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计划(全63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计划(全63页)

资源简介

新教材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美术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动手能力也有待提高。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简单有趣的内容和活动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七个单元,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之美、感官体验、传统节日、泥玩具制作、形状认知、学习用品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和简单的制作,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材质,了解美术的基本元素。
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基本的美术元素,如颜色、形状、线条等。
掌握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画书、图片、实物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
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七彩生活([具体教学周数] 周)
第 1 课:大自然多美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用彩笔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
第 2 课:生活多美
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花朵、水果等。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
第二单元:奇妙的感官([具体教学周数] 周)
第 1 课:打开我们的感官
认识不同的感官及其作用。
通过感官体验,感受身边的事物。
第 2 课:感官的秘密
探索感官的奥秘,如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东西等。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感官的感受。
第 3 课:表达我们的感觉
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不同的感觉,如快乐、悲伤等。
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
第三单元:圆圆的中秋([具体教学周数] 周)
第 1 课:月亮,你好
观察月亮的形状和变化,了解中秋节的文化。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月亮。
第 2 课:月亮的故事
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等。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的场景。
第 3 课:团圆的月饼
观察月饼的形状和颜色,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制作月饼。
第四单元:泥玩具([具体教学周数] 周)
第 1 课:手捏玩具
认识泥土的特性,学习用手捏的方法制作玩具。
发挥想象力,制作各种形状的玩具。
第 2 课:彩绘玩具
学习用颜料给泥玩具上色,装饰玩具。
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
大地妈妈的礼物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如泥土、石头等。
用泥土或石头制作礼物,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第五单元:形的世界([具体教学周数] 周)
第 1 课:有趣的形状
认识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用形状组合成有趣的图案。
第 2 课:多变的形状
探索形状的变化,如折叠、剪切等。
用变化后的形状制作手工作品。
第 3 课:形状大聚会
综合运用各种形状,进行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
第六单元:学习小帮手([具体教学周数] 周)
第 1 课:我的好朋友
观察学习用品的形状和颜色,了解它们的用途。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学习用品。
第 2 课:探秘好朋友
探索学习用品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用废旧材料制作学习用品。
第 3 课:认识新朋友
介绍一些新的学习用品,如电子设备等。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新学习用品的特点。
第七单元:这是我呀([具体教学周数] 周)
第 1 课:快来认识我
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自己。
第 2 课:我跟别人不一样
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个性意识。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第 3 课:我上小学
回忆自己上小学的经历,感受成长的快乐。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小学生活的场景。
第 4 课:我们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感受集体的温暖。
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同学之间的友谊。
七、迁移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开展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鼓励学生将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制作贺卡、装饰房间等。
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语文、音乐等,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八、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合作能力等。
评估学生的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定期进行小测验,考查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 第一单元第 1 课《大自然多美》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和形态,感受大自然的美,能用简单线条和色彩表现自然景观。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美,用色彩和线条表现。难点:画面的组织和色彩搭配。
2 第一单元第 2 课《生活多美》 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绘画表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进行表现。难点: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3 第二单元第 1 课《打开我们的感官》 认识不同感官及其作用,通过感官体验感受美术作品。 重点:了解感官作用。难点:用感官描述美术作品感受。
4 第二单元第 2 课《感官的秘密》 探索感官奥秘,用绘画或手工表现感官感受。 重点:表现感官感受。难点:创意表达。
5 第二单元第 3 课《表达我们的感觉》 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不同感觉。 重点:色彩和线条与感觉的对应。难点:准确表达特定感觉。
6 第三单元第 1 课《月亮,你好》 观察月亮形状和变化,了解中秋文化,用绘画表现月亮。 重点:月亮的造型表现。难点:体现中秋文化元素。
7 第三单元第 2 课《月亮的故事》 讲述月亮故事,用绘画表现故事场景。 重点:故事场景的表现。难点:画面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8 第三单元第 3 课《团圆的月饼》 观察月饼形状和颜色,了解制作过程,用绘画或手工制作月饼。 重点:月饼的造型和色彩。难点:手工制作的精细度。
9 第四单元第 1 课《手捏玩具》 认识泥土特性,学习手捏玩具方法。 重点:手捏玩具的基本方法。难点:造型的创意。
10 第四单元第 2 课《彩绘玩具》 学习给泥玩具上色,装饰玩具。 重点:色彩搭配和装饰技巧。难点:色彩的均匀和美观。
11 第四单元《大地妈妈的礼物》 感受大自然恩赐,用泥土或石头制作礼物。 重点: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礼物。难点:创意和环保理念体现。
12 第五单元第 1 课《有趣的形状》 认识不同形状,用形状组合图案。 重点:认识形状并组合。难点:创意组合。
13 第五单元第 2 课《多变的形状》 探索形状变化,用变化后的形状制作手工作品。 重点:形状变化方法。难点:作品的创意和实用性。
14 第五单元第 3 课《形状大聚会》 综合运用形状,进行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 重点:多种形状的综合运用。难点:作品的整体效果。
15 第六单元第 1 课《我的好朋友》 观察学习用品形状和颜色,用绘画或手工表现。 重点:学习用品的造型表现。难点:细节刻画。
