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单元检测(120分制,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单元检测(120分制,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3分,总计45分)
1.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今年5月进入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太阳释放出的高能粒子和射线对地球磁层造成显著冲击,进而引发磁暴,导致空间站快速下降。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 )
A.日冕层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核
2.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是M87超大质量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3.下列有关纬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纬度越高的纬线长度越短 B.南半球纬度越高的纬线长度越长
C.北半球的纬线比南半球的纬线长 D.地球上不可能有两条等长的纬线
4.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5.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
B.太阳耀斑是太阳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
C.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D.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
6.某地的四方都是北,那么此地的位置是( )
A.南极 B.0°经线和赤道的交点 C.北极 D.180°经线和赤道的交点
7. 2024年4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中国空间站。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的是( )
A.能辨方位的经纬网 B.倾斜的地轴 C.绕月球公转 D.巨大的球体
8.科学家发现一颗名为开普勒62E的宜居行星。如图所示为该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9. 2023春节,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电影讲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科幻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因此产生昼夜的交替现象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0.(3分)(2024 宁波自主招生)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都是膨胀的。若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向上弯曲的曲线,则( )
A.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
B.AB和BC均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C.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D.AB说明宇宙在匀速膨胀,BC说明宇宙在减速膨胀
11.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象征“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奥运火炬登上了东经86.9°,北纬27.9°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该山峰最接近图中(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2.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捕捞作业,突遇渔船机械故障。某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点营救。渔政船应该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3.凤仙花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如图所示的四处空地,最适合凤仙花生长的是( )
A.东边空地 B.南边空地 C.西边空地 D.北边空地
14.读经纬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纬度为30°S B.纬线上AB的长度是经线上BC长度的两倍
C.B点位于东半球 D.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15.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星系运动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上的小圆点用来模拟星系 B.给气球充气是在模拟宇宙的膨胀
C.通过该模型可以展示星系是在运动的 D.通过该模型可以帮助理解星系是如何运动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38分)
16.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则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   。图2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C3代表小行星带,则B2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    。
17.如图是地球正视图,图中有7条经线将半个地球平分成6等份,读图后回答:
(1)写出D点的经纬度:   。
(2)A点在C点的    方向;A点在E点的    方向。
(3)B点既在南半球,又在    半球。
18.读太阳外部大气层图示,回答问题。
(1)A、B、C是太阳大气层结构,其中B层的名称为    。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中的    (填太阳活动的类型)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    (选填“突然增亮”或“温度较低”)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
19.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其表面温度很高,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
(2)如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20.如图为北极上空地球自转的俯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对应的纬线的名称    。
(2)丁在丙的什么方向    (填正西,正东,西南或东北)。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哪些是位于东半球的    。
21.如图是某校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校园一角,请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该图的比例尺是    。
(2)旗杆位于教学楼的    方向。
22.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该理论的重要证据为    。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
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20分)
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填序号)。
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 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
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
24.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某研究人员以当地每年相同区域内的野生山菇为例,对太阳黑子与农作物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读图可以发现: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    年出现。
(2)图乙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对照两图,可以发现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    趋势。
25.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太阳系模型”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制作太阳系模型,改进太阳系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量规】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   ”处补充完整。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节选)
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行星形状和大小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只有一项合理 行星形状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有1﹣3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各行星外观特征 每个行星特征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星特征不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制作】某同学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图甲),八大行星资料卡如表2。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科学性错误(写出一点即可)    。
(3)【评价】除地球外,再选择一颗最合适人类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条件    。
(4)【拓展】下列哪些事实支持“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
A.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和其他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体积(地球=1)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含水量 北极有冰 不存在 71%为海洋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固态水
大气含量(主要) 无大气 二氧化碳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氦气 氢气、氦气 毫、甲能 氢气、氦气、甲烷
地表平均温度(℃) 167℃ 464℃ 15℃ ﹣55℃ ﹣148℃ ﹣160℃ ﹣210℃ ﹣214℃
距离地球(亿公里) 0.917 0.414 0 0.783 6.29 12.8 27.2 43.5
四、综合题(26题6分,27题4分,28题7分,总计17分)
26.(6分)深邃的宇宙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试回答:
(1)太阳是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天体,有炽热的气体组成,图中呈现的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被称为    层(选填“光球”、“色球”或“日冕”)。
