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4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录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3知识梳理 3知识点1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3知识点2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5知识点3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8核心突破 10考点 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 10题型01 地域文化与村落景观 13题型02 地域文化与建筑景观 14热点应用 1501 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 15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考点提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4新课标卷,1-3题,12分,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024江苏卷,15-17题,6分,以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2024江苏卷,23(4)题,4分,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地域文化对民居的影响 2023河北卷,3-4题,6分,“澳”字代表、我国海南先民精确绘制该作业线路图主要运用了,地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2023江苏卷,25(2)题,8分,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023海南卷,3-4题,6分,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右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2022江苏卷,1-3题,6分,以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为情境,考查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命题趋势:总体来看,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频率中等。从考向上来看,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考查,重点考查传统文化与传统民居的关系。考点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点1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1.地域文化的概念与分类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分类: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地域文化来源: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识。地域文化的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地域文化景观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按照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如自然山水,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和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雕塑等),其中人文景观被称为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是地域文化的综合表现。地域文化景观: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地域文化造成了特色各异的城乡景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知识点2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乡村作为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聚落类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并留传了众多独特的景观风貌,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同时聚落的建筑形式也更能反映乡村的制度和价值观。村落景观:村民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乡村可分别形成农村、牧村、 渔村等村落类型。土地利用景观:①不同的生产活动往往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景观,主要有耕地作物、草原牲畜、水面渔船等。②同类生产活动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产方式下,会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景观。房屋建筑景观:传统房屋景观,造型独特,各具风格,这些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影响。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穴居式”民居的遗存 依山势开凿出来,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坍塌;黄土保温性强,窑洞中冬暖夏凉,居住十分舒适 体现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渗透着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客家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他们辗转南迁,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交界处,形成独具特点的客家民系。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松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均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房舍建在山间狭窄的平地或平缓的斜坡上,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形状各异,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 客家土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水、抗震、隔热等功能,并且与当地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湘西吊脚楼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 与山区地形崎岖、建筑面积狭小有关,当地气候湿热,还可以起到通风干燥、防范野兽和毒蛇的作用 既保持了原生态的地貌和植被环境,又体现了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蒙古包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气候干旱,降水少,便于拆迁,适合放牧。圆形大风雪中阻力小,尖顶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 体现出游牧民族对圆形的崇拜,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最为圣洁的颜色传统民居 民居特点 环境特点我国北方民居 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多大风新疆平顶屋 屋顶平,墙厚窗小 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江南民居 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墙较薄 气候湿热,降水量大青藏高原碉楼 平顶,门窗少,墙厚 气候高寒、光照强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景观 地域文化体现 举例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结构、耕作方式、农田景观、生产流程与场景 东北黑土地的商品粮基地、云南哈尼梯田、内蒙古草原牧业、新疆山地牧场等乡村聚落景观 人口、聚落分布、房屋建筑与布局 东北黑土地的屯子、云南傣族竹楼、黄土高原窑洞、北方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知识点3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城镇一般从聚落发展而来,许多城镇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地域文化的孕育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镇景观。城镇景观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城镇景观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而逐渐成形,独特的城镇景观又加强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方面。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以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市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城镇建筑的色调、色彩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1.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思考:两地城镇建筑空间布局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表现 原因美国 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物高度向郊区递减 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欧洲 城市中心有广场、教堂等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历史建筑的风采中国 都城一般有二重或三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民居建筑多面南背北,正门多为南门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2.