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材分析】《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本课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但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的抗争精神。【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能够说出义和团兴起原因、斗争方式;通过对比《上谕》等史料梳理因果联系,分析清政府剿抚政策变化意图;通过文字、图片史料认识八国联军的暴行;小组合作探究《辛丑条约》内容,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绘制近代化探索与列强侵略的时间轴,对比四个不平等条约,分析不平等条约签订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带领学生多角度探究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了解八国联军的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如何导致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整理归纳本单元所学不平等条约,理解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过程,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介绍义和团: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依据材料,思考问题:义和团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有些传教士大肆进行非法活动,诸如搜集情报,庇护教民中的少数地痞恶棍欺压良善、横行乡里,从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反抗。……在处理这些案件中,清政府官员往往惧洋媚外,偏袒教会势力,从而使得民教矛盾更加激化。——刘宗绪 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学生回答:外国传教士的猖獗和清政府的偏袒,导致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本34—35页,师生合作,通过揭帖,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时间、地点、原因、斗争方式、口号。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 1.兴起时间:19世纪末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2.兴起地点:山东、直隶一带都学全,兵法艺,要平鬼子不费难。 3.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4.斗争方式: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5.口号:扶清灭洋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思考: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教学资料补充]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义和团歌谣材料二:(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三:(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①扶清: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②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③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倡导学生理性,让爱国更有深度!理性爱国,从我做起!)史料展示,分析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予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拳乱纪闻》学生:剿灭→招抚课件展示因果关系流程图: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清政府为了利用义和团抵御洋人,以“招抚”代替“剿灭”→引起外国侵略者的强烈不满→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学生阅读课本33页,梳理战争爆发原因、时间、侵略者、头目时间轴梳理战争过程:6月,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廊坊大捷,联军撤回到天津。6.17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6.21慈禧太后对外宣战,义和团和清军围攻教堂和使馆区。7月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8月,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展示图片及史料,播放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列强所犯下的罪行。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结果一:义和团运动失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出示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意义材料: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说: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地位。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结果二: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 危害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加重了人民负担,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禁止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是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打上了屈辱烙印,便于列强侵略中国通过对比,分析《辛丑条约》的特点:赔款数量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辛丑条约》的影响:由特点得出结论①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知识总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案)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