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各种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树立人 地协调发展的正确人地思想,达到水平2的要求。2.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与他人合作,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 对地貌要素和相关地理现象进行初步的或者深入的观察,并设计实验,作出简要解释,培养 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2、3的要求。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的特征。 难点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的景观特 征,以及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情景导入 导入一【播放视频】318国道上的壮美景观(以下为其中的部分景观图)。峡谷与流水侵蚀地貌 雪山与侵蚀地貌瀑布与流水侵蚀 河流上游地貌景观【提出问题】这条神奇的交通线,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些景观给你带来的直观 感受是什么 教师:这条线路横贯东西,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地形地势变化显著。这些由自然雕琢 而成的地貌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去探寻、去欣赏。导入二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西南海岸的南邦国家公园内,有一处天然沙漠奇观。在平坦的沙丘 上,四处矗立着高耸的石柱,因为酷似古战场的布阵,这里被称为“尖峰石阵”。请思考:塑造“尖峰石阵”的力量有哪些 “尖峰石阵”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 精彩课堂学生先看书自学,阅读时思考教材提及的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地区分布、形成过程。【研学指导】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学生已经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导游,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游客,我们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游客“游览”过程中要提出问题, 而导游要负责解答问题。双方要勇于质疑,共同探究。“游览”不同的景观时,角色可以互换。一、喀斯特地貌1. 出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游客提问 导游解说各种地貌景观名称是什么 指图说明:A-峰丛B-峰林C-洼地(坝子)D-孤 峰这些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流水溶蚀作用形成这些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景观形 成 和分布有何规律 结合教材图说明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和分布的一 般规律我国哪些地方有这种景观 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拓展提升】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的地理知识及化学知识说明为什么 (提示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落实课标要求,达成相应学习目标,提升地貌景观欣赏的意识与欣赏能力。2. 出示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峡谷横断面似什么形状 “V”形峡谷景观有什么特点 给你带来 哪些感受 河谷深、岸壁陡、水流急、谷底狭。山高谷深,雄伟 壮阔峡谷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流水侵蚀(有时地壳抬升会加剧流水侵蚀)您还听说过哪些类似的景观 虎跳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游客提问 导游解说图中各种地貌景观名称是什 么 指图说明: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以及地下河、石幔、石帘 等这些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溶洞、地下河:流水溶蚀作用;石笋、石钟乳、石柱:流水 溶蚀堆积作用这些景观的形成和分布有何规 律 石笋和石钟乳位置对应,相互连接就形成石柱,众多石柱组 成石幔、石帘我国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较北方多一些,为什么 学生南方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3. 出示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结合教材及相关材料讨论以下问题(5分钟):(1)该地区气候和地貌有何特点 (2)分析大窝幽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设计意图初步感悟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总结:(1)该地区高温多雨,地貌多为山地(云贵高原受到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地表破碎、 崎岖不平)。(2)利用天然盆地(洼地)建设球面凹镜,能够减少建设投资。(3)盆地地形 且多地下河,排水方便。二、河流地貌1. 出示巫峡某地地貌景观图片。结合教材及相关材料讨论以下问题(5分钟):(1)该地区气候和地貌有何特点 (2)分析大窝幽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设计意图初步感悟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总结:(1)该地区高温多雨,地貌多为山地(云贵高原受到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地表破碎、 崎岖不平)。(2)利用天然盆地(洼地)建设球面凹镜,能够减少建设投资。(3)盆地地形且多地下河,排水方便。二、河流地貌1. 出示巫峡某地地貌景观图片。角色反转:导游提问,游客思考解答。2.展示河流地貌图片。【研学讨论】导游提问 游客讨论探究三幅图各代表什么地貌 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三幅图中的地势地貌各有何特点 三角洲: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地势低平,河汊纵 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弯曲呈“S”形,多 牛轭湖。冲积扇:由山口向四周呈扇形展开,地势 逐渐降低从地貌地形角度推测其形成的原因 与峡谷有何不同 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中这三种地形均为流 水沉积作用而成如果它们的形成分布与河流有关, 那么各自最可能位于河流的哪个 河段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冲积平原:河 流中下游;冲积扇:河流出山口【探究讨论】为什么相对于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来说,三角洲是“年轻的”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的地貌,其沉积物分布有何特点 为什么 总结:三角洲位于河口,是河流搬运的泥沙等物质在河口沉积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 向海洋推进,相对于内陆来说,形成较晚,故三角洲“年轻”。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与水流速 度密切相关,一般随着水流速度变慢,颗粒粗的物质先沉积,颗粒细的物质后沉积,因此三 角洲沉积物由河口向海变细,冲积扇沉积物由山口向四周边缘变细,冲积平原也是越向河流 下游沉积物颗粒越细。三 、风沙地貌游客提问 导游解说图中各种地貌景观名称是什么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沙丘(大多为新月形沙丘)这些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沙丘-风力沉积作用这些景观分布在什么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探究】1.风蚀蘑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上大下小 2.怎样根据雅丹地貌及沙丘形状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 3. 沙丘的移动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总结:1.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 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2.沿着盛行风方向风沙的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根据雅丹地貌及沙丘形状就可以判断当地主 导风向,如雅丹地貌的垄脊与主风向一致,沙丘一般迎风坡陡,背风坡缓。(很多个新月形 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3.在风的作用下沙丘会移动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或者通过修建沙障的办法来固定沙丘,阻挡沙丘移动。【探究活动】读教材本目“活动”,回答问题。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参考答案:1.据图可知沙丘所在河谷平坦宽广。2. 河中沙洲及河流两岸的河漫滩是主要沙源地。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 且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 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3. 根据沙丘延伸方向,可以推测当地以东南风为主。四、海岸地貌出示海岸地貌景观图片。游客提问 导游解说图中各种地貌景观 名称是什么 指图说明: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拱桥以及海滩 (砾滩、泥滩、沙滩)、沙坝这些景观是怎样形 成的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拱桥都是海浪侵蚀作 用形成的;海滩、沙坝是堆积作用形成的; 泥滩、沙滩、砾滩是按沉积物颗粒不同划分的教学研讨本节课教学方法的设计侧重旅游过程中的研学,这是以往教学中很少出现或易被思视的方法。 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与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参与研学的积极性。把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相联系,制于学生学 习、生活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