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建筑结构的影响思考:两地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差异表现及原因?表现 原因中国 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美国 缺少围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开放性3.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建筑风格的影响表现 原因中国 宫殿建筑的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 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 西方国家城镇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4.地域文化对城镇色彩的影响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如我国江南城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等。城市 色彩 文化内涵北京 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为主色调 既映衬着千年古都的气质,又体现着政治文化中心的恢宏气势无锡 主色调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 烘托着“江南古韵”和“太湖感觉”的主题温州 以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调 提出“山水意蕴、暖色粉彩”意象成都 以复合灰为城市主色调,“淡妆”意象 体现休闲从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哈尔滨 以暖色系为主色调,以“米黄+白”作为城市的基调色 体现气候特点与哈尔滨传统建筑特色的结合罗马 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主色调 代表着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京都 以本地古建筑群色彩为基调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另外,城镇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市多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考点 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往往是当地自然环境的映射,根据民居建筑的用材、墙体厚度、屋顶坡度、窗户大小、房屋朝向等,可以推知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思考题:甲地、乙地、丙地分布在我国哪个地区 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1)判断气候特征民居要素 气候要素 反映的气候特征墙体厚度 冷暖、昼夜温差 寒冷的地方,民居的墙体厚度大;温暖的地方,民居的墙体厚度小。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墙体厚度大屋顶坡度、房檐宽度 降水量 降水量大的地方,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或积雪滑落;降水稀少的地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多为平顶。房檐越宽,越利于遮挡风雨,因此我国北方地区的房檐宽度一般小于南方地区窗户大小 风力、风向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民居的窗户较小,且北窗较南窗小;南方夏季湿热,民居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风沙大的地方,民居窗户很小房屋朝向 光照、热量 北方地区的民居多坐北朝南,而南方地区则表现不明显。原因:北方冬季寒冷,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民居多坐北朝南;南方夏季炎热,对日照没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民居朝向一般更为自由民居的用材 气候的干湿 以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来说气候相对干旱,降水偏少;以木结构为主的民居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气候湿热;江南地区的民居主要是内部主体为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新疆地区民居多以黏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要材质,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2)判断地形特征根据房屋的进深以及院落的大小判断地形特征。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房屋进深大,院落宽阔;而山区地形崎岖,房屋进深较小,院落狭小。(3)根据建筑用材判断当地物产民居建筑往往就近取材,建筑用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物产。例如,木结构的民居多分布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竹楼多建在盛产竹子的地方;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窑洞;因纽特人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冰雪条件建造冰屋。(2024·新课标卷)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等高线分布 B.沿溪流分布 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 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A.适应潮湿环境 B.便于就地取材 C.充分利用空间 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①均衡性 ②经济性 ③公益性 ④文化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渐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材料二左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3)评价“双子镇”模式对萨索斯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题型01 地域文化与村落景观彭家寨地处武陵山区西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是土家族聚落典型代表,现保存有恩施州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干栏式建筑群。2022年8月,彭家寨正式以景区的形式成为地方旅游发展的核心节点。下图为彭家寨村空间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彭家寨由外向内层层递进的空间层次是( )A.山一河一田一村 B.河一山一田一村C.河一山一村一田 D.山一河一村一田2.彭家寨空间层次布局的核心思想是( )A.美观 B.方便 C.等级 D.防御3.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兴起,以下传统房屋空间可能消失的是( )A.厨房 B.卧室 C.饲养 D.客厅题型02 地域文化与建筑景观苏格兰高地的天空岛(Isle of Skye),也叫斯凯岛,是英国的世外桃源,岛上几乎没有天然树木,下图为该岛地理位置、当地局部地貌景观和传统民居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4.该岛地表植被以草地为主,天然树木稀少,其原因可能是( )A.冻土广布 B.气候酷寒 C.风力强劲 D.降水不足5.亚欧大陆东部与该岛纬度相近的区域是( )A.哈德孙湾 B.库页岛 C.亚马尔半岛 D.冰岛6.该岛传统民居一般都用草皮铺设屋顶,用石头砌墙,其主要原因是( )A.取材便利,防寒保暖 B.降水较多,通风透气C.石材坚固,防御海浪 D.造型美观,可防地震知识总结·构建网络热点应用01 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2022·湖南卷)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2.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3.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知识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亦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一定程度影响了各地传统文化的形成,而在自然环境制约的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与中国古代人的思想文化息息相关。(一)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1)降水①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②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土质,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2)气温、光照①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高度大于北方,出檐比北方深远,有时山墙坡度也相对较大,门窗较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从宅院结构看,为了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云南一种两层楼的小型院落民居的名称,因建筑外形方正,而墙面较高,造型上犹为一枚方印,因而得其名。