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一、课标要求1、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二、自主学习(一)旧知回顾1、垃圾的定义:垃圾是固体废弃物的统称,是指在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二)新课学习知识一 城市垃圾的构成与危害[自学思考]【A类】1、城市垃圾的定义:主要指城市居民在______ _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2、阅读课本P69第1、2段文字,归纳城市垃圾的特点3、城市垃圾的危害占用______,淤塞_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__和______;严重地影响城市___________,传染疾病,威胁人类______,已成为___________【B类】阅读课本P70知识窗,了解城市垃圾有哪些类型?知识二 城市垃圾的防治[自学思考]【A类】1、城市垃圾污染的处理原则:2、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试用框架结构表示)(2)试比较对无利用价值垃圾的几种处理方法方法 优点 缺点 原则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3、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 入手,实行(1)提倡 ,尽量减少 。(2)改变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 的材料(4)对加工深度不够而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商品,要提高 ,实行净菜进城、小包装出售等。(5)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 。尽量使用电能、天然气、太阳能和沼气生物能等 ,减少 排放【B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有何要求?结合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为我们的家乡宝应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垃圾填埋场,并说明选择该地点的理由。知识三 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自学思考]【A类】1、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意义和过程(1)意义:垃圾综合利用,(2)垃圾资源化过程①通过 等方式, ,如对废旧玻璃制品的处理②通过 方法回收、处理垃圾。2、城市垃圾的利用方式常见的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方式有:用 、 、、 ,其垃圾利用成分和优势见下表。方法 利用成分 优势发电生产沼气 有机垃圾、人畜粪便、活性污泥生产有机复合肥 有机物质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无机物质(三)诊断训练1.消减固体量最大的垃圾处理方法是( )A.填埋 B.焚烧 C.堆肥 D.生产沼气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是( )A.数量增加,品种减少 B.数量增加,品种增加C.数量减少,品种增多 D.数量减少,品种减少3.有关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不正确的是( )A.用来发电 B.生产新能源——沼气C.对垃圾填埋、焚烧 D.生产新型建筑材料4.德国在处理城市垃圾,实现垃圾资源化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是( )A.填埋和焚烧 B.分类投放和按规定时间投放C.发电和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D.生产新能源和有机复合肥料三、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四、反馈练习一、选择题:(双项)1.城市垃圾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A.占用大片良田 B.污染水质 C.传染疾病 D.增加酸雨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应做到( )A.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节俭为美德 B.鼓励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C.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塑料 D.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3.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财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垃圾经过处理弃入环境则为“宝”B.城市垃圾中有机物、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废旧纸张等都可作为资源进行再生利用C.利用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可生产各种新型建筑材料D.燃烧城市垃圾发电,不仅能减少垃圾堆放量,消除细菌传播,减轻大气污染,而且可以从中获益4.城区向郊外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集中,生活消费量大,许多城市对垃圾的处理不够重视B.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落后C.城市的生活方式不科学D.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城市的环境自净能力三、综合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目前我国城市固体垃圾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量占世界的1/4,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我国约有200多个大中城市被固体生活垃圾包围,并逐渐向农村蔓延。(1)城市垃圾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②城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③城市机动车的迅速增多 ④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面对“垃圾围城”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 )A.将垃圾全部填埋 B.将垃圾全部焚烧C.对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D.对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满、焚烧6.填埋法是处理城市垃圾的常用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1)填埋法的主要优点是 、 ,不足是 。(2)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埋后垃圾经过发酵,产生的 等可燃性气体必须排出,否则遇到明火可能爆炸。因此,垃圾填埋场要设置 __。(3)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第3-2-9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