奥运会首次在开放式城市空间举行开幕式。整个开幕式以城市做背景、河流为跑道、码头当坐席,205个代表团约6800名运动员搭乘85艘船只,从奥斯特里茨桥出发,向西航行约6公里,途经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等标志性建筑,至埃菲尔铁塔对岸的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庆祝仪式。河流、建筑、桥梁构成了天然舞台,体育、历史、艺术在塞纳河完美融合。
亮点三:女骑士——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民族英雄,13岁就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并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贡献。但最终被俘,在19岁被处以火刑。圣女贞德被尊为烈士,被视为罗马天主教会的女儿以及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法国大革命后,她成为法国的国家象征。1920年,圣女贞德被罗马天主教会封圣,两年后,圣女被宣布为法国的守护神之一。她在许多文化作品中被描绘,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和音乐。
亮点四:屋顶高唱《马赛曲》
法国次女高音歌唱家身穿与法国国旗同色的裙子,在巴黎大皇宫屋顶演唱了充满力量感的法国国歌《马赛曲》。《马赛曲》响起,法国国旗也在特罗卡德罗宫升起。聚光灯照射在塞纳河上缓缓升起的10位创造法国历史的女性雕像上,这些女性有作家、运动员、律师、哲学家、记者、植物学家、教师、诗人、导演、法官,表演传达出法国对历史上这些女性的敬意。
亮点五:神秘的蒙面火炬手
神秘火炬手的灵感源于法国文化中一些知名的蒙面角色,他戴着面具,跟随运动员行进在队伍中,或穿梭在沿岸各种建筑屋顶上,或通过滑索从圣路易岛穿越塞纳河,他目睹了巴黎圣母院脚手架上工人的舞蹈表演,走进夏特莱剧院观看了《悲惨世界》音乐剧排练,并从卢浮宫的杰作前走过,进入到穿越时空的电影和科幻小说的世界中。
这个共同线索角色指的是著名的法国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团结》,该系列的作品于2014年发布,故事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巴黎。这段背景中,包含着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攻占巴士底狱、发表《人权宣言》、国王路易十六被砍头,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
亮点六:木筏上唱响和平颂歌《Imagine》
塞纳河上,一只漂流的木筏,一架燃烧的钢琴……《Imagine》在巴黎夜晚响起。这首由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创作的歌曲,由钢琴家索菲安·帕玛特和歌手朱丽叶·阿尔曼特在一只漂流的木筏上奏唱,仿佛是向世界发出团结与和平的呼唤。
亮点七:艺术品化身观众
以塞纳河为舞台,从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到《米洛的维纳斯》,再到蒙娜丽莎……众多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一一亮相,注视着运动员从眼前经过,各代表团受到了卢浮宫艺术品的迎接。六个标志性面孔从水中浮现,随着船只的经过移动。表演巧妙地颠倒了角色:在塞纳河这个独一无二的流动“博物馆”中,运动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艺术品则变成观众。
亮点八:塞纳河上演四个奥运新增项目
塞纳河中央出现了5个浮动舞台,它们由90个重量在1吨到5吨间的压载物和系泊线固定。这些舞台上出现了奥运会新增的4个体育项目,即兼具表演性、观众缘、包容性的霹雳舞、攀岩、滑板和冲浪。这些运动很年轻,在街道或大自然中时常可见。大雨中,一位霹雳舞演员兼歌剧演唱家不仅表演了霹雳舞,还演唱了歌剧《殷勤的印第安人》中的选段。
二、“中国制造”与巴黎奥运会的碰撞
【内容简介】
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7月26日开幕亮相奥运赛场的,除了运动健儿们,还有一些中国设计和制造的先进的体育装备。在大大小小的国际赛事中,我们总能看到“中国制造”活跃的身影。中国制造的35000多个乒乓球,以及乒乓球台和配套设施,出现在巴黎奥运赛场上。据报道,泰山体育将为摔跤拳击、柔道、自行车、跆拳道、体操等多个项目提供体育器材,该企业生产的瑞豹自行车还将陪伴中国自行车队队员驰骋奥运赛场。
