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全56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全56页)

资源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
第一单元 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适用于 2024 秋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一、单元主题
传承龙文化,做龙的传人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名字含义,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名字。
认识十二生肖,了解生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
掌握龙的形象特点,能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龙的故事和灵动的龙。
感受中秋佳节的氛围,用美术作品表达对中秋节的理解和祝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龙的形象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表现。
中秋佳节氛围的营造和美术表达。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龙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美术作品中。
如何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现出中秋佳节的独特氛围。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感受龙的形象和中秋佳节的氛围。
故事教学法:讲述龙的故事和中秋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第 1 课:我的名字
导入(5 分钟)
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享名字的含义。
提问学生:你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新授(15 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分析名字中的汉字结构和笔画特点。
展示一些用美术方式表现名字的作品,如绘画、剪纸、拼贴等,让学生欣赏并讨论。
教师讲解用美术方式表现名字的方法和技巧,如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现自己的名字,可以绘画、剪纸、拼贴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名字含义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第 2 课:生肖大家庭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十二生肖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知道自己的生肖是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生肖?
新授(15 分钟)
介绍十二生肖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展示十二生肖的图片和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每个生肖的形象特点。
教师讲解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生肖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肖,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选择的生肖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第 3 课:龙的故事
导入(5 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龙的故事,如《叶公好龙》《龙女拜观音》等。
提问学生:你听过哪些关于龙的故事?龙在故事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新授(15 分钟)
介绍龙的起源和文化内涵,以及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展示一些关于龙的图片和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龙的形象特点。
教师讲解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龙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一个龙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编的故事,也可以是听过的故事。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龙的故事。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故事内容、画面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第 4 课:灵动的龙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舞龙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龙的灵动之美。
提问学生:你看过舞龙表演吗?龙在表演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新授(15 分钟)
介绍龙的动态特点和表现方法,如龙的飞舞、盘旋、翻腾等。
展示一些关于龙的动态图片和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龙的动态表现。
教师讲解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灵动的龙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灵动的龙,可以是单个龙的动态,也可以是群龙飞舞的场景。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表现龙的动态的方法和创意。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动态表现、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第 5 课:中秋月儿圆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提问学生: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吗?你最喜欢中秋节的什么?
新授(15 分钟)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以及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展示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图片和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中秋节的氛围和表现方法。
教师讲解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中秋节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中秋节的场景,可以是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表现中秋节的方法和创意。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氛围表现、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色彩、造型、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收获。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资料。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剪刀、胶水等。
关于龙和中秋节的图片、书籍、故事等参考资料。
第1课 我的名字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不同形式的名字艺术作品,感受字体设计的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的名字,发挥创意,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设计自己的名字,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名字的含义和文化价值,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名字。
激发学生的创意,让名字设计富有个性。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将名字的含义与美术表现相结合。
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教师展示各种名字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名字的含义和表现方法。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设计名字。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教师自我介绍,引出名字的话题。
提问学生: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的?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新授(15 分钟)
欣赏名字艺术作品(8 分钟)
展示绘画、剪纸、拼贴等不同形式的名字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色彩、造型、材料等,感受其美感。
探讨名字的表现方法(7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些美术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名字。
教师总结,如绘画、手工、立体造型等。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设计自己的名字。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尝试。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名字含义和设计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名字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不同的名字表现方法,为自己的名字设计更多的艺术作品。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色彩、造型、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名字艺术作品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一些名字艺术作品的实物展示。
第2课 生肖大家庭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生肖的艺术形象,感受其造型、色彩和装饰的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生肖形象,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生肖形象添加独特的装饰和背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生肖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生肖的形象特点。
指导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肖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表现生肖形象时体现创意和个性。
引导学生理解生肖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生肖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故事引导法:讲述与生肖有关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生肖文化。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生肖形象,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生肖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你知道自己的生肖是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生肖?
新授(15 分钟)
认识生肖(8 分钟)
展示十二种生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生肖的外形特点。
介绍每个生肖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欣赏生肖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绘画、剪纸、手工等不同形式的生肖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意之处。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肖,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添加独特的装饰和背景。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所表现的生肖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肖文化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生肖文化,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现生肖形象。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造型准确性、色彩搭配、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动画视频和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一些生肖艺术作品的实物展示。
第3课 龙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龙的艺术形象,感受其威武、神秘的美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龙的形象,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龙的形象添加独特的装饰和场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龙的形象特点。
指导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现龙的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表现龙的形象时体现创意和个性。
引导学生理解龙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讲述龙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图片欣赏法:展示龙的艺术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龙的美。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龙的形象,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龙的故事,如《叶公好龙》。
提问学生:故事中的龙是什么样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龙的故事?
