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6.1友谊的真谛(课件30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6.1友谊的真谛(课件30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
6.1 友谊的真谛
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规划
(一)主题名称:成长的时空
(二)主题概述:
1.本单元以“成长的时空”为主题,体现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父母、老师和朋友的重要陪伴和见证。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集体生活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围绕“成长的时空”这一主题,引领学生踏上成长的节拍,体会人际关系变化的意味,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理解宽容,增强合作精神,不断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关注与家人的关系,学会建设美好家庭;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建立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的师生关系;能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掌握交友的智慧,结交益友;感受集体的作用和力量,为建设美好集体做贡献。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
3.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在重点研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参照课程标准,并结合生活价值提取出“建设美好家庭、珍惜师生情谊、
学会结交益友、共建美好集体”的单元大概念。在大概念的引领下,立足“成长的时空”主题,采用现实情境转化为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和谐家庭—师生情谊—结交益友—美好集体”为主线,构建家庭篇、师生篇、交友篇、集体篇的完整成长链条,构成了以生活逻辑为线索的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立足单元主题,统筹单元活动,实现了单元内容的整体性。每课时都以议题的形式呈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发现陈述等方式,力求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体现情境化、建构性、活动型的议题式教学特征。
(三)主题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自我意识增强、思维能力发展快,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他们与父母亲人的关系,是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道德浸润作用。
2. 本单元第五课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同时,本课需要帮助学生从双向互动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携手共进;在接受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学会主动关心、帮助老师,与老师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
3.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友谊有着超乎常人的重视。本单元第六课聚焦学生交往话题,引导学生了解建立友谊的重要意义,树立主动交往的意识,培养辨别良好关系的能力,积极树立以同情、关爱、道义为基础的友谊。引导学生在交往中积极践行“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高交往能力,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4.本单元第七课聚焦“集体”,将学生成长从自我认识、与他人交往方面扩展到集体生活。使学生明确,在集体中生活,不仅要了解个人如何依靠和运用集体的力量获得成长,也要认识到良好的集体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共建、共享美好集体,承担责任,与集体共同成长。同时,通过在集体生活的学习中逐渐渗透公共生活的要素,进一步拓展青春生命成长的学习资源,为八年级展开社会公共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即兴采访、角色扮演、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师生、友谊对成长的独特意义,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引导关注与家人的关系,学会建设美好家庭;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建立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的师生关系;能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掌握交友的智慧,结交益友;感受集体的作用和力量,为建设美好集体做贡献。
通过情境材料分析、亲身经历分享等形式认识家庭、师生、友谊的影响意义,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美好关系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同时,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理解宽容,增强合作精神,不断成长进步。
(六)单元评价建议:
学习态度 1.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创意,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或行动。
2.能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分享小组合作成果。
3.在小组合作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4.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具体的思考与分享任务,效果良好。
学习程度 知识获取 1.了解家庭的含义,知道家庭的重要性,能够为建设美好家庭出谋划策。
2.了解教师的含义及重要性,知道珍惜师生情谊的要求,做到珍惜师生情谊。
3.理解友谊的特点,掌握交友的智慧。
4.了解集体的含义及作用,掌握建设美好集体的方法。
学习能力 1.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把握机遇,促进自我发展能力。
2.能够正确理解的家庭、师生、友谊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学会理解宽容。
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自我管理,不断成长进步。
价值观念 1.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2.学会理性面对成长中的友谊,正确面对交友中的问题,善于结交益友。
3. 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以集体利益为重,增强建设美好集体的意识和能力。
素养达成 政治认同 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
健全人格 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责任意识 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二、具体课时设计:
6.1 友谊的真谛
1.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及“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团结同学,宽容友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团队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
2.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这一框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建立友谊;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友谊的真谛。初中学生逐步离开父母的怀抱,与同龄人发生深刻的联结,迫切需要建立真挚的友情。建立友谊需要方法,理解友谊的真谛,才能让友谊更加长久。本框教学对学生如何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友谊充满渴望,同伴交往和友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重大,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社会行为和情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于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一些模糊的体验,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友谊的力量,从而珍惜友情、善待朋友,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友谊的真谛
(2)教学难点:理解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5.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分享活动,树立积极的交友态度,主动融入集体、与同学交往,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在交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2)健全人格∶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情感,树立的正确的友谊观。
(3)责任意识:通过探究活动,能够理解友谊的真谛,能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感及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6.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诗词飞花令:你知道哪些与友谊相关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友情寄托在绵绵诗意中,历经历史长河、跨越千年的岁月,流传千古、延续至今。今天,我们通过诗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一起探究友谊的真谛。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了铺垫。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议学情境:日与月的相会
杜甫很早就听闻了李白这个人,对他的诗词更是爱不释手。一直盼望有一天能和偶像见面。唐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的一天,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两人一见如故。后来两人又同游了山东,探寻古迹、拜访隐士。两位诗人把酒唱和,怀古论今,度过了一段诗酒逍遥的快乐时光,结下了亲如兄弟的深厚情谊。
对于这场相遇,闻一多先生曾说“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他们的相遇就像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世人只能设案焚香,望天遥拜这皇天的祥瑞。”
议一议:提到朋友,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谁的身影?你们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
教师: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有欢笑也有泪水。请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你们之间的故事。
教师总结:1.如何建立友谊?