【中国“智”造】
1.会变色的乒乓球台——科技与浪漫交融
巴黎奥运会来自中国的乒乓球台,采用自带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在运动员出场和赛后营造出独特氛围。台面采用最新高分子技术,摩擦、弹跳效果更佳。
2.乒乓球——精益“球”精
中国企业生产的奥运乒乓用球,从出厂到送往奥运赛场要经过15道关卡,在圆度、硬度、重量、弹性等方面,均比世界乒联规定的公差更小。
3.运动垫——首次应用智能芯片
巴黎奥运会柔道、摔跤项目的运动垫均由中国企业提供。运动垫首次使用智能芯片技术,可以实时采集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速度以及区域信息;纳米防污抗菌涂层能保证垫子不容易发生微生物积聚和繁衍。
4.“子弹时间”技术——中国AI助力沉浸式观赛
巴黎奥运的沙滩排球、网球、柔道等等项目上,全球电视观众将会首次在夏季奥运会的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如科幻电影中“子弹时间”一样的静止画面,身临其境多角度看到运动员强化慢镜头、时间静止等神奇效果。
5.户外LED屏——在塞纳河边享巨屏直播
奥运期间,巴黎的每个区都会通过公开的户外大屏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在奥运开幕式上,奥组委在塞纳河边设置了80多个巨型屏幕现场直播,这些LED大屏基本都来自中国科技公司。
6.可回收地板——减碳、环保
巴黎奥运会三人篮球项目和乒乓球项目的运动地板来自中国,使用可循环橡胶材料,具有低碳绿色、可回收循环使用、环境友好的优势。
7.国家队“战车”——全球同级最轻
场地自行车项目中,专为国家队定制的“战车”采用T1100碳纤维材料打造,车架仅有1150克,采用单转点一体式后三角结构等多项精妙设计,在全球同级产品中做到了最轻。
8.LED地板屏——炫酷观赛体验
来自中国的LED地板屏可根据现场情况改变划线布局,改变地板颜色,实时显示比赛数据、镜头回放、庆祝动画以及各类图形,让赛场呈现出浓浓科技感。
【写作角度】
主题一:闪亮的中国名片
比中国运动健儿们更快抵达巴黎奥运会的是中国制造科技与浪漫交融的乒乓球台,带有智能芯片的运动垫、炫酷的LED地板屏等等,一件又一件的中国制造产品,一个又一个的中国设计创意,无不展示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这是我国研发能力、自主能力的不断增强的表现,是国货产品向低成本、高品质的蝶变,是一张又一张令人瞩目的中国名片。
主题二: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无论在哪里举办大型赛事,“爆单”的都是中国,仿佛已经成为了基本操作。当然,不仅仅是体育赛事,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正在走出国门。中国高铁、中国家电、中国机电、中国新能源汽车等等,一个又一个闪耀的“中国名字”,都展示着“硬核”的中国产品与世界的深度交融。中国方案、中国创造、中国力量,一个开放不止步的中国,正在为世界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主题三:肩负使命、责任担当
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去的过程,令人心潮澎湃。同时,我们更感受到大国崛起背景下,我们肩上沉甸甸的那份责任与使命。就像陈延年先生所说的,少年的肩上有明月清风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脊梁。作为青年人,我们更要于机会和挑战中成为未来的中国力量。中国创造,谱写崭新的骄傲篇章,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中国奇迹。
三、人物素材
1.一路逆袭!24岁谢瑜拿下中国队第三金
【适用话题】不断探索、青年奋进
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24岁的中国选手谢瑜后来居上,在资格赛仅排名第6位的情况下在决赛一路逆袭,以240.9环的成绩为中国队拿到本届奥运会的第三枚金牌!比赛只剩最后三位选手时,比赛进入白热化。蒙纳率先被淘汰,获得一枚铜牌。而在最后的金牌决战前,谢瑜领先第二名的马尔蒂尼0.7环,已经优势在手。最后两枪,谢瑜打出两个10环,最终逆袭夺冠,为中国队再次收获一枚金牌!
