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Unit 3 My SchoolSectionA (Pronunciation-2f) 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Unit 3 My SchoolSectionA (Pronunciation-2f) 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课 题 Unit3 SectionA(Pronunciation-2f) 主备教师
年级 七 授课教师 课 型 语音+听读课
单元主题 主题范畴: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下的“做人与做事”主题群 子主题内容:“多彩、安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语篇研读 What:本课呈现的语篇图是一张中国教室的照片,图中可以看到教室的桌椅、黑板、智能白板、告示栏等物品,通过这些图片可以预测本语篇是有关于学校教室的设施。文章内容是彼得的妈妈布朗夫人询问彼得新教室怎么样,彼得描述教室很大,有四十套桌椅在房间里,还有教师的办公桌,彼得坐在班级的中间,教室有一块智能白板紧挨这黑板,在教室后面也有一块黑板,同学和老师经常把重要的通告放在那里,教室里并没有柜子,这和美国是不同的,学生经常把物品放在书桌堂里。 Why:本课时以听力任务为手段,在上一段听力任务的基础上,将彼得对学校的描述转移到了对新教室的介绍。通过对中国教室设施和彼得对新教室的描述,这个语篇传达了对学校教室环境和设施的探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对教室设施多样性的认识,提升对教室设施的观察能力,并加深对不同国家教育环境的理解。这篇语篇的主旨意义对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How:本课语篇内容是彼得和母亲之间的对话。对话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彼得母亲询问了教室大致样态,彼得回答教室非常大,有四十套桌椅;第二个部分母亲询问了彼得坐在哪里,彼得回答坐在了中间;第三个部分是母亲询问了彼得教室的特别的地方,彼得回答主要是有智能白板、前后墙黑板和告知栏,同学们不会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而是放在书桌堂里。这部分包含了描述设施的短语,如teacher’s desk, whiteboard, blackboard, notices, drawers, lockers;以及描述功能的短语,如put up notices, put things in...;辨认信息的短语,如Are there any lockers in the classroom 。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梳理发/ /, / /, /u /和/ /音的字母及字母组合,辨析发音规则和重读音节。(学习理解) 2.用恰当的听力策略听懂介绍教室的对话,并获取、梳理对话中介绍教室涉及到的物品相关词汇和句型。(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3.能够运用学到的语音知识和介绍句型,谈论我的教室。(迁移创新)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梳理发/ /, / /, /u /和/ /音的字母及字母组合,辨析发音规则和重读音节。(学习理解) 1.通过听力材料训练,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将一些发音规则进行提早学习。 2.通过观察表格,学生能够梳理和总结出相对应的发音和字母组合。 3.通过顺口溜学习,学生能够里了解/u:/常见的发音单词。 4.通过拆盲和游戏,学生能够操练刚才已经学习过的语音知识。 5.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学生能够根据重音规则将单词归类。 观察学生能否准确、流畅地跟读音频,读出元音字母和组合的发音及对应的单词;学生能否发现单词中四个音标常见到的单词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判断学生对发音的熟悉程度并给予及时的讲解和纠正
设计意图: 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利用肢体手势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通过分类和辨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语音知识网络。通过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音标,借助音标准确读出和记忆单词,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本部分对元音字母发音的学习,让学生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基础。能够根据重音符号,准确跟读多音节单词的重音,了解重音在单词发音中的重要性。
用恰当的听力策略听懂介绍教室的对话,并获取、梳理对话中介绍教室涉及到的物品相关词汇和句型。(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6.通过观察教室平面图,学生针对图上展示的教室用品进行词汇学习。 7.Pre-listening 学生阅读听力题干并且学习听力策略。 8.While-listening 学生完成2a听力填空,全班核对答案。 9.Post-listening (1)通过再次阅读听力材料,学生能够梳理听力材中的重点词块。 (2)通过阅读听力材料,学生能够快速完成阅读训练。 观察学生能否安静、认真地听取听力内容,完成句子的内容是否准确,阅读是否流畅、语言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观察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学校设施和位置、功能和相对应活动的表达方式的词汇。通过预测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情境线索进行推断预测的能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并培养学生准确获取、梳理和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
能够运用学到的语音知识和介绍句型,谈论我的教室。(迁移创新) 10.通过韦恩图,学生梳理我的教室与Peter教室的异同 11.通过利用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句式,学生介绍自己教室和Peter教室的异同。 12.通过思维导图,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语言知识。 13.通过对比过去的教室与现在教室的图片,学生能够理解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 引导学生进行异同比较,并且观察学生能否利用本节课的基本表达输出本节课的目标语言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超越语篇、联系实际生活的活动,用所学语言做事情,根据新情境整合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迁移创新。在谈论教室异同时训练目标语言,对比过去教室与现在教室的异同体会国家发展对于教育的支持。
作业: 1.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句型结构。 2.编写介绍教室的对话。 3.录制教室介绍视频。
板书设计: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