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1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1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0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英雄之能事在造时势而已。”——梁启超
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
×
钟南山院士
驰援灾区的消防官兵
电信诈骗份子
台独份子
驰援火灾的摩托骑士
抗击疫情的志愿者




以下图片反映的人物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吗?什么是人民群众呢?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主体)
(1)性质: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相对概念:敌人
(2)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不同。
(3)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4)我国人民(群众)的内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相关链接P67)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地位)P66-1
“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劳动,你吃啥?没有劳动者的劳动你喝啥?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情境探究
思考 :从赵本山说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一切的物质财富都是谁创造的?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穿




A.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
B.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P67-1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P67-2
材料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只会饿死在东篱旁边,怎么可能还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材料3:《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材料1: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不断积累,终成此书。
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判断: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材料二: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材料三: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纵观历史,每一次社会的变革, 无论是以前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现在的改革开放,都是由人民群众作为主力军推动的。
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情境探究
思考 :下列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P68-1
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易错易混:关于“决定”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
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生产方式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基本矛盾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人\人民群众
实践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0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 P69-1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基本内容:
(2)地位: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2、群众观点(思想上)P69-2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1)基本内容:
(2)地位:
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形成决策
指导群众实践
为群众办实事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行动上)P69-2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P70
知识拓展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历史领域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
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
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
偶然事件的堆积
1.人民是历史主体,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2.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3.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7.人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8.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易错易混辨析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实践观
非唯一,矛盾是根本动力,人民是决定力量
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
实践
的生活和实践
根本利益
是主体,非领导力量
群众观点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含义、范围与地位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基本内容
地位
群众路线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基本内容
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