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共3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共3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情景思考:
你是一个刚入职的警察
领导派你去黑帮卧底
你小心谨慎 如履薄冰
但3个月后还是被发现卧底身份
黑帮老大把你吊起来
你问老大到底怎么发现的
老大说
你实习期过了 我去社保局帮你办社保 你猜工作人员怎么说
近年来,全国多地针对超龄用工出台“清退令”,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这一政令本义为解决用工安全问题,保障民工人身安全;
但政令出台后,却引起了极大的舆论反弹,有媒体报道:“清退令”背后:8000万超龄农民工,无工可打、无地可依、无休可退……这又是为何呢?
“农民工”一词提出至今已40年整,中国的第一代建筑业农民工如今面临“超龄”窘境,而他们要面对的又是怎样的现实?
zrbj-005
议题:我国要如何做才能切实帮助超龄农民工们解决人生难题?
思考视角2:
如何优化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视角1:
如何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出最大作用?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安全网”
1、社会保障的含义: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p50第一段
责任主体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基本生活需求
两个方面理解
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和社会
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2. 社会保障的地位与功能
“稳定功能” “调节功能” “互助功能”
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低保)
p50第二段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税收调节)p50第三段
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保险)p50第四段
地位: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p50第一段
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1、医保纳入用药名录
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纤维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肾脏病、肾病综合征、脑卒、银屑病、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丙型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免疫蛋白缺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器官移植术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脊髓性肌萎缩症、β-地中海贫血、严重性春季角结膜炎、慢性荨麻疹
2、生活困难的群众领取最低生活保障;
失业人员无收入来源,可领取失业救济金。
3、他人患病,就可以用社保里的钱,你有需要你也可以用社保的钱。买社保买个安心。
稳定
功能
调节
功能
互助
功能
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探究与分享:下列材料分别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什么作用?
补充性社会保障
基本保障
(1)社会保险
(2)
社会救助
(3)
社会福利
(4)
社会优抚
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p50第五段
(5)
其他社会
保障形式
企业年金
社区服务
要想民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首要的必然是发挥社会保险作用
针对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还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党的二十大提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人社部指出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如:
养老保险方面要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
在工伤保险方面,巩固建设工程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成果等
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发放失业保险待遇
……由此尽力保障农民工等群体能从社会保险中受益
(1)社会保险 p51第一段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①对象: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
②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的核心
③保障来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④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险)
⑤作用: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这些是社会保险吗?
商业保险 P51相关链接
含义、种类
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你若安好,我愿备胎到老;你若不好,我是救命稻草。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不同点 性质 具有强制性和社会福利性 自愿的市场行为
经营目标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追求利润
经营方式 由国家经办 保险公司经营
费用来源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全部由个人承担
保障对象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社会保险的人 签订保险合同并受按照约定缴费的人
保障水平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相同点 都是经济保障机制,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缴纳保险费,保障投保人遇到风险后获得一定的补偿,都是风险规避与转移机制。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区别 P51
保险公司性质: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
如果有部分农民工生存都成困难,此时则需发挥社会救助作用
如在去年过年期间,人社部、民政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其中指出:
民政部门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农民工提供社会救助,强化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要落实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加强遭遇急难农民工的救助帮扶。
zrbj-005
(2)社会救助 p52第一段
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①地位:
②资金来源: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全部政府负责)
③对象: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④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
对于年迈的农民工来说,进养老院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就属于社会福利范畴了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规范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市场,同时大力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颁布了“完善基层养老机构体系“、“增加社会养老机构优质供给”等相关指导类政策,积极推动养老院等养老产业的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zrbj-005
(3)社会福利 p52第二段
①地位: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②资金来源:
政府和社会
③对象: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弱势群体)
④主要内容:
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⑤作用:
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4)社会优抚 p52第三段
①地位:
社会优抚是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国家和社会
③对象:
现役军人、复原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④主要内容:
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②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 地位特点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作用 内容(形式)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 地位特点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作用 内容(形式)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核心
政府、单位、个人共同等集资金
公民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最后一道防线,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
最高层次
政府和社会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
特殊的社会保障,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
国家和社会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
使其得到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材料: 抗疫期间家住武汉市的王阿姨一家所在小区戒严,不允许出门,每天都有政府派送的生活资料送到门口,疫情过后李叔叔工伤,成了残疾人,还做下了病根在家休养 ;大儿子是退役军人,正在接受岗前培训,二儿子因疫情失业了,儿媳怀孕在家待产,二人领取着最低生活保障金,王阿姨已经退休,每月领取养老金,一家人都闲在家里不工作,可怎么生活呀?
工伤保险(社会保险)
失业保险(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生育保险(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社会保险)
社会优抚
社会救助
材料中王阿姨一家人得到了哪些保障?
【探究与分享】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社会保险
消防烈士家属获得抚恤金
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对城市流浪人员给予求助
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低保
困难职工获得取暖补贴
社会福利
给公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连一连
中国这十年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优点: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形成一张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养娃、上学、就业、养老,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很好的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基尼系数小,社会相对和谐。
缺点:企业负担重、个人负担重、政府债务高、经济增长乏力
缺点:养了一些懒人,动不动就罢工,只要获取不想工作,不思进取。
1.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形成无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二、如何社会保障体系
1.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p53第一段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②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如何社会保障体系
原因: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
怎样:
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p54第一段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p55第一段
(1)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社会保障“安全网”
4、总要求:p55第二段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最后一道防线
全覆盖原则
适度原则
小结
课堂练习:易错判断
1.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提示: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提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
3.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只涉及政府的经济利益。(  )
提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
5.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提示: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是初次分配手段。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