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的由来,掌握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的时间及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历史史实。
·理解“礼崩乐坏”的含义及其表现,分析王室衰微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西周与东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理解社会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 王室衰微的原因和表现。
三、教学难点: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王室衰微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观王室之衰——礼崩乐坏的时代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动画/图片(知识点:周幽王昏庸,为博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诸侯失去信任,最终西周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为东周的建立、春秋时期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历史事件?(预设回答: 西周灭亡/周幽王被杀)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西周灭亡的历史背景,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2.过渡:西周灭亡后,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东周,也称春秋时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
★设计意图: 承接导入,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二)“春秋”的由来
1.PPT展示时间轴及东周建立、春秋开始的时间(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设计意图: 使用时间轴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时间观念,明确春秋时期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2.讲述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建立的历史史实。
★设计意图: 补充史实背景,使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有更完整的理解。
3.解释“春秋”一词的由来。
★设计意图: 解答学生对“春秋”一词的疑惑,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
(三)王室衰微的表现——礼崩乐坏
1.PPT展示郑庄公祭祀坑图片和“九鼎”的相关资料。(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鼎”象征着王权。郑庄公使用九鼎,表明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遵守周礼,礼崩乐坏。)
★设计意图: 通过文物图片和考古资料,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周礼对天子、诸侯使用“鼎”有何规定?郑庄公使用九鼎说明了什么?(预设回答:天子九鼎,诸侯七鼎。郑庄公僭越礼制,使用九鼎,说明周天子权威下降,王室衰微,礼制崩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理解“礼崩乐坏”的含义,并初步感知王室衰微的史实。
3.PPT展示西周、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对比表格。(知识点:西周时期周王室控制着广大的土地、人口和军队,拥有强大的实力。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土地、人口和军队都大大减少,实力衰弱,政治地位下降。)
★设计意图: 利用表格清晰地呈现西周和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变化,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4.学生观察表格,思考、讨论:东周时期,周王室在土地、兵力、财力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从表格中找到相关信息并进行总结:土地、兵力、财力减少,政治地位下降。预设回答: 土地缩小,兵力减少,财力衰弱,政治地位下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主动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进一步认识王室衰微的表现。
5.PPT展示周平王去世后丧葬费难筹、周恒王向鲁国求助的史料。(知识点:这体现了周王室的衰败和经济上的窘迫,进一步证明了王室的衰微。)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史料,增强学生对王室衰微的认识,使其印象更加深刻。
6.提问:这段史料进一步说明了什么?(周王室衰微,经济状况恶化,不得不向诸侯求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史料的含义,巩固对王室衰微的理解。
7.小结: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周天子权威丧失,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设计意图: 对王室衰微的表现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王室衰微的原因
1.PPT展示西周、东周时期社会等级金字塔对比图。(知识点:西周时期,周天子拥有最高的权威,诸侯的权力相对较小。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下降,诸侯的权力上升。)
★设计意图: 直观地呈现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变化背后的原因。
2.提问:与西周相比,东周时期的社会等级金字塔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思考。预设回答: 天子的地位下降,诸侯的权力上升。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变革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引发上层建筑的调整,最终导致西周灭亡,王室衰微。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认识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突破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探诸侯争霸——动荡不安的乱世
(一)诸侯争霸的背景
1.PPT展示春秋时期青铜胄和青铜戈的图片。(知识点: 这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武器装备,反映了当时的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激烈。)
★设计意图: 通过文物图片,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战争氛围,引发思考。
2.提问:从王室衰微的史实出发,思考诸侯之间会发生什么?(预设回答: 诸侯会为了争夺权力和土地而互相攻伐,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推断历史发展趋势,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PPT展示诸侯争霸的原因和旗号“尊王攘夷”的概念解释。(知识点: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尊王攘夷”是当时霸主们打出的旗号, “尊王”是表面,目的是为了利用周天子的名义来号令诸侯, “攘夷”是抵御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设计意图: 讲解诸侯争霸的背景和“尊王攘夷”口号的含义,使学生对争霸的实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4.强调“尊王”的虚伪性及其背后的政治目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 春秋时期的霸主
1.PPT展示春秋形势图,指出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介绍几位重要的霸主。(知识点:春秋时期,齐、晋、楚、秦等国先后称霸。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形成空间概念,为学习诸侯争霸的历史进程奠定基础。
2.PPT展示与春秋霸主相关的成语(管鲍之交、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
★设计意图: 通过成语故事,加深学生对春秋霸主的印象,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小组活动:学生选择一位感兴趣的霸主,讲述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表达能力,并加深对春秋霸主的理解。
(三) 代表性事例分析
1.齐桓公:
(1)PPT展示葵丘会盟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说明其称霸的标志。(知识点:葵丘会盟是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重要标志,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表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认可。)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齐桓公称霸的过程及重要标志。
(2)讲述“老马识途”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增强趣味性,并展现管仲的智慧。
2.晋文公:讲述“退避三舍”及城濮之战的简要经过(可配合地图讲解)。
★设计意图: 通过城濮之战的史例,让学生理解晋文公称霸的原因,并学习从军事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楚庄王:
(1)讲述“一鸣惊人”的故事,说明楚庄王的励精图治。
★设计意图: 用生动的故事阐释“一鸣惊人”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努力的意义。
(2)讲述“楚王问鼎”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问鼎”这一事件,展现楚庄王的雄心壮志以及当时周王室的衰微。
4.越王勾践: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畏强暴的精神,并展现勾践最终成功复仇的史实。
第三部分:剖社会之变——经济发展的洪流
(一)农业的发展
1.PPT展示从北京人石器到春秋铁臿的图片,以及从刀耕火种到牛耕出现的演变过程图。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进步,并认识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提问: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方式的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预设回答: 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影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受到了怎样的冲击?(预设回答: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使开垦荒地变得更容易,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思考社会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影响,为学习分封制瓦解做好铺垫。
4.PPT展示春秋时期锄、夷、斤、劚四种主要农业工具。
★设计意图: 补充相关历史信息,加深学生对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理解,了解到更多当时的农耕器具。
(二)分封制的瓦解
1.提问: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预设回答: 社会等级秩序发生变化,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联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PPT展示社会变化图解,讲解铁器和牛耕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知识点: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变化,例如私田的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最终推动了分封制的瓦解和社会变革。)
★设计意图: 利用图解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铁器和牛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诸侯私田出现、实力增强与分封制之间的矛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力发展对社会制度的冲击。
4.总结:生产力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PPT展示春秋时期冶铁、纺织、煮盐的示意图、漆器和青铜器的图片等。
★设计意图: 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现春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种类,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更具体的认识。
2.PPT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和城市交易市场的图片,并说明金属货币的使用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货币和交易市场的图片,展现春秋时期商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3.PPT概括总结春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
★设计意图: 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提炼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
1.PPT展示课堂小结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设计意图: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2.提问: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什么变化?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预设回答: 社会方面:诸侯实力增强、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3.PPT展示“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什么变化”的流程图。师生一起梳理,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流程,使学生理解社会变革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并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4.启示: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 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