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66 日本 俄罗斯(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66 日本 俄罗斯(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课时冲关66 日本 俄罗斯
一、选择题
(2024·福建龙岩月考)来自太平洋西北部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在日本被称作“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图示区域太平洋一侧水稻种植常受到“山背风”的影响造成水稻减产,而日本海一侧反倒从中受益,粮食增产。日本民众消费水平高且对市场影响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种具有抵抗“山背风”影响的能力,产量高且稳定,但不被民众接受。继续种植传统水稻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如图为“山背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日本“山背风”与水稻生产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在水稻的育苗季节
B.乙地粮食增产,得益于“山背风”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
C.该地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是价格较高
D.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
2.“山背风”对日本东岸的主要影响有(  )
①气温下降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减少 ④浓雾多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1.B 2.C [第1题,甲地所受的“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发生时间为夏初。根据“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可知,传统水稻种植也在夏初,那么育苗应该在此之前,故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为插秧期,A错误;乙地位于“山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而升温,产生焚风效应,由于温度升高,从而使水稻种植受益,B正确;日本民众消费水平高,所以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不可能是价格较高,C错误;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避开“山背风”的低温影响,D错误。故选B。第2题,“山背风”是夏初形成的冷空气,对日本东海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下降;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日本东海岸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增加,从而光照减弱;冷空气会使水汽凝结,浓雾会增多。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
(2024·广东深圳六校联盟质量检测)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流(全长约367千米),发源于本州岛甲武信岳山脚,向北流转东北,至新潟市注入日本海。上游流经山地丘陵,多支流,下游流经新潟平原形成三角洲和沼泽,春季泛滥。信浓川属于洪水多发型河流,一年内有多次洪峰。如图示意信浓川水系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信浓川下游有明显的春汛,说明其下游流域(  )
A.冰川积雪为主要补给水源
B.临近日本海,冬季多降雪
C.受冬季风影响,春雨量大
D.纬度偏低,梅雨期来得早
4.一年内,信浓川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主要流经平原,河道排泄不畅
B.融雪期、梅雨期、台风期相衔接
C.雨季短,降水集中多暴雨
D.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地上河
解析:3.B 4.B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春汛的成因。信浓川流域北临日本海,冬季西北风受日本海增湿作用影响,水汽含量较多,给信浓川流域带来大量降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信浓川下游出现春汛,B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洪水多发的原因。信浓川流域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降雪较多,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春末夏初,受锋面雨带影响,当地形成梅雨天气;夏秋季节,受西北太平洋台风影响,多暴雨天气。该流域的融雪期、梅雨期、台风期相衔接,洪水多发,B正确。信浓川下游流经平原,河道排泄不畅,会加剧洪水灾害,但对洪水灾害的发生次数影响不大,A错误;日本属于亚热带、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季较长,C错误;日本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并不严重,D错误。]
(2024·河南郑州TOP二十名校联考)日本德岛县上胜町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镇。起初,当地的居民靠种植果树和伐木为生,但因木材行业不景气和罕见寒流的巨大冲击,人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后来,当地政府组织居民根据时令,采摘不同的树叶,并根据形状、大小及颜色对树叶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包装出售给收购公司,再由收购公司卖给高级餐厅,供餐厅装饰菜品使用。当地居民由此获取了不菲的收入。在“树叶经济”的带动下,小镇重焕生机。据此,完成5~6题。
5.上胜町种植业和采伐业的衰落,给当地带来的人口问题可能是
A.老龄化加剧 B.人口素质下降
C.出生率上升 D.人口流动减少
6.“树叶经济”的发展使当地  
A.排放废物减少 B.生态问题突出
C.养老压力减小 D.生产结构单一
解析:5.A 6.C [第5题,由材料可知,上胜町的居民靠种植果树和伐木为生,但因木材行业不景气和罕见寒流的巨大冲击,人们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养家糊口,镇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流动增加,留下的多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出生率下降,A正确,C、D错误;上胜町种植业和采伐业的衰落对人口素质的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A。第6题,“树叶经济”之前该地就有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而且木材行业不景气,经济萧条,排放的废物有限,“树叶经济”对排放废物量影响不大,A错误。“树叶经济”不会带来生态问题,B错误。首先,老年人可以从事这项工作,并获得不菲的收入,实现自给自足;其次,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规模回升;再次,上胜町的成功可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居民收入提高,当地养老压力减小,C正确。“树叶经济”是本地的新颖工业,不仅可以直接增加收入,还可以发展旅游业,D错误。故选C。]
(2024·广东联考)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50.1℃,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地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如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此,完成7~9题。