16 第六单元第 2 课《探秘好朋友》 探索学习用品制作材料和工艺,用废旧材料制作学习用品。 重点:废旧材料利用。难点:作品的创新性。
17 第六单元第 3 课《认识新朋友》 介绍新学习用品,用绘画或手工表现特点。 重点:新学习用品的特点表现。难点: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18 第七单元第 1 课《快来认识我》 观察自己外貌特征,用绘画或手工表现自己。 重点:自我形象表现。难点:个性体现。
19 第七单元第 2 课《我跟别人不一样》 发现自己与他人不同,用绘画或手工表现独特之处。 重点:独特之处的表现。难点:创意和表现力。
20 第七单元第 3 课《我上小学》和第 4 课《我们在一起》 回忆小学生活,表现同学友谊,进行作品展示与总结。 重点:小学生活场景和友谊表现。难点:情感的表达和画面的感染力。
迁移拓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如: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美术展览或校园内的艺术装饰,拓宽视野。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画笔记录下来,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的美术创作活动,如为语文课文配图等。
全册核心素养教案
第一单元 七彩生活
第一单元 “七彩生活”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分析
“七彩生活” 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色彩之美,无论是大自然的绚丽多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缤纷景象,都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热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色彩,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不同的自然色彩和生活中的色彩。
学会用简单的绘画工具表现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景。
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以绘画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色彩美。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作品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色彩。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示范,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思维。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大自然多美
导入:播放大自然的视频或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
新授:
提问学生在视频或图片中看到了哪些颜色,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自然色彩。
展示一些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教师进行绘画示范,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大自然中的景物,如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等。
实践:让学生用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美丽的大自然,可以是一幅风景画,也可以是一个自然场景。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 2 课:生活多美
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照片,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宠物、美味的食物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新授:
提问学生在照片中看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丽色彩。
展示一些以生活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实践: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玩具、宠物、美食等。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六、单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美的色彩。
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色彩,并用照片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组织学生进行色彩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的色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1课 大自然多美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识别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纹理,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工具,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大自然中的美景,培养创造力和表现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辨别不同自然景观的美感特征,提高审美水平。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对大自然中的景物进行创意组合和表现,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景。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作品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示范,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法,激发思维。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提问学生: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大自然的美景?你觉得大自然美在哪里?
新授(15 分钟)
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提问学生:图片中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大自然中有哪些形状?这些形状像什么?
教师进行绘画示范,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大自然中的景物,如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等。
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实践(20 分钟)
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大自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大自然的美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提高了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2课 生活多美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识别不同的色彩、形状和纹理,提高对生活美的感知能力。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工具,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创造力和表现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辨别不同生活场景的美感特征,提高审美水平。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意组合和表现,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美与文化的关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美好。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作品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示范,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生活美的感受和想法,激发思维。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好图片,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宠物、美味的食物等。
提问学生:图片中的事物美在哪里?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美好的事物?
