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2 服务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2 服务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服务社会》教案
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学生能够理解服务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认同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对 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 通过了解我国在社会服务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学生对国 家制度和社会发展的信心,提高政治认同度。
健全人格:
1. 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品质,促进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塑造健全人格。
2. 鼓励学生在面对社会服务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
1. 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所肩负的责任,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承担社会责任,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服务社会的意义: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只有积极为社会作 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自身价值。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使学生明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知识、 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2. 服务社会的做法: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的形式和意 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教育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为社会作 出贡献,要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服务社会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避免出现理论与 实践脱节的情况。
2. 帮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服务社会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看到过一些人在帮助他人或者参与一些公益 活动呢 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看到的场景。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到志愿者在社区打扫卫生,或者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等场景。 教师接着提问:那你们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内心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觉得这些人很善良,很伟大,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人等。 2.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志愿者帮助贫困地区儿童的故事。
故事内容: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正常上学,生活也非常艰苦。 一群志愿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们筹集资金,为孩子们购买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还定期 去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知识和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得到了 很大的改善,孩子们也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感受到志愿者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受到帮助他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很大的 改变等。
(二)讲授新课
1. 我们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意义)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价值,那你们觉得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怎么衡量呢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看他有多少钱,看他有多高的地位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很有钱,但是他从来不帮助别人,也不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情,那他算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吗
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回答不是。
教师接着讲解:一 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 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比如那些为国家科研事业作出 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虽然可能没有很多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贡献让国家和人民受益,他们 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能力会提升,会学到很多知识等。
教师详细讲解: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会得到提升。比如我们参与社 区服务,会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我们还会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 关于社会问题的了解,关于不同人群的需求等。同时,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我 们会结识很多不同的人,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
2. 我们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做法)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青年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青年应该是有活力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等。
教师讲解: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青年应该担当起社会责 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比如在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中,青年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积 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就像在环保问题上,青年可以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倡导大家爱护环境。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志愿者活动、捐款活动、环保活动等。 教师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公益活动形式:
环境保护活动:我们可以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或者在公园、社区等地进行垃圾清理活动, 保护我们的环境。
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提供服务,如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 目等。
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我们可以提醒他人不要随地吐痰、不要 乱扔垃圾等,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我们可以在科技馆、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帮助他 们更好地了解展品和知识。
教师强调参与公益活动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讲究实际效果。我们不能盲目地参与公益活 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活动,并且要注重活动的效果,真正为社会带 来好处。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平凡的岗位上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可以,有的可能不太确定。
教师讲解: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比如一个清洁工,他每天认真打扫街道, 保持城市的清洁,他就是在为社会作出贡献。一个老师,他认真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 是在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要热爱劳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 我们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知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我们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积极参与社会建 设。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要了解常见的公益活动形式,从实际 出发,讲究实际效果。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四)随堂练习
1. 下列关于服务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服务社会是成年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
B. 服务社会只要有爱心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策略
C.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D. 服务社会就是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出去
答案:C。服务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青少年也不例外,A 错误;服务社会需要讲究策略,
不能盲目,B 错误;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C 正确;服务社会有多种方式,不是仅 仅把钱捐出去,D 错误。
2. 青年在服务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A. 青年在服务社会中没有什么特殊的角色
B. 青年应该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担当起社会责任 C. 青年只需要在学校好好学习,不需要参与社会服务
D. 青年在服务社会中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不需要承担重要责任
答案:B。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B 正 确 ;A、C、D 错误。
(五)板书设计 服务社会
一、意义
1. 体现人生价值
2.促进全面发展 二 、做法
3.青年担当责任 4. 参与公益活动 环境保护
社区服务
纠正不文明行为
科技馆、博物馆志愿者 5.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学生对服务社会的意 义和做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导入新课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看到的公益场景,并 且对故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讲授新课环节,通过一 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做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讨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时,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比较,理解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对 社会的贡献。在讨论服务社会的做法时,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方式,并且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 况思考如何去做。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将服
务社会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时,虽然强调了要从实际出发,但部分学生可能仍然不太清楚具 体该怎么做。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在日常生 活中去服务社会。另外,在课堂互动中,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学生参与 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