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知道孙中山从“医人”转变为“医国”,从改良走向革命以及领导革命活动,用 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道路。时空观念: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历史解释:知道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并能认识其内涵。史料实证: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过程、性质和影响,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同盟 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家国情怀:通过对孙中山等人革命事迹的学习,体会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 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的形成。 难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是跨越党派的政治偶像;国家需要行动,他便行动于最 前方;民族需要思想,他便思考在最远处;他是一个超级旅行家。不辞辛苦,一生四次横 渡太平洋和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先后到过美国、英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 泰国、十五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成功秘诀:虽然偶尔 被失望绊倒,但一直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他就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是怎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 中国同盟 会和三民主义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二)、讲授新课:一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孙中山简历:姓名:孙文(1866-1925)别名:孙中山,中山樵,号:逸仙籍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职业:医生、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临时大总统 爱好:爱听太平天国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经历:1866年出身于广东香山(今中山)。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14岁到檀香山就学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 26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今港大),考试成绩为“最优异 ”。1892年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思考:阅读教材“人物扫描”,为什么孙中山要弃医从政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 ,以后遂以“中山”名世。孙中山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为“反 清英雄第一人”。2、救国思想转变:材料一:“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与我,仿效西方亦后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 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材料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材料:若无良好政府,不论何种民族,办事必不能成;我等为此而受之苦难久矣。遂一俟 毕业,即声明必须放弃行医救人,投身救国。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材料:若救国救人,非除去恶劣政府不可。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材料: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 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早年孙中山在行医实践中得出分析比较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救国方法有何变化 孙中山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3、早年的革命活动:一 、会名宜正也本会名曰兴中会,总会设在中国,分会散设各地。二、本旨宜明也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团体起见。三 、志向宜定也本会拟办之事,务须利国益民者方能行之。四 、人员宜得也本会按年公举办理员一次,务择品学兼优,才能通达者。五、交友宜择也本会收接会友,务要由旧会员2人荐引,经董事察其心地光明,确具忠义, 有心爱戴中国,肯为其父母邦竭力,维持中国以臻强盛之地,然后由董事带之入会,必要 当众自承其甘愿入会,一心一德,矢信矢忠,共挽中国危局;亲填名册,并即缴会底银五元, 由总会发给惩照持执,以昭信守,是为会友。六 、支会宜广也四方有志之士,皆可仿照章程,随处自行立会。七、人才宜集也本会需才孔亟,会友散处四方,自当随时随地,物色贤材。八、款项宜筹也本会所理各事,事体重大,需款浩繁。九、公所宜设也各处支会,当设一公所,为会员办公之处,及便各友时到叙谈,讲求兴中 良法,讨论当今时事,考究各国政治,各抒己见,互勉进益。不得在此博弈游戏,暨行一 切无益之事。十、变通宜善也以上各款为本会开办之大纲,各处支会自当仿照办理。至于详细节目,各 有所宜,各处支会可随地变通,别立规条,务臻妥善。以上材料反映哪一革命团体的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 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4、广州起义:1895年,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 准备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 义失败。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材料: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 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 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 绕地球5圈。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一情况 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 续革命作准备。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背景:材料: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 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后,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想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惋惜,恨其事不成矣……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 ——《孙中山自述》 以上材料说明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国家,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2、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材料: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革命军》 材料: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陈天华在孙中山所处的那个时代,有没有与之一起奋斗的同行者 他们是谁 有哪些重要的书籍 和著作 (康章有炳為麟著遗容部草命軍邹容《革命军》鐘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書驳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从1894年到1905年,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 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长沙)和光复会(上海)为什么孙中山成为革命领袖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 先行者;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 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但这些革命团体比较分散、不集中,这不利于革命,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正是这种情况下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4、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目的: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 《民报》意义: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同盟会成立后,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数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 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孙中山选集》中国同盟会成立有什么影响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 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材料一: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 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材料二: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 击之。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 义,合称为三民主义。材料: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三民主义有哪些意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本课总结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革命 活动。他们撰写文章、组织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政 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 运动蓬勃发展。(四)、课堂练习:1、舆论宣传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迅猛发展。下列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 主共和制度的是 (A)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②《革命军》③《警世钟》 ④《变法通议》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3、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D )A.《知新报》 B.《国闻报》 C.《时务报》 D.《民报》4、《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大团体”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个“大团体”是(D)A. 强学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五)、板书设计: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孙中山简历:2、早年的革命活动:3、成立兴中会:4、广州起义: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背景:2、革命思想的传播:3、同盟会的成立: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