新授(15 分钟)
认识龙的形象(8 分钟)
展示龙的图片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龙的外形特点,如龙头、龙身、龙爪、龙鳞等。
介绍龙的颜色和装饰,如金色、红色、云彩等。
欣赏龙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不同形式的龙的艺术作品,如绘画、剪纸、雕塑等。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意之处。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绘画或手工制作龙的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龙添加独特的装饰和场景。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龙文化,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现龙的形象。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造型准确性、色彩搭配、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故事和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龙的艺术作品图片和实物展示。
第4课 灵动的龙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灵动的龙的艺术形象,感受其动态之美和神秘气息,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灵动的龙,掌握表现动态的方法,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龙设计独特的动作和场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龙的动态。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创作灵动的龙。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把握龙的动态特征,使作品富有生命力。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创意和个性。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灵动的龙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龙的动态特征,分析其表现方法。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表现龙的动态。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大型的龙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龙在天空中飞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龙的灵动之美。
提问学生:视频中的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龙为什么会这么灵动?
新授(15 分钟)
观察龙的动态(8 分钟)
展示不同动态的龙的图片,如飞翔、盘旋、游动等。
引导学生观察龙的身体姿态、线条变化和动作特点。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龙的动态,加深对龙的动态的理解。
表现龙的动态(7 分钟)
介绍绘画、手工等表现龙的动态的方法,如用流畅的线条表现龙的身体曲线、用色彩表现龙的动感等。
展示一些学生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创作灵动的龙。
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大型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发挥创意。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动态表现、创意、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龙的动态之美和文化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龙的艺术表现,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和材料创作更多的龙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动态表现、创意、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收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手工材料,如卡纸、毛线、吸管等。
一些龙的艺术作品图片和实物展示。
第5课 中秋月儿圆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中秋佳节的美丽景色和传统元素,感受中秋之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中秋的场景和氛围,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中秋作品添加独特的元素和细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中秋的特色元素,如月亮、月饼、嫦娥等。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表现中秋的氛围。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中秋的独特氛围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发挥创意,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三、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通过讲述中秋故事、播放中秋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图片欣赏法:展示中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中秋的景色和元素。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中秋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大型中秋作品。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中秋的音乐,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提问学生:中秋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最喜欢中秋节的什么?
新授(15 分钟)
观察中秋元素(8 分钟)
展示中秋的图片,如月亮、月饼、花灯、嫦娥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元素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些元素的感受。
欣赏中秋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学生创作的中秋绘画、手工等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方法。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创作中秋作品。
可以画一幅中秋的画、做一个月饼手工、制作一个嫦娥头饰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和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秋节的文化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一起过中秋,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色彩、造型、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收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手工材料,如橡皮泥、卡纸、毛线等。
一些中秋艺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展示。
单元要点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
中华民族的精神。
一、龙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意义
历史传承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图腾崇拜到如今,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寄托。
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神话故事中龙的角色,如帮助人类战胜灾难等,让学生了解龙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内涵
龙象征着权威、力量和智慧。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 “真龙天子”,龙袍、龙椅等象征着皇权。
龙也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繁荣。在传统节日和庆典中,龙常常作为重要的元素出现,如舞龙表演等。
民族精神
龙的勇敢、坚韧、创新等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龙能在天空中翱翔,能在海洋中遨游,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龙的融合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团结。龙的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善于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点,共同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
课堂导入
播放有关龙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龙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知识讲解
介绍龙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以结合故事、传说等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展示不同形式的龙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剪纸等,让学生感受龙的艺术魅力。
艺术创作
让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龙的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龙添加不同的颜色、装饰和场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幅以龙为主题的大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龙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例如,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总结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龙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重要意义。
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龙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单元 奉献最美
《奉献最美》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适用于 2024 秋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一、单元主题
发现奉献之美,传递温暖力量
二、单元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自然中的美和生命的奉献,感受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出的奉献之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奉献的理解和感受,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表现奉献主题,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奉献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奉献带来的温暖和美好,增强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奉献之美。
指导学生运用美术形式表现奉献主题。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奉献的内涵,在作品中体现出情感。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发挥创意,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奉献现象。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奉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考。
艺术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奉献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
(一)第 1 课:落叶去哪儿了
导入(5 分钟)
展示秋天落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落叶的美丽。
提问学生:落叶会去哪里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新授(15 分钟)
探索落叶的归宿(8 分钟)
讲述落叶在自然中的作用,如化作泥土滋养大地等。
引导学生思考落叶的奉献精神。
欣赏落叶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用落叶制作的艺术作品,如拼贴画、手工艺品等。
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落叶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拼贴画、手工等形式。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和对落叶奉献的理解。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美感、对主题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落叶的奉献之美。
(二)第 2 课:勤劳的蚕宝宝
导入(5 分钟)
播放蚕宝宝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可爱模样。
提问学生:蚕宝宝为我们做了什么贡献呢?