7.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 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
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 ④盆地口向北敞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  )
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
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
C.暴雪重压使房屋倒塌
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
9.奥伊米亚康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有的民族风情
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D.冻土的冻融作用
解析:7.B 8.D 9.D [第7题,奥伊米亚康接近北极圈,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之一,①正确。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暖湿气团不够活跃,锋面雨日数并不多,年降水量较少,②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盆地之中,地形封闭,且盆地口向北敞开,极地冷气团到达此处时,容易在此集聚,不易扩散,导致该地气温低,这也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③④正确。第8题,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更不易抵抗大风侵袭,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奥伊米亚康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出现河水泛滥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并不能防止暴雪重压使房屋倒塌,C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如果冻土融化会导致地基不稳,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D正确。第9题,房屋东倒西歪是地基不平导致的,而地基不平是由于该区域冻土层广布,在气温较高的6—8月,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进而导致地基不平。房屋东倒西歪不是该地区的特有民族风情,也没有保温作用,更不是为了抵御强风。]
(2024·湖北联考)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 709.82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但人口仅有1.46亿,且老龄人口占比高。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工业、科技基础雄厚,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球前十五。如图为俄罗斯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影响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水源
11.目前学者普遍认为俄罗斯人口远小于其人口合理容量,其依据包括(  )
①国家军事力量雄厚 ②国家自然资源丰富
③科技水平较高 ④人均消费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为促进俄罗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强制西部人口东迁
B.提高外来移民门槛
C.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D.完善生育保障政策
解析:10.A 11.B 12.D [第10题,阅读俄罗斯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北冰洋沿岸人口分布稀少,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冻土广布,不适宜人类生存,A正确;北冰洋沿岸地区地形平坦,水源条件较好,从地形、水源角度看适宜人类生存,但是气候寒冷,所以地形、水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误;交通运输布局受到经济、技术的影响,北冰洋沿岸人口稀少,交通运输布局少,交通因素不是导致北冰洋人口稀少的因素,C错误。第11题,人口容量受当地的资源、技术、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影响,与军事力量关系不大,①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俄罗斯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能够容纳的人口较多,人口合理容量较高,俄罗斯经济较为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并且临近海洋,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所以人口合理容量较高,②③正确;俄罗斯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④错误。第12题,强制人口迁移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现实意义不大,A错误;俄罗斯老龄人口占比高,可以放宽外来移民门槛,吸引青壮年劳动力,B错误;计划生育政策适宜发展中国家实行,发展中国家需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俄罗斯老龄化现象明显,计划生育政策不适宜促进俄罗斯人口可持续发展,C错误;完善生育保障政策,提升出生率,有助于俄罗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3·吉林长春质量监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旭川市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质地优良,是日本著名的家具产地,其主要市场经历了北海道—日本国内—全球的变迁。1890年旭川木工厂建成,随着旭川—稚内铁路开通,大量木工迁居至此;20世纪初期,发明了人工干燥机,缩短干燥时间,几乎不受气候影响,旭川家具产量大幅提升。1951年起,当地每年举办一次新作展,展示创新工艺;1990年起,定期举办“旭川国际家具设计博览会”。目前,有大量全球顶级木材流向旭川,旭川家具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剧增,但其并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如图示意旭川的位置及家具市场的变迁。
(1)分析旭川家具生产冬季非常依赖人工干燥机的理由。
(2)分析20世纪50—90年代旭川家具畅销日本的原因。
(3)说明大量全球顶级木材流向旭川对旭川家具业的有利影响。