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即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②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 以紧缩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炕、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 ,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③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如陕西“地坑院”、冰屋)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房檐 ,房檐上砌一圈矮墙(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在地面活动的安全)。地坑院内地面四周砌一圈青砖(防渗),院心挖坑井(积蓄雨水,污水排渗)。门洞设圆拱和高窗(便于采光),屋内设火炕(除湿保暖)。分布地区:地坑院在河南、山西、甘肃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与黄土层堆积深厚、气候较为干旱且气温年较差大有关。靠崖式窑洞(崖窑):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独立式窑洞(箍窑):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jī)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3)风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福建平潭“石头厝”、台湾兰屿“地下屋”)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西北地区风沙比较大,房屋一般开窗比较小,且院落比较狭窄,院墙较高。风影响房屋朝向、街道走向。(如大理白族传统民居)(4)地形、水文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建筑选址和地面处理方面反映突出,影响建筑景观,这种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利用山丘的坡度, 或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或出挑楼层和廊檐,前后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 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台 ,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 ,相互衔接。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面街背河,顺河展开。河谷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二)传统民居案例案例——四合院建筑风格特点: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分布地区: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与自然环境关系:四合院(北京),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庭院尺度合宜,庭院方正,利于冬季采光取暖。东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沙很大,院墙加高。案例——阿以旺建筑风格特点:阿以旺(新疆),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分布地区:新疆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案例——碉楼建筑风格特点: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藏族人用石块石片垒砌出三四层高的房子,因形似碉堡而得名碉楼。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一般来说,碉房多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在拉萨等地,我们能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房大多是旧西藏贵族所修。自然环境关系:西藏大部分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藏族人用石块石片垒砌出三四层高的房子,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碉房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同时受地势制约及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布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避免占用耕地而选用高山或峡谷地带。案例——海草房建筑风格特点: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在胶东半岛近海边缘,曾经存在着大量这样的民居村落,这便是当地渔民叫惯了的“海草房”。分布地区:胶东半岛近海边缘自然环境关系: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不仅冬暖夏凉,居住舒适,而且结实耐用,百年不毁。案例——地窝子建筑风格特点: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简陋棚屋。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分布地区:新疆地区自然环境关系:可以抵御沙漠化地区常见的风沙,并且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案例——马头墙建筑风格特点: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天井居中,石雕木雕、砖雕别致,质朴中流露出清秀。分布地区: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典型地区在江苏,安徽一带。自然环境关系:徽州地区群山环抱,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因此依山傍水,桥多路窄。为防火而修建马头翘角,建筑错落有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黑瓦白墙,与自然和谐一体。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徽州文化是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因此民居紧凑,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体现谦逊避让的君子之风,浓厚的移民文化、儒家思想。徽商经济厚实,徽州文化全面发展,民居装饰雕刻精致。案例——船型屋建筑风格特点: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分布地区:黎族船型屋,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自然环境关系: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4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录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3知识梳理 3知识点1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3知识点2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5知识点3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8核心突破 10考点 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 10题型01 地域文化与村落景观 14题型02 地域文化与建筑景观 15热点应用 1601 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 16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考点提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4新课标卷,1-3题,12分,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024江苏卷,15-17题,6分,以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2024江苏卷,23(4)题,4分,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木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地域文化对民居的影响 2023河北卷,3-4题,6分,“澳”字代表、我国海南先民精确绘制该作业线路图主要运用了,地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2023江苏卷,25(2)题,8分,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023海南卷,3-4题,6分,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右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2022江苏卷,1-3题,6分,以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为情境,考查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命题趋势:总体来看,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频率中等。从考向上来看,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考查,重点考查传统文化与传统民居的关系。考点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点1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1.地域文化的概念与分类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分类: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地域文化来源: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识。