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的朋友”单元教学设计学校: 设计者: XXX 指导教师: XXX单元课题 人类的朋友 学习对象 一年级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课标依据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任务“欣赏身边的美” 【内容要求】 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等,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 【学业要求】 能根据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欣赏和评述其中的美。 学习任务“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和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内容要求】 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尝试用纸、泥等材料,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塑造立体造型作品。 【学业要求】 对美术创作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分享与交流自己的作品,理解同学的作品,尊重他人的看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安全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和媒介的习惯。 在活动结束时,能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单元目标 1.了解动物、昆虫的特征,分析动物造型、色彩特点。发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在绘画与制作中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感知) 2.运用剪贴、折纸、绘画等方法创作,通过运用近似色、夸张、拟人化主体等方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通过在艺术活动中创造,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技能。(艺术表现) 3.在学习中通过对大自然动物、昆虫的观察和了解,感受动物的形色特点。在在设计名片、纸折创作中能够大胆尝试,突出动物造型特点。(创意实践) 4. 能够在欣赏和评价作品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并用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文化理解)学生将会知道关键知识 观察大自然中的昆虫、动物,了解它们的花纹、颜色等外形特点,并了解其生活习性。 2.了解剪贴、立体折纸的特点。 3.理解人类与动物的密切关系,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关键技能 1.分析昆虫、动物的线条、形状和颜色特点。 2.掌握近似色的描绘方法。 3.掌握剪贴画、名片设计和折纸的方法。学生将会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用不同材料制作绘画作品或手工立体作品的艺术表现特点。 3.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要与动物和谐共处。学生将会做到1.以独立创意和小组讨论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昆虫和变色龙的描绘。 2.能够了解动物习性,并展开想象,设计并制作动物名片、折站立动物造型。 3.能与同学沟通交流积极表达想法,参与讨论。大概念 人类和动物存在密切关系,要和谐相处。 小问题 如何用剪贴的方法创作桑叶和蚕的形象? 昆虫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如何用折、撕、贴的 方法创作拼贴昆虫? 如何用相似色描绘不同场景中的变色龙? 怎样设计制作动物名片? 如何折出站立的动物,并表现出动物特点?基本问题 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描绘出动物的造型,并表达出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概念与术语 剪贴 近似色 设计名片 折纸学 科 领 域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地理音乐 美术 √ 体育 物理 化学 生物信息技术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科学√ 其他:单 元 设 计 思 路 分析本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不仅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依赖于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不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关爱,也是对人类自身未来的负责。通过教育和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起责任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从而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比如参与保护动物的公益活动或倡导环保行为。本单元在教学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中心观念,在学生学习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与动物的关系。通过观察和了解动物和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及形体特点,进一步了解动物,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和珍贵,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抓住动物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创作,用多种形式创造出昆虫、动物造型,体会平面与立体造型的多样性表达的乐趣。 教学难点:作品突出动物特点,表现出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分析学生知识与技能现状: 一年级的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对动物的学习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也有去动物园、公园里看动物、观察昆虫的经验,但是对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不够了解。