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九年级科学上册 核心概念专题集训专题5 物质的分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冰 单质 B.石油 混合物 C.MnO2 氧化物 D.Na2CO3 盐2.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5N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15N与14N互为同位素原子C.15N2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3.下列基本科学观念所对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B.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均保持不变C.微粒观: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能量观: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温度升高,说明是放热反应4.构建模型是科学方法之一.“”、“”、“”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四幅图中,可用来表示氧化物的是( )A.B. C.D.5.经分析某一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不可能是混合物 C.不可能是化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6.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固态氮、干冰、冰水混合物 B.液态氧、盐酸、液化石油气C.氩气、葡萄糖、澄清石灰水 D.天然气、煤、石油7.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化学性质相同 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8.学会分类是我们生活常用的一种技能,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A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水B 单质 化合物 金刚石C 非金属 金属 汞D 纯净物 化合物 冰A.A B.B C.C D.D9.有关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B.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C.③④属于化合物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10.分类与建模是重要的科学学科素养。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概念 X 单质 氧化反应 碱溶液 非金属元素Y 化合物 化合反应 碱性溶液 稀有气体元素A.A B.B C.C D.D11.两种化学酸碱理论:①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②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根据酸碱电离理论,Cu2(OH)2CO3属于碱C.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12.分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如图呈现的物质分类关系中,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空气 B.硝酸钾 C.氢气 D.二氧化氮13.下列烧杯中的溶液属于酸溶液的是( )A. B. C. D.14.“灰汁团”是浙江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一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稻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15.《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分类上看:属于无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C.从性质上看:具有助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甲烷燃烧的产物来分析;C、根据甲烷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甲烷具有可燃性来分析。16.辨析概念及原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就是酸B.碱有通性是因为碱含有OH﹣C.氯化钠属于盐,含有金属离子,呈中性,但不是所有盐都含有金属离子,呈中性D.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盐称为化学肥料,钾肥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加吸收养分和抗寒能力17.在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上,许多场馆的建设和运动器材中均采用多种新型材料,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合金材料18.如图是物质的分类概念图,使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呈味苦的芦丁(C27H30O16)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臭氧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C.碘酸钾的化学式是KIO3,属于盐 D.碳酸氢钠中含氢元素,属于酸20.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氧化物和盐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21.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22.下列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A 不同的酸化学性质有差异 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不同B 不同的碱化学性质相似 都能电离出相同的氢离子C 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指纹不同 汗液中含有氯离子D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A.A B.B C.C D.D2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硫酸铜晶体 B.冰水混合物 C.纯碱 D.澄清石灰水24.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中的一部分。下列对“★”处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阳离子 阴离子… Cl﹣… … … …Fe3+ … ★ 溶Ag+ … 溶 不A.不溶于水 B.属于盐类物质 C.溶液为浅绿色 D.化学式为FeNO325.小明携带了以下物品上学,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尼龙书包B.塑料杯 C.不锈钢直尺D.橡皮擦26.现有石墨、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明参照二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a只含一种物质……2 1b含有多种物质……甲 2a只含一种元素……乙 2b含有多种元素……3 3a▲…………………丙 3b白色固体…………丁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乙表示的是石墨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二.填空题27.海鲜中的鲜味与氧化三甲胺(C3H9NO)有关。氧化三甲胺本身无气味,口感上有鲜味、淡淡的甜味,经高温作用,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三甲胺(C3H9N),三甲胺具有难闻的鱼腥味。(1)氧化三甲胺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根据氧化三甲胺的性质,请你提出一条海鲜保鲜的措施 。28.人类对酸碱的认识,从最早靠味觉作为标准到近代的酸碱质子理论,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请回答:(1)已知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aHSO4可称为 (填“酸”或“碱”)。(2)关于酸碱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B.酸碱电离理论只能适用于水溶液C.人类对酸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29.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我们可以将事物看的更加的深入。(1)从颜色的角度看:空气是 。(2)从含量的角度看:上课期间,关紧门窗的教室氧气含量 五分之一。(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3)从变化角度看:常压下,液氮的沸点﹣196℃,液氧的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4)从认知的角度看:古希腊学者认为物质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这里的“气”指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0.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过程如下图所示。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1)茶多酚(C17H19N3O)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纯净物中的 。(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3)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请结合其性质写出一条洗茶操作的建议: 。31.将宏观与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2)从微观角度看,A图可表示 (填化学式)。32.现有①纯净的空气;②冰水混合物;③硫酸铜溶液;④氧气;⑤二氧化硫;⑥硫。请你帮小涵判断以上物质的类别,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填序号)三.解答题33.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明整理的部分笔记,据此回答:(1)补充完善▲处分类依据: 。(2)将下列物质补充到笔记中: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盐水⑤冰水混合物⑥铁,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34.关于什么是酸和碱,其理论的形成有如下发展历程。①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判定。②17世纪末,朴素的酸碱理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跟酸接触后会失去原有特性,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③19世纪末,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④20世纪初,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H+碱,两者彼此联系在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碱的共轭酸。(1)柠檬的口味是酸的,根据①判断柠檬中含有 (选填“酸”或“碱”)。(2)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3)硫酸氢钠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硫酸氢钠 (填“是”或“不是”)酸。(4)已知稀盐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盐酸的共轭碱是 。35.构建类价二维图是科学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如图表示的是硫元素的类价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2)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九年级科学上册 核心概念专题集训专题5 物质的分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冰 单质 B.