地域文化的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地域文化景观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按照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如自然山水,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和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雕塑等),其中人文景观被称为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是地域文化的综合表现。地域文化景观: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地域文化造成了特色各异的城乡景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知识点2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乡村作为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聚落类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并留传了众多独特的景观风貌,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同时聚落的建筑形式也更能反映乡村的制度和价值观。村落景观:村民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乡村可分别形成农村、牧村、 渔村等村落类型。土地利用景观:①不同的生产活动往往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景观,主要有耕地作物、草原牲畜、水面渔船等。②同类生产活动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产方式下,会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景观。房屋建筑景观:传统房屋景观,造型独特,各具风格,这些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影响。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穴居式”民居的遗存 依山势开凿出来,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坍塌;黄土保温性强,窑洞中冬暖夏凉,居住十分舒适 体现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渗透着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客家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他们辗转南迁,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交界处,形成独具特点的客家民系。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松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均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房舍建在山间狭窄的平地或平缓的斜坡上,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形状各异,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 客家土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水、抗震、隔热等功能,并且与当地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湘西吊脚楼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 与山区地形崎岖、建筑面积狭小有关,当地气候湿热,还可以起到通风干燥、防范野兽和毒蛇的作用 既保持了原生态的地貌和植被环境,又体现了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蒙古包特 点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特色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气候干旱,降水少,便于拆迁,适合放牧。圆形大风雪中阻力小,尖顶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 体现出游牧民族对圆形的崇拜,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最为圣洁的颜色传统民居 民居特点 环境特点我国北方民居 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多大风新疆平顶屋 屋顶平,墙厚窗小 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江南民居 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墙较薄 气候湿热,降水量大青藏高原碉楼 平顶,门窗少,墙厚 气候高寒、光照强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景观 地域文化体现 举例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结构、耕作方式、农田景观、生产流程与场景 东北黑土地的商品粮基地、云南哈尼梯田、内蒙古草原牧业、新疆山地牧场等乡村聚落景观 人口、聚落分布、房屋建筑与布局 东北黑土地的屯子、云南傣族竹楼、黄土高原窑洞、北方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知识点3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城镇一般从聚落发展而来,许多城镇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地域文化的孕育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镇景观。城镇景观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城镇景观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而逐渐成形,独特的城镇景观又加强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方面。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以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市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城镇建筑的色调、色彩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1.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思考:两地城镇建筑空间布局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表现 原因美国 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物高度向郊区递减 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欧洲 城市中心有广场、教堂等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历史建筑的风采中国 都城一般有二重或三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民居建筑多面南背北,正门多为南门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2.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建筑结构的影响思考:两地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差异表现及原因?表现 原因中国 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美国 缺少围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开放性3.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建筑风格的影响表现 原因中国 宫殿建筑的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 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 西方国家城镇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4.地域文化对城镇色彩的影响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如我国江南城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等。城市 色彩 文化内涵北京 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为主色调 既映衬着千年古都的气质,又体现着政治文化中心的恢宏气势无锡 主色调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 烘托着“江南古韵”和“太湖感觉”的主题温州 以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调 提出“山水意蕴、暖色粉彩”意象成都 以复合灰为城市主色调,“淡妆”意象 体现休闲从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哈尔滨 以暖色系为主色调,以“米黄+白”作为城市的基调色 体现气候特点与哈尔滨传统建筑特色的结合罗马 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主色调 代表着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京都 以本地古建筑群色彩为基调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另外,城镇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市多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考点 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往往是当地自然环境的映射,根据民居建筑的用材、墙体厚度、屋顶坡度、窗户大小、房屋朝向等,可以推知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思考题:甲地、乙地、丙地分布在我国哪个地区 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1)判断气候特征民居要素 气候要素 反映的气候特征墙体厚度 冷暖、昼夜温差 寒冷的地方,民居的墙体厚度大;温暖的地方,民居的墙体厚度小。