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动物图案和制作方法,学生充满着兴奋与期待,这种兴趣成为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动物剪贴画、折纸、绘画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精细动作的发展,包括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为他们日后进行更复杂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教学思路: 基于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和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两个角度,在“人类和动物存在密切关系,要和谐相处。”的大概念下设计贯穿整个单元过程的基本问题和小问题。首先从第一课时《桑叶和蚕宝宝》中发现并感受大自然中不同形状的美,学习剪贴方法表现蚕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昆虫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寻找昆虫》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观察昆虫的花纹,继续学习撕贴折的方法表现蝴蝶、瓢虫等昆虫。第三课时《小小变色龙》通过观察和描绘变色龙,学习相似色。第四课时《动物名片》了解并分析动物的模样、习性、生活环境等,通过设计名片,和同学介绍动物,并让学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本课在单元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五课时《站立的动物》从作品中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站立动物的折纸方法,表达动物之间的“互助”或聚会场景。本课时是学生从平面折叠、剪贴的平面手工转化为立体场景手工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对之后的相关课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本单元包含了绘画折剪、拼贴画和立体折纸等美术表现形式。教学策略与方法: 1.灵活提供不同的“支架” 通过讲授、提问、讨论大自然、艺术作品中的昆虫、动物形状、色彩特点,通过观察游戏增加学习兴趣、额外加分鼓励等方式,支持学生主动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引导性的驱动问题,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 3.独立探索,协作学习 引导学生在不脱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迁移学科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大胆的创意设想,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表达自己对生活、大自然的认识和情感表达。评 价 方 案 教学评一致评价要点 欣赏 技法 构思 创作 展示与交流20% 20% 10% 30% 20%具体表现 1.是否能用折、撕、贴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 2.是否能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3.能否养成安全使用不同工具、材料的习惯。评价量规 参见附件1课标学业质量 标准依据 ·能从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欣赏、评述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学会发现、感受、欣赏其中的美。(审美感知) · 能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 1~2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积极参与小组或班级组织的各种造型游戏活动,并结合各种活创作 1~2件作品。(艺术表现) · 在造型游戏活动中,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并尊重、理解他人的看法(文化理解)大单元学习计划表:子课题 小问题与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1.桑叶和蚕宝宝 小问题:如何用剪贴的方 法创作桑叶和蚕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观察桑叶的外形和颜色,知道蚕宝宝与桑叶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记录蚕宝宝的成长变化,了解 昆虫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能够运用剪贴画相结合的方法 完成桑叶与蚕宝宝的作品。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尊 重自然规律的情感态度。 1.欣赏蚕宝宝的成长 视频,总结规律。 2.作品欣赏《养蚕(窗花)》《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的采桑图案》,了解蚕的作用 3.观察蚕宝宝和桑叶特点 4.剪贴方法讲解 5.学生实践 6.展评总结 1.学生课前预习,课时观看视频,语言叙述蚕宝宝的简单生长过程。 2.学生分析作品,根据表格,小组讨论。并叙述蚕的作用。 3.学生了解蚕吃桑叶、在桑叶上爬等不同形态,并练习画出不同状态。 4.学生通过观看步骤图或示范,总结步骤。 5.小组讨论后开始绘画、剪贴作品。 6.自评和互评。 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并用语言简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和同学说出蚕的作用。 能够完成小练习。 了解并掌握步骤,在实践中把握方法。 能够用美术语言自评作品的制作方法,并说出他人作品值得学习的地方。2.寻找昆虫 小问题:昆虫的花纹有什 么特点?如何用折、撕、 贴的方法创作拼贴昆虫? 教学目标: 观察自然中昆虫的不同花纹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通过讨论、撕贴练习和实践创作,掌握折、撕、贴 的方法,能够完成一幅拼贴昆虫的作品。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的意识。 1.欣赏昆虫视频,了 解不同昆虫的形态特点及花纹。 2.分析不同昆虫的基本形状组成和花纹特点,并用纸撕出各部分的形状。 撕折方法分析 学生实践,创作拼贴昆虫。 展评。 观看视频,挑选出三种昆虫,说出特点。 尝试撕出各部分零件。 总结撕折方法。 学生根据步骤方法开始制作。 自评和他评。 