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发现身边的美”单元教学设计学校: 设计者: XXX 指导教师: XXX单元课题 发现身边的美 学习对象 一年级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课标依据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任务“欣赏身边的美” 【内容要求】 观赏周边自然环境,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 【学业要求】 能根据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欣赏和评述其中的美。 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对身边的美的体会,初步形成感知美、欣赏美的意识。 学习任务“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和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学业要求】 对美术创作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分享与交流自己的作品,理解同学的作品,尊重他人的看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安全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和媒介的习惯。 在活动结束时,能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单元目标 1.能够感受大自然中、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和肌理。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感知) 2.学习线的变化,用线表现葫芦和背景。用基本形拼贴房子,观察四季景物的变化。从大自然中发现肌理,学习拓印方法,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而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技能。(艺术表现) 3.在学习中通过对大自然和艺术作品的观察和了解,感受线条、形状和肌理的变化。在创作中能够大胆用美术语言表达感受。(创意实践) 4. 让学生意识到艺术与自然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文化理解)学生将会知道关键知识 1.观察大自然中的线条、形状和肌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从艺术作品中分析线条、形状和肌理。 3.理解大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关键技能 1.用线条、形状和肌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2.线条分隔色块、混色方法。 3.学习线条的变化方法和基本形拼贴房子,寻找并拓印出肌理,画出四季风景。学生将会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不同线、形状、肌理表达不同的情感。 3.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将会做到1.以独立创意和小组讨论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葫芦、房子、风景的描绘。 2.能够展开想象,描绘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 3.能与同学沟通交流积极表达想法,参与讨论。大概念 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小问题 如何用线条表现葫芦? 如何对比欣赏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变化? 如何用基本形拼贴、组合房子? 如何用眼睛发现并记录身边风景的变化? 如何发现大自然的肌理,并拓印?基本问题 如何感知身边事物的美,用线条、形状、肌理语言来表达美?概念与术语 感受线条 认识标识 绘制地图学 科 领 域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地理音乐 美术 √ 体育 物理 化学 生物信息技术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科学√ 其他:单 元 设 计 思 路 分析本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单元按照教材中的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这一中心观念,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身边的事物、欣赏艺术作品,感受线条、形状和肌理语言,从发现美术语言到学会运用、表达,整个单元与第三单元的“美丽的自然”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发现美术造型元素,所以学好本单元也是学习之后内容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能抓住身边事物、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肌理进行创作,用多种形式创造作品。 教学难点: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创意和想法,能够发现身边事物的美。作品中突出个人独特的想法与表现。 分析学生知识与技能现状: 一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利用学生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这个阶段的学生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对于拓印、线条装饰等方法并没有接触过,所以教师教学中要注意环节设计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学和互学中有效解决重难点,寓教于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游戏体验中介绍新事物。 