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墙体厚度大屋顶坡度、房檐宽度 降水量 降水量大的地方,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或积雪滑落;降水稀少的地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多为平顶。房檐越宽,越利于遮挡风雨,因此我国北方地区的房檐宽度一般小于南方地区窗户大小 风力、风向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民居的窗户较小,且北窗较南窗小;南方夏季湿热,民居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风沙大的地方,民居窗户很小房屋朝向 光照、热量 北方地区的民居多坐北朝南,而南方地区则表现不明显。原因:北方冬季寒冷,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民居多坐北朝南;南方夏季炎热,对日照没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民居朝向一般更为自由民居的用材 气候的干湿 以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来说气候相对干旱,降水偏少;以木结构为主的民居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气候湿热;江南地区的民居主要是内部主体为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新疆地区民居多以黏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要材质,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2)判断地形特征根据房屋的进深以及院落的大小判断地形特征。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房屋进深大,院落宽阔;而山区地形崎岖,房屋进深较小,院落狭小。(3)根据建筑用材判断当地物产民居建筑往往就近取材,建筑用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物产。例如,木结构的民居多分布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竹楼多建在盛产竹子的地方;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窑洞;因纽特人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冰雪条件建造冰屋。(2024·新课标卷)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等高线分布 B.沿溪流分布 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 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A.适应潮湿环境 B.便于就地取材 C.充分利用空间 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①均衡性 ②经济性 ③公益性 ④文化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B 2.C 3.D【解析】1.由左图可知,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大多沿溪流分布,B正确;由左图可知,传统民居的分布穿越了3条等高线,并未平行于等高线分布,A错误;公共建筑物分布在河流的下游,仅有零星几户靠近分布,C错误;公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修建的,传统民居修建时间更早,不可能沿公路分布,D错误。故选B。2.由图可知,湖南永顺县地处山区,平地面积狭小,建筑空间有限,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空间,C正确;采用吊脚设计,通风良好,能够适应潮湿的地理环境,A错误;当地多竹木分布,建筑的主体采用竹木结构,便于就地取材,B错误;传统民居的设计之初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并非追求视觉美观,D错误。故选C。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公益性和文化性,③④正确;风雨桥和摆手堂主要是村民活动的场所,不以经济活动为主,没有体现乡村公共空间的经济性,②错误;摆手堂和风雨桥集中分布在溪流的下游,无法体现均衡性,①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4.(2023·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渐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材料二左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3)评价“双子镇”模式对萨索斯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答案】(1)古镇:多位于内部山区,沿河谷分布;新镇:多位于沿海。(2)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节省土地;坡面屋顶,利于排水;石木建筑,就地取材。(3)新镇与古镇并存,增加旅游资源多样性,吸引更多游客;新镇的生活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舒适度;新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古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多位于岛屿内部,多沿河流分布;新镇位于岛屿沿海地区。(2)根据材料信息“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多坐北朝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古镇传统建筑多依山而建,可以很好的利用山地地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排列紧密,可以节省建筑空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屋顶坡面较大,当地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当地为山区,便于就地取材。(3)有利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古镇与新镇并存,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镇多为现代建筑,生活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体验和舒适度,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新镇的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提高游览价值;古镇为传统建筑,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利影响:古镇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不完善,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题型01 地域文化与村落景观彭家寨地处武陵山区西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是土家族聚落典型代表,现保存有恩施州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干栏式建筑群。2022年8月,彭家寨正式以景区的形式成为地方旅游发展的核心节点。下图为彭家寨村空间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彭家寨由外向内层层递进的空间层次是( )A.山一河一田一村 B.河一山一田一村C.河一山一村一田 D.山一河一村一田2.彭家寨空间层次布局的核心思想是( )A.美观 B.方便 C.等级 D.防御3.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兴起,以下传统房屋空间可能消失的是( )A.厨房 B.卧室 C.饲养 D.客厅【答案】1.A 2.D 3.C【解析】1.由图可知,彭家寨位于山间河谷,空间布局以房屋建筑(村)为核心,向外依次是农田、河流、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由彭家寨村空间布局可知,山一河一田一村形成层层递进的屏障,保护聚落的居住空间,桥梁和步道是进入村寨的唯一途径。故彭家寨空间层次布局的核心思想是防御,D正确。这种布局对于居民出入来说,并不方便,B错误;与美观、等级关系不大,AC错误。故选D。3.由材料可知,彭家寨以景区形式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业,将吸引大量游客进入,传统房屋用途将改为以旅游接待为主,故饲养空间可能消失,C正确。厨房、卧室、客厅对于生活起居来说是必要的,一般不会消失,ABD排除。故选C。题型02 地域文化与建筑景观苏格兰高地的天空岛(Isle of Skye),也叫斯凯岛,是英国的世外桃源,岛上几乎没有天然树木,下图为该岛地理位置、当地局部地貌景观和传统民居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4.该岛地表植被以草地为主,天然树木稀少,其原因可能是( )A.冻土广布 B.气候酷寒 C.风力强劲 D.降水不足5.亚欧大陆东部与该岛纬度相近的区域是( )A.哈德孙湾 B.库页岛 C.亚马尔半岛 D.冰岛6.该岛传统民居一般都用草皮铺设屋顶,用石头砌墙,其主要原因是( )A.取材便利,防寒保暖 B.降水较多,通风透气C.石材坚固,防御海浪 D.造型美观,可防地震【答案】4.C 5.B 6.A【解析】4.苏格兰受盛行西风影响,且岛屿周边是开阔的海域,风力摩擦力小,风力较大,且地处高地,同海拔遮挡物少,风力强劲导致天然树木稀少,C正确;该岛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多雨,年降水量大,冬季最低月均温大于0℃,终年气候温和,不易有冻土分布,ABD错误。故选C。5.哈德孙湾位于北美洲,不在亚欧大陆东部,A错误;亚马尔半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不在亚欧大陆东部,C错误;冰岛纬度高于该岛,也不在亚欧大陆东部,D错误;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且纬度位置与该岛相似,B正确。故选B。6.