能够说出至少一种昆虫的形态特点,语言描述清晰。 能够撕出基本形状。 语言叙述出制作方法步骤。 能够按时完成作品,并突出昆虫特点。 评价中说出自己对昆虫的认识。3.小小变色龙 小问题:如何用相似色描 绘不同场景中的变色龙? 教学目标: 了解变色龙的形体特征、色彩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观察、讨论、练习,掌握相似色的运用方法,能画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 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游戏“找一找”,学生找出图片中隐藏的变色龙。 视频了解变色龙 认识相似色 重叠涂画方法介绍、创作步骤 学生实践 展评 学生做游戏。 观看视频,说出变色龙简单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完成相似色练习。 总结方法步骤。 学生根据步骤方法开始制作。 6.自评和他评。 1.找出至少一只变色龙。 2.能够简单描述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3.对相似色掌握较好,完成练习。 4.能够根据步骤完成创作。 5.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4.动物名片 小问题:怎样设计制作动 物名片?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自己的认识。 通过设计动物名片,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对动物形象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通过合作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表述中激发学生要保护动物的意识。 1.欣赏动物视频,了 解几种动物的模样、习性、生活环境。 2.观看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片,了解名片的作用。 3.名片制作方法分析 4.学生实践 5.展评。 观看视频,说出一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小组讨论动物名片的组成。 总结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步骤方法开始制作。 5.自评和他评。 能够说出至少一种动物的形态特点,语言描述清晰。 能够回忆自己看到的动物名片结构组成。 语言叙述出制作方法步骤。 能够按时完成作品。 5.评价中说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5.站立的动物 小问题:如何折出站立的动物,并表现出动物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 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 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 2.青铜器作品欣赏 3.纸站立游戏 4.讲动物故事。 5.折剪方法步骤讲解。 6.学生实践 7.作品展示 8.单元作品展 观看视频,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 欣赏作品,感受动物间的“互助”。 学生尝试将折折叠站立起来。 小组合作,讲一讲动物之间的故事。 总结方法。 学生根据步骤方法开始制作。 自评和他评。 单元作品整理,参加作品展。 能够感受动物之间的关系。 语言叙述出对作品的感受。 学生能够积极游戏,找出至少一种让纸站立的方法。 能够按时完成作品,并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5.评价中说出自己对昆虫、动物的认识。主题一:桑叶和蚕宝宝 概念与术语:剪贴 生长过程 1 课 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观察桑叶的外形和颜色,知道蚕宝宝与桑叶之间的关系,人们与蚕丝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记录蚕宝宝的成长变化,了解 昆虫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能够运用剪贴画相结合的方法 完成桑叶与蚕宝宝的作品。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尊重自然规律的情感态度。 视频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认识这只虫子吗?(教师出示实物蚕)。你养过蚕吗?你知道蚕是怎样成长的吗?下面请欣赏蚕宝宝的成长视频,之后小组之间说一说。 作品欣赏《养蚕(窗花)》《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的采桑图案》,了解蚕的作用。 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作品中的蚕和桑叶有什么特点? 人们为什么描绘养蚕、采桑的场景?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小结:通过描绘养蚕采桑的场景,展现了养蚕人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些作品还反映了人们对蚕丝生产的重视,以及养蚕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对自然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养蚕人的辛勤劳动,也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观察蚕宝宝和桑叶特点 教师:看图片中的蚕宝宝和桑叶,说一说蚕宝宝和桑叶的形状特点。并画一画你所看到的样子。 剪贴方法讲解 教师:蚕宝宝吃桑叶的样子真可爱,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绿色的折纸或卡纸,试着画一画、剪一剪桑叶。 教师现场示范,分别剪出桑叶和蚕宝宝的样子,并拼贴在一起。 学生实践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用所学方法,完成一幅蚕宝宝和桑叶的拼贴画作品,并与同学们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蚕宝宝的故事。 6.展示和分享 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学生互相交流和欣赏,鼓励积极的反馈和互动。 学生:是毛毛虫。 学生:这是蚕。 学生回忆养蚕经验,并观看视频。回答:从蚕卵变成蚁蚕,再到幼虫----茧---成虫 学生:窗花作品中描绘了女人养蚕的场景,蚕宝宝在桑叶上爬行。另一幅作品中描绘的是采桑的场景,人们欢快地采桑姿态表演。桑叶是尖尖的有锯齿,蚕宝宝胖胖的。蚕吐丝,丝是纺织原料,人们可以利用蚕丝织出绸缎做衣裳。 学生:蚕宝宝像毛毛虫一样,一节一节的圆圆的,桑叶边缘有锯齿。 学生画出简笔画桑叶和蚕宝宝。 学生试着剪出叶子。 学生观看,并总结步骤。 学生绘画,小组创作中,相互指出问题。 学生自评后互评,选出本组优秀作品,代表上台展示。 