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其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文化复古主义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错误的。
文化复古主义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
胡适: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全盘西化论
全盘西化论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过去)
民族虚无主义(否定自己)
文化复古主义
全盘西化论
文化界两种激进观点
彻底排斥外来文化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拿 来 主 义”
◆谈谈你对鲁迅这段话的体会。
1:拿还是不拿?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和交融,有利于丰富本国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
2:能全“拿”吗?
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外来文化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我们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拿”什么?
总结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2)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外来文明的有益成果。
中苏之间特殊的国家关系,历史上无论军事、经济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中国都曾借鉴当时老大哥的经验。但从影响性来看,这应该指的是1934年红军因王明、博古的教条主义错误指挥导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的历史事件,此事件差点断送了革命的前途,并直接引发了后来的红军长征。
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王明、博古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文化前进没有向左也没有向右,而是选择了第三条路—马克思主义
向左——文化复古主义
向右——全盘西化的观点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
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这段话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
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确对待
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保持开放的心态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原因
要求
(1)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2)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2)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3)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原则)
知识归纳:
(4)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5)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