新授(15 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如家庭、学校、公园等场景中的人和物。
提问学生:这些场景中有哪些色彩、形状和纹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进行绘画示范,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的美好场景,如一家人在公园里玩耍、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等。
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实践(20 分钟)
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美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描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寻找美好的事物,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提高了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二单元 奇妙的感官
第二单元 “奇妙的感官” 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 “奇妙的感官” 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打开感官,探索感官的秘密,进而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认识到感官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人的五种感官及其作用。
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官去观察和感受事物。
掌握用美术形式表达感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活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感官。
以绘画、手工等多种美术形式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提高对生活的敏感度。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感官的作用,学会用感官观察和感受事物。
用美术形式准确表达不同的感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感觉转化为具体的美术表现。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独特的创意。
四、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设计各种感官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感官的作用。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感官的概念和作用。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美术创作示范,展示如何用美术形式表达感觉。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官体验和创作思路。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打开我们的感官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如 “蒙眼猜物”,让学生初步体验感官的重要性。
新授:
介绍人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其作用。
展示一些与不同感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的事物。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感官体验活动,如观察一幅画、听一段音乐、闻一种气味等。
实践: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种自己通过感官感受到的事物。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 2 课:感官的秘密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感官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对感官秘密的好奇。
新授: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官的工作原理,如眼睛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等。
展示一些艺术家运用感官创作的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中是如何体现感官的秘密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感官秘密的理解和发现。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种感官,用创意的方式表现出这种感官的秘密,可以是绘画、手工或综合材料作品。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 3 课:表达我们的感觉
导入:播放一段音乐或展示一幅有强烈情感氛围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新授:
回顾不同的感觉,如快乐、悲伤、愤怒、惊讶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美术形式表达这些感觉。
展示一些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达感觉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中是如何表达感觉的。
教师进行创作示范,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一种感觉。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想要表达的感觉,用美术形式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或综合材料作品。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六、单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感官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感官去感受和发现美。
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感官的奇妙之处,用美术形式记录下来。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运用感官进行创作的。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官去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第1课 打开我们的感官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不同感官所对应的事物图像,理解其特点和表现形式。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通过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辨别不同感官体验带来的美感差异,提升审美水平。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用独特的方式展现感官体验,进行创意表达。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感官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意义,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五种感官及其作用。
鼓励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感官体验。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感官体验转化为具体的美术表现。
激发学生的创意,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
三、教学方法
体验教学法:通过各种感官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感官的作用。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感官概念。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美术创作示范,展示如何表现感官体验。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感官体验和创作思路。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色彩、画面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新授(15 分钟)
介绍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其作用。
展示与五种感官对应的图片,如美丽的风景(视觉)、动听的音乐(听觉)、芬芳的花朵(嗅觉)、美味的食物(味觉)、柔软的布料(触觉)。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感官体验活动,如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听一段音乐、闻一种气味等。
实践(20 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种感官,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通过这种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感官在生活和美术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感受不同感官,并用美术形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感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用美术形式表现感官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2课 感官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与感官相关的艺术作品,理解其中所传达的信息和美感。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和技法,创造性地表现感官的秘密。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分析作品的优缺点。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探索用独特的方式展现感官的秘密,进行创新实践。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中对感官的认知和表达,拓宽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感官的秘密。
指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感官的秘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感官体验转化为具体的美术表现。
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官相关的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中的秘密。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官的秘密,并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神秘的音乐,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提问学生: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音乐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新授(15 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五种感官,提问学生:你知道感官还有哪些秘密吗?
展示一些与感官相关的艺术作品,如印象派绘画、抽象雕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是如何表现感官的秘密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感官秘密的理解和发现。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感官的一些秘密,如视觉的错觉、听觉的共鸣、嗅觉的记忆等。
实践(20 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种感官的秘密,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使用绘画、手工、拼贴等多种材料和技法。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官的秘密在生活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感官的秘密,用美术形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感官的秘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3课 表达我们的感觉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不同的艺术作品,识别其中所表达的感觉和情感。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感觉表达的准确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中对感觉和情感的表达,拓宽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感觉和情感,并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表达感觉和情感的同时,注重作品的艺术性。
三、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和体验不同的感觉和情感。
作品欣赏法: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感觉和情感。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觉和情感,共同创作作品。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感觉和情感。