以谈话和视频导入课题,能够较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从中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蚕宝宝和桑叶的形状特点,并了解人们为什么养蚕,蚕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图片写生练习,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师示范,学生总结步骤,了解每部分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创作,降低创作难度。 通过展评分享,让学生对同学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用剪贴的方 法创作桑叶和蚕的形象?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蚕宝宝和桑叶的关系,说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剪贴画的方法。主题二:寻找昆虫 概念与术语:花纹 拼贴 1 课 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观察自然中昆虫的不同花纹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通过讨论、撕贴练习和实践创作,掌握折、撕、贴 的方法,能够完成一幅拼贴昆虫的作品。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的意识。 1.欣赏昆虫视频,了解不同昆虫的形态特点及花纹。 教师:你认识哪些昆虫?你见过它们吗?下面我们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昆虫的世界。 教师: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蜜蜂、螳螂、蝉、蜻蜓、蝴蝶、甲壳虫、毛毛虫、蛾子、蚂蚁等。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花纹和形状来寻找昆虫的美。 2.分析不同昆虫的基本形状组成和花纹特点,并用纸撕出各部分的形状。 (1)观察分析 教师:大自然中昆虫的种类繁多,首先我们先通过图片了解我们常见的几种昆虫,并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昆虫名称颜色花纹是否 对称(2)撕纸尝试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内容,选择其中一种昆虫来撕出基本形状和花纹斑点等。 撕折方法分析 方法猜想 教师:刚才同学们撕出了昆虫的各部分。同学们想一想,大部分昆虫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如何撕出对称的基本形呢? 步骤演示分析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步骤图,总结方法。 4.学生实践,创作拼贴昆虫。 实践要求:用折、撕、贴的方式表现自然界中昆虫花纹的美,创作拼贴昆虫。 展评总结 教师:请将完成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自评后,再评价他人的作品,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学生:我认识蝴蝶、蚂蚁、七星瓢虫。 看视频片段。 学生小组讨论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生小组讨论后撕纸。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对折撕。 学生:先将纸对折,在一面画出翅膀基本形的一半,注意折线的位置,然后剪出身体形状,最后粘贴花纹斑点,完成作品。 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创作。 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回忆昆虫种类,并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特点,对学生之后的创作做铺垫。 通过观察、讨论,完成表格的内容,分析昆虫的颜色、花纹、形状特点,为接下来的撕纸练习做铺垫。 通过撕纸练习和对称形的撕纸方法,让学生掌握撕纸的不同方法。 通过实践和评价,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感受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学习他人长处,修改自己的不足。小问题:昆虫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如何用折、撕、贴的方法创作拼贴昆虫?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昆虫的形体特点和斑纹,掌握撕贴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对称形的撕纸方法,作品中突出昆虫特点。主题三:小小变色龙 概念与术语:近似色 重叠涂画 1课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变色龙的形体特征、色彩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观察、讨论、练习,掌握相似色的运用方法,能画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 3.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游戏“找一找”,学生找出图片中隐藏的变色龙。 教师:在上课前我们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在以下图片中找到小动物。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小的变色龙。(出示课件) 视频了解变色龙 教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变色龙会变这么多颜色吗?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看。 小结:变色龙的皮肤包含丰富的色素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根据不同的外界刺激发生扩展或收缩,从而改变皮肤的颜色。 认识相似色 (1)教师: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会变成与环境相似的颜色来隐藏自己不被发现,从而保护自己,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相似色吗?请找出图中的相似色。 (2)小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小练习,选择合适的颜色让变色龙隐藏起来。 重叠涂画方法介绍、创作步骤 (1)教师:怎样用同一种颜色让变色龙的颜色更有层次和变化呢?谁愿意上台试一试? (2)变色龙造型分析 教师:变色龙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是什么形状呢?