新授(15 分钟)
了解蚕宝宝的奉献(8 分钟)
讲解蚕宝宝吐丝结茧,为人类提供丝绸的过程。
引导学生体会蚕宝宝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欣赏蚕宝宝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对蚕宝宝的表现和对奉献的传达。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蚕宝宝的奉献。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表现蚕宝宝的特点和奉献精神。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蚕宝宝的奉献故事和自己的创作感受。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表现力、对奉献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赞扬学生对蚕宝宝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表现。
(三)第 3 课:寸草心
导入(5 分钟)
讲述一个关于感恩和奉献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提问学生:你有没有为别人做过奉献呢?或者别人为你做过什么奉献让你很感动?
新授(15 分钟)
理解寸草心的含义(8 分钟)
解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感恩和奉献的关系。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为家人、朋友、社会做些什么奉献。
欣赏感恩奉献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感恩奉献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奉献的理解和感恩之情。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真挚的情感。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奉献的感悟和感恩的心情。
开展学生互评,从情感表达、创意、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奉献的美好和感恩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
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表现力、对主题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有建设性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资料。
落叶、绘画工具和材料、手工材料等。
关于奉献的故事、诗歌等参考资料。
第1课 落叶去哪儿了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观察和欣赏落叶的自然之美,感受不同形状、颜色的落叶所带来的视觉感受,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拼贴等方式表现落叶的形态和场景,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独特的方式展示落叶的去向,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落叶在自然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落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落叶的去向。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创意和个性。
引导学生理解落叶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或公园中的落叶,引导学生发现落叶的美。
演示法:教师示范用绘画、拼贴等方式表现落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落叶的去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秋天落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提问学生:秋天来了,树叶都落下来了,你们知道落叶都去哪儿了吗?
新授(15 分钟)
观察落叶(8 分钟)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中收集落叶,观察落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落叶有什么特点,像什么。
讨论落叶的去向(7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落叶的去向,如化作泥土、被小动物当作食物等。
引导学生思考落叶在自然中的作用和价值。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拼贴等,表现落叶的去向。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落叶的自然之美和在自然中的作用。
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用美术的方式记录下自然的美丽。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色彩、造型、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校园或公园中的落叶。
第2课 勤劳的蚕宝宝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感受其可爱与神奇,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蚕宝宝的形态和活动,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蚕宝宝设计独特的生活场景或故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蚕宝宝在丝绸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和动态,掌握表现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意,让作品富有个性和故事性。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表现蚕宝宝的细节特征。
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融入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展示蚕宝宝的实物、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
示范法:教师示范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蚕宝宝。
故事讲述法:讲述与蚕宝宝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蚕宝宝生长过程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蚕宝宝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新授(15 分钟)
观察蚕宝宝(8 分钟)
展示蚕宝宝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外形、颜色、身体结构等。
让学生说一说蚕宝宝在吃桑叶、吐丝等不同状态下的样子。
了解蚕宝宝与丝绸文化(7 分钟)
简单介绍蚕宝宝吐丝结茧后可以制作丝绸,让学生了解蚕宝宝在丝绸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一些丝绸制品的图片,感受丝绸的美丽。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蚕宝宝。
可以为蚕宝宝设计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或者讲述一个蚕宝宝的故事。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宝宝的可爱和勤劳,以及它们在丝绸文化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蚕宝宝或其他小动物,用美术的方式记录它们的生活。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造型、色彩、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
蚕宝宝的实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第3课 寸草心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以感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美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或他人的感恩之情,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感恩作品,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感恩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亲情、友情等情感的认识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激发感恩之情。
指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感恩主题。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现创意和个性。
三、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讲述感恩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作品欣赏法:展示以感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感恩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
交流分享法: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和作品,促进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讲述一个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如《羊羔跪乳》等。
提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没有要感恩的人呢?