提问学生: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新授(15 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不同感觉和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惊讶等。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是如何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感觉和情感的。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讲解不同美术语言在表达感觉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实践(20 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想要表达的感觉或情感,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表达。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表达。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用美术语言表达感觉和情感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体验不同的感觉和情感,用美术形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感觉和情感的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感觉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三单元 圆圆的中秋
第三单元 “圆圆的中秋” 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 “圆圆的中秋” 为主题,围绕月亮和中秋佳节展开教学。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月亮故事的了解以及月饼的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中秋的氛围,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月亮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学会用绘画等形式表现月亮。
了解与月亮相关的故事,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掌握制作月饼的基本方法,能用彩泥等材料制作月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讲述、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秋佳节的欢乐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表现月亮的美。
讲述月亮的故事,了解传统文化。
制作月饼,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用独特的方式表现月亮。
引导学生生动地讲述月亮的故事。
月饼制作的精细度和创意性。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月亮和中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
故事讲述法:讲述月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月饼,提高动手能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月亮,你好
导入:播放与月亮有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出课题。
新授:
展示不同形状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征。
介绍月亮的变化规律。
欣赏画家笔下的月亮作品。
实践: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月亮。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评和师评。
第 2 课:月亮的故事
导入:讲述一个月亮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授:
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月亮故事。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情感。
实践:学生选择一个月亮故事,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出来。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故事。
第 3 课:团圆的月饼
导入:展示各种月饼的图片,引出课题。
新授:
介绍月饼的种类和制作材料。
讲解月饼的制作方法。
实践:学生用彩泥等材料制作月饼。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制作的月饼,进行评选。
六、单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中秋文化的重要性。
拓展:
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月亮故事,与家人分享。
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个中秋美术作品展。
第1课 月亮,你好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识别其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能欣赏与月亮相关的艺术作品。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工具,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自己心中的月亮。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月亮表现作品进行评价,区分美丑,提高审美能力。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月亮形象,进行创意表达。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月亮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了解其特征。
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月亮。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月亮形象。
引导学生在绘画中运用合适的色彩和线条。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月亮的不同形态,让学生直观感受。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表现月亮。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月亮的印象和想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与月亮有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新授(15 分钟)
展示不同形态的月亮图片,如满月、半月、新月等,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月亮在不同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个时候的月亮?
欣赏与月亮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月亮是如何表现的。
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月亮。
实践(20 分钟)
让学生用绘画工具,画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月亮的美丽和神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并用绘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月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2课 月亮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与月亮相关的艺术作品,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故事和情感。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月亮的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从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提出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新的材料和方法,展现独特的创意和个性。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故事和传说,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故事,激发创作灵感。
指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月亮的故事。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故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美术形象。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创意和个性。
三、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作品欣赏法:展示与月亮故事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月亮故事,分享创意。
实践创作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表现月亮的故事。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评和师评。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讲述一个经典的月亮故事,如《嫦娥奔月》。
提问学生: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物和情节?你还知道哪些月亮的故事?
新授(15 分钟)
展示一些与月亮故事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剪纸等。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画面内容、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月亮故事,并说说如果用美术形式表现,会怎么画。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提出创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实践(20 分钟)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月亮故事,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所表现的月亮故事。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月亮故事的魅力和美术创作的乐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给家人讲述一个月亮的故事,并尝试用其他材料继续创作月亮的故事作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亮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美术形式进行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此外,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不同文化中的月亮故事,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3课 团圆的月饼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不同形状、颜色的月饼,识别其特点和装饰元素。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月饼,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装饰。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月饼作品,从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方面提出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制作月饼,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文化传统,感受节日氛围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月饼,掌握月饼的基本形状和装饰方法。
指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月饼,进行创意装饰。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月饼的特色和创意。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月饼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月饼的特点。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示范,展示月饼的表现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月饼作品,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月饼的形状、颜色和装饰,激发创意。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或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出月饼。
提问学生: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你见过哪些形状和颜色的月饼?
新授(15 分钟)
展示各种月饼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月饼的形状、颜色和装饰元素。
组织学生讨论:你最喜欢哪种月饼?为什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月饼,你会怎么做?
