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水的蒸发和凝结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水的蒸发和凝结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 水的蒸发和凝结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概念】
1. 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与温度变化有关。
2. 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2.讨论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3.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
【科学探究】
1.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
2.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
3.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
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
2.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
3.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
4.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开展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和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清水、电子秤、冰块、食盐,滴管、护目镜、湿布、干布、记录单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科学聚焦 引出问题
1.出示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图片,引出问题:水的蒸发是怎么回事?水蒸气凝结成水又是怎么回事?
2.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然后出示课件:水和水蒸气互相变换的关系。并追问“水蒸发和凝结与什么有关?”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蒸发和凝结》。
板块二 科学探究 得出结论
活动一: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
学生提出: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
(2)全班交流:推测水蒸发快慢与水温高低有怎样的关系。
(3)教师追问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的。
(4)出示实验器材,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制订实验计划。
(5)学生汇报实验计划,教师点评。
(6)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明确实验操作:
①称量两杯质量相同的常温下的水,保持起始质量一致。
②将一杯水放在常温下,另一杯水加热到80℃。
③各放置3分钟后,称量每杯水的质量。
④完成实验记录单,比较实验结果。
(7)学生分小组用方法一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8)全班研讨:对比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在相同时间内,它们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
(9)师生交流得出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
活动二: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可以观察到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呢?
(2)学生思考并交流实验方法。
(3)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明确实验操作:
①在烧杯中加入冰块,用干布擦净玻璃杯外壁。
②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
③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④在装有冰块的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
⑤继续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5)全班研讨:
①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你发现了什么?
②你认为水蒸气凝结成水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③加食盐前后,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④加入食盐前后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呢? 说明了什么?
师生交流后得出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温度越低温差越大,凝结速度越快。
板块三 研究讨论 巩固知识
研讨一: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1)学生讨论
(2)师生交流并小结:①水蒸发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②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温度越低温差越大,凝结速度越快。
研讨二: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1)学生讨论
(2)全班交流
板块四 思维拓展 拓宽眼界
自然界中有云、雾、雨、露、霜、雪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
1.提示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回答
2.师生交流。
3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4.2 水的蒸发和凝结
蒸发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温度
温差越大,凝结越快
凝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