该岛以草地植被为主,草皮取材便利,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用材质较厚的石头砌墙能防寒保暖,且草皮覆盖屋顶也有防寒保暖的效果,A正确;草皮铺设屋顶,用石头砌墙,不能体现降水较多的特征,且当地风力较大,建筑需要避风,而不是通风,B错误;当地建筑应建在海浪影响不到的区域,所以石材不会考虑抵御海浪的作用,C错误;用草皮铺设屋顶,用石头砌墙与防地震无关,D错误。故选A。知识总结·构建网络热点应用01 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2022·湖南卷)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2.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3.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1.C 2.D 3.C【解析】1.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ABD。故选C。2.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势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它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符合题意;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排除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C。故选D。3.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知识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亦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一定程度影响了各地传统文化的形成,而在自然环境制约的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与中国古代人的思想文化息息相关。(一)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1)降水①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②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土质,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2)气温、光照①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高度大于北方,出檐比北方深远,有时山墙坡度也相对较大,门窗较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从宅院结构看,为了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云南一种两层楼的小型院落民居的名称,因建筑外形方正,而墙面较高,造型上犹为一枚方印,因而得其名。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即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②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 以紧缩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炕、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 ,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③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如陕西“地坑院”、冰屋)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房檐 ,房檐上砌一圈矮墙(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在地面活动的安全)。地坑院内地面四周砌一圈青砖(防渗),院心挖坑井(积蓄雨水,污水排渗)。门洞设圆拱和高窗(便于采光),屋内设火炕(除湿保暖)。分布地区:地坑院在河南、山西、甘肃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与黄土层堆积深厚、气候较为干旱且气温年较差大有关。靠崖式窑洞(崖窑):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独立式窑洞(箍窑):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jī)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3)风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福建平潭“石头厝”、台湾兰屿“地下屋”)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西北地区风沙比较大,房屋一般开窗比较小,且院落比较狭窄,院墙较高。风影响房屋朝向、街道走向。(如大理白族传统民居)(4)地形、水文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建筑选址和地面处理方面反映突出,影响建筑景观,这种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利用山丘的坡度, 或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或出挑楼层和廊檐,前后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 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台 ,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 ,相互衔接。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面街背河,顺河展开。河谷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二)传统民居案例案例——四合院建筑风格特点: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分布地区: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与自然环境关系:四合院(北京),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庭院尺度合宜,庭院方正,利于冬季采光取暖。东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沙很大,院墙加高。案例——阿以旺建筑风格特点:阿以旺(新疆),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分布地区:新疆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案例——碉楼建筑风格特点: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藏族人用石块石片垒砌出三四层高的房子,因形似碉堡而得名碉楼。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一般来说,碉房多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在拉萨等地,我们能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房大多是旧西藏贵族所修。自然环境关系:西藏大部分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藏族人用石块石片垒砌出三四层高的房子,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碉房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同时受地势制约及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布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避免占用耕地而选用高山或峡谷地带。案例——海草房建筑风格特点: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在胶东半岛近海边缘,曾经存在着大量这样的民居村落,这便是当地渔民叫惯了的“海草房”。分布地区:胶东半岛近海边缘自然环境关系: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不仅冬暖夏凉,居住舒适,而且结实耐用,百年不毁。案例——地窝子建筑风格特点: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简陋棚屋。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分布地区:新疆地区自然环境关系:可以抵御沙漠化地区常见的风沙,并且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案例——马头墙建筑风格特点: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天井居中,石雕木雕、砖雕别致,质朴中流露出清秀。分布地区: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典型地区在江苏,安徽一带。自然环境关系:徽州地区群山环抱,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因此依山傍水,桥多路窄。为防火而修建马头翘角,建筑错落有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黑瓦白墙,与自然和谐一体。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徽州文化是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因此民居紧凑,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体现谦逊避让的君子之风,浓厚的移民文化、儒家思想。徽商经济厚实,徽州文化全面发展,民居装饰雕刻精致。案例——船型屋建筑风格特点: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分布地区:黎族船型屋,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自然环境关系: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4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 第24讲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