试着画一画。 (3)作画步骤 教师:如何完成一幅完整的变色龙作品呢? 看步骤图,总结方法。 作品欣赏 教师:请欣赏变色龙作品,学习变色龙身体上的花纹装饰和色彩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5.课堂实践 (1)实践要求:使用叠涂的方法画一只隐藏在树林中的变色龙。 (2)每组选取1至2名同学,上台展示,然后按照顺序把作品放到展板展示,自评与他评、师评相结合。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准备的挂件图片中的变色龙。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叙述变色原理:当变色龙处于不同颜色的环境中时,其神经系统会检测到周围环境的颜色,并相应地调整皮肤 中各种色素细胞的活动,以匹配环境颜色。 学生从图片中找出水彩笔或油画棒的相似色。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自愿上台,在教师画的变色龙轮廓线的基础上画出颜色的重叠。 学生画出变色龙轮廓造型。 学生:用铅笔起形,画出变色龙的位置,然后画出环境的轮廓线,确定变色龙的颜色和环境的颜色,最后涂色完成。注意环境色和变色龙的颜色深浅变化。 学生欣赏作品,回忆点线面的装饰方法。 学生创作变色龙作品。 自评、互评作品。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支架进入主题,了解变色龙的颜色变化特点。 通过了解变色龙的变色原理,增长见识,加深对变色龙的认识。 认识相似色,了解色彩知识,对今后的美术色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重叠色彩练习,掌握叠涂方法,分析变色龙各部分的形状特点,学会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起形。 通过步骤分析总结,掌握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打开思路创作。 通过创作实践和评价,解决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小问题:如何用相似色描绘不同场景中的变色龙?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似色、叠色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了解变色龙的变色原理,作品中运用相似色搭配方法。主题四:动物名片 概念与术语:设计名片 生活习性 1课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自己的认识。 通过设计动物名片,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对动物形象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通过合作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表述中激发学生要保护动物的意识。 1.欣赏动物视频,了解几种动物的模样、习性、生活环境。 2观看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片,了解名片的作用。 教师:在动物园,对动物们的介绍有一张名片,同学们留意过吗?(出示图片) 教师:名片由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信息?今天我们班接了一项任务:当代动物园又来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为它做一张动物名片,并向人们介绍他。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 名片制作方法分析 作品欣赏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名片作品,了解制作方法。 教师:这些名片有的介绍写在身体造型里,有些写在旁边,要想突出动物的特点,名片中要画出动物形象造型。 动物造型 教师:你喜欢哪个动物?准备为谁做名片呢?你能描述出它的样子吗? 教师: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想要介绍的动物造型。 简述相关介绍信息 小组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实践 作业要求:给你喜欢的动物设计制作名片,并向小伙伴介绍它。 5.展评 评价要点:动物特点突出,名片造型美观。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6.拓展 教师:你觉得人类和动物有怎样的关系? 总结:地球上如果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动物是这个地球生物链的一大部分,如果动物消失了,我们人类也会灭绝。例如;青蛙消失了,就没有动物去捉稻田的害虫,农作物也就无法生长,人类就没有食物;如果没有老虎,兔子就会超额繁殖,我们的粮食就可能会被兔子吃没了;如果没有猫头應,老鼠就会侵占我们的地盘….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缺谁都不行,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保护小动物。 学生看视频,根据提示记录相关信息。 大熊猫的体重: 分布区域: 食物: 学生:姓名、物种、出生年月、食物等。 学生:能。 学生欣赏作品:可以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先画出动物外形,然后写出相关介绍信息。 学生:我喜欢大象,想为大象制作动物名片。 学生根据图片简笔画素材,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造型。 小组讨论。 学生创作。 学生自评后,将作品放在展示区,互评学生作品。 学生: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有爸爸妈妈,有亲友,有思想,有感情。动物是人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学生倾听。 动物视频导入,以大熊猫和长颈鹿为例,让学生了解动物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回忆动物园中的名片介绍,并接收本节课的任务情境。 本环节是用倒叙的方法,先从作品出发,分析制作过程和环节准备的,然后再练习学生要画的动物简单造型,讨论相关信息,使学生更清晰教学环节,在练习中一步步走进制作环节,并解决难点。 通过实践和展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创作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深化学生对动物的认识,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怎样设计制作动物名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几种动物的习性、外形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动物造型的把握和信息的提取。