教师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示范,展示月饼的表现方法,如用圆形卡纸剪出月饼形状,用彩笔或彩纸进行装饰等。
实践(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月饼作品。可以用绘画、手工、彩泥等形式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意点。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秋节吃月饼的文化传统和美术创作的乐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月饼,感受节日的氛围。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美术形式表现月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此外,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四单元 泥玩具
第四单元 “泥玩具” 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 “泥玩具” 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接触泥土这种自然材料,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手捏玩具到彩绘玩具,再到将泥玩具作为大地妈妈的礼物,逐步深入地让学生体验泥塑创作的乐趣和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泥土的特性,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如捏、搓、压等。
学会用色彩装饰泥玩具,提高色彩搭配能力。
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的泥玩具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践、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材料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创作泥玩具作品。
学会用色彩装饰泥玩具,提高作品的美观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泥玩具作品。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搭配能力。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泥玩具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泥玩具的魅力。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泥塑和彩绘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泥塑创作的过程。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创作思路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手捏玩具
导入:展示一些精美的泥玩具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授:
介绍泥土的特性,让学生感受泥土的质地和可塑性。
教师示范泥塑的基本方法,如捏、搓、压等。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实践:学生动手用泥土捏制玩具,可以是动物、人物、植物等。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 2 课:彩绘玩具
导入:展示一些彩绘后的泥玩具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
新授:
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如颜色的分类、搭配等。
教师示范用色彩装饰泥玩具的方法,如平涂、渐变等。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装饰。
实践:学生用色彩装饰自己的泥玩具作品。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彩绘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大地妈妈的礼物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新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泥玩具作为礼物回报大地妈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提出创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件以 “大地妈妈的礼物” 为主题的泥玩具作品。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爱护大自然,回报大地妈妈的恩赐。
六、单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塑创作的乐趣和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创作。
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了解更多的泥塑作品和民间艺术形式。
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如树枝、树叶、石头等。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泥玩具作品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传播民间艺术的魅力。
第1课 手捏玩具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不同的手捏玩具作品,识别其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捏、搓、压等方法,用泥土制作手捏玩具,表现出一定的造型和创意。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手捏玩具作品,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提出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在制作手捏玩具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装饰方法。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手捏玩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捏、搓、压等泥塑基本方法。
用泥土制作出具有一定造型和创意的手捏玩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手捏玩具作品。
培养学生对手捏玩具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手捏玩具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魅力。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泥塑基本方法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手捏玩具,亲身体验泥塑的乐趣。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手捏玩具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手捏玩具呢?
新授(15 分钟)
介绍泥土的特性和泥塑的基本工具。
教师示范捏、搓、压等泥塑基本方法,让学生跟着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启发学生的创意,如动物、人物、植物等。
实践(20 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用泥土制作手捏玩具。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塑的乐趣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尝试用泥土制作更多的手捏玩具作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泥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装饰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第2课 彩绘玩具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不同的彩绘玩具,识别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设计,理解其美感和创意。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色彩和绘画工具,为自己制作的泥玩具进行彩绘,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彩绘玩具作品,从色彩、图案、创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在彩绘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图案设计,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彩绘玩具。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彩绘玩具在不同文化中的历史和意义,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彩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等。
能够为泥玩具进行富有创意的彩绘设计,展现出个人的风格和特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彩绘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
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和图案的表现力,提高审美水平。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精美的彩绘玩具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魅力和创意。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彩绘示范,展示色彩的搭配和绘画技巧。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为自己的泥玩具进行彩绘,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互相学习和启发。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彩绘玩具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这些玩具漂亮吗?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新授(15 分钟)
介绍彩绘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颜料、画笔、调色盘等。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分类、搭配原则等。
教师进行彩绘示范,展示如何运用色彩和绘画技巧为泥玩具进行装饰。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彩绘玩具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意和灵感。
实践(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制作的泥玩具,用颜料和画笔进行彩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彩绘玩具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绘的乐趣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尝试不同的彩绘方法和技巧,为自己的玩具或生活用品进行装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彩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彩绘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图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大地妈妈的礼物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元素,识别出可以作为礼物的材料,并理解其美感和价值。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自然材料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以表达对大地妈妈的感恩之情,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从创意、美感、环保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材料组合和制作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礼物作品。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收集自然材料,进行创意手工制作。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感恩之心,通过作品表达对大地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自然材料进行巧妙组合和创意设计,避免作品的单一和简陋。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和美感,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展示一些用自然材料制作的精美礼物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魅力和创意。
实践教学法:带领学生到户外收集自然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手工制作,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互相学习和启发。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美丽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恩赐。
提问学生:大自然给了我们哪些礼物?我们应该如何回报大地妈妈呢?