总体教学思路和理论依据: 教学思路: 基于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和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两个角度,在“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的大概念下设计贯穿整个单元过程的基本问题和小问题。首先从第一课时《可爱的葫芦》中发现大自然中的线条,学习线条变化的方法。第二课时《葫芦娃》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从艺术作品中了解线条的运用,在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表现,掌握用线条装饰背景的方法。第三课时《有特点的房子》初步学习基本形,尝试不同形状的摆放、拼贴,初步体验基本形拼贴画的乐趣。第四课时《大眼睛》认识眼睛的基本形状、结构,通过眼睛这一形状,将四季风景画在眼睛里,让学生初步体验创意画。第五课时《寻找肌理》在对风景的观察的基础上,学习拓印的方法,感受美术的多样性表达。本单元包含了绘画、想象画、拼贴画和拓印的美术表现形式。 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略);2.多元智能理论(略);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策略与方法: 1.灵活提供不同的“支架” 通过讲授、提问、讨论大自然、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学习兴趣、额外加分鼓励等方式,支持学生主动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引导性的驱动问题,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 3.独立探索,协作学习 引导学生在不脱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迁移学科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大胆的创意设想,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表达自己对生活、大自然的认识和情感表达。评 价 方 案 教学评一致评价要点 欣赏 技法 构思 创作 展示与交流20% 20% 10% 30% 20%具体表现 1.是否能用线条、形状、色彩等感受自然的美。 2.是否能展开想象,描绘自然中的物体。 3.能否认识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评价量规 参见附件1课标学业质量 标准依据 ·能从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欣赏、评述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学会发现、感受、欣赏其中的美。(审美感知) · 能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 1~2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积极参与小组或班级组织的各种造型游戏活动,并结合各种活创作 1~2件作品。(艺术表现) · 在造型游戏活动中,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并尊重、理解他人的看法(文化理解)大单元学习计划表:主题一:可爱的葫芦 概念与术语:线条 材料 1 课 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大自然中的线条美,观察葫芦的形态、藤曼线条特点,感受水墨画中的线。 初步学习线条表现葫芦。尝试用水墨或者身边的其他材料表现线条的变化。 观察、感受大自然中葫芦的线条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视频导入 教师:欣赏葫芦的视频,并说一说你了解到葫芦的哪些知识? 小结: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了葫芦的生长过程及葫芦的用途。葫芦作为吉祥物,有健康长寿、福禄吉祥的寓意。人们也常将葫芦挂在门口或房梁上,以祈求平安。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葫芦。(出示课题) 欣赏作品 教师:中国有位画家叫齐白石,他很喜欢画葫芦,请同学们欣赏他的作品。 教师:作者用线条勾勒出藤曼,也勾勒出葫芦的可爱形状。 探究画法 看图画线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实物图片,用彩笔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看到什么画什么,大胆尝试。(画完后,教师指出问题。) 欣赏学生作品,讨论画面特点和方法。 思考:作品分别用了哪种表现方法?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课堂实践 (1)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出整个过程。出示范画。 (2)学生实践操作:学习像齐白石爷爷那样用线条表现葫芦,用水墨的方法或者水彩笔来画一幅葫芦画。 5.展示和分享 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学生互相交流和欣赏,鼓励积极的反馈和互动。 欣赏视频并回答: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可以切开做瓢使用。 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学 习任务。 学生小组讨论:线条表现的藤曼很丰富、细致。 学生根据素材实景画出线条,其中三名同学自愿上台画。 学生欣赏各种表现手法的作品,回答:第一幅是线描,第二幅水彩笔画的,最后两幅是水墨画。 学生总结步骤:先用黄色画出葫芦的形状并填色,再根添画绿叶,最后用勾勒藤条,注意线条的抑扬顿挫和曲折变化。 学生绘画,小组创作中,相互指出问题。 学生自评后互评,选出本组优秀作品,代表上台展示。 以葫芦的生长视频导入课题,能够较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从中了解葫芦的用途和寓意。 通过欣赏实物和艺术作品中的葫芦,了解葫芦的整体造型、叶子、藤条和葫芦的形状特点,并尝试根据实物图片勾勒线条、形状,让学生自主创作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先通过实践尝试找到难点,自由表达,再从画家作品中发现描绘特点和方法技巧,层层递进,加深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和材料的运用表现出的作品,分析作品的表现特点,让学生从形、色中分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思维。 