(4)推测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对旭川家具厂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旭川的位置及家具市场的变迁为试题背景,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题,本题主要从气候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旭川位于北海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所以木材自然风干难度较大;旭川近日本海,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来自大陆的西北风在经过日本海时,水汽得到补充,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雪),导致当地空气湿度大,木材较为潮湿。第(2)题,本题主要从旭川家具的优势及畅销全日本的可行条件来分析。结合材料信息,“旭川市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质地优良,是日本著名的家具产地”和“1890年旭川木工厂落成是旭川家具产业的开端”,说明旭川家具发展起步早,原料充足且木材质地优良;制造家具工艺精湛,家具品质好;“1898年,旭川—稚内铁路开通,大量木工迁居至此;20世纪初期,随着人工干燥机的发明,旭川家具产量大幅提升;1951年起,当地每年举办一次新作展,展示创新工艺;1990年起,定期举办‘旭川国际家具设计博览会’”,说明当地人才集聚,创新能力强,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举办各种各样的展会,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旭川家具的知名度,创设属于自己的品牌;由图中铁路和港口可知,旭川家具可实现海铁联运,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家具销往各地。第(3)题,旭川集聚全球顶级木材的意义可从经济、环境两方面分析。“集聚全球顶级木材资源”,说明旭川家具的木材来源扩大、可丰富产品类型,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高端木材的使用可以提高旭川家具的档次,从而提高家具的附加值,增加利润;利用来自全球各地的木材,可以保护本地木材资源,可缓解因森林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第(4)题,结合材料“全球顶级木材在旭川集聚,旭川家具备受国际市场欢迎”可知,旭川集聚全球顶级木材,家具木材来源广;“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说明充分利用世界木材,减少了对本国木材的消耗,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保持产量稳定”,说明旭川家具注重产品品质,保护自己的品牌价值,以质取胜。
答案:(1)旭川靠近日本海,受来自海洋的冬季风影响,空气潮湿;(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木材自然干燥困难。
(2)起步早,原料优质,工艺精良,家具品质好;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能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举办展会,宣传力度大,知名度高;可海铁联运,交通便利,利于家具外销。
(3)扩大木材来源,满足产量需求;拓展木材种类,丰富产品类型,增强市场适应力;获取高品质原料,利于发展高端家具,提高附加值。
(4)有利影响:保证产品品质,保护品牌价值;严控生产规模,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不利影响:不利于扩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利润;不利于占领市场份额。
14.(2024·云南丽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滑雪运动开展较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将滑雪运动与旅游相结合,衍生出“冰雪旅游”。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滑雪场数量显著增加,外来游客数与本土滑雪者人数稳步上升,但其旅游产业链条仍需完善。截止2018年,共有大约226个具有滑雪道、经营良好的滑雪场,如图为俄罗斯滑雪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开发战略。从2017年开始,俄罗斯已经三次向中国企业开放租种适合农耕的西伯利亚的土地约168万公顷,中国某些企业开始种植农产品。
(1)从地形角度分析俄罗斯形成较集中的滑雪场分布区域的原因。
(2)根据所学,分析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冰雪产业的途径。
(3)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中国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农产品的原因。
(5)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以俄罗斯滑雪场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农业发展为背景,考查滑雪场分布的原因及冰雪产业发展的途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题,本题主要从地形的坡度及海拔高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俄罗斯滑雪场乌拉尔山和阿尔泰、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位于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人口众多,交通通达度高,滑雪市场需求大;乌拉尔山和阿尔泰等地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有适合滑雪的自然地形坡度,自然条件优越;乌拉尔山地势较高,气温低,积雪厚度大且保存时间长。第(2)题,本题可以从基础设施、扩大交流、实现冰雪产品多样性及提高知名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到达东部地区滑雪场交通,增加便捷度;开展多种滑雪项目,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需求,开拓国际滑雪旅游市场;发展与冰雪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冰雪产品,加强与其它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冰雪旅游的知名度等。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水汽影响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疏,水资源缺乏,距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开发不当会加剧水资源短缺,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问题。第(4)题,本题主要从土地资源和市场两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种植农产品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可知,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俄罗斯已经三次向中国企业开放租种适合农耕的西伯利亚的土地约168万公顷,中国某些企业开始种植农产品”可知,而俄罗斯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充足。第(5)题,结合材料分析,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可缓解我国耕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在俄罗斯租种土地也会缓解我国耕地压力,促使一些耕地利用类型改变,有利于我国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答案:(1)原因:西部东欧平原地形平坦,人口比重大,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乌拉尔山和阿尔泰等地地形起伏大,有自然地形坡度,滑雪条件好;乌拉尔山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厚度大。
(2)途径: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增加东部地区滑雪场的可达性;针对中国、日本、韩国等游客需求,开发国际滑雪旅游市场;发展冰雪旅游文化交流;发展冰雪产品贸易等产业;加大宣传力度等。
(3)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4)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
(5)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课时冲关66 日本 俄罗斯
一、选择题
