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卷七年级地理(ZT)测试范围:第1-2. 2章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卡上。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与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1.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 )A.金星和水星之间 B.金星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2.我国对太空探索的任务主要有( )①实施探月工程 ②访问小行星 ③占领地外空间 ④开展火星探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 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天圆地方 ③根据月亮形状推测 ④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图中甲点的经纬度位置为( )A.(23.5°N,90°W) B.(23.5°N,90°E)C.(23.5°S,90°W) D.(23.5°S,90°E)7.关于甲点和乙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乙点的东北方向 B.甲点位于北半球,乙点位于西半球C.甲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D.乙点位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8.关于图中经线两侧东经、西经的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读漫画完成9-11题。9.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形状是个圆 B.每条经线长度相等 C.形状是个半圆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10.图中从西经区到东经区,自西向东度数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11.图中能组成经线圈的有( )①90°E和90°W ②0°经线和180°经线③60°E和60°W ④60°E和30°W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读地球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B.小红所在纬线和小兰所在纬线长度相等C.小刚所在地气候四季分明 D.小明所在地的正午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下图为经纬网图。据此完成13-14题。13.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温带 B.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C.丁地位于西半球 D.甲乙所在的纬线圈长度相等14.丙地的经纬度是( )A.(23.5°N,25°E) B.(23.5°S,25°E)C.(23.5°N,25°W) D.(23.5°S,25°W)下图为某地经纬网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四个阴影组成的实际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丁 B.乙>丙>丁 C.丁>甲=乙 D.丙>甲>丁1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位于东半球 B.丙位于低度地区,全部有太阳直射现象C.丁位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D.丙在甲的东南方向如图为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某城市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17-18题。17.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正北 D.西南18.如果要查找周边的城市,用两手指缩小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中( )A.实地范围缩小 B.比例尺放大 C.内容更简略 D.方向会改变19.下列经纬网图(ABCD四图图幅相同)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 B. C. D.20.在下面常用图例中,表示运河的是( )A. B. C. D.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21.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问题。(8分)(1)选出A、D两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1分)A.A(40°N,30°W)、D(20°N,30°E) B.A(40°S,30°W)、D(20°S,30°E)C.A(40°N,30°E)、D(20°N,30°W) D.A(40°S,30°E)、D(20°N,30°W)(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2分)(3)C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__半球。(1分)(4)A、B两点均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__________纬度地区。(1分)(5)图中E点经度是__________,在东西半球的__________半球。(2分)(6)F点在E点的__________方向。(1分)22.【学具制作】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学具名称:简易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彩笔等甲 乙 丙制作步骤:第一步:如甲图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即a线。(1)图中a线代表__________,该线是一条__________(经线/纬线)。(2分)第二步:如乙图所示,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2)图中d代表__________,地球上实际__________(存在/不存在)这根轴;倾斜的d要与水平面成__________度的角。(3分)第三步:如丙图所示,在乒乓球b、c两处各钻一个小孔,将d从乒乓球小孔中穿过,然后在d的末端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d的中间,同时乒乓球又可以转动。(3)图中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2分)(4)小明制作的这个简易地球仪半径只有2厘米。请你用两个数据描述地球的实际大小__________。(2分)23.如图1示意是“中国地图”、图2示意是“北京市地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图1 图2(1)图1中国地图的文字式比例尺是__________。(1分)(2)图1图2两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______,其提供的信息相对__________(详/略);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__,其表示的实地范围最__________(大/小)。(4分)(3)确定北京在我国的大致位置需要用到两幅图中的图__________(填写图号)。(1分)24.地图作为一种“地理语言”,传达的是其他数字、图表无法表达的信息。河南省某市初中地理实践社的同学们计划从学校步行去附近的新华书店为班级购买地球仪。为方便出行,他们决定用所学地图知识绘制简易地图,并设计了如下步骤。请帮助他们完成计划。(7分)(1)步骤一:收集资料。以下收集的地图资料对本次绘图最有参考价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1分)A.中国地形图 B.中国人口分布图 C.该市交通旅游图 D.河南省政区图(2)步骤二:绘制地图。为了便于阅读地图,同学们绘制时;根据地图基本要素在地图上标注了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步骤三:阅读地图。该图中判断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__,学校在新华书店的__________方向。按步行距离最短原则,同学们行至十字路口P时,考虑实际路况,应在该十字路口向__________方向行走。(3分)(4)步骤四:测算距离。经测量图中PQ之间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千米。(1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卷(1/4)参考答案七年级地理(ZT)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详解】解: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与太阳的距离远近适当。故选:B。2.【详解】解:读图可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天宫空间站、访问小行星都是我国对太空探索的任务,①②④正确。故选:C。3.【详解】太空探索更多地是关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而非直接开发利用生物资源,①错误;太空提供了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物理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这些条件为科学实验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使得在地球上难以进行或成本高昂的实验得以在太空中实现,②正确;了解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还能为未来的太空居住和旅行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③正确;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还为全球太空治理和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④正确。