新授(15 分钟)
理解感恩的意义(8 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欣赏感恩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感恩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创作感恩作品。
可以画一幅感恩的画、制作一张感恩贺卡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真挚的情感。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作品背后的感恩故事。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情感表达、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感恩的意义和表现方法。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如帮父母做一件家务、给长辈一个拥抱等。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情感投入。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情感表达、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交流分享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故事、展示艺术作品。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书籍。
单元要点 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甘于付出的精神
一、奉献精神的内涵解读
无私付出
奉献意味着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等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人或社会,不期望获得直接的物质回报。例如,落叶化作泥土滋养大地,蚕宝宝吐丝为人类提供丝绸,都是无私付出的体现。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奉献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举动,如帮助同学捡起掉落的文具、给老人让座等。
爱心与关怀
奉献往往伴随着爱心和关怀。当我们关心他人的需求,主动伸出援手时,就是在奉献爱心。比如,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书籍和衣物,关心生病的同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爱心和关怀,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
责任感
奉献也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利益而努力。例如,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都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也是一种奉献。
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建议
故事引导
讲述更多关于奉献的故事,如雷锋的事迹、志愿者的故事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奉献精神的伟大。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奉献,他们的奉献带来了什么好处,激发学生对奉献的思考。
艺术创作
在美术创作中,引导学生以奉献为主题,发挥想象力,创作绘画、手工等作品。可以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帮助他人的画,或者制作一张感谢志愿者的贺卡。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奉献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奉献的精神。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奉献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活动、为敬老院献爱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快乐和意义。
在活动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进一步加深对奉献精神的理解。
课堂讨论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经历过的奉献行为。讨论这些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奉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在理解奉献精神和艺术创作中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学生将奉献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奉献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第三单元 成长足迹
《成长足迹》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适用于 2024 秋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一、单元主题
追寻成长足迹,感悟生命力量
二、单元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与成长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成长中的故事和感受,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展现成长的过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成长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艺术作品体会不同文化中对成长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成长的内涵,发现成长中的美好。
指导学生运用美术形式表现成长主题。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表达出深刻的成长感悟。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发挥创意,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四、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与成长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作品欣赏法:展示以成长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成长主题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成长故事和创作思路。
五、教学过程
(一)第 1 课:新龟兔赛跑
导入(5 分钟)
讲述经典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发学生的回忆。
提问学生:如果让你重新编写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怎么写呢?
新授(15 分钟)
分析龟兔赛跑的寓意(8 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龟兔赛跑故事中蕴含的成长道理,如不能骄傲、要坚持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欣赏新龟兔赛跑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一些以新龟兔赛跑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以新龟兔赛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故事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成长的重要性。
(二)第 2 课:蜗牛的坚持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蜗牛爬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行动。
提问学生:蜗牛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蜗牛的坚持值得我们学习吗?
新授(15 分钟)
理解蜗牛坚持的意义(8 分钟)
讲述蜗牛虽然行动缓慢但坚持不懈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坚持的力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坚持做某件事情的经历。
欣赏蜗牛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蜗牛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对蜗牛坚持精神的表现。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以蜗牛的坚持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表现蜗牛的坚持精神。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蜗牛坚持的故事和自己的创作感受。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表现力、对坚持精神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赞扬学生对坚持精神的理解和表现。
(三)第 3 课:看我七十二变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魔术表演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想拥有七十二变的能力吗?如果你会七十二变,你会变成什么呢?
新授(15 分钟)
探讨变化的意义(8 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如身体的变化、性格的变化等。
让学生思考变化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欣赏变化主题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变化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以看我七十二变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表现自己的变化或想象中的变化。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变化故事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表现力、对变化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成长中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
六、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
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表现力、对主题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有建设性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成长主题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手工材料等。
与成长主题相关的故事、诗歌等参考资料。
第1课 新龟兔赛跑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龟兔赛跑的故事画面,感受其中的色彩、造型和情节之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场景,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重新编写龟兔赛跑的故事结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龟兔赛跑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如不能骄傲、要坚持等,增强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新龟兔赛跑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创意,让故事结局富有新意。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准确表达故事内容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运用合适的色彩和造型。
三、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讲述龟兔赛跑的经典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图片欣赏法:展示与龟兔赛跑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新龟兔赛跑的故事结局,分享创意。
实践创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或制作手工,表现新故事。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教师生动地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提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如果让你重新编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呢?