教师示范,学生总结步骤,了解每部分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创作,降低创作难度。 通过展评分享,让学生对同学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用线条表现葫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条勾勒葫芦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创作,表现出葫芦藤曼的线条变化。主题二:葫芦娃 概念与术语:艺术作品 线条 1 课 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在艺术设计作品中感受线条的变化,能够用想象的方法表现出线条装饰的趣味。 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练习等学习方法,理解线条的变换方法和乐趣,并能够用不同的线条给葫芦娃添画背景。 创作中感受线条的变化美。 1.欣赏导入 (1)《葫芦娃》动画片导入。 思考:动画片中你看到了哪些线条?你觉得葫芦娃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葫芦娃》是一部剪纸动画片,所以许多折线、尖锐的线条。本片讲述了七个神奇、本领超群的葫芦兄弟为救亲人前赴后继,与妖精们周旋、对决的故事。 (2)对比欣赏 教师:《葫芦娃》的线条与白石爷爷画的葫芦线条上各有什么特点?并选择合适的词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葫芦娃作品中还有什么变化? 画法分析 (1)线条回忆 教师:我们学过哪些线条?你能把它变得更粗、更细、更弯、更直吗? (2)作品欣赏 教师:看作品中的背景装饰线有什么变化? 4.学生实践 实践要求: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选择合适的线条装饰葫芦娃背景。 展评总结 教师:请将完成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自评后,再评价他人的作品,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学生看视频片段。 学生:我看到许多折线、曲线。葫芦娃勇敢、英武可爱。 学生根据图片选出合适的词。学生:葫芦娃用线大胆、简单。水墨葫芦画线条流畅、轻盈、变化多。 学生:葫芦娃在施展本领的时候出现许多像闪电一样的折线、锯齿线。 学生画线条变化。 学生将葫芦娃剪贴形象粘贴在纸上,然后用线条装饰背景。 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回忆和视频欣赏,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动漫的表现特点,从艺术作品中感受不一样的线条表现。 通过对比分析线条在不同表现形式中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线条形态给人的不同感受。 通过分析葫芦娃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形态,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回忆线条种类,并对线条进行粗细、曲直程度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线条的多样变化。对学生之后的创作做铺垫。 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艺术表达的独特、自由。 通过实践和评价,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感受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学习他人长处,修改自己的不足。如何对比欣赏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变化?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线条的不同变化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线条形态给人的不同感受。主题三:有特点的房子 概念与术语:基本形 拼贴 1课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认识基本形状,感受不同形状的拼摆规律。 2.通过欣赏、讨论、练习,掌握拼贴画的方法,能够自主搭配形状完成房子的拼摆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实践中感受形状的不同组合,激发学生热爱身边事物的美。 视频导入 教师:你从视频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这座铜屋屋顶上有一根特别的八角柱,屋内有乐手在演奏。 房屋形状分析 (1)铜屋形状分析 教师:观察铜屋,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形状? (2)分析生活中的房屋形状 教师:你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屋?老家的房屋和城市的房屋是不是不一样呢,请你来说一说。 房屋拼摆方法 两个基本形拼摆 教师:我们看了这么多房屋,你能够用基本形拼摆出来吗?请同学们拿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摆一摆,看能摆出几种房屋? 小结:原来,同样两个形状,改变方向去组合,会拼出不同形状的房屋。 多组基本形拼摆 教师:楼房是一座挨着一座的,下面请同学们多摆几组,注意拼摆时高矮、前后搭配有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拼摆的情况,及时做出评价,分析难点,做正确示范。 辨别构图 教师:看下面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教师:从构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前后遮挡关系、大小搭配的画面看起来更生动形象、富有变化,而整齐的排列看起来呆板一些。在之后的创作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画面房屋、树木的搭配。 作品欣赏 教师:我们来看看撕贴纸房屋作品。 