石油 混合物 C.MnO2 氧化物 D.Na2CO3 盐【分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B、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冰是固态的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Mn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5N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15N与14N互为同位素原子C.15N2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分析】A、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进行分析判断。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15N含有7个质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错误。B、15N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14N中含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15N与14N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属于同位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15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3.下列基本科学观念所对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B.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均保持不变C.微粒观: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能量观: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温度升高,说明是放热反应【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温度升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均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构建模型是科学方法之一.“”、“”、“”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四幅图中,可用来表示氧化物的是( )A.B. C.D.【分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原子的分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且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可表示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图中所示物质为单质,故选项错误。C、图中三个分子构成不同,为三种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3个原子,且为同种原子,图中所示物质为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5.经分析某一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不可能是混合物 C.不可能是化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经分析某一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也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但是一定不是化合物,这是因为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故选:C。6.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固态氮、干冰、冰水混合物 B.液态氧、盐酸、液化石油气C.氩气、葡萄糖、澄清石灰水 D.天然气、煤、石油【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A、固态氮属于单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液态氧属于单质,盐酸属于混合物,液化石油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氩气属于单质,葡萄糖属于化合物,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D、天然气属于混合物,煤属于混合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化学性质相同 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C、根据分子的模型图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计算。【解答】A、双氧水溶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双氧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A分析正确;B、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水和双氧水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分析不正确;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都含有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C分析不正确;D、水的化学式是H2O,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8.9%,双氧水的化学式是H2O2,双氧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4.1%,氧元素质量分数不相同,故D分析不正确。故选:A。8.学会分类是我们生活常用的一种技能,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A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水B 单质 化合物 金刚石C 非金属 金属 汞D 纯净物 化合物 冰A.A B.B C.C D.D【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A、冰水混合物和氧气都由一种物质组成,均属于纯净物,两者没有包含关系,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B、单质和化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C、金属与非金属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D、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冰;故选项正确;故选:D。9.有关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B.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C.③④属于化合物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和液氧、冰和水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和液氧、冰和水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①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②中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③④属于化合物,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10.分类与建模是重要的科学学科素养。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概念 X 单质 氧化反应 碱溶液 非金属元素Y 化合物 化合反应 碱性溶液 稀有气体元素A.A B.B C.C D.D【分析】A、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分类来分析。【解答】A、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C、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碱性溶液包括碱的溶液,二者是包含关系,不合题意;D、非金属元素与稀有气体元素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故选:B。11.两种化学酸碱理论:①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②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根据酸碱电离理论,Cu2(OH)2CO3属于碱C.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酸和碱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A正确;B、由酸碱电离理论可知,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所以Cu2(OH)2CO3属于盐,故B错误;C、任何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所以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故C正确;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故D正确;故选:B。12.分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如图呈现的物质分类关系中,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空气 B.硝酸钾 C.氢气 D.二氧化氮【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A、②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不包含在②中,不可能是③,故A符合题意;B、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硝酸钾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可能是③,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可能是③,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可能是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下列烧杯中的溶液属于酸溶液的是( )A. B. C. D.【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盐是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图示中含有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水分子,属于盐溶液,故选项错误。B、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图示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分子,属于碱溶液,故选项错误。C、盐是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图示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属于盐溶液,故选项错误。D、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图示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属于酸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14.“灰汁团”是浙江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一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稻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B、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解答】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B、稻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正确;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说法正确;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它们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法错误。