新授(15 分钟)
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元素,如树叶、花朵、树枝、石头等,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作为礼物的材料。
回到教室,展示一些用自然材料制作的礼物作品,如树叶画、石头彩绘、树枝相框等,启发学生的创意和灵感。
讲解制作礼物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材料的选择、组合、固定等。
实践(20 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选择自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可以是一幅画、一个装饰品、一个小摆件等。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以及对大地妈妈的感恩之情。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爱护自然。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用自然材料制作礼物,可以送给家人、朋友或老师,传递对他们的爱和感恩之情。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受,培养了环保意识和感恩之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自然材料的世界中发现美、创造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第五单元 形的世界
第五单元 “形的世界” 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 “形的世界” 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索各种形状,感受形状的魅力和多样性。通过对有趣的形状、多变的形状以及形状大聚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了解形状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掌握用形状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以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形状,掌握形状的特点。
学会用形状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形状组合。
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形状的运用能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素材,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形状。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示范,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有趣的形状
导入:展示一些由不同形状组成的有趣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授:
认识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找出其中的形状。
欣赏一些以形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形状的魅力。
实践: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 2 课:多变的形状
导入:展示一些形状可以变化的物品,如变形金刚、魔方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了解形状的变化规律,如折叠、剪切、组合等。
观察一些形状变化的艺术作品,体会形状变化的魅力。
教师进行形状变化的示范,如将圆形变成半圆形、扇形等。
实践:用剪纸、折叠等方法将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第 3 课:形状大聚会
导入:播放一段形状大聚会的动画视频,营造欢乐的氛围。
新授:
回顾前面两节课所学的形状知识和变化方法。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不同的形状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有趣的图案或物体。
欣赏一些形状组合的艺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实践:以小组为单位,用各种形状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
展示与评价:展示小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评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六、单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形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有趣的形状,并尝试用它们进行创作。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欣赏更多以形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形状,如布料、木材、塑料等。
第1课 有趣的形状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形状,理解形状的特征和用途。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形状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形状的艺术作品,感受形状的美感和表现力。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形状组合和艺术作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形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拓宽文化视野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形状,掌握形状的特征和用途。
运用不同的形状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教学难点
创造出独特的形状组合和艺术作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解不同形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素材,让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形状。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示范,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和技巧。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培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由不同形状组成的有趣图案或实物,如圆形的气球、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彩旗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东西?
新授(15 分钟)
认识不同的形状(8 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素材,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数量、对称性等。
提问学生:这些形状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个形状?为什么?
形状的用途(7 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素材,向学生介绍不同形状在生活中的用途,如圆形的轮子可以滚动、方形的盒子可以装东西、三角形的屋顶可以排水等。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形状的用途,如圆形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方形还可以用来做什么?三角形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提问学生:你能说出一些用不同形状做成的东西吗?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途?
实践(20 分钟)
绘画创作(10 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笔、颜料等。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状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单个形状的绘画,也可以是多个形状的组合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心中的有趣形状。
手工制作(10 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状进行手工制作,可以是剪纸、折纸、拼贴等形式。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自己心中的有趣形状。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5 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黑板上,供大家欣赏和评价。
评价学生的作品(5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也让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1 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形状的特征和用途,以及形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拓展本节课的内容(1 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有趣的形状,并尝试用它们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拓宽文化视野和审美素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同的形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不同的形状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特征,思考和讨论不同形状的用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以及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时缺乏耐心和细心,部分学生在评价作品时缺乏客观性和具体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2课 多变的形状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不同形状的变化,识别出变化后的形状特征。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形状的变化,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形状变化的作品,感受其美感和创意。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形状变化方法,进行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形状变化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形状的变化。
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形状的变化。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形状变化作品。
引导学生理解形状变化在文化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形状的变化。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形状变化的示范,让学生学习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体验形状的变化。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形状变化的图片或实物,如变形金刚、魔术道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
新授(15 分钟)
观察形状的变化(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形状变化示例,如圆形变成半圆形、三角形变成梯形等。
引导学生观察形状的变化过程,提问学生:形状是怎么变化的?变化后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形状变化的方法(5 分钟)
介绍一些形状变化的方法,如折叠、剪切、拼接等。
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学习方法。
文化中的形状变化(5 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文化中形状变化的艺术作品,如中国的剪纸、西方的拼图等。
引导学生了解形状变化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实践(20 分钟)
绘画创作(10 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种形状,运用形状变化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手工制作(10 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些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运用形状变化的方法进行手工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5 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黑板上。
评价学生的作品(5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创意和优点,也评价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1 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形状变化的方法和意义。
拓展本节课的内容(1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形状变化的例子,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现。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文化中形状变化的艺术形式,拓宽视野。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形状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形状变化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3课 形状大聚会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和识别各种不同的形状,理解形状的特征和组合方式。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形状进行创意组合,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从形状的运用、色彩搭配、创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在形状组合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和表现手法。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形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感受形状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形状,并进行创意组合。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形状组合的方法和技巧,使作品具有美感和创意。
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的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直观感受形状的特征和魅力。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形状组合的示范,让学生学习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形状组合的创作,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激发思维。
欣赏教学法:展示优秀的形状组合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审美水平。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形状的动画视频或展示一组形状丰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视频或图片中出现了哪些形状?你还能说出哪些形状的名称?
