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教学课时 课时 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热量,且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方法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并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能够熟练地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包括形态、体积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掌握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并能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包括形态、体积等方面的变化。 帮助学生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理解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的原理,以及冰在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的过程。 指导学生掌握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讨论交流等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冰融化的概念、规律和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二)直观教学法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冰融化的概念、规律和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法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及手段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冰融化了的图片、视频、资料,冰融化了的实验动画演示等内容。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课 生活情境引入 教师播放一段冬季滑冰场的视频,视频中人们在冰面上欢快地滑冰,冰面光滑如镜。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大家都知道冰是怎么形成的吗?那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冰又会发生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冰的场景,思考冰的形成和可能的变化。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人们在冰面上滑冰很开心;有的学生说冰是水在低温下变成的;有的学生说如果温度升高,冰可能会融化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冰是水在低温下形成的固态物质,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冰也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冰的一种变化 —— 冰融化了。”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冰融化了。 引发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冰融化的现象吗?冰为什么会融化呢?冰融化后会变成什么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的现象和原因,回忆生活中与冰融化有关的现象。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见过太阳下的冰块慢慢融化;有的学生说冰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了;有的学生说冰融化后会变成水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确实经常看到冰融化的现象,冰融化通常是因为温度升高了,冰融化后会变成水。那么,冰是怎么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呢?让我们来进行一些探索吧!” (二)探索一:认识冰的融化 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什么是冰的融化呢?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呢?请大家结合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冰的融化的概念和条件,激发学生对冰的融化的兴趣。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冰的融化是冰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有的学生说当温度升高时,冰会融化;有的学生说不知道冰的融化是什么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冰的融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冰的融化的概念和条件。教师说:“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冰的融化是指冰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就会开始融化。这是因为冰的分子在吸收了周围的热量后,动能增加,从而打破了固态的结构,变成了液态的水。那么,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的融化呢?让我们来进行一些学习吧!” 学生们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代表们依次发言,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有的学生代表说可以把冰放在太阳下晒,这样可以让冰吸收太阳的热量,加快融化;有的学生代表说可以用手捂冰,人体的温度可以传递给冰,使冰融化加快;有的学生代表说可以把冰放在热水中,热水的热量会传递给冰,加快冰的融化等。教师对学生代表的汇报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快冰的融化的机制和过程。教师说:“同学们的讨论很深入。我们发现了有很多方法可以加快冰的融化,不同的方法都是通过增加冰周围的热量来实现的。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验,亲自观察一下冰在不同条件下的融化情况吧!” (三)探索二:观察冰融化成水 吸管吹冰块实验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吸管来加快冰的融化吗?如果可以,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思考用吸管吹冰块的实验方法。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对着冰块吹热气,这样可以增加冰块周围的热量,加快冰的融化;有的学生说不知道用吸管怎么加快冰的融化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可以用吸管对着冰块吹热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包括冰块、吸管、蒸发皿等。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吸管吹冰块的实验。首先,大家用吸管对着冰块的一个部位吹气,注意不要吹得太用力,以免把冰块吹跑。然后,观察冰块的变化,看看被吹热气的部位有什么变化。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吸管对着自己或其他同学的眼睛或嘴巴。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学生们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及它们与实验假设之间的关系。 学生们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有的学生说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得快;有的学生说这个现象说明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进行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成功。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用吸管对着冰块吹热气,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这是因为热气中的热量传递给了冰块,使冰块的分子动能增加,从而加快了冰的融化。” 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实验 教师提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呢?”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观察冰融化的实验方法。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的变化;有的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冰融化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可以把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包括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的实验。首先,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然后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在冰融化的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当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最后,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被热水烫伤。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学生们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及它们与实验假设之间的关系。 学生们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有的学生说冰在热水中慢慢融化,试管外面出现了小水珠;有的学生说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了;有的学生说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从固态变成了液态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进行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成功。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冰在热水中会吸收热量,逐渐融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试管外面出现小水珠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了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四)探索三: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如何比较它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比较的方法。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水、水蒸气和冰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水是液态,冰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有的学生说不知道怎么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道理。水、水蒸气和冰都是水的不同状态,它们有一些相同点,也有一些不同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它们的形态、体积、存在状态等方面来比较它们。那么,让我们来具体比较一下吧!” 学生讨论与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从形态、体积、存在状态、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讨论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讨论中发现了水、水蒸气和冰的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的本质特征。 学生们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代表们依次发言,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有的学生代表说水、水蒸气和冰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这是它们的相同点;有的学生代表说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冰是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这是它们的不同点;有的学生代表说水、水蒸气和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也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特点等。教师对学生代表的汇报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进行小结:“同学们的讨论很深入。我们通过比较发现,水、水蒸气和冰虽然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冰是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在一定条件下,水可以变成冰或水蒸气,冰也可以变成水或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或冰。这说明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加热或遇冷都能使水的三态之间相互转化。” (五)研讨:实验发现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验观察,进行汇报。”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们积极发言,汇报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学生说冰融化成水是因为吸收了热量;有的学生说冰在融化前是固态,融化一半时是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完全融化后是液态;有的学生说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从固态转化成液态;有的学生说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记录学生们的实验现象。 分析与总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呢?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呢?请大家结合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的状态变化的原因和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