4.课堂实践 (1)实践要求:选择喜欢的颜色,用所学方法撕贴出美丽的房子并组合到一起。 (2)每组选取1至2名同学,上台展示,然后按照顺序把作品放到展板展示,自评与他评、师评相结合。 学生:我看到了像房子一样的房屋模型,里边有乐师。很精致。 学生观看作品。 学生:三角形、六边形、长方形。 学生:老家的房屋是一层或两层,一般是三角形的屋顶,城市的楼房是多层,长方形比较多,还有一些别墅像城堡一样有三角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组成。很漂亮。 学生尝试拼摆,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摆出几种。 学生拼摆。 学生:第一幅图是把树木摆成一排、房屋摆成一排,第二幅作品是有前后遮挡关系,看起来更有层次感。 学生欣赏作品后开始创作。 学生小组内评价。 学生上台展示。 视频导入,通过古老艺术品的视频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对铜屋形状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对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回忆生活中不同房屋的形状,总结房屋结构特点,为之后的拼摆、撕贴创作创造条件。 通过对一个房屋到多个房屋的拼摆,让学生从理解形状的改变到形状不同组合搭配的方法,最后在对比欣赏中掌握构图的方法,循序渐进解决本课重难点。 通过欣赏分析,打开思路创作。 通过创作实践和评价,解决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如何用基本形拼贴、组合房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撕贴方法和色彩冷暖的分辨。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色彩的情感,撕纸形状的把握。主题四:大眼睛 概念与术语:风景 变化 1课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大自然景物的变化,了解眼睛的结构、形状特点。 2、掌握以眼睛形状为载体,画出身边的美丽景物。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青铜头像》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是怎样看到这美丽的世界的?在古代,人们对眼睛非常崇拜和重视,下面我们通过一件古物作品,来了解一下。 教师:这件作品中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眼睛。(出示课题) 2.眼睛的画法 (1)观察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结构 教师:你知道眼睛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2)小练习 教师:请根据图片中的眼睛画出简单的轮廓。 3.四季的风景 (1)回忆看过的景物 教师:我们通过眼睛发现四季的变化,说一说你喜欢什么风景?有什么特点? (2)景物的画法 教师:风景有哪些事物组成?请欣赏相关作品。 怎样将风景融入眼睛里,观察两只眼睛,哪只能更好融入? 小结:把眼睛画大可以装下美丽的风景。 4.课堂实践 (1)教师示范 教师:我们该如何完成一幅完整的眼睛创意画呢?下面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2)学生实践 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画笔,加上你与众不同的想法,画一个“大眼睛”,和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美丽风景。 5.展评 评价要点:主题突出,风景美。画面内容具有创意。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事物的喜爱。 学生:通过眼睛。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这件倾听作品中,眼睛很大,看起来很坚硬、饱满。 学生:眼眶和眼皮、眼珠、眼角。每个人的眼睛都不同,有的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 学生绘画练习。 学生:色彩不同,植物春夏茂盛,秋冬凋零。春季红色、粉色居多,夏季绿意盎然,秋季金黄硕果,冬季白雪皑皑。 学生:高山、流水或草坪树木、花朵、房屋等。 学生:第二只眼睛,比较大,能够把风景画清楚。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步骤:画眼眶(大一些)--画眼皮---眼睛里画风景---涂色---装饰睫毛--完成。 学生创作。 学生自评后,将作品粘贴在展示区,互评学生作品。 青铜作品导入,了解眼睛在人们心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通过分析并尝试画眼睛形状,直观观察眼睛形状结构。对之后的创作做铺垫。 通过分析风景的四季色彩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为接下来的创作奠定基础。 通过对比欣赏,清晰看到构图时眼睛大小的不同表现效果,让学生有意识把眼睛画大。 通过实践和展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创作中感受眼睛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美,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用眼睛发现并记 录身边风景的变化?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眼睛的形状画法和风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画面色彩和构图的把握。主题五:寻找肌理 概念与术语:肌理 拓印 1课时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大自然风景中的事物肌理特点,初步感受肌理的美。 通过观察、分析、练习,学习蜡笔或彩铅拓印自然物或物品的方法。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的意识。 游戏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摸盲盒。 谁来摸一摸,根据你的感受猜一猜是什么。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 小结:大自然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妙世界,它充满了许多令人惊喜的景物。