主题五:站立的动物 概念与术语:折纸 互助关系 1课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 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观看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了解了许多昆虫和动物,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回忆一下我们见过的动物朋友。 教师:奔跑中的动物给你什么感受?老师制作了一个会站立的动物,同学们请看!(教师出示折纸作品),你也想让你创作的动物跑起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站立的动物”(出示课题) 2.青铜器作品欣赏 教师:在古时候,人们就发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件作品,并说出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结:在大自然中,动物们之间除了战争食物链,也有“互助”的关系。就像这件青铜器作品中小鸟帮助大动物吃掉寄生虫,避免大动物被叮咬。这件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动物们的“互助”。 纸站立游戏 教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做姓名牌的时候,做了一个游戏,让纸站立起来,同学们还记得吗?如果是动物应该怎样站立呢?请根据图片折一折。 教师: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动物“互助”故事呢? 讲动物故事。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们之间的互助故事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燕千鸟与鳄鱼的故事。 教师讲绘本故事《燕千鸟与鳄鱼》。 折剪方法步骤讲解。 教师:请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图,总结方法。 学生实践 作业要求:折一折、画一画,制作一只“站立”的动物,并向同学介绍一下,玩一玩动物聚会的游戏。 7.作品展示 (1)每组按照顺序拿作品上台展示,并表演动物之间的故事。 (2)各组整理本单元的作品,进行简单装裱,布置画展,年级或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 学生看视频。 学生:感觉到动物们的自由、快乐! 学生看教师的作品。 学生:想! 学生:我看到一头猪的背上有一只小鸟,看起来他们是朋友,感觉它们相处很和谐、快乐。 学生倾听。 学生:记得,用折叠的方法。 学生尝试折叠。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倾听。 学生:先将纸对折,再用笔画出外形并沿线条剪掉,最后进行装饰。剪出小鸟形状,完成作品。 学生实践,制作。 学生依次上台展示作品。 学生参加画展、作品展。 通过视频,回忆各种动物的造型特点,感受动物奔走的快乐自由,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青铜器作品,让学生感受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 回忆纸站立的方法,将旧知识进行迁移。 通过绘本故事,了解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为之后的创作和展示表演做铺垫。 通过总结步骤、实践和评价,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在创作中感受动物的可爱造型,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通过展评,对本单元的收获进行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小问题:如何折出站立的动物,并表现出动物特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折纸站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作品突出动物特点,动物之间有故事趣味。附件1:学习评价量规课题名称 《人类的朋友》 姓名 总分数小组成员 自评 互评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真棒 (4分) 不错哦 (3分) 继续努力 (2分) 不要放弃 (1分)学生过程评价 程 评 价 基 本 项 能用折、撕、贴、制作名片等方法进行作品创作。 能在创作中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创意实践) 对几种动物有深入的了解,作品中突出动物特点,利用对称形剪贴方法创作昆虫造型,利用相似色知识描绘变色龙及周围环境,用平面、立体等形式创作动物主题作品。 对至少3种动物有深入的了解,作品中突出动物特点,用平面、立体等形式创作动物主题作品。 对动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对剪贴方法掌握不够。 不知道如何突出动物特点,不会运用相关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作品。能观察动物、昆虫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能够用语言描述动物特点及艺术作品的内涵,展示作品时讲动物之间的故事。 能够用语言描述动物特点及艺术作品的内涵。 能够用语言描述动物特点,对人与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清楚。 不能描述动物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相 关 学 科 知 识 迁 移 掌握拼贴画、名片制作、立体动物等方法。用所学方法创作出完整的作品。(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 能够调动美术、 科学等课程进行创意表达。掌握动物造型和基本形状剪贴方法,用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创作。 基本掌握动物造型和基本形状剪贴方法完成每节课的任务。 只能调动美术 学科经验来表现事物,对方法的运用不够清晰。 不能调动学科 经验表现出 事物特点和创意。对所学方法不会运用。课 堂 表 现 课堂表现情 况 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3条及以上自己的见解。 较好地参与课 堂活动,参与小组创作。 能偶尔参与课 程活动,提出1条自己的见解。 不太会参与课 堂活动,没有完成课堂任务。组内分享合 作情况 积极分享3个以 上观点,与组员合 作十分默契,可以解决组内的问题。 分享2 - 3个观 点,有时会与组员合作,基本可以解决组内的问题。 分享1 - 2个观 点,较少与组员合作,不能很好的解决组内问题。 从不分享观点 资源,从不与 组员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