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卷
八年级地理(ZT)
测试范围:第1章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预计于2024年10月下旬返回地面。如图为地球公转及天宫空间站在太空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郑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及未来一个月变化趋势是( )
A.昼短夜长,昼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
C.昼长夜短,昼变短 D.昼长夜短,昼变长
2.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发射到返回期间,地球公转没有经过(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自转。读图完成3-4题。
3.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 )
A.自西向东匀速拨动地球仪 B.以灯泡为中心水平移动地球仪
C.以地球仪为中心水平移动灯泡 D.同时水平移动灯泡和地球仪
4.此实验可以演示( )
①时间差异 ②四季变化 ③五带划分 ④昼夜交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5-7题。
5.此光照图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如图节气时,从极地地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及昼夜状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有的是( )
①昼夜交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面出现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图1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图2为不同季节杆影长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8-9题。
图1 图2
8.一天当中杆影长度最短的时候是( )
A.日出 B.日落 C.14时 D.正午
9.根据不同季节杆影长度的变化,可以验证(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D.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
10.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具耐力挑战的极限运动之一,总里程超过40000海里。当地时间2023年9月3日,2023—2024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在英国朴次茅斯正式起航开赛。下图示意帆船赛路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大约是“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帆船赛的路线没有经过非洲
C.从东西半球来看,帆船赛路线①到②段所在半球的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图上标注的帆船赛停靠站点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人们常说,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下列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12.如图示意世界部分区域,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海峡、岛屿、大陆、半岛 B.海洋、半岛、岛屿、大陆
C.海洋、大陆、岛屿、半岛 D.海峡、半岛、大陆、岛屿
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地区再次发现昔日海洋霸主——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如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鱼龙化石出现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是因为( )
A.人类搬运 B.地壳上升 C.地壳下沉 D.气候变暖
1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张裂
图为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如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世界著名滑雪场集中分布在( )
A.亚洲、南美洲 B.欧洲、南美洲 C.亚洲、北美洲 D.欧洲、北美洲
16.滑雪场甲所在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分布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中龙是生活在约3亿年前的淡水生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推测可能发生了( )
A.动物迁徙 B.大陆漂移 C.降水变化 D.气温变化
18.据图可知,为以上推测提供地理事实证据的是( )
①两大陆的古老地层存在相似性 ②两大陆的动植物化石基本相同
③两大陆的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④地球表层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4年2月25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5.7级地震,此次地震对当地造成严重影响。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当地特色民居景观图,千足虫屋建筑特征与当地地震多发有关的是( )
A.屋顶坡度大 B.木材建造 C.门窗较大 D.下层架空
20.在第四纪冰期,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后来,气温上升,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离。白令海峡沟通的大洋是( )
A.大西洋和北冰洋 B.太平洋和北冰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印度洋和北冰洋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1.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材料: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1)图甲中①④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点______;②③两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点______。(2分)
(2)人们将图甲所示的这一天的节气称为______,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乙中______(填字母)处。(2分)
(3)神舟十八号发射当天,地球公转到图乙中______之间(填字母),此时河南各地的中学生们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2分)
2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材料一:城市里“智能化路灯”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
材料二:地球在图示日期某时刻太阳光照图(图1)。
图1
材料三:北半球夏至日昼长的纬度分布表
北纬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昼长 12时35分 13时13分 13时56分 14时51分 16时09分 18时30分 24时 24时 24时
(1)图1中从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再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千米。A、B、C三点最早见到日落的是点______。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3分)
(2)图1中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地。C地此时正值______(填“日出”或“日落”)时刻。(2分)
(3)通常情况下,郑州市的路灯照明时间在这一天最______(长、短),如图是郑州市某中学地理社团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最接近图1这一天正午光照情况的是______(填序号)。(2分)
23.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写出序号、字母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①______洋,D______洲。(2分)
(2)图中C洲终年气候寒冷,因为其大部分地区处于五带中的______带。(1分)
(3)图中A、B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运河;E、F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______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分)
(4)图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填序号)。(2分)
(5)赤道穿过南美洲和______洲的大陆部分。(填名称)(1分)
24.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多火山、地震。(2分)
(2)印尼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国”,主要是其所在地区处在______板块、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因此火山、地震频发。(填名称)(3分)
(3)图中①②③地中,处在板块张裂地带的是______。(1分)
(4)图中②处是世界上最长的______山脉,它与北美洲西岸的落基山共同组成了______山系。(2分)
(5)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遭遇地震时,下列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__。(1分)
①躲到课桌下面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
⑤跳楼逃生 ⑥到洗手间里避险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卷(1/4)参考答案
八年级地理(ZT)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详解】解:读图可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介于丁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甲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动,因此北半球是昼长夜短且白昼越来越长。 故选:D。