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纹理外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各有不同。本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肌理”,出示课题。 发现不同纹理 根据图片中的事物,说一说它的纹理特点,并试着画一画。 拓印树叶、钥匙、硬币,发现纹理的不同 教师:每组都摆放了树叶、钥匙、硬币、干树皮等有肌理的事物,下面我们来用彩铅或者油画棒来拓印。教师先示范拓印方法,学生再尝试。 教师:这些纹理有什么不同呢? 拓印效果分析 教师:观察以下作品,哪幅作品的拓印效果最好?为什么? 小结:我们在拓印时,要注意把握合适的力度,不能太轻或太重。 3.课堂实践 要求:请同学们找几种可以拓印出花纹的物体,用油画棒或彩铅把花纹拓印下列。 拓印画作品欣赏 学生实践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拓印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4.展示评价 (1)每组按照顺序把作品放到展板展示,并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从构图、肌理等方面说一说。 (2)各组整理本单元的作品,进行简单装裱,布置画展,年级或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 学生做游戏,猜盲盒。 学生:火龙果、荔枝等。 学生:根据它的大小感觉、皮的光滑还是粗糙。 学生看图片中的景物,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尝试画一画叶子的纹理。 学生看绘画过程,总结步骤:用纸盖住叶子--小手按住纸--从边缘开始均匀涂画。 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方法,分组练习。 学生:树叶是叶脉的弧线有粗又细,分散排列。钥匙的纹理是直线居多,棱角分明。硬币的纹理很清晰。 学生:第一幅最后,因为叶子的脉络很清晰,其他不是太淡了看不清就是不均匀,纹理不清晰。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讨论每幅作品的构图方法。 学生创作。 学生将作品分类,一起参加画展。 通过游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不同纹理的分析和观察,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初步感受不同肌理的拓印效果。让学生掌握拓印的方法,也让学生通过这种有趣的方法感受美术的创造乐趣。 通过总结步骤、实践和评价,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在创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展评,对本单元的收获进行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何发现大自然的肌理,并拓印?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拓印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物品或事物的质感、肌理特点,拓印画构图。附件1:学习评价量规课题名称 《发现身边的美》 姓名 总分数小组成员 自评 互评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真棒 (4分) 不错哦 (3分) 继续努力 (2分) 不要放弃 (1分)学生过程评价 程 评 价 基 本 项 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美术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肌理的掌握,风景的描绘。(创意实践) 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美术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肌理的掌握,风景的描绘。能用所学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美术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肌理的掌握,掌握了绘画和各种材料的制作方法,至少能够完成四项内容。 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美术基本元素线、形、肌理的掌握不够。 不知道如何运用大自然的线、形、肌理的绘画方法。对自然景物、艺术作品的感受表达。 (审美感知) 能够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特点及艺术作品的内涵,作品评价时能够从美术角度和语言来评价,有自己的审美。 能够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和艺术作品,作品评价有自己的喜好。 能够简单描述大自然的风景之美,对形成原因不清楚。 不能描述大自然的一些景象。相 关 学 科 知 识 迁 移 掌握线条造型与装饰方法和创意画、拼贴画、拓印等方法。用所学方法创作出完整的作品。(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 能够调动美术、 音乐等课程进行创意表达。掌握线条造型和基本形状组合方法、拓印等方法,用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创作。 基本掌握线条造型和基本形状组合方法、拓印等方法完成每节课的任务。 只能调动美术 学科经验来表现事物,对方法的运用不够清晰。 不能调动学科 经验表现出 事物特点和创意。对所学方法不会运用。课 堂 表 现 课堂表现情 况 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3条及以上自己的见解。 较好地参与课 堂活动,参与小组创作。 能偶尔参与课 程活动,提出1条自己的见解。 不太会参与课 堂活动,没有完成课堂任务。组内分享合 作情况 积极分享3个以 上观点,与组员合 作十分默契,可以解决组内的问题。 分享2 - 3个观 点,有时会与组员合作,基本可以解决组内的问题。 分享1 - 2个观 点,较少与组员合作,不能很好的解决组内问题。 从不分享观点 资源,从不与 组员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