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教材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他们天真烂漫,对美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在绘画技巧和动手能力方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基本的美术技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二、教材分析教材结构本册教材以学习任务为线索,分为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身边的美、改进生活用品、体验传统工艺和参与造型游戏活动五个板块。每个板块包含了若干个教学主题,涵盖了绘画、手工、欣赏等多种美术形式。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 “我是小学生啦” 开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逐步拓展到欣赏大自然、创造美的物品、体验传统工艺等方面,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特点趣味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童趣,如 “我的姓名牌”“快乐课间” 等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性: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在 “我们的校园” 中可以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实践性:安排了大量的手工制作和造型游戏活动,如 “小小书签”“排排队,拉拉手” 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技能。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常见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了解其基本用法。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等。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制品,如书签、拉花、撕纸挂饰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评价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和独立创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体验传统工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模仿和抄袭。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一些手工制作项目,如 “笔筒大变身” 等,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制作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动手能力。五、教学措施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故事、谜语、游戏等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学习美。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课堂示范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示范,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多元化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六、教学进度安排(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的姓名牌》([9 月 9 日 - 9 月 15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姓名牌的作用,设计并制作出富有个性的姓名牌。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出独特的姓名牌图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我们的校园》([9 月 16 日 - 9 月 22 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校园中的景物。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构图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绘画法。《快乐课间》([9 月 23 日 - 9 月 29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回忆课间活动的场景,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快乐课间。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课间活动的特点进行表现。教学方法:回忆法、创作法。《画画我的老师》([9 月 30 日 - 10 月 6 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外貌特征,用绘画的方式描绘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人物绘画技巧。教学方法:观察法、示范法、绘画法。(二)欣赏身边的美《大自然真美》([10 月 7 日 - 10 月 13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美的创造》([10 月 14 日 - 10 月 20 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创造美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的创造。教学方法:欣赏分析法、启发法。(三)改进生活用品《小小书签》([10 月 21 日 - 10 月 27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书签的作用,设计并制作出美观实用的书签。教学重难点:书签的设计和制作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我的书包》([10 月 28 日 - 11 月 3 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书包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理想的书包。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设计法。《笔筒大变身》([11 月 4 日 - 11 月 10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笔筒,提高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废旧物品的改造和笔筒的制作技巧。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四)体验传统工艺《手艺大花园》([11 月 11 日 - 11 月 17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欣赏法、讲解法。《漂亮的拉花》([11 月 18 日 - 11 月 24 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拉花,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拉花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影像撕纸》([11 月 25 日 - 12 月 1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撕纸艺术,用撕纸的方式表现影像。教学重难点:撕纸的技巧和影像的表现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撕纸挂饰》([12 月 2 日 - 12 月 8 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制作撕纸挂饰,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教学重难点:撕纸挂饰的设计和制作技巧。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五)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排排队,拉拉手》([12 月 9 日 - 12 月 15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造型游戏,培养空间观念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排列。教学方法:游戏法、创作法。《猜猜我是谁》([12 月 16 日 - 12 月 22 日])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遮挡、变形等方式进行人物造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学重难点:人物造型的技巧和创意。教学方法:游戏法、创作法。七、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分析、学生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学进度表: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1 9 月 9 - 9 月 15 日 1. 我的姓名牌 表达自己的感受 - 我是小学生啦2 9 月 16 - 9 月 22 日 2. 我们的校园 表达自己的感受 - 我是小学生啦3 9 月 23 - 9 月 29 日 3. 快乐课间 表达自己的感受 - 我是小学生啦4 9 月 30 - 10 月 6 日 4. 画画我的老师 表达自己的感受 - 我是小学生啦5 10 月 7 - 10 月 13 日 5. 大自然真美 欣赏身边的美 - 美无处不在6 10 月 14 - 10 月 20 日 6. 美的创造 欣赏身边的美 - 美无处不在7 10 月 21 - 10 月 27 日 7. 小小书签 改进生活用品 - 学习的伙伴8 10 月 28 - 11 月 3 日 8. 我的书包 改进生活用品 - 学习的伙伴9 11 月 4 - 11 月 10 日 9. 笔筒大变身 改进生活用品 - 学习的伙伴10 11 月 11 - 11 月 17 日 10. 手艺大花园 体验传统工艺 - 撕撕剪剪11 11 月 18 - 11 月 24 日 11. 漂亮的拉花 体验传统工艺 - 撕撕剪剪12 11 月 25 - 12 月 1 日 12. 影像撕纸 体验传统工艺 - 撕撕剪剪13 12 月 2 - 12 月 8 日 13. 撕纸挂饰 体验传统工艺 - 撕撕剪剪14 12 月 9 - 12 月 15 日 14. 排排队,拉拉手 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 手拉手,好朋友15 12 月 16 - 12 月 22 日 15. 猜猜我是谁 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 手拉手,好朋友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如节假日、学校活动等,对进度表进行灵活调整。《“我是小学生啦” 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我是小学生啦二、单元概述本单元以一年级新生的校园生活体验为基础,围绕 “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一学习任务展开。通过 “我的姓名牌”“我们的校园”“快乐课间”“画画我的老师” 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描绘自己在小学新环境中的人、事、物,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校园生活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使用简单的美术工具,如彩色铅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等。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组合、色彩的搭配等。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如纸质姓名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校园环境、课间活动、老师的外貌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小组合作、个人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展示和交流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作品的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创作。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意。帮助学生在绘画中准确地表现出人物、景物的特征。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校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观察和创作。