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C B A B A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C D B C B D C C1.D【详解】AB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材料主要体现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而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关系的调整、国家的产生都不是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ABC排除。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B【详解】①③: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第一个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①③入选。②: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社会,②不选。④: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④不选。故本题选B。3.C【详解】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导致大批工人失业,降低工人的支付能力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A不合题意。B: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说法错误。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符合题意。D: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C【详解】①:在奴隶社会,劳动成果全部属于剥削者 ,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①排除。②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②③符合题意。④:劳动者毫无人身自由,只在奴隶社会存在,④排除。故本题选C。5.B【详解】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正确。②:生产过剩不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②错误。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正确。④: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④错误。故本题选B。6.A【详解】①②:根据教材可知,《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①②正确.③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B【详解】B: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符合题意。ACD:这三个选项都不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原因,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A【详解】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正确。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③正确。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④错误。故本题选A。9.A【详解】①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故①③正确。②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揭示了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故②④不选。故本题选A。10.C【详解】A:圣西门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能够反映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但不能概括《共产党宣言》和攻占冬宫的主题,不选A项;B:《共产党宣言》可以反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但不能概括圣西门、攻占冬宫的主题,不选B项;C:圣西门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走向科学,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所以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一课题最适合,C项正确;D: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可以反映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但不能概括圣西门和《共产党宣言》的主题,不选D项。故本题选C。11.D【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①说法错误。②: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②说法错误。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2.B【详解】①④:《红色的起点》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其中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有了主心骨,①④正确。②: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不是历史的偶然,②错误。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③错误。故本题选B。13.C【详解】A:中国封建统治已日趋没落,A项错误;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领导者个人并不起决定作用,B项错误;D: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另辟新路,D项错误。C: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C项正确切题入选。故本题选C。14.D【详解】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不能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A不符合题意。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并不是由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B不符合题意。C: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不是由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C不符合题意。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D正确。故本题选D。15.B【详解】①: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表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①符合题意。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错误。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材料没有体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③不符合题意。④: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表明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C【详解】②: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②排第一位。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③排第二位。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①排第三位。④: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④排第四位。故路径顺序为②→③→①→④。故本题选C。17.B【详解】①③: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③正确;②④: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地位,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18.D【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但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BC:“西藏和平解放”“第一部《宪法》的颁布”都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BC排除。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9.C【详解】①②: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立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毛泽东个人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多年革命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说法错误,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③: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③说法正确。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0.C【详解】①: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说法错误。②:红船起航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有了主心骨,②说法正确。③: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说法错误。④: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21.(1)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2)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2.(1)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践成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关系: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考试范围:必修1第1—2课 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2023年12月3日在杭州举行良渚文化论坛。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私有制的出现 B. 生产关系的调整C. 国家的产生 D. 生产力的发展2.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对原始社会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社会③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导致大批工人失业,降低工人的支付能力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自始至终的主要矛盾C.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D. 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4.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 )①劳动成果全部属于剥削者 ②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③人与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④劳动者毫无人身自由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爆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主要表现的经济危机③产生危机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的阶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175年前的1848年2月21日,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由此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A. 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 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8. M高中高一年级同学在学校举办的政治学科节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总结。以下事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③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④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最适合的是( )A.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11. 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的“光影颂华章·同心庆华诞”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南昌启动。假如你参与了该活动,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2023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该剧改编自作家叶永烈的同名长篇纪实作品,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小威同学通过观看此话剧,得出以下结论(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偶然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3. 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可以证实的结论是( )A. 中国的封建统治还处于强盛时期 B. 民族资产阶级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C. 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 D. 为了另辟新路,必须民族独立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的确定是由( )A.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B. 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C.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15.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最后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②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③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的趋势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杂志社拟刊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历程”为主题的系列板块,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板块,准备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下列大事件中最合适的出现顺序是(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五四运动爆发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17.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新中国用4年时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明确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地位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8.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 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关于毛泽东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②是毛泽东同志多年革命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③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④开辟了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20.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容是根本。我们要深耕传播内容,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中国故事的讲诉中,可取的是 ( )①三大改造完成——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②红船起航——从此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有了主心骨③新中国成立——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主观题(共40分)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1) 根据材料,指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10分)。(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10分)。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什么 (10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