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哲学与文化课标要求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必备知识1.认识的含义及形式2.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征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4.真理的含义、特征5.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1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古人:月亮上住着美丽的嫦娥、桂树、砍树的吴刚、还有玉兔……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今人: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思考 :如何评价下面这两种认识?新课导入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认识指 导客观世界实践改 造符 合正确认识不符合错误认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形式内容对象性质真理谬误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判断: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范畴。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知识拓展区别:1.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 认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联系:三者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与联系一、真理是客观的Q1:真理是对谁的正确反映?这些真理的反映内容有何特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①真理内容的客观性Q2: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该标准的第一特征是什么?客观物质性②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客观性实践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1.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2.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4.认为“有用即真理”“强权即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深化拓展】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课堂探究你了解ChatGPT吗?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先进的机器人。2023年2月, ChatGPT火爆全网, 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不同于以往的A1形象,ChatGPT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用拟人语气和你互动,甚至可以写代码、写脚本、制定商业提案等之前需要人来完成的工作。ChatGPT不能替代人类ChatGPT能替代人类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人的认识具有差别性真理只有一个课堂探究思考:1.出现了上述两种看法,是否正常?为什么?2.是否意味着对同一个对象的真理可以有多个?一、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注意:认识是多元的,真理是一元的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1.“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近年来,网络谣言已成为互联网世界里最大的“病毒”。谣言并不可怕,任何谣言都会在公开真相后逐渐淡去。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网络谣言难以被消除 ②在网络谣言面前应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③谣言是否为谣言有赖于“意见领袖”的发声④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扩散有其内在规律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B 不符合题意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该选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课堂随练2.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 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 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发现的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才是真理 ②科学实验是具有社会历史性③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目的在于应用于医疗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而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一定都是真理课堂随练课堂探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认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思考: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 1.真理是有条件的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强调从空间上讲(某一领域、某一层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一孩政策在实施35年正式结束。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说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课堂探究思考:从生育政策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真理有什么特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真理是具体的(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出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强调从时间上讲(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知识拓展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对立 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容混淆统一 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不顾真理的具体性历史性,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真理的 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 条件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 具体性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知识整合真理的特点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是绝对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结论:任何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时间性)(空间性)知识拓展3.“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来说,“新鲜”却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说明( )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②反复检验的真理也可能被推翻③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D真理没有被推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课堂随练4.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真理中不包含谬误的成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③排除。题中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与题意不符。A课堂随练人类的探月之旅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图为遇难人员)“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课堂探究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真理具有反复性×思考:人类关于人工智能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课堂探究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笔记:并不意味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真理。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课堂探究思考:探月工程我们的认识经历了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发展将呈现一种什么运动趋势?圆圈式循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直线式前进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注意(1)认识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不是循环往复的;(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3)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4)不存在永恒真理、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方法论】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知识整合5.在20世纪,杂交玉米的推广境遇和今天转基因玉米的境遇大同小异,被很多人认为是洪水猛兽。现如今,杂交技术已被公众接受,成为公众放心的安全技术。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具有( )A.物质性和能动性B.自觉选择性C.反复性和上升性D.主动创造性C课堂随练6.(2023·湖南)“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精准扶贫理念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表明( )①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②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③理论的感召力从根本上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④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详解】实践具直接现实性,真理没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说法错误,②排除。课堂随练认识论知识结构化决 定反作用来源标准目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①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②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对待错误。实践(观)客物性社历性主能性特征含义认识(观)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真理特征条件性客观性具体性直接现实性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7.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这是继 1975 年、2005 年之后,中国第三次公布这一地球最高峰的海拔数据。珠峰测量不仅在于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更在于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珠峰,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综合运用北斗导航、重力测量等现代测绘技术,明显提升了珠峰测量精度(见图 4)。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于处在板块活跃区域,频繁发生构造运动的珠峰来说,只有近期的测量成果才最接近现实情况。高程测量不能仅依赖测绘技术和高科技设备,必须靠人来完成。参与这项风险极高的任务,攀登者的勇气和毅力令人心生敬意。再攀珠峰,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刷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高度,人类对珠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课堂随练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对珠峰的认识为什么会越来越深刻。(12分)题问逻辑可视化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用什么说明?说明什么?怎么说明?人类对珠峰的认识为什么会越来越深刻。①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关知识是什么?(结合教材内容,简单回忆)②人类对珠峰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的原因(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思考)。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对珠峰的认识为什么会越来越深刻。题问逻辑可视化人类对珠峰的认识为什么会越来越深刻认识主体的原因:攀登者的勇气和毅力令人心生敬意。再攀珠峰,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仪器;综合运用北斗导航、重力测量等现代测绘技术,明显提升了珠峰测量精度认识客体的原因:处在板块活跃区域,频繁发生构造运动的珠峰(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类对珠峰的认识是在多次攀登珠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2)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类对珠峰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和具体实践条件的限制, 几代中国珠峰攀登者和测绘队员不懈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不断创新的测绘技术再测珠峰,人类对珠峰的认识方法不断改进,实践水平不断提高;(3)从认识的客体来看,珠峰频繁发生构造运动,人类对珠峰的认识不断发展。攀登珠峰,不断刷新人类认识世界的高度。8.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觉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课堂随练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