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生物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膀胱内的尿液 B.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 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3.第二届“武汉国际马拉松赛”在大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直接排出体外B. 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C. 雨水可以直接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内环境,给缺水的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D. 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5.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偶尔吃咸的食物不会长时间影响血浆渗透压的稳定 B.在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 C.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与他物质无关 D.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以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稳定6.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轻度患者常规静脉注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患者病情严重时通过雾化(气溶胶吸入疗法)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则需要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如图甲、乙、丙表示人体内环境三大成分,①②③表示人体内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乙中,可以快速使药物到达患者病变部位B. 病情严重时通过雾化治疗,药物不经过甲、乙、丙,直接进入②C. 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使较充足的O2通过③和丙进入甲,并通过甲运输到全身各处D. 人体内只要甲、乙、丙中水、电解质平衡,就不会患病7.从神经系统组成的角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为外周神经系统C.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D. 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8.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无感觉C.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9.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减慢,肠胃蠕动加强B. 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减慢,肠胃蠕动加强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10.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三个神经细胞才能完成B. 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C. 反射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因此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反射活动D. 在缩手反射的过程中,针刺指尖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属于反射11.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12.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13.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14.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15.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 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 刺激③引起效应器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16.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二、填空题,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共36分17.(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④⑥代表液体成分,②③⑤代表结构,AB箭头代表血流方向。(1)⑤处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数字)。(2)若图为肌肉组织,则一次性进食较多的糖之后,A、B端葡萄糖浓度为A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一般情况下,④中渗透压主要与的含量有关。(4)人体血浆的pH稳定在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18.(12分)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 有关的问题。(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 (3分)。(2) 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3 ) 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分)。从以上实验结果 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填“能”或”不能”)。19.(12分)蛇毒等神经毒素种类多样,成分复杂,不同的神经毒素对兴奋的传导或传递有干扰或抑制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在长跑运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钠通道受体毒素是一类重要的神经毒素,该毒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神经纤维膜上______的速率,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下降,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3)银环蛇毒的β-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前膜对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而银环蛇毒的α-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中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的受体,使乙酰胆碱失去作用。据此分析,这两种毒素的作用效应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4)眼镜蛇蛇毒等神经毒素在医学治疗方面具无赖药性、无成瘾性和无后遗症等特点。据此推测神经毒素在医学治疗上常用于 等方面(回答一项即可)。高二生物生物月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B D C B D C C B D B C C D B二、填空题,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共36分17. (10分)(1)④⑥(2)大于(3)蛋白质和无机盐(4) 7.35-7.45(5)神经-体液-免疫(12分)(1)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后肢肌肉)。(3分) 不能 不能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3分)(4) 不能19.(12分)(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Na+内流(3)抑制兴奋的传递,使肌肉松弛 (3分) a-神经毒素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含量增多(或β-神经毒素使突触间隙中的Z酰胆碱含量减少)(3分)(4)麻醉止痛、吸毒者戒毒(回答一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贵州省仁怀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