(2024·福建龙岩月考)来自太平洋西北部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在日本被称作“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图示区域太平洋一侧水稻种植常受到“山背风”的影响造成水稻减产,而日本海一侧反倒从中受益,粮食增产。日本民众消费水平高且对市场影响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种具有抵抗“山背风”影响的能力,产量高且稳定,但不被民众接受。继续种植传统水稻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如图为“山背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日本“山背风”与水稻生产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在水稻的育苗季节
B.乙地粮食增产,得益于“山背风”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
C.该地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是价格较高
D.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
2.“山背风”对日本东岸的主要影响有(  )
①气温下降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减少 ④浓雾多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4·广东深圳六校联盟质量检测)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流(全长约367千米),发源于本州岛甲武信岳山脚,向北流转东北,至新潟市注入日本海。上游流经山地丘陵,多支流,下游流经新潟平原形成三角洲和沼泽,春季泛滥。信浓川属于洪水多发型河流,一年内有多次洪峰。如图示意信浓川水系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信浓川下游有明显的春汛,说明其下游流域(  )
A.冰川积雪为主要补给水源
B.临近日本海,冬季多降雪
C.受冬季风影响,春雨量大
D.纬度偏低,梅雨期来得早
4.一年内,信浓川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主要流经平原,河道排泄不畅
B.融雪期、梅雨期、台风期相衔接
C.雨季短,降水集中多暴雨
D.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地上河
(2024·河南郑州TOP二十名校联考)日本德岛县上胜町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镇。起初,当地的居民靠种植果树和伐木为生,但因木材行业不景气和罕见寒流的巨大冲击,人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后来,当地政府组织居民根据时令,采摘不同的树叶,并根据形状、大小及颜色对树叶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包装出售给收购公司,再由收购公司卖给高级餐厅,供餐厅装饰菜品使用。当地居民由此获取了不菲的收入。在“树叶经济”的带动下,小镇重焕生机。据此,完成5~6题。
5.上胜町种植业和采伐业的衰落,给当地带来的人口问题可能是
A.老龄化加剧 B.人口素质下降
C.出生率上升 D.人口流动减少
6.“树叶经济”的发展使当地  
A.排放废物减少 B.生态问题突出
C.养老压力减小 D.生产结构单一
(2024·广东联考)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50.1℃,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地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如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此,完成7~9题。
7.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 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
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 ④盆地口向北敞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  )
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
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
C.暴雪重压使房屋倒塌
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
9.奥伊米亚康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有的民族风情
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D.冻土的冻融作用
(2024·湖北联考)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 709.82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但人口仅有1.46亿,且老龄人口占比高。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工业、科技基础雄厚,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球前十五。如图为俄罗斯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影响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水源
11.目前学者普遍认为俄罗斯人口远小于其人口合理容量,其依据包括(  )
①国家军事力量雄厚 ②国家自然资源丰富
③科技水平较高 ④人均消费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为促进俄罗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强制西部人口东迁
B.提高外来移民门槛
C.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D.完善生育保障政策
二、非选择题
13.(2023·吉林长春质量监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旭川市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质地优良,是日本著名的家具产地,其主要市场经历了北海道—日本国内—全球的变迁。1890年旭川木工厂建成,随着旭川—稚内铁路开通,大量木工迁居至此;20世纪初期,发明了人工干燥机,缩短干燥时间,几乎不受气候影响,旭川家具产量大幅提升。1951年起,当地每年举办一次新作展,展示创新工艺;1990年起,定期举办“旭川国际家具设计博览会”。目前,有大量全球顶级木材流向旭川,旭川家具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剧增,但其并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如图示意旭川的位置及家具市场的变迁。
(1)分析旭川家具生产冬季非常依赖人工干燥机的理由。
(2)分析20世纪50—90年代旭川家具畅销日本的原因。
(3)说明大量全球顶级木材流向旭川对旭川家具业的有利影响。
(4)推测未明显扩大生产规模对旭川家具厂的影响。
14.(2024·云南丽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滑雪运动开展较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将滑雪运动与旅游相结合,衍生出“冰雪旅游”。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滑雪场数量显著增加,外来游客数与本土滑雪者人数稳步上升,但其旅游产业链条仍需完善。截止2018年,共有大约226个具有滑雪道、经营良好的滑雪场,如图为俄罗斯滑雪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开发战略。从2017年开始,俄罗斯已经三次向中国企业开放租种适合农耕的西伯利亚的土地约168万公顷,中国某些企业开始种植农产品。
(1)从地形角度分析俄罗斯形成较集中的滑雪场分布区域的原因。
(2)根据所学,分析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冰雪产业的途径。
(3)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中国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农产品的原因。
(5)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