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 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0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美丽高岭到黄沙漫天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水草丰沛的皇家猎苑,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清末实行开围募民、垦荒伐木,加之连年战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林草植被稀少。
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我们又给自然提供了什么?
人与自然必须“你死我活”吗?
空气、土壤、水、森林……
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空气污染……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沿海城市被淹
极端天气频繁
火灾
史前病毒释放
地震
生态系统破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索取会如何?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阅读探究与分享,思考下列问题。
1.原因: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启发: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空气污染最典型的事件是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5天夺走4000多条人命。过后的两个月中,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
思考: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雾霾有什么启发?
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0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说明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给余村带来不同的前景
第一次富起来
第二次富起来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增长。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道路。
鼓了“钱袋子”,
伤害了“居住环境”。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
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价值取向)P85
★1、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1、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7
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材料二:2023年1月29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对2022年度行政执法情况通报,立案214起,结案108起。另外,移送司法机关16起。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美丽中国的内涵: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拓展:学以致用(结合P87低碳微行动)
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行动?
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
②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
③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④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⑤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习近平主席号召当代青少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你打算如何响应号召,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响应号召
探究新知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具体行动)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3.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
4.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5. 使用节约型水具
6. 拒绝过分包装
7.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8.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9. 一水多用
10. 随手关闭水龙头
11. 节约粮食
12. 双面使用纸张
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16. 提倡使用布袋与纸袋,建议循环使用
探究新知
共筑生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美丽中国
思维导图总结
达标检测
( )1.观察右边漫画,《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启示我们
①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③人类可以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④破坏大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
( )2.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非易事。公民应该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②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 
③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④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A
( )3.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②人类从来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对自然界的改造是无能为力的
③人类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④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