(2)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会发生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地球上除了看到金星凌日之外,还能看到    凌日。
(3)截至目前,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表面工作了300多个火星日。火星上的一天为一个火星日,已知火星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一周时间的两倍,物体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表面的。下列推测合理的有:   (选填序号)。
①一个火星日比一个地球日约长一倍;
②每天正午火星上的太阳高度有变化;
③质量约为240kg的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重力约为800牛。
27.(4分)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发射电磁波(速度接近光速),发现在距地球31光年,有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6倍,围绕一颗比太阳略小的恒星运行(如图甲),运行一周所需时间为55.7天。(注:光年是光经过一年的距离,光速3×108米/秒。)
(1)如图乙是宇宙的星系结构层次图,超级地球与恒星所组成的星系,相当于图中的    。
(2)“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恰到好处的大气层”是科学家推测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依据。下列证据支持“超级地球”存在生命的有    。(可多选)
A.“超级地球”围绕恒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一致
B.“超级地球”与恒星的距离使其可获得与地球相近的光能
C.“超级地球”的质量使其能产生对气体足够的吸引力
D.“超级地球”绕恒星运动一周的时间比地球快得多
E.“超级地球”有较厚大气层,像地球一样能在其表面保持液态水
28.(7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填序号)。
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小明按照科学书上的步骤,自制地球仪,他先在乒乓球的中间用笔画了一个圈,如图所示。则小明是想用该圆圈表示    。
(3)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C.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④用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考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黑子发布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答案】
【解析】【考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分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特点不同。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
【解答】解:黑洞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由于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恒星灭亡过程中的坍塌可能会形成黑洞,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答案】A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接近赤道的纬线就越长,即纬度度数就越小。
【解答】解:北半球纬度越高的纬线长度越短,故A正确;
南半球纬度越高的纬线长度越短,故B错误;
纬线的长度与纬度度数有关,北半球的纬线不一定比南半球的纬线长,故C错误;
纬度度数相同的纬线,其长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4. 【答案】B
【解析】【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综上所述,故B正确。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考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分析】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黑子数及其它现象的准周期变化。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
【解答】解:A、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黑子数及其它现象的准周期变化,约为11年,不符合题意。
B、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不符合题意。
C、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符合题意。
D、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
故选:A。
7. 【答案】D
【解析】【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经纬网、地轴都是人为定义的,实际并不存在;而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 【答案】B
【解析】【考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解答】解:一颗行星在一颗恒星附近,因此该星系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太阳系。
故选:B。
9. 【答案】B
【解析】【分析】经过人类漫长的探索过程,证实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因此产生昼夜现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A正确;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到的一半是白昼,未被照到的一半是黑夜,因此产生昼夜现象,B错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CD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考点】大爆炸宇宙论.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内容。
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原始火球”,“原始火球”不稳定,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解答】解:图象中的纵坐标宇宙半径R可以看作是星球发生的位移x,因而其切线的斜率就是宇宙半径增加的快慢程度。由题意,宇宙加速膨胀,其半径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
【解答】解: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C点的经纬度大约是东经86.9°,北纬27.9°,该点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某渔政船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 (10°N,117°E)附近海域救援,事故发生地在其东南方向。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考点】地图.
【分析】凤仙花喜欢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解答】解: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南边空地没有建筑物遮挡,阳光充足,利于凤仙花的生长。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考点】经纬网方向、定位.
【分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范围是南半球图.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解:根据经度变化规律0°向东是东经,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地位于南半球,B点的纬度为30°S,A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用气球做星系运动的模拟实验,用画的小圆点模拟宇宙中的星系,故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用来模拟宇宙膨胀,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导致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大,说明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变大,说明星系是在运动的,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充气时气球以球状胀大,可以证明星系的退行,但不能确定星系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所以不能确定星系是如何运动的,D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6.【答案】(1)E、F;(2)E。
【解析】【考点】行星及其卫星.
【分析】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和土星质量、体积较大,称为巨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解答】解:(1)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E,F;E为木星、F为土星,它们的体机,质量都很大,因此被命名为巨行星。
(2)位于小行星带C3两侧的行星分别是火星和木星,A1表示火星,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D,则B2为木星,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E。
故答案为:(1)E、F;(2)E。
17.【答案】(1)30°W,30°S;(2)东北;正南;(3)东。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解:读图可知:
(1)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间隔30°,依据本初子午线(0°)的位置,可判定,D点的经度为30°W;依据纬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D点的纬度是30°S;由此可判定,D点的经纬度是30°W,30°S。
(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A点在E点的正南方向。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B点(120°E,30°S)既在南半球,又在东半球。
故答案为:(1)30°W,30°S;(2)东北;正南;(3)东。
18.【答案】(1)色球层;(2)①黑子;②突然增亮。
【解析】【考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答】解:(1)A为光球层,B是色球层,C是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日冕层;故答案为:色球层;
(2)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出现在A层(光球层)中的黑子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故答案为:黑子;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B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当其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地球磁场;故答案为:突然增亮。
【答案】(1)色球层;(2)①黑子;②突然增亮。
19.【答案】(1)水星 (2)A
【解析】【考点】太阳系的组成.
