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探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作用,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身边的违法行为分析,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通过违法行为的辨析,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 法,依法办事。
教学 重点 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 难点 学会辨别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王国的法典上,有一条不可违的律法:每年冬季,必须留足粮食给山林中的动物。王子不解,问国王:“为何我们要如此?”国王严肃回答:“这是与自然界的约定,违之则生态失衡,王国将遭灾。”那年,邻国忽视此律,寒冬中野兽侵袭,粮食短缺。王子深刻理解,从此,这条律法成了他心中不可违的誓言。 思考:从这个故事里你能有什么启示?
授新课 子议题1:违法无小事 材料一:民法典的条文: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条惇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思考;从民法典的条文分析其作用。 学生: 教师: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今日说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某校举办了一期《今日说法》的法治栏目,请你化身为普法卫士来说法。 以案说法:栏目组接到了同学们的热线电话,描述了这样的三个画面 画面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画面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 画面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 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学生: 教师:民事违法行为: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行政违法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①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相关链接: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子议题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漫画说法: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刑事: 教师: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漫画说法:根据你的经验,下列行为违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后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刑事: 教师: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相关链接: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违法行为啊视频 思考: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学生: 教师: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 小光同学捡到了价值4 000元的手机,当失主索要时他拒不归还。小光同学的行为( ) A.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B. 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只是不道德行为,应受到舆论的谴责D. 是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 2.李某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张某因欠债不还遭起诉,刘某因持刀抢劫而被判刑。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 A.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3.限载7人的面包车,竟塞进了18名小学生!2018年3月初,某县人民法院审理判决了这起危险驾驶案件。被告人艾某因严重超载,被法院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从违法行为的类别看,艾某的行为属于( ) A. 行政违法行为B. 民事违法行为C. 刑事违祛行为D. 一般违法行为 4.池某因破坏铁路封闭网被处罚款;翟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5. 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前者触犯行政法律,后者触犯刑法 ②两者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③都应受法律制裁,承担法律责任④一般违法行为也是犯罪行为 A.①③ B. ①④C. ③④ D. ②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