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从陌生到越来越熟悉和了解,逐渐建立了友谊。
友谊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情境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朋友间交往的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过渡语: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经历着不同的体验,积累着各自的感受,体悟着友谊的真谛。
环节二: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议学情境:唐朝最甜双子星
李白与杜甫同游洛阳美景时,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男人之间友情最好的样子大概就是像李白和杜甫这般。 不久之后,李白邀请杜甫一起北渡黄河,朝谒圣地王屋山。李白和杜甫就此踏上了找仙人、寻仙草、炼仙丹的旅程。
议一议:根据李白与杜甫的相处,说出你与朋友一起经历过的类似事情。当你们一起做这些事时,你有何感受?为什么你不与其他人一起做这些事?这说明友谊有何特质?
学生:
教师总结:3.友谊的特质?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是平等的、双向的。
议学情境: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的军事行动,兵败之后被关进了监狱,后被流放夜郎。此时的杜甫被困长安,为李白担惊受怕,夜不能寐。那时,李白很多原来的朋友都袖手旁观,生怕连累到自己;而杜甫,一直坚定地相信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首诗是杜甫为专为李白所做,为其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这首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也算得上是经典之作了。
议一议:朋友落魄后,你还会和他交往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
(2)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 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
议学活动:杜甫把李白当作兄长一样,对他念念不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怎奈路途遥远,音讯不通,只得用诗歌表达这段忘年之情。这一写就刹不住车了,《梦李白二首》、《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等等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15首。从这些诗中,可看出杜甫对李白是非常崇拜的,也是常常挂念怀才不遇、放荡不羁的好朋友,可谓是情真意切。
议一议: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如何回应杜甫的情谊?
(3)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生活中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情境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友谊的真谛。
过渡语:杜甫和李白之间的友谊如此真挚,那么他们后来
环节三:
议学延伸: 北京时间8月3日,陈清晨/贾一凡夺得巴黎奥运会女双冠军。携手十年,“凡尘”组合经历风风雨雨,却在冲向巴黎的最后时刻,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两人还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站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夺冠那一刻,两人的眼泪是十年同甘共苦的释放,是帮助彼此圆梦的美好时刻。
你有这样的朋友吗?请和朋友做一个规划,未来你们将怎样度过初中三年?
设计意图:议学延伸环节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突破教学难点,培育核心素养。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陈清晨和贾一凡的经历,学会建立友谊,理解友谊的真谛,对我们而言,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所以我们要用心呵护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讲述友谊的真谛。七年级的学生对友谊充满渴望,同伴交往和友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重大,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社会行为和情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用奥运冠军的经历来导入,开始对友谊的探讨。学生大多能够建立友谊,结交到朋友。但是对于友谊的真谛理解不太到位,尤其是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中学生的友谊可能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即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双向的关系,不能深刻理解友谊能够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本课在设计时,也存在对教材理解不够的地方,友谊是亲密的,这种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情况,学生大多理解为在一起时间长,一起做事情才是亲密的,而那种由于不在一个学校就觉得不在是亲密关系,在设计时没有体现出来这方面的解释。友谊,对于平等、相互,在上课时没有能把握这个深浅的度是一个遗憾,以后还要加强学习和思考,让课更加科学,符合课标要求。(共30张PPT)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知道哪些表达友谊的诗词?
友谊寄托在绵绵诗意中,历经历史的长河、跨越千年的岁月,流传千古、绵延至今…
李白的成长深受哪些人的影响?
第六课第一框
目 录
友谊是如何建立的?

友谊带给了我们怎样的体验?

友谊的特质?

友谊的影响?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遣怀》唐·杜甫
日与月的相会
杜甫很早就听闻了李白这个人,对他的诗词更是爱不释手。一直盼望有一天能和偶像见面。唐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的一天,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两人一见如故。
后来两人又同游了山东,探寻古迹、拜访隐士。两位诗人把酒唱和,怀古论今,度过了一段诗酒逍遥的快乐时光,结下了亲如兄弟的深厚情谊。
“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他们的相遇就像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世人只能设案焚香,望天遥拜这皇天的祥瑞。”
相遇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在我们一生当中
大概要遇到3000万陌生人
人和人在这片土地上相识的概率
是千万分之五
成为朋友的概率大概
只有十亿分之三
提到朋友你的头脑中首先浮现的是谁?
你们是如何认识的?
是聚会中,聊不完的话题?
是开学时,校门口的相遇?
是游戏时,你们一起开黑?
....