【分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天体系统由大到小有四个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解答】解:(1)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最近。
(2)地月系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A。
故答案为:(1)水星(2)A
20.【答案】(1)赤道;(2)正东;(3)乙丙丁。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1)甲对应的纬线的名称是赤道,为0°纬线。
(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丁在丙的正东方向。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甲经度为90°W,乙经度为135°E,丙经度为0°,丁经度为45°E;可判定,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乙丙丁位于东半球。
故答案为:(1)赤道;(2)正东;(3)乙丙丁。
21.【答案】(1)数字式;(2)正东。
【解析】【解答】解:(1)图示比例尺1:1000为数字式比例尺。
(2)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旗杆位于教学楼的正东方向。
故答案为:(1)数字式;(2)正东。
22.【答案】(1)宇宙大爆炸;一是星系红移现象,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A。
【解析】【考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分析】宇宙大爆炸的理论的重要证据为:一是星系红移现象。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起初有计算为20亿年的,但都被观测所否定。继而,当代大爆炸论认为150亿年这是宇宙年龄,基于此,目前发现的天体可以纳入演化轨道。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预言了残余爆炸的辐射,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结果约3K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
【解答】解:(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该理论的重要证据为一是星系红移现象,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图A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快,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A正确;图B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慢,不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B错误;图C和图D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向我们靠近,不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CD错误。
故答案为:(1)宇宙大爆炸;一是星系红移现象,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A。
三、探究题
23.【答案】(1)③①②④;(2)D。
【解析】【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到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最后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综上所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③①②④。
(2)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故D正确。
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D。
24.【答案】(1)快;2012;(2)增加。
【解析】【考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一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阳黑子数的变换曲线,太阳黑子数从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从最大值至最小值减少的速度快;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2001年太阳黑子数处于峰值,下一次太阳黑子的峰值会在2012年出现。
(2)图二为当地的野生山菇产量的直方图,随着太阳活动的加强,香菇产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快;2012;(2)增加。
25.【答案】(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4)B。
【解析】【考点】太阳系的组成.
【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解:(1)从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可知,大部分行星特征都比较明显,有3个以上的行星无特征,需要改进的地方;
(2)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甲可知,地球所在轨道位置不在第三轨道处,故错误;
(3)读表2八大行星资料卡得知,火星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有固态水体存在,含二氧化碳等气体,距离地球较近,地表温差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的,故火星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之外,他们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其他七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夹角很小,所以也具有共面性;地球相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近似圆形的;地球与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水星差别较大;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说明地球的特殊性。
故答案为:
(1)行星特征较明显,有3个以上行星无特征;
(2)地球不在第三轨道;
(3)火星;因为火星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固态水体存在,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4)B。
四、综合题
26.【答案】(1)日冕;(2)水星;(3)②③。
【解析】【考点】太阳系的组成.
【【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解答】解:(1)太阳最外层的结构就是日冕。在日全食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太阳外部那非常明亮的银内色光芒,那就是日冕。
(2)“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3)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与地球上一相近。故①错误;
火星的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即火星的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24°,比地球的黄赤交角(23°26′)略大一些,因此火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②正确;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则“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的质量为240kg;物体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表面的1/3。则火星车在火星上所受重力G=mg=240kgx10N/kgX800N,故选项③也正确。故选②③。
故答案为:(1)日冕;(2)水星;(3)②③。
27.【答案】(1)太阳系;(2)BCE。
【解析】【考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分析】(1)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存在形式,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天体是否存在生命与其自身质量、距恒星的远近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1)超级地球围绕恒星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因此“超级地球”与恒星组成的星系属于太阳系。
(2)A、可能存在生命与其公转方向无关。故A错误;
B、“超级地球”与恒星的距离与地球岛太阳的距离差不多,保证了其具有适宜的温度,可能具有生命的证据。故B正确;
C、“超级地球”能够对气体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可以使其周围有大气层,是可能存在生命的证据。故C正确;
D、公转的周期与生命存在没有关系。故D错误;
E、“超级地球”有较厚大气层,像地球一样能在其表面保持液态水,可能具有生命的证据。故E正确。
故答案为:(1)太阳系;(2)BCE。
五、综合题1
28.【答案】(1)③①②④;(2)赤道;(3)D。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1)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故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③①②④。
(2)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小明按照科学书上的步骤,自制地球仪,他先在乒乓球的中间用笔画了一个圈,如图所示,则小明是想用该圆圈表示赤道。
(3)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可以模拟地球表面是球体,但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A错误;②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其厚度比例与地球内部结构不同,也与地球内部结构无关,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B错误,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是人为根据地球内部结构制作的,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C错误;④天宫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直接表现,可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D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赤道;(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