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录0102030405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反馈练习2023年9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以志愿军群像为主线,全景式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在各个战线上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三年的恢宏史诗。请思考:1、《志愿军:雄兵出击》为何能口碑和票房双赢?2、主旋律电影爆火对文化发展有何启示?导入新课学习目标政治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科学精神: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公共参与: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自主学习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2、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有哪些?4、文化与时代的关系?5、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分别是?6、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总议题: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议题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议题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议题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壹议学活动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语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议学问题:1、文艺创作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文化和人民有什么样的关系?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体指导思想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教材新增)注意: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多元化(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人民的关系原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艺工作者)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人民的关系原因: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要求: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图书馆、博物馆)(国家、政府)(1)从文化发展的主体看: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2)从文化创作的源泉看: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3)从文化发展的目的看: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P116)1、发展中特文化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归纳总结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文艺工作者;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源泉;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导向:以人民为中心2、发展中特文化要怎么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事业)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文化产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1)文艺工作者:(2)国家、政府:归纳总结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贰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习近平(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时代潮流时代特征时代特色时代风貌时代精神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注意: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2.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服务实践。3.文化对时代是影响,不是决定。知识拓展文化的时代性1.文化的时代性的内涵社会群体文化的存在具有时代特征,代表着时代特色,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 文化的时代性表现①文化的存在是时代性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特色。②文化的创造是时代性的。所有的文化都是在具体的时代被创造出来的。③文化的传承和淘汰取决于时代。文化的传承和淘汰并不是对文化形态或文化内容一味地全盘接受或否定,而是对其核心部分进行传承、改进、改造。传承与淘汰是同时进行的,但从本质上看取决于时代的需要。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③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2.回答时代问题的重要性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源泉,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或社会实践。创新不是目的,文化发展的目的是服务实践。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叁50.35亿22.45亿美元46.86亿36.5亿结合图片和教材请思考:1、这些优秀文艺创作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对我们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议学活动50.35亿22.45亿美元46.86亿36.5亿1、这些优秀文艺创作共同的特点就是----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合,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动作电影元素……2、三 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议学提示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1、文化发展必须融通不同资源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① 原则: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2、文化发展必须实现综合创新② 具体做法: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③ 结果:通过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习近平1、“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与遵循。3、“面向未来”,就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传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同时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创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知识拓展重点归纳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整合归纳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3)根本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4)创作导向(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促进时代发展。(6)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8)必由之路: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课堂小结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中心总体要求具体要求:(1)坚持自信自(2)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原因、要求)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的措施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发展要回答时代问题(回答为什么)C高考帮1.(2022·天津)自1987年创办以来,中国艺术节始终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惠民活动和特色文旅活动,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开展艺术惠民活动是基于(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 ④发展文化产业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作业帮2.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博物馆掀起了年轻人的“博物馆热”内容上营造历史文化语境诠释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语言建构上以大众易于理解和喜爱的方式与年轻人“共享文化”,以“专业内容十创意策划”让年轻人爱上文物、爱逛博物馆。这说明( )①具有丰富故事的文物才有吸引力②文化传承要坚持以年轻人为中心③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④坚持大众化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作业帮B3.央视文化节目《遇鉴文明》,以传统建筑、文学、器物等中外文明载体为主题,精选一中一外两个文明符号,进行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如第二期《道器之合:瓷器与玻璃器》,以器物为载体,带领观众揭秘中国百窑难出一件的郎窑红,同时还原西方玻璃器的杰出代表作古罗马波特兰花瓶。《遇鉴文明》(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增进文化互信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③体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赋予文化不同的内涵④融通中外文化资源,展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一)必做:1、整理本节课知识,并理解记忆。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部分:基础检测10个小题.(二)选做: 近年来,河南省在弘扬传统文化上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激发文化遗存活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历史遗存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河南博物院推出“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让游客挖“宝”;“妇好鸮尊”“云纹铜禁”化身冰箱贴、胸针、项链;端午节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更是火爆全网。结合所学知识并搜索资源,以“河南文旅为什么火爆出圈”为题写一篇述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