请选择一个关键词讲述你们的故事。
欢笑
泪水
甜蜜
苦涩
知识总结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1.友谊是如何建立的?P43
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从陌生到越来越了解和熟悉,逐渐建立了友谊。
2.友谊带给了我们怎样的体验?P43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赠友人三首》唐·李白
李白与杜甫同游洛阳美景时,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男人之间友情最好的样子大概就是像李白和杜甫这般。 不久之后,李白邀请杜甫一起北渡黄河,朝谒圣地王屋山。李白和杜甫就此踏上了找仙人、寻仙草、炼仙丹的旅程。
唐朝最甜“双子星”
一起喝酒、一起同睡
找仙人、寻仙草、炼仙丹……
根据李白与杜甫的相处,说出你与朋友一起经历过的类似事情。
当你们一起做这些事时,你有何感受?
为什么你不与其他人一起做这些事?这说明友谊有何特质?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3.友谊的特质P44
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的军事行动,兵败之后被关进了监狱,后被流放夜郎。此时的杜甫被困长安,为李白担惊受怕,夜不能寐。那时,李白很多原来的朋友都袖手旁观,生怕连累到自己;而杜甫,一直坚定地相信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首诗是杜甫为专为李白所做,为其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这首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也算得上是经典之作了。
朋友落魄后,你还会和他交往吗?为什么?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代·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
杜甫把李白当作兄长一样,对他念念不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怎奈路途遥远,音讯不通,只得用诗歌表达这段忘年之情。这一写就刹不住车了,《梦李白二首》、《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等等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15首。从这些诗中,可看出杜甫对李白是非常崇拜的,也是常常挂念怀才不遇、放荡不羁的好朋友,可谓是情真意切。
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如何回应杜甫的情谊?
③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3.友谊的特质?P44-45(重点)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
天高海阔 友谊长存
在你的人生路上,
有哪些朋友陪伴你最久,
有哪些朋友已经走散?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④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
人生路上,有些朋友陪我们一程,有些朋友伴我们一生。我们应当不辜负每一段情谊,让友谊伴随我们成长。
3.友谊的特质?P44-45(重点)
友谊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心灵相契;
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亲切自然;
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患难与共;
是“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潇洒意气!
一份好的友情,
可以陪伴你、滋养你、成就你。
一份好的友情,
更能点亮你内心的丰盈,拓宽你生命的修行。
愿你我都能在茫茫人海中,
寻到属于自己的珍贵情谊!
友谊的真谛
建立
体验
特质
影响
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从陌生到越来越了解和熟悉,逐渐建立了友谊。
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①亲密的关系
②心灵的相遇
③平等双向的
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
1.(跨学科·历史)(2024福建福州十八中期中)宋太宗的宰相寇准,同张咏是至交。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并没有压人抬己、嫉才妒贤之意,而是真诚地说:“寇准奇才,可惜学术不足。”张咏直言劝说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不要做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恍然大悟,勤奋学习,成为一代名相。这告诉我们,友谊(  )
A.是一种物质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人向往  
B.就是要朋友对自己挑剔、指责
C.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得到帮助和督促
D.是平等的、双向的、互惠的,既是接受,也是付出
解析:本题考查友谊的真谛。题文中张咏对寇准直言劝说,这是诤友的表现,说明了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真正的友谊能帮助和督促我们成长,C符合题意;A错误,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让人向往;B错误,直言不讳并不意味着挑剔与指责,而是坦诚相待;D在题文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
2.(新中考·教材素材应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
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资本论》后两卷,直至出版。两位伟人之间的革命友谊启示我们(  )
A.只有与功成名就的人交朋友,我们才能受益
B.友谊是不平等的、单向的,只要一方付出即可
C.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D.只有倾尽所有资助朋友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解析:两位伟人之间的革命友谊启示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排除,“只有……才能……”说法绝对;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需要双方付出,B项错误。
C
3.(2024广东阳江期末改编)鲁迅先生说过,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交友要以自己为中心  
B.友谊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C.友谊的美好在于可以超越一切条件  
D.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解析:本题考查友谊的真谛。题文中鲁迅先生说的话体现了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D符合题意;A错误,以自己为中心不利于交友;B不符合题意;C“一切条件”说法绝对,排除。
D
4.(2024河南偃师区期中)图中的场景启示我们(  )
C
A.友谊很难经得住风雨的洗礼  
B.朋友要毫无保留地支持对方 
C.朋友应互相关怀,风雨同舟 
D.朋友应互相劝诫,坚持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友谊的真谛。图中的场景启示我们朋友应互相关怀,风雨同舟,C正确且符合题意;A错误,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B排除,“毫无保留”说法太绝对;D排除,图中没有体现。
5.(新独家原创)江西赣州南康区的钟华强和朱金祥是一对互
相陪伴了十年的“兄弟”: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朱金祥背着
因病无法站立行走的钟华强走遍校园,充当他的“腿脚”,而
成绩优异的钟华强在学习上也常常帮助朱金祥。十年友谊,
互帮互助共成长。
(1)钟华强和朱金祥身上体现了友谊怎样的真谛
(2)通过钟华强和朱金祥的事迹,谈谈你对友谊的作用有哪些
感悟。
解析: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朋友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友谊伴随我们成长;友谊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