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知道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了解甲骨文和夏商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 史实和特点;史料实证: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及影响,知道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代表器物。了解三 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知道《诗经》和“楚辞”的内容和地位。时空观念: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 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历史解释: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家国情怀:认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 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发现及历史地位 难点:先秦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及其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式呈现出内 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圈,周边均勾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 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 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本课将学习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二)、讲授新课: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天文: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记载日食的商 朝牛骨(突酉, 贞:日夕又食。)材料:殷商武丁时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 材料说明了什么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材料:《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 而微,此日而微。……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材料说明了什么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材料:秋七月,有星孛(bèi) 入于北斗。——《春秋 ·文公十四年》 材料反映了那一事件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 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 雷彗星。2、历法:材料:历法: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 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天文学是历法的基础, 古人通过观测天象获得天文知识,然后以之为凭据编制历法,从而安排各种生产活动。相传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图片说明了什么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想一想: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使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 会的稳定发展。同时,这些历法和节气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无穷的智慧。3、医学:夏商周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材料:上古时代,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百姓无法分辨。神农为了 找到可以充饥的五谷和治病的草药,带领臣民从家乡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克服了 种种困难,用木杆搭架攀登高山,尝遍了各种草药,并详细记录下了每种草药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神农多次中毒,但都幸运地得到了解救,例如依靠灵芝草解毒。 材料反映哪一神话传说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疾病有了更 多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材料: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男。战 国时医学家,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 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 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 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 河。材料说明了什么 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 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二 、甲骨文与青铜器:(1)含义: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 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2)挖掘概况: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其中商朝有字甲骨约15 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3)记载内容:材料:刻辞:“癸巳卜,贞:旬亡祸 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称。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载) 车,马碱,迫王车,子央亦坠。”大意:癸巳这天进行占卜活动,一个叫殻的贞人发出卜问询:接下来的十天里会不会有灾 祸发生 商王看了占卜的征兆后认为可能会有灾祸发生。到了甲午这天,商王外出打猎在追 逐一头野牛时发生了意外,一名小臣驾驶的车辆车轴断裂,先撞到了石头上而后撞翻商王 乘坐的车辆,商王车上一个叫子央的人也摔了下来。材料说明甲骨文记录内容是什么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4)、甲骨文意义:材料: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甲骨文的发现具有哪些意义 甲骨文必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 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相关史事: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兽骨等,当作龙骨卖给中 药店作药材。1899 年,官员王懿(yì)荣得了病,派人买药后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认为这是 古文字,就把药店里所有带符号的龙骨都买下来。学者经过研究,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 的文字。2、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 青铜是铜(为主)与铅、锡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较高、铸造性能好等特点,因颜色 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史学上把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称为“青铜时代”。 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为两千年。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说明了什么 (1)发展概况: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摸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 作工艺高超。工匠已能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来制作名种器具。(2)地位: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 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这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 铜礼器,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 规模了。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 至国家权力的象征。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 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以上图片和材料说明了什么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 为“金文”。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加。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 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3、三星堆遗址玉璋是我国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件玉璋与我国夏商时期其他地区玉璋的形制大体一致。 阅读教材P46,了解三星堆的相关知识。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 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 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三、《诗经》和楚辞(1)背景: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 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材料: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 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 · 秦风 · 无衣》材料说明了什么 《诗经》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 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 者剥削压迫。《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2)地位: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楚辞”(1)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 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材料: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 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 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 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代表人物是谁 (2)《离骚》: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3)、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三)、课堂小结: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 骨文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诗经》《楚辞》是 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四)、课堂练习:1、《殷商贞卜文字考》记载:“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 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材料中这 些甲骨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是 (c )A. 记载内容丰富 B. 研究最早文字C. 考证商朝历史 D. 具备汉字结构2、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是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 貌。《诗经》的出现( D)A. 突破了神权主义精神桎梏 B.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C. 显示出浪漫主义不合时宜 D.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3、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 等,王及王室 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B )A. 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 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4、“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 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A. 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 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C.《 史记 ·殷本纪》的记载 D.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五)、板书设计:第 8 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 、天文、历法和医学:1、天文:2、历法3、医学二 、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1)含义:(2)挖掘概况:(3)记载内容:(4)、甲骨文意义:2、青铜器:3、三星堆遗址三、《诗经》和楚辞(1)背景:(2)地位:2、“楚辞”(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