故选B。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托举着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飞向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仓,②③①正确,C正确,ABC错误,故选C。5.【详解】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②天圆地方→③月食现象→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6.【详解】解:读图可知,图中甲点的经纬度位置为(23.5°N,90°W),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详解】解;读图可知,经纬网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北方向,故A错误;甲点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乙点位于0°经线上,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故B错误;甲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5°N,位于30°S~30°N之间的低纬度地区,故C正确;乙点位于30°S纬线上,位于南温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8.【详解】解: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0°经线和180°经线,其中,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结合图示信息可知,A正确。故选:A。9.【详解】解:读图可知,经线形状是个半圆,故A错误,C正确;每条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BD正确。故选:A。10.【详解】解: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最大到以180°经线为界,向东为西经度,度数越来越小;向西为东经度,度数愈来愈小。读图可知,图中从西经区到东经区,自西向东度数变化规律是先变小、后变大。故选:C。11.【详解】解: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大圆,经度和是180°,东西经相反。读图可知,图中能组成经线圈的有90°E和90°W,0°经线和180°经线;60°E和60°W、60°E和30°W经度之和不是,不能组成经线圈,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12.【详解】解:读图分析可知,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小兰(20°E)位于东半球,A错误。小红所在纬线和小兰所在纬线的纬度相等,长度相等,B正确。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可判定,小刚所在地(纬度为0°)位于热带,终年炎热,C错误。小明所在地(40°N)位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D错误。故选:B。13.【详解】解:读图可得,甲地纬度是30°S,位于南温带;乙位于甲的东南方向;丁的经度是10°W,位于东半球;甲和丁所在的纬线圈长度相等。故选:B。14.【详解】解: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丙地的经纬度是23.5°S,25°W,该地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选:D。15.【详解】解:图中四个区域所跨经纬度相同,纬度越高,其实际面积越小。甲和乙区域面积相等,丙区域的面积最大,丁区域面积最小。故选:D。16.【详解】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甲(105°E-120°E)位于东半球,乙(150°E-165°E)跨东、西半球,A错误。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判定,丙(0°-30°S)位于低度地区、大部分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B错误。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可判定,丁(60°S-90°S)位于南温带和南寒带,C错误。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丙在甲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D。17.【详解】解: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所示方向为北,可判断,图中汽车行进的方向为正北。故选:C。18.【详解】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如果要查找周边的城市,用两手指缩小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幅和方向未变,实际范围变大,比例尺变小,内容更简略,ABD错误,C正确。故选:C。19.【详解】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ABCD四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分析:A跨经度30°、纬度30°;B跨经度15°、纬度15°;C跨经度9°、纬度9°;D跨经度3°、纬度3°,所以可判断A的实际范围最大,其比例尺最小。故答案为:A。20.【详解】解:A图例表示的国界,B图例表示的铁路,C图例表示的长城,D图例表示的运河。故选:D。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21.(8分)(1)A;(1分) (2)BD;AC;(2分) (3)北;(1分) (4)中;(1分)(5)45°W;西;(2分) (6)西北。(1分)【详解】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40°N,30°W;B点的经纬度是40°N,30°E;C点的经纬度是20°N,30°W;D点的经纬度是20°N,30°E。(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BD,位于西半球的是AC。(3)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C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4)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A、B两点均位于高、中、低纬度中的中纬度地区。(5)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判定,第二幅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结合经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图中E点经度是45°W,在东西半球的西半球。(6)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可判定,F点在E点的西北方向。22.(9分)(1)赤道;纬线;(2分)(2)地轴;不存在;66.5;(3分)(3)北极点;南极点;(2分)(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2分)【详解】解:(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甲图中a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最大纬线圈,为赤道。(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d代表地轴。事实上,它是人们假想的轴,在地球中并不真实存在。这根轴是倾斜的,与水平面成66.5度的夹角。(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b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c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点。(4)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23.(6分)(1)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800千米;(1分)(2)图2;详;图1;大;(4分)(3)1。(1分)【详解】解:(1)图1中的比例尺是线段式比例尺,如果转换成文字式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800千米;(2)图幅相同,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因此图2比例尺最大,表示的范围最小,内容最详细,图1比例尺最小,表示的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3)北京在我国的大致位置则需要看中国的行政区地图,即1图。24.(7分)(1)C;(1分)(2)比例尺;图例;(2分)(3)指向标;东南;正北;(3分)(4)0..5。(1分)【详解】解:(1)从学校到新华书店,距离较短,范围较小,所以有参考价值的地图是比例尺较大的该市交通旅游图。(2)为了便于阅读地图,同学们绘制时根据地图基本要素在地图上标注了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3)该图判断方向的依据是指向标,按照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判断学校在新华书店东南方向。行至十字路口P时,按照距离最短的原则,应在该十字路口向西北方向行走,但是西北方向道路封闭施工,因此应向正北行走。(4)据图中数字式比例尺可得,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因此实地距离应为0.5千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