新授(15 分钟)
欣赏龟兔赛跑的美术作品(8 分钟)
展示一些以龟兔赛跑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造型和情节表现。
讨论新故事结局(7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新龟兔赛跑的故事结局。
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激发学生的创意。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新龟兔赛跑的故事。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想象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故事内容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创意和美术表现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更多富有创意的故事作品。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色彩、造型、故事表达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故事音频、展示美术作品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等。
第2课 蜗牛的坚持
《蜗牛的坚持》核心素养教案,适用于 2024 秋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欣赏以蜗牛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其独特的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蜗牛的形象和坚持的精神,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蜗牛设计不同的场景和故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蜗牛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体会坚持的价值,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掌握表现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意,表现蜗牛的坚持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生动地表现蜗牛的坚持。
引导学生理解蜗牛坚持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展示蜗牛的实物、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颜色、纹理等。
故事讲述法:讲述蜗牛坚持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创作灵感。
示范法:教师示范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蜗牛,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表现技巧。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蜗牛爬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蜗牛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蜗牛的坚持值得我们学习吗?
新授(15 分钟)
观察蜗牛(8 分钟)
展示蜗牛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如壳的形状、颜色,身体的结构等。
让学生说一说蜗牛的外形像什么,有哪些独特之处。
了解蜗牛的坚持(7 分钟)
讲述蜗牛坚持爬行的故事,如蜗牛爬上金字塔的传说等。
引导学生讨论蜗牛坚持的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蜗牛的坚持。
可以画一幅蜗牛在艰难环境中爬行的画,或者制作一个蜗牛坚持的手工场景。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造型、色彩、对坚持精神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蜗牛坚持的精神价值。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蜗牛的外形特征和坚持精神。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蜗牛的坚持精神,遇到困难不放弃。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其他具有坚持精神的事物,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造型、色彩、对主题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蜗牛的实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第3课 看我七十二变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各种富有创意的变形艺术作品,感受其独特的美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变化,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想象自己的各种变化,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不同文化中关于变化和想象的艺术表达,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现。
指导学生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变化。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特创意,避免作品雷同。
帮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神奇变化的视频或讲述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作品欣赏法:展示各种变形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创意和表现手法。
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自己的变化。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手工等,将想象变为现实。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精彩的魔术表演视频或动画片段,展示神奇的变化。
提问学生:你想拥有神奇的变化能力吗?如果你能七十二变,你想变成什么呢?
新授(15 分钟)
欣赏变形艺术作品(8 分钟)
展示绘画、雕塑、手工等不同形式的变形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如夸张、变形、组合等。
头脑风暴(7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快速说出自己能想到的各种变化。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为什么想变成这个样子,以及变化后会做什么。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自己的七十二变。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创作,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变化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想象和创意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探索更多的变化可能。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色彩、造型、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头脑风暴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有价值的想法。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彩泥等。
一些变形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单元要点 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一、单元要点内涵解析
毅力的重要性
毅力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在学习、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毅力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以龟兔赛跑为例,兔子因为骄傲自大而中途睡觉,最终输给了有毅力的乌龟。蜗牛虽然行动缓慢,但它凭借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毅力可以让我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实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避免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它会让我们错过很多机会,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美术创作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比如画不好某个形状、颜色搭配不协调等。这时,如果我们轻易放弃,就无法完成作品,也无法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可以明白,只要有毅力,不断尝试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其他方面,如学习、运动等,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建议
故事引导
讲述更多关于毅力和坚持的故事,如《铁杵磨成针》《王羲之练字》等。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毅力的力量,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他们的毅力来自哪里,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比如,如果画错了,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修改;如果不知道怎么画,可以先观察实物或参考其他作品。
鼓励学生完成作品后,回顾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是如何克服它们的。让学生体会到毅力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当有同学想要放弃时,其他同学可以给予帮助和鼓励,共同完成作品。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毅力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
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对于有毅力、坚持完成作品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容易半途而废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毅力和坚持精神。
生活中的延伸
引导学生将毅力和坚持精神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制定一个小目标,如每天坚持阅读一篇故事、每天画一幅画等,然后努力坚持下去。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像在美术创作中一样,有毅力地去克服它们。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毅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坚持精神和不半途而废的习惯,同时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单元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适用于 2024 秋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一、单元主题
礼赞祖国,共绘美好
二、单元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祖国的美丽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成就,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展现祖国的魅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运用美术形式表现祖国的特色。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创意。
引导学生理解祖国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祖国的美景、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作品欣赏法:展示与祖国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祖国的感受和创作思路。
五、教学过程
(一)第 1 课:红星闪闪
导入(5 分钟)
播放《红星闪闪》歌曲,展示红星的图片。
提问学生:红星代表什么?为什么它是红色的?