国际射联世界射击锦标赛上,谢瑜获得男子50米手枪慢射个人冠军和团体冠军,实现历史性突破,站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2024年5月射击世界杯比赛中,谢瑜摘得10米气手枪个人金牌,并和搭档夺得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铜牌。在中国射击队步枪和手枪项目的14名选手中,出生于2000年6月12日的谢瑜勉强挤进“00后”行列,谈及自己职业生涯,谢瑜表示对射击理解不够,仍在探索,认为刻苦训练必不可少。他给出的回答很有哲理,“截止到目前,我觉得自己对射击这项运动的理解还是不够,只能属于是迈了一只脚,伸了个头进去,还在不停探索的状态。”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辛苦的,但当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时候,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你感觉是快乐的,但如果投入不进去,可能就会觉得很漫长,很枯燥。”谢瑜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对某件事充满热情时,全世界都会成为你的教练。
2.江旻憓夺得巴黎奥运会中国香港代表团首金
【适用话题】毫不松懈、努力拼搏、坚强乐观
7月27日晚,在巴黎奥运会击剑女子个人重剑金牌赛中,中国香港选手江旻憓战胜法国选手马洛-布雷东,勇夺桂冠。这是中国香港队于本届奥运会取得的首枚金牌。进入第三局,江旻憓奋起反击,在局末将比分追至12平,并通过“决一剑”取得最后胜利。“我终于没有再输了。次次都输,今天终于赢了。”赢下比赛后江旻憓情绪非常激动,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语无伦次,泣不成声。“我不相信自己得了冠军。开始很紧张,但是我对我的团队有信心。能在这么漂亮的舞台比赛,本来就是我的梦想,所以我不想输,要对得起我的教练和团队。我很专注地打,就忘记了分数。”明明如此优秀,却又那么努力。用这句话用来形容江旻憓最贴切不过了。学业方面,江旻憓也毫不松懈。在取得斯坦福大学国际政治学士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后,她又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博士生。如今,她的履历中又新添了“奥运冠军”的身份。顺风顺水的事业,在2017年戛然而止。在备战德国击剑世锦赛时,江旻憓遭遇左膝十字韧带断裂。尽管家人希望江旻憓退役,但她没有放弃心爱的体育事业,努力康复,“仅仅”三个月就回归赛场。两年后的布达佩斯世锦赛,命运又和江旻憓开了同样的玩笑,在训练时,江旻憓遭遇了右膝十字韧带断裂。两年时间里,江旻憓的两个膝盖都遭遇了同样的大伤。接连的遭遇,没有打击到江旻憓强大的内心,她依旧坚强乐观,常常以微笑示人。“克服困难是我的强项,这也是中国香港人的精神。”江旻憾这样说道。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3.14岁“小孩姐”崔宸曦获得滑板女子街式赛第4名
【适用话题】少年初长成、天才是勤奋的积累、努力型选手
14岁“小孩姐”崔宸曦获得滑板女子街式赛第4名。7月28日,在巴黎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赛决赛中,中国选手崔宸曦获得第4名,这是她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创造中国代表团该项目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在巴黎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赛的决赛中,崔宸曦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以稳定的发挥和出色的技巧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比赛过程中崔宸曦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与自信。在滑行方面,她以流畅的动作和精准的控制获得了65.47分的高分;而在技巧动作上,她更是两次取得了89.11分和86.98分的优异成绩,最终总分达到了241.56分,位列第四名,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中国滑板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战绩,更为中国滑板运动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接触滑板到站上亚运会最高领奖台,她只用了三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崔宸曦自己却说:“我有一点点天赋。但我从小就练习这个项目,所以更多的还是努力!”努力,是崔宸曦身上最闪光的标签之一。崔宸曦属于“努力型选手”。为了备战巴黎奥运会,崔宸曦更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无论是技术动作的打磨还是体能的提升,她都力求做到最好。面对训练中的困难和挑战,她从未有过退缩和放弃的念头,始终保持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
4.陈艺文与昌雅妮夺冠,中国队勇夺跳水六连冠
【适用话题】青年榜样、团结协作、压力与动力并存
7月27日下午,在万众瞩目的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昌雅妮与国家队队友陈艺文搭档以337.68分的成绩强势夺冠,这也是本届奥运会昌雅妮代表湖北选手夺得的首枚金牌。
出生于1999年的陈艺文和出生于2001年的昌雅妮接过了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两人此前都没有奥运的参赛经验。陈艺文曾坦言压力与动力并存,“以往这个项目都是以老带新,这一届是我们两个新人顶上来,虽然有压力,但我们俩会互相鼓励,希望能展现出更好的水平。”陈艺文和昌雅妮的组合之所以能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源于两人各自过硬的实力和多年相处的默契。中国组合陈艺文和昌雅妮,两位年轻而勇敢的选手,怀揣着梦想与责任,披挂上阵。她们的每一次跳跃,都如同翩翩起舞的天鹅,轻盈而优雅;每一次入水,都似无声的诗行,书写着坚韧与执着。这样的表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确,更是心理上的坚强。每一跳都显得那么自信,每一次着水都那么冷静。这是她们无数次训练的结果,是对跳水这项运动极致追求的体现。中国队在女子双人三米板项目上实现了六连冠,这样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
在巴黎奥运会周期,昌雅妮开始与陈艺文搭档,两人延续了中国跳水梦之队在双人项目上的强势,不论是世界杯还是亚运会,抑或是世锦赛,两位小将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在双人三米板上几乎从未失手,基本上参赛即夺冠,特别是2022年、2023年、2024年世锦赛,实现了三连冠。同时,昌雅妮还在多哈摘得首枚世锦赛女子单人三米板金牌。这不仅是对陈艺文和昌雅妮两位选手的肯定,更是对中国跳水队整体实力和战术布局的肯定。教练团队的策略,运动员的执行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陈艺文和昌雅妮两人职业生涯中的首次奥运会之旅。初次登上奥运舞台,便能在如此重大的赛事中担当起争夺跳水首金的重任,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她们没有被压力击垮,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心理素质,成功延续了前辈们创造的辉煌。
陈艺文和昌雅妮的成功,是对无数个日夜辛勤训练的最好回报;她们的笑容,背后是汗水与泪水的交织。这不仅是一次胜利,更是中国跳水队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她们会继续勇往直前,为中国跳水事业创造更多的辉煌!