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六、教学过程(一)“我的姓名牌”导入(1 课时)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姓名牌,引出课题。让学生观察教师姓名牌的形状、颜色、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制作过程(2 课时)讲解制作姓名牌需要的材料(卡纸、彩色铅笔、剪刀、固体胶等)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制作姓名牌的步骤:设计图案 - 裁剪卡纸 - 装饰姓名牌 - 写上姓名。学生动手制作姓名牌,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姓名牌,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要点,如创意、色彩搭配、手工精细程度等。(二)“我们的校园”导入(1 课时)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注意校园的建筑、景观、设施等。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校园美景。绘画创作(2 课时)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如何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如何用色彩表现出物体的特点等。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个场景或景物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指导学生构图和色彩运用。作品展示与交流(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画的是校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三)“快乐课间”导入(1 课时)播放一段课间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课间的活动。教师提问:“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 引导学生分享课间的快乐时光。创作表现(2 课时)介绍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课间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如用绘画表现跳绳的场景,用剪纸制作踢毽子的人物等。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解释作品的内容和创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特点,强调对课间活动的生动表现。(四)“画画我的老师”导入(1 课时)教师请几位老师到教室,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等。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的老师有什么特点?”绘画指导(2 课时)讲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方法,如人物的头部比例、五官的位置等。学生开始绘画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老师的特征进行绘画。作品展示与分享(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画的老师,分享自己对老师的印象和情感。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品。七、教学资源美术教材: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绘画工具: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等。手工材料:卡纸、剪刀、固体胶等。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八、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作热情等。对学生在制作和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作品评价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美无处不在” 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美无处不在二、单元概述本单元聚焦于 “欣赏身边的美” 这一学习任务,通过 “大自然真美” 和 “美的创造” 两个主题,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去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事物,同时启发他们理解人类可以通过艺术创造来表达和诠释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观察力和初步的艺术创造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大自然中常见的美丽元素,如不同颜色的花朵、形状各异的树叶等。了解一些简单的艺术创造方法,如利用线条、色彩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或通过手工制作来表现美的事物。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户外观察、图片欣赏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大自然的美。以模仿、创新等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艺术创造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和全班分享中,提高表达和倾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让他们享受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创造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美对人类艺术创造的启发。激发学生在艺术创造中展现独特的创意。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大自然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让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实践体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艺术创作实践,亲身体验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美的感悟和创造的灵感。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完成艺术创作任务。六、教学过程(一)“大自然真美”导入(1 课时)播放一段大自然的美丽视频,如四季变换、山川河流、鸟语花香等场景。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引导学生进入欣赏大自然美的情境。户外观察(1 课时)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户外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形状、花朵的颜色、小草的生长状态等,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美。课堂分享(1 课时)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户外观察到的大自然中最美的事物。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大自然中各种元素的美丽之处。(二)“美的创造”导入(1 课时)展示一些以大自然为灵感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手工等。提问学生:“这些作品是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的?” 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的兴趣。艺术创作(2 课时)讲解一些简单的艺术创造方法,如用线条画一朵花、用彩纸制作树叶等。学生根据自己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美进行艺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手工等不同形式。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创意。作品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解释作品的创作灵感和制作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七、教学资源美术教材: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绘画工具: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手工材料:彩纸、剪刀、固体胶等。八、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户外观察和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对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作品评价从作品的创意、色彩搭配、手工精细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习的伙伴” 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学习的伙伴二、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 “改进生活用品” 这一学习任务展开,以 “小小书签”“我的书包”“笔筒大变身” 为具体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改造这些与学习息息相关的物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改善学习用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设计与创造的乐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书签、书包、笔筒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设计方法,如色彩搭配、图案设计、材料选择等。学会使用基本的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笔等,对学习用品进行改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用品的分析能力。以小组合作和个人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探索创新的方法。在展示与交流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反思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用品设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珍惜和爱护学习用品,提高环保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用品中可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让学生掌握对书签、书包、笔筒等学习用品进行改造的基本技能。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使他们的设计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用品的现状,分析其优缺点。案例教学法:展示优秀的学习用品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用品的设计与制作。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六、教学过程(一)“小小书签”导入(1 课时)教师展示各种精美的书签,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书签有什么作用?你们见过哪些特别的书签?”设计与制作(2 课时)讲解书签的基本结构(如形状、尺寸等)和设计要点(如图案、色彩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设计书签,可以用彩纸、绘画工具等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签,介绍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要点,如创意、美观、实用性等。(二)“我的书包”导入(1 课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说说书包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展示一些创意书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设计过程(2 课时)讲解书包设计的要素,如容量、分隔、背负系统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书包的创意设计,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交流与分享(1 课时)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介绍设计思路和创新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三)“笔筒大变身”导入(1 课时)教师展示一个普通的笔筒和经过改造的创意笔筒。