故选:D。15.《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分类上看:属于无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C.从性质上看:具有助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甲烷燃烧的产物来分析;C、根据甲烷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甲烷具有可燃性来分析。【解答】A、甲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错误,故不合题意;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错误,故不合题意;C、甲烷具有可燃性,而不是助燃性,说法错误,故不合题意;D、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符合题意。故选:D。16.辨析概念及原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就是酸B.碱有通性是因为碱含有OH﹣C.氯化钠属于盐,含有金属离子,呈中性,但不是所有盐都含有金属离子,呈中性D.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盐称为化学肥料,钾肥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加吸收养分和抗寒能力【分析】A、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B、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结合盐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D、根据化肥的作用来分析。【解答】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就是酸,如水中含有氢元素,但不属于酸,故A说法正确;B、碱有通性是因为碱含有OH﹣,故B说法正确;C、氯化钠属于盐,含有金属离子,呈中性,但不是所有盐都含有金属离子,呈中性,如氯化铵也是一种盐,其中不含金属离子;碳酸钠是一种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故C说法正确;D、磷肥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加吸收养分和抗寒能力;钾肥能增强农作物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故D说法错误。故选:D。17.在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上,许多场馆的建设和运动器材中均采用多种新型材料,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合金材料【分析】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合成塑料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B、合成纤维是用纤维制成的,纤维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C、合成橡胶是用橡胶制成的,橡胶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合金材料是用合金制成的,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非金属)融合而成,不属于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如图是物质的分类概念图,使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呈味苦的芦丁(C27H30O16)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芦丁(C27H30O16)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属于图中的丙。故选:C。1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臭氧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C.碘酸钾的化学式是KIO3,属于盐 D.碳酸氢钠中含氢元素,属于酸【分析】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等;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臭氧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一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不是有机物,故错误;C.碘酸钾的化学式是KIO3,是由碘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正确;D.碳酸氢钠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属于盐,不属于酸,故错误;故选:C。20.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氧化物和盐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A、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故说法正确;B、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故碱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说法正确;C、盐和氧化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和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D、酸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氢,盐的酸根离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故选:C。21.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解答; B、根据碱的性质解答;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组成解答; D、根据碳酸盐的性质解答。【解答】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错误;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属于盐类物质,错误;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正确;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活泼金属,错误;故选:C。22.下列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A 不同的酸化学性质有差异 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不同B 不同的碱化学性质相似 都能电离出相同的氢离子C 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指纹不同 汗液中含有氯离子D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A.A B.B C.C D.D【分析】A、根据不同的酸化学性质有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B、根据不同的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进行分析;C、根据硝酸银的性质进行分析;D、据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分析。【解答】A、不同的酸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B、不同的碱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都能电离出相同的氢氧根离子,该选项说法错误;C、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指纹不同,是因为汗液中含有氯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硫酸铜晶体 B.冰水混合物 C.纯碱 D.澄清石灰水【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答】A、硫酸铜晶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纯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24.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中的一部分。下列对“★”处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阳离子 阴离子… Cl﹣… … … …Fe3+ … ★ 溶Ag+ … 溶 不A.不溶于水 B.属于盐类物质 C.溶液为浅绿色 D.化学式为FeNO3【分析】根据★处对应物质的阳离子是铁离子,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结合盐的特征、常见盐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处对应物质的阳离子是铁离子,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对应物质是硝酸铁,硝酸铁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处对应物质是硝酸铁,是由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C、★处对应物质是硝酸铁,溶液为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处对应物质的阳离子是铁离子,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对应物质是硝酸铁,铁元素显+3价,硝酸根显﹣1价,硝酸铁的化学式是Fe(NO3)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5.小明携带了以下物品上学,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尼龙书包B.塑料杯 C.不锈钢直尺D.橡皮擦【分析】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尼龙书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B、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C、不锈钢直尺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D、橡皮擦是用橡胶制成的,橡胶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26.现有石墨、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明参照二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a只含一种物质……2 1b含有多种物质……甲 2a只含一种元素……乙 2b含有多种元素……3 3a▲…………………丙 3b白色固体…………丁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乙表示的是石墨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分析】现有石墨、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甲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明其是混合物,则甲是石灰石;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乙是石墨;丙和丁中含有多种元素,丁是白色固体,则丁是硫酸钡,丙是氧化铜;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甲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明其是混合物,四种固体中石灰石属于混合物,则甲表示的是石灰石,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石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乙表示的是石墨,故选项说法正确。