新授(15 分钟)
认识形状(5 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卡片或实物,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形状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大小等。
形状组合的方法(5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简单的形状组合示例,如用圆形和三角形组成花朵、用方形和长方形组成房子等。
引导学生分析形状组合的方法,如叠加、拼接、镶嵌等。
形状的文化内涵(5 分钟)
教师介绍不同形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圆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团圆、方形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稳定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作品中运用形状的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文化价值。
实践(20 分钟)
绘画创作(10 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笔、颜料等。
让学生以 “形状大聚会” 为主题,运用不同的形状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具象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图案。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表现。
手工制作(10 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让学生以 “形状大聚会” 为主题,运用不同的形状进行手工制作,可以是立体的模型,也可以是平面的拼贴画。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5 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黑板上。
评价学生的作品(5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创意和优点,也评价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1 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形状组合的方法和意义,以及形状的文化内涵。
拓展本节课的内容(1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形状,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创作。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形状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知识,拓宽视野。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形状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六单元 学习小帮手
第六单元 “学习小帮手” 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 “学习小帮手” 为主题,通过对学习用品的认识、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与学习用品的互动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不同的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特点。
掌握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学习用品的方法。
学会运用创意和想象,对学习用品进行改造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以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习用品的珍惜和爱护之情。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学习用品,掌握用美术形式表现学习用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习用品进行创意改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学习用品作品。
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注重细节和美感,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素材,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学习用品。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示范,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和技巧。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互相学习和启发。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我的好朋友
导入: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授:
认识不同的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用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等特征。
欣赏一些以学习用品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学习用品的美感和创意。
实践: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用品。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 2 课:探秘好朋友
导入:提出问题 “你知道学习用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介绍一些学习用品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组织学生观察学习用品的细节,如材质、纹理、装饰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习用品进行改造和创新。
实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学习用品进行改造和创新,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形式。
展示与评价:展示小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 3 课:认识新朋友
导入:展示一些新颖、独特的学习用品,如创意文具、多功能文具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授:
介绍一些新型学习用品的功能和特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种自己心目中的新型学习用品。
欣赏一些学生设计的新型学习用品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意。
实践: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设计一种新型学习用品。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六、单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用品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术元素。
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有趣的学习用品,用美术形式记录下来。
组织学生举办一个学习用品创意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思考如何利用废旧学习用品进行创意改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1课 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 ——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核心素养教案》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学习用品,理解其形状、颜色和功能。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展现出一定的创意和表现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从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创意表现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在表现学习用品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材料运用,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用品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其蕴含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学习用品,掌握其基本特征。
指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学习用品,培养创意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学习用品的个性和特色。
激发学生的创意,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学习用品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示范,展示表现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美术形式表现学习用品。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用品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激发思维。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学习用品,提问学生:“这些是什么?你们在学习中会用到它们吗?” 引出课题。
新授(15 分钟)
认识学习用品(5 分钟)
展示不同的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形状、颜色和功能。
欣赏作品(5 分钟)
展示一些以学习用品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表现方法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讨论表现方法(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学习用品,可以从形状、颜色、装饰等方面进行讨论。
实践(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进行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和表现方法。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用品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更多的学习用品,用美术形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学习用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用美术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2课 探秘好朋友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学习用品的细节,识别其材质、纹理和结构特点。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学习用品的独特之处,展现创意和表现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学习用品作品,从美感、创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通过探索和尝试,对学习用品进行创意改造,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用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用品的细节,发现其独特之处。
指导学生进行创意改造,用美术形式表现学习用品。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创意改造中保持学习用品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的创意,避免作品的雷同。
三、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用品,分析其特点。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创意改造示范,展示方法和技巧。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动手尝试创意改造,体验创作过程。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创意和想法。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经过创意改造的学习用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新授(15 分钟)
观察学习用品(5 分钟)
学生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品,仔细观察其材质、纹理、结构等细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如铅笔的木质纹理、橡皮的柔软质感等。
创意改造方法(5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创意改造的方法,如给铅笔加上装饰、用彩纸包裹橡皮等。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改造,如绘画、粘贴、拼接等。