让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引出对笔筒改造的话题。制作过程(2 课时)介绍可以用来改造笔筒的材料,如废旧物品(易拉罐、卫生纸筒等)、装饰材料(彩纸、丝带等)。学生选择材料进行笔筒的改造制作,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工具和进行材料加工。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大胆创新。作品展示(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改造后的笔筒,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遇到的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制作过程进行总结。七、教学资源美术教材: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各种学习用品,如书签、书包、笔筒等。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案例等。八、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及时反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作品评价从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体验传统工艺 - 撕撕剪剪” 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体验传统工艺 - 撕撕剪剪二、单元概述本单元以 “体验传统工艺” 为核心学习任务,通过 “手艺大花园”“漂亮的拉花”“影像撕纸”“撕纸挂饰” 这四个方面,让一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接触和了解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撕、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空间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文化。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撕纸、剪纸的基本工具,如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简单的撕纸、剪纸技巧,如直线、曲线的撕剪。学会运用不同的撕剪方法来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以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展示和交流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撕纸、剪纸技巧,并运用这些技巧进行作品创作。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性。帮助学生克服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五、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撕纸、剪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情境教学法:创设传统工艺制作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艺术氛围。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合作意识。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六、教学过程(一)“手艺大花园”导入(1 课时)展示一些精美的传统剪纸作品,如窗花等,让学生感受传统工艺的美。引出 “手艺大花园” 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过程(2 课时)讲解剪刀的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教师示范用剪纸的方式制作简单的花朵图案。学生动手尝试制作花朵,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花朵形状。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花朵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要点,如图案的完整性、线条的流畅性等。(二)“漂亮的拉花”导入(1 课时)展示一些漂亮的拉花作品,如彩色的纸链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学生:“这些拉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制作过程(2 课时)教师示范制作拉花的步骤:将纸对折、剪出条状、拉开等。学生动手制作拉花,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纸条的宽度和疏密程度。鼓励学生选择不同颜色的纸制作拉花,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效果。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拉花,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强调拉花的装饰性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三)“影像撕纸”导入(1 课时)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像撕纸作品,如人物、动物的轮廓等。让学生猜猜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制作过程(2 课时)教师讲解影像撕纸的技巧,如先确定轮廓,再慢慢撕出形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像进行撕纸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怕撕错。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像撕纸作品,讲述自己选择这个图像的原因。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象的相似度、线条的自然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撕纸挂饰”导入(1 课时)展示一些漂亮的撕纸挂饰,如挂在窗户、墙壁上的装饰等。让学生说说这些挂饰给自己的感觉,引出 “撕纸挂饰” 的制作主题。制作过程(2 课时)教师示范制作撕纸挂饰的过程,如制作多个小部件,再组合成挂饰。学生动手制作撕纸挂饰,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部件的大小和颜色搭配。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如在挂饰上添加珠子等。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撕纸挂饰,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和乐趣。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特点,强调挂饰的美观和实用性。七、教学资源美术教材: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剪纸工具,如剪刀、刻刀等。各种颜色的纸张。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八、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作品评价从作品的创意、技巧、美观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 手拉手,好朋友” 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 手拉手,好朋友二、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 “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这一学习任务,以 “排排队,拉拉手” 和 “猜猜我是谁” 为主要内容。通过这些造型游戏,让一年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力与创造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人物、动物等形象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等。掌握简单的造型排列和组合方法,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学会运用遮挡、变形等技巧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以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探索不同的造型表现形式。在展示和交流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造型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造型排列和组合方法,并能在游戏中运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特征与关系。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使他们的造型作品具有独特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遮挡、变形等技巧来表现复杂的场景。五、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造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聚会、动物排队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造型游戏,培养合作意识。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的游戏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六、教学过程(一)“排排队,拉拉手”导入(1 课时)教师通过播放儿歌《排排坐》或展示小动物排队的图片,引出 “排排队,拉拉手” 的主题。让学生观察图片中动物的排列顺序,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过程(2 课时)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或人物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如大小、颜色、高矮等。学生动手进行排列游戏,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并引导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的排列作品,介绍自己的排列思路和规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要点,如排列的合理性、创新性等。(二)“猜猜我是谁”导入(1 课时)教师先进行一个简单的猜谜语游戏,如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底:大象),引出 “猜猜我是谁” 的主题。让学生感受猜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游戏过程(2 课时)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动物或人物形象,通过遮挡、变形等技巧对其进行部分隐藏,然后让其他同学猜猜这个形象是什么。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 “神秘形象”,可以使用绘画、剪纸、手工等多种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遮挡、变形等技巧,使游戏更具趣味性。展示与评价(1 课时)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 “神秘形象”,其他学生进行猜测。猜对的学生和制作的学生分别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创意、遮挡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七、教学资源美术教材: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各种动物、人物卡片。绘画工具、剪纸工具、手工材料等。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儿歌、展示图片等。八、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对学生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作品评价从作品的创意、技巧、趣味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3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