2.【详解】解:读图可知,丁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甲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乙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丙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2024年4月25日发射,预计于2024年10月下旬返回地面。在此期间,地球公转依次经过丁—甲之间、甲—乙之间和乙—丙之间,没有经过丙—丁之间。 故选:C。
3.【详解】解:绕灯泡水平移动地球仪演示的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状态;地球自转是绕地轴运动,不需要移动图中的灯泡;地球自转运动时自左向右匀速拨动地球仪。 故选:A。
4.【详解】解:图中所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该实验可以演示时间差异和昼夜交替现象,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 故选:C。
5.【详解】解:读图可知,图示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故选:B。
6.【详解】解:读图可知,题干中的图示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从北极地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从南极地区看,地球顺时针旋转;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详解】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而太阳光线的方向始终不变,所以地球上始终有一半被照亮,是白昼,另一半没被照亮,就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白天和黑夜不断交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总是更早看到日出,所以时间也就更早一些,西边时间更晚一些,这样就产生了时间差异;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地理现象,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故选:B。
8.【详解】解:一天当中杆影长度最短的时候是正午,此时太阳高度最大。 故选:D。
9.【详解】解:根据不同季节杆影长度的变化,体现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可以验证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C正确;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排除ABD。 故选:C。
10.【详解】解:如图所示,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大约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错误;读图可知,帆船赛的路线经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B错误;从东西半球来看,帆船赛路线①到②段所在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C错误;读图可知,图上标注的帆船赛停靠站点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D正确。 故选:D。
11.【详解】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读图可知,D图的海洋占70%,陆地占30%,D符合题意。 故选:D。
12.【详解】解: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通道;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位叫半岛。读图可知,甲是海峡,乙是半岛,丙是大陆,丁是岛屿。 故选:D。
13.【详解】解: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发现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此地变为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故选:B。
14.【详解】解: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运动隆升形成的。 故选:B。
15.【详解】解:结合图例来看,世界著名滑雪场集中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两大洲发达国家众多,经济发达,气候和地形适宜。 故选:D。
16.【详解】解:读图可知,滑雪场甲所在的山脉为阿尔卑斯山,其形成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故选:C。
17.【详解】解:中龙是生活在约3亿年前的淡水生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推测可能发生了大陆漂移,该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故选:B。
18.【详解】解:南美洲和非洲轮廓的吻合、古老地层和生物相似的特征,证明了南美洲和非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故选:A。
19.【详解】解:印度尼西亚地震多发,千足虫屋多由木材建造,材质较轻,地震时可以有效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故B正确;印度尼西亚多降水,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故A错误;印度尼西亚门窗较大、下层架空设计是为了通风散热,与当地地震多发关系不大,故CD错误。 故选:B。
20.【详解】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北冰洋与太平洋,该海峡也是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1.(6分)(1)①;②;(2分) (2)夏至;B;(2分) (3)A—B;昼长夜短。(2分)
【详解】解:(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自转引起时间差异现象,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位置靠东的点先看到日出,故图甲中①④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点①,①位置更靠东边;②③两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点②,因为②位于赤道上。
(2)读图甲,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所以人们将图甲所示的这一天的节气称为夏至,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乙中B夏至处。这段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处于夏季。
(3)神舟十八号发射当天是2024年4月25日,地球公转到图乙中A春分(3月21日前后)至B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此时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位于北半球的新疆各地的中学生们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22.(7分)(1)40000;B;北温;(3分) (2)B;日出;(2分) (3)短;③。(2分)
【详解】解:(1)读图可知,图1A点在赤道上,纬度是0°,从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再回到A点,也就是赤道的周长40000千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落的时间是东早西晚,A、B、C三点最早见到日落的是点B。C点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五带中的北温带。
(2)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这时是北半球的夏至,C白昼最长,A在赤道上,昼夜平分,B点白昼最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点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时刻。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这时是北半球的夏至,通常情况下,漳平市昼最长,夜最短,路灯照明时间在这一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影子最短,所以最接近图1这一天正午光照情况的是③。
23.(8分)(1)太平;大洋;(2分) (2)南寒;(1分) (3)巴拿马;里海;(2分)
(4)F;C;(2分) (5)非。(1分)
【详解】解:(1)读图可得:①是位于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D是大洋洲。
(2)图中C洲即南极洲终年气候寒冷,因为其大部分地区处于五带中的南寒带。
(3)图中A、B两洲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E、F两洲即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4)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F所示的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C所示的南极洲。
(5)赤道穿过了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其中穿过了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24.(9分)(1)稳定;活跃;(2分) (2)亚欧;太平洋;印度洋;(3分) (3)③;(1分)
(4)安第斯;科迪勒拉;(2分) (5)C。(1分)
【详解】解:(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一般来说,地壳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印度尼西亚是著名的“火山国”,主要是这里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
(3)由图可知,③红海处在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科学家预测:红海将会不断地扩大,形成新的海洋。①②两地处在板块挤压地带。
(4)图中的②处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它与北美洲西岸的落基山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5)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遭遇地震时,可以躲到课桌下面、靠墙角蹲下、可以在平坦的空旷场地避险、可以到洗手间里避险,①②④⑥正确;乘电梯逃生和跳楼逃生会威胁人身安全,③⑤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