文化背景介绍(5 分钟)
教师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用品的特点和用途,如中国的毛笔、日本的和纸等。
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启发学生在创意改造中融入文化元素。
实践(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创意改造,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形式。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意和改造过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美感、创意、实用性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意和实践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用品的创意改造,或者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美术创作。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学习用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第3课 认识新朋友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和识别新型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理解其设计意图。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设计并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新型学习用品,展现创意和表现力。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设计的新型学习用品,从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提出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和美感的新型学习用品。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用品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感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新型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
指导学生设计并表现新型学习用品。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创意和实用性的结合。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避免设计的千篇一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展示新型学习用品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
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设计示范,展示设计过程和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新型学习用品。
评价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新型学习用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这些学习用品和我们平时用的有什么不同?你还见过哪些新型学习用品?”
新授(15 分钟)
观察新型学习用品(5 分钟)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新型学习用品,讨论其特点和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习用品的发展历程(5 分钟)
教师介绍学习用品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文房四宝到现代的高科技学习用品。
让学生了解学习用品的演变过程,感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设计方法指导(5 分钟)
教师讲解设计新型学习用品的方法和步骤,如确定功能需求、设计造型、选择色彩和材质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
实践(20 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并制作新型学习用品。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新型学习用品,介绍设计思路和功能特点。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造型、色彩、功能、创意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方向。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意和实践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设计,或者寻找更多的新型学习用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型学习用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七单元 这是我呀
第七单元 “这是我呀” 大单元整体导向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 “这是我呀” 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开始,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感受上小学的变化,并体会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通过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帮助学生表达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掌握对比的方法,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能够用美术作品记录自己上小学的经历和感受。
学会合作创作,体验与同学一起完成作品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采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个性差异,学会欣赏他人。
增强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对班级的归属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特点和感受。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引导学生在合作创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我和他人的特点。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手工等示范,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表达自我。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培养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快来认识我
导入:播放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授: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发型、眼睛、嘴巴等。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特点。
欣赏一些以人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实践: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 2 课:我跟别人不一样
导入: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新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欣赏一些表现个性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实践: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独特之处。
第 3 课:我上小学
导入:播放一段小学生活的视频,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小学的经历。
新授:
引导学生讨论上小学后的变化,如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上小学的感受。
欣赏一些以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学习表现小学生活的方法。
实践: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记录自己上小学的经历和感受。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自己上小学的故事。
第 4 课:我们在一起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友谊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
新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回忆与同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美术作品表现与同学在一起的场景。
欣赏一些表现友谊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幅表现与同学在一起的美术作品。
展示与评价:展示小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合作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六、单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强调自我认知和合作创作的重要性。
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用美术作品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组织学生举办一次美术作品展,展示本单元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己和他人,发现更多的美。
第1课 快来认识我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识别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
美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自己的外貌和个性特点。
审美判断: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从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提出看法。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用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尝试不同的美术材料和技法。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中对自我认知的表达,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确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镜子、照片等让学生观察自己,直观感受自己的外貌特征。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绘画、手工示范,展示表现方法和技巧。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美术形式表现自己。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创意。
展示评价法: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教师拿出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
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有哪些特点?” 引出课题。
新授(15 分钟)
观察自己(5 分钟)
学生再次观察自己,注意自己的发型、眼睛、嘴巴、鼻子等外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如 “我的头发是黑色的,直直的” 等。
欣赏作品(5 分钟)
展示一些以儿童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是如何表现人物外貌和个性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
讨论方法(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些美术形式表现自己,如绘画、手工、拼贴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来突出自己的特点。
实践(20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和材料,表现自己的外貌和个性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发挥创意。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我认知和美术表现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用美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外貌和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2课 我跟别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