新授(15 分钟)
了解红星的象征意义(8 分钟)
讲解红星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代表着希望、勇敢和胜利。
展示一些与红星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
欣赏红星闪闪的艺术表现(7 分钟)
展示以红星为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分析其色彩、造型和创意。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红星闪闪的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思路和对红星的理解。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红星的精神内涵。
(二)第 2 课:时光记忆
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老照片,引发学生对过去的好奇。
提问学生:这些照片里的场景你见过吗?你知道它们是哪个年代的吗?
新授(15 分钟)
了解祖国的历史变迁(8 分钟)
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介绍祖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成就。
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和进步。
欣赏时光记忆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当时的场景。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确定主题,提供创作建议。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所选择的历史时期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历史准确性、创意、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历史的重要性。
(三)第 3 课:山河新貌
导入(5 分钟)
播放祖国美丽山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提问学生:你最喜欢祖国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新授(15 分钟)
认识祖国的自然景观(8 分钟)
展示祖国各地的著名自然景观图片,如黄山、张家界、桂林山水等。
介绍这些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欣赏山河新貌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绘画、摄影等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祖国的山河新貌。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运用色彩和线条。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所表现的自然景观和创作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四)第 4 课:星辰大海
导入(5 分钟)
播放关于宇宙探索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提问学生:你想象中的星辰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新授(15 分钟)
了解祖国的航天成就(8 分钟)
介绍祖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如神舟飞船、嫦娥工程等。
展示一些航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
欣赏星辰大海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以宇宙为主题的绘画、科幻作品等,分析其创意和表现手法。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星辰大海的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未来的宇宙世界。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和对宇宙的想象。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想象力、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
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表现力、对主题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有建设性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情感。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手工材料等。
与祖国相关的书籍、图片、故事等资料。
第1课 红星闪闪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红星的艺术形象,感受其简洁、有力的美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红星,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红星设计不同的背景和场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红星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象征意义,增强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红星的形状和特点,掌握表现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意,让红星的表现更具个性。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红星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色彩和材料表现红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红星,让学生直观感受。
故事讲述法:讲述与红星相关的革命故事,激发学生情感。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红星,体验艺术创作过程。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星的意义和表现方法,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红星闪闪》歌曲,展示红星图片。
提问学生:这首歌里唱的红星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红星?
新授(15 分钟)
认识红星(8 分钟)
展示不同角度的红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红星的形状、颜色。
讲解红星的五个角代表的意义。
欣赏红星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绘画、手工等以红星为主题的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红星。
可以为红星设计不同的背景,如红旗、蓝天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强调红星的象征意义。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红星的形状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色彩、造型、对主题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红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与红星相关的革命故事书籍。
第2课 时光记忆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不同年代的物品和场景图片,感受时光的流转带来的视觉变化,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过去的时光场景,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时光记忆添加独特的元素和故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回忆过去的时光,提取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创作。
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美术形式表现时光记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准确传达出时光的氛围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发挥创意,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三、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年代的照片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故事讲述法:讲述过去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回忆。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手工等,进行时光记忆的创作。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时光记忆和创作思路。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老电影片段或展示一些老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有没有类似的时光记忆呢?
新授(15 分钟)
观察时光的痕迹(8 分钟)
展示更多不同年代的物品和场景图片,如旧玩具、老房子、传统服饰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和场景的特点,讨论它们所代表的时光特征。
欣赏时光记忆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一些以时光记忆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以及如何传达出时光的氛围。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自己的时光记忆。
可以画一幅过去的场景画、制作一个旧时代的小物件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时光记忆和创作思路。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表现力、对时光氛围的传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时光记忆的珍贵和艺术创作的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收集和整理自己的时光记忆,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创作。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表现力、对主题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老电影片段、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旧布料等。
一些老照片、旧物品等实物展示。
第3课 山河新貌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山河的新貌,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山河新貌增添独特的元素和故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祖国山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祖国山河的特点,掌握表现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意,让作品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准确传达山河的气势和美感。
引导学生理解山河新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展示祖国山河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视频播放法:播放有关祖国山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山河的壮丽。
实地观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自然景色,为创作积累素材。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手工等,表现山河新貌。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山河新貌的感受和创作思路。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祖国山河的视频或展示一组美丽的山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们觉得祖国的山河怎么样?