C、丙和丁中含有多种元素,丁是白色固体,氧化铜、硫酸钡中含有多种元素,硫酸钡是白色固体,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则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化铜、硫酸钡中均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27.海鲜中的鲜味与氧化三甲胺(C3H9NO)有关。氧化三甲胺本身无气味,口感上有鲜味、淡淡的甜味,经高温作用,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三甲胺(C3H9N),三甲胺具有难闻的鱼腥味。(1)氧化三甲胺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根据氧化三甲胺的性质,请你提出一条海鲜保鲜的措施 。【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氧化三甲胺高温作用,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三甲胺(C3H9N),三甲胺具有难闻的鱼腥味进行分析。【解答】(1)由氧化三甲胺(C3H9NO)的化学式可知,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2)氧化三甲胺高温作用,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三甲胺(C3H9N),三甲胺具有难闻的鱼腥味,所以海鲜保鲜时要冷冻保存。故答案为:(1)有机物;(2)要冷冻保存。28.人类对酸碱的认识,从最早靠味觉作为标准到近代的酸碱质子理论,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请回答:(1)已知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aHSO4可称为 (填“酸”或“碱”)。(2)关于酸碱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B.酸碱电离理论只能适用于水溶液C.人类对酸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分析】(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并结合硫酸氢钠电离的原理进行分析;(2)根据题文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故NaHSO4可称为酸;(2)A.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B.酸碱电离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也适用于熔融状态,不符合题意;C.人类对酸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符合题意。故选:C。故答案为:(1)酸;(2)C。29.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我们可以将事物看的更加的深入。(1)从颜色的角度看:空气是 。(2)从含量的角度看:上课期间,关紧门窗的教室氧气含量 五分之一。(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3)从变化角度看:常压下,液氮的沸点﹣196℃,液氧的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4)从认知的角度看:古希腊学者认为物质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这里的“气”指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分析】根据空气的性质、组成和液态空气蒸发过程分析。【解答】(1)从颜色的角度看:空气是无色的;(2)从含量的角度看:上课期间,关紧门窗的教室中由于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氧气含量小于五分之一;(3)常压下,氮气的沸点为﹣196℃,氧气的沸点为﹣183℃,氮气首先汽化,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4)从认知的角度看:古希腊学者认为物质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这里的“气”指空气,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1)无色的;(2)小于;(3)木条熄灭;(4)混合物。30.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过程如下图所示。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1)茶多酚(C17H19N3O)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纯净物中的 。(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3)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请结合其性质写出一条洗茶操作的建议: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依据进行分析; (2)根据能量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题文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茶多酚的分子式为C17H19N3O,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或化合物;(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3)茶多酚易溶于热水,故可以采用用凉水快速冲洗。故答案为:(1)有机物或化合物;(2)热传递;(3)用凉水快速冲洗。31.将宏观与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2)从微观角度看,A图可表示 (填化学式)。【分析】(1)根据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图A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1个该分子由2个氧原子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从微观角度看,图B中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D中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均属于混合物;图AC中物质均由同种分子构成,均属于纯净物,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AC。(2)图A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1个该分子由2个氧原子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1)AC;(2)O2。32.现有①纯净的空气;②冰水混合物;③硫酸铜溶液;④氧气;⑤二氧化硫;⑥硫。请你帮小涵判断以上物质的类别,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填序号)【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氧气、二氧化硫、硫都属于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的空气、硫酸铜溶液都属于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硫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②④⑤⑥;①③;④⑥;②⑤。三.解答题33.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明整理的部分笔记,据此回答:(1)补充完善▲处分类依据: 。(2)将下列物质补充到笔记中: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盐水⑤冰水混合物⑥铁,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分析】物质按照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按元素种类的多少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分析。【解答】(1)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的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处分类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2)②氧气和⑥铁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③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⑤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④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是混合物;故答案为:(1)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2)②⑥;③⑤;①④。34.关于什么是酸和碱,其理论的形成有如下发展历程。①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判定。②17世纪末,朴素的酸碱理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跟酸接触后会失去原有特性,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③19世纪末,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④20世纪初,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H+碱,两者彼此联系在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碱的共轭酸。(1)柠檬的口味是酸的,根据①判断柠檬中含有 (选填“酸”或“碱”)。(2)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3)硫酸氢钠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硫酸氢钠 (填“是”或“不是”)酸。(4)已知稀盐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盐酸的共轭碱是 。【分析】(1)根据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判定进行分析;(2)根据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3)根据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进行分析;(4)根据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碱的共轭酸进行分析。【解答】(1)柠檬的口味是酸的,根据①判断柠檬中含有酸;(2)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表示为:H++OH﹣=H2O;(3)硫酸氢钠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硫酸氢钠不是酸;(4)已知稀盐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盐酸的共轭碱是Cl﹣。故答案为:(1)酸;(2)H++OH﹣=H2O或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分子;(3)不是; (4)Cl﹣。35.构建类价二维图是科学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如图表示的是硫元素的类价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2)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分析】(1)根据物质的类别分析;(2)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解答】(1)a点对应的物质有SO3,三氧化硫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该物质属于氧化物;(2)c点所示物质是一种酸,其中硫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3;故答案为:(1)氧化物;(2)H2SO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概念专题集训】九上科学专题5 物质的分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核心概念专题集训】九上科学专题5 物质的分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