5.马龙:荣任奥运旗手冲击“六金王”
【适用话题】国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自强不息
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4日宣布,将由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花样游泳运动员冯雨担任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马龙说:“作为旗手,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更是中国乒乓球队这个集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拼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我们要努力继续在巴黎延续国乒荣耀,将国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传播出去,讲好中国乒乓、中国体育故事,在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贡献国乒的智慧和力量!”
马龙在巴黎的赛场上,不仅在追逐自己的六金梦想,更是在续写着属于中国乒乓的传奇故事。2024年巴黎奥运会马龙将只参加男团比赛。他说,“对运动员来讲能够在这个年龄再次参加奥运会,为国出战我觉得是非常荣幸的事情。”他希望自己能帮助团队再次冲击冠军。
马龙打动人心的,已不仅是一句“热爱能抵岁月漫长”,还有在坚持中,懂得团结、创新,用锲而不舍的人生经历,为更多人带来力量。在巴黎奥运赛场上,马龙已经将个人的荣耀视为对“冠军之师”国乒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他手中紧握的不仅是球拍,更是国家与民族的期望,是激励后来者的灯塔。马龙以行动证明,每一份汗水都是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的最好注解。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体育精神的极致追求,对团队荣誉的无比珍视,以及肩负国家责任的勇敢担当。一代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正和马龙齐头并进,用球拍书写着属于中国乒乓的辉煌篇章,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精神风貌。
四、时 评
奥运更开放 团结向未来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的永恒追求。130年前,顾拜旦在巴黎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希望以此促进各国间和平交流。几天之前,“奥林匹克休战墙”在巴黎奥运村揭幕,数百名运动员代表向世界发出“给和平一个机会”的呼吁。在全球震荡加剧、区域冲突不断之际,五环旗下的团聚弥足珍贵,也带来又一次呼吁对话、推动和平的契机。
奥运赛场上,对手既全力拼搏,也相互拥抱。难民代表团将第三次踏上奥运赛场,他们揭示了战争和冲突带来的巨大创伤,也提醒着国际社会团结起来,让哨声取代枪声,让握手感化对手,让公平竞争替代流血冲突,让体育架起人类通往美好未来的桥梁。
——节选自新华社
青年人,请以运动致青春
以运动致青春,因为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但每一代青年要实现报效祖国的一腔热忱,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
今日之青年,不仅是建设祖国的主力军,也正在成为健身运动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各地积极打造15分钟健身圈,“全民跑马”成为热词……运动正深度融入国人生活,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以运动致青春,需要“积跬步”的坚持和恒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体育强国”还是“健康中国”的目标,都离不开一代代人的积累与坚持。在运动场上,一代代青年刻苦训练、努力奋斗,让国旗一次次飘扬,国歌一次次奏响;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经营者们常年的深耕细作;体育运动的推广普及,离不开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多年坚持付出。
以运动致青春,在于体育精神对青年人格的影响与塑造。肯吃苦、能坚持、不服输、坚韧不拔、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说起体育精神,这些词汇往往一股脑地涌现出来,在很多人的工作与生活中起到积极影响。
青年人,以运动致青春吧!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姿,是最好的“凹造型”方式;汗水打湿的面庞,才是青春应有的样子。
——节选自新华网
祖国永远需要矢志不渝的时代先锋
四十年来,中国射击队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以先锋角色肩负起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打好奥运开局的重任,激励中国体育健儿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鼓舞广大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祖国永远需要矢志不渝的时代先锋。在最不惧风雨的青春繁花里,在千锤百炼的青春芳华中,如同盛李豪、黄雨婷这样的中国“00后”乃至“05后”,面对靶心、面对目标,是如此坚定和矢志不渝,这正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生活中、在风雨里、在赛场上、在攻坚时最应该有的样子。
——节选自《中国体育报》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