新授(15 分钟)
观察山河的特点(8 分钟)
展示不同类型的山河图片,如高山、河流、湖泊等。
引导学生观察山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讨论它们的美丽之处。
欣赏山河新貌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一些以山河新貌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以及如何传达山河的新貌。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山河新貌。
可以画一幅山河的风景画、制作一个山河的立体模型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表现力、对山河新貌的传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祖国山河的美丽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欣赏祖国的山河,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山河的美丽。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表现力、对主题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彩泥等。
一些有关祖国山河的书籍和图片资料。
第4课 星辰大海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星辰大海的美丽景象,感受宇宙的神秘与浩瀚,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星辰大海,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星辰大海的画面增添独特的元素和故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历程,增强对科学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星辰大海的景象,掌握表现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意,让作品富有个性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在作品中准确传达星辰大海的神秘氛围。
引导学生理解星辰大海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科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展示星辰大海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视频播放法:播放有关宇宙探索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历程。
故事讲述法:讲述与星辰大海有关的神话故事或科幻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手工等,表现星辰大海。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星辰大海的想象和创作思路。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美丽的星空视频或展示一组星辰大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辰大海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新授(15 分钟)
观察星辰大海的特点(8 分钟)
展示不同角度的星空、海洋和宇宙飞船等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星辰大海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点,讨论它们的美丽之处和神秘之处。
欣赏星辰大海的艺术作品(7 分钟)
展示一些以星辰大海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
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以及如何传达星辰大海的神秘氛围。
实践活动(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星辰大海。
可以画一幅星空画、制作一个宇宙飞船模型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开展学生互评,从创意、表现力、对星辰大海的传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星辰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星空、阅读有关宇宙的书籍,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出的兴趣。
评价学生的作品,从创意、表现力、对主题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评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手工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彩泥等。
有关星辰大海的书籍和图片资料。
单元要点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和建设者创造的
一、单元要点内涵解析
铭记革命先辈的奉献
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明白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
例如,在《红星闪闪》一课中,红星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和希望,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感恩建设者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无数的建设者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辛勤劳动、默默奉献。他们在各个领域挥洒汗水,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建设者们的重要贡献,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山河新貌》展示了祖国山河在建设者们的努力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交通设施的完善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处处体现着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
二、教学建议
故事讲述与影视资料展示
讲述革命先辈和建设者的故事,如董存瑞炸碉堡、雷锋的事迹、王进喜等建设者的奋斗故事等。同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他们的奉献精神。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艺术创作与表达
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以革命先辈和建设者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可以画一幅革命先辈的肖像画、描绘建设者们工作的场景等。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贡献,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革命先辈和建设者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实地参观与体验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和建设者们的伟大成就。通过实地参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如何得来的。
课堂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革命先辈和建设者的认识和感受。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革命故事或建设成就,也可以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向他们学习。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单元要点的理解。
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了解革命先辈和建设者的故事,传承家庭中的红色基因。可以让家长给孩子讲述家族中的革命先辈或建设者的事迹,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深刻理解单元要点,铭记革命先辈和建设者的贡献,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温故知新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巩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回顾本学期的重点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手工、色彩搭配等。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温故知新的活动,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教学方法
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本学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回顾创作过程和收获。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体会和困惑。
教师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活动,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学生本学期的优秀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作品,你想到了什么?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美术知识和技能呢?
回顾与总结(20 分钟)
绘画知识回顾(8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回顾绘画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提问学生:在绘画中,我们如何运用线条和形状来表现物体?色彩搭配有哪些技巧?
手工制作回顾(8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手工作品,引导学生回顾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如剪纸、折纸、粘贴等。
提问学生:在手工制作中,我们如何选择材料和工具?如何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学习收获总结(4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本学期美术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发现不足与改进措施(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美术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绘画技巧不熟练、手工制作不精细、创意不足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实践活动(10 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活动,如画一幅简笔画、制作一个小手工等。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展望(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展望下学期的美术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分析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发言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