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内容名称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课题 防 灾 减 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 40min
选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本节课标的内容要求是: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避知识,难 点是因地制宜运用各种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措施实现自救。因此本节以“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为统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图表阅读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自然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中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课要学的内容是怎 样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低,也就是要掌握一些防灾减灾手段,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联系实际,结合我国 或者世界上其他地区所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看人们怎样进行防灾减灾。通过本节内容的学 习,让学生明白灾害确实可怕,但比灾害更可怕的是无知,只有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提高逃 生的自救互救常识,完全可以把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甚至完全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通过新闻、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社区宣传等渠道对一些常见的灾害如地震、火 灾、洪水等有一定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往往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 部分学生可能经历过小型的灾害事件或参与过灾害演练,对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情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灾害,可能还存在很多疑惑和不足。
四、教学理念
采用具体案例导入防灾减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建立人地之间的联系。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 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习。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共享者,改 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关注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的探究过程与实践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和维 持学习者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五、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 2.认识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说明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1. 自然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七、教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
八、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5 · 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 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 川县映秀镇(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震级为里氏8.0级(矩 震级达8.3Mw)。 自主阅读 课本探究活 动,故事导入切 入本节课的主 题,认真思考问 题。 故事导 入,一能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二是 能增强师生互 动。
(

) (
5-12
)
5 · 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1],其中,极重灾 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 县(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5 · 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 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 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截至2008年9月,5 · 12汶川地 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 · 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 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 灾减灾日”。 1、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如何进行防灾减灾呢 【板书】防灾减灾
引出课标要 求和学习目 标 【讲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大屏幕上显示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学生】课标要求: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 2.认识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说明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齐声朗读 本节课的课标 要求和学习目 标。 目标的明确能 够使学生学习 更加具有针对 性,条理性。
承转过渡 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本P110-113页相 关内容,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讲授】通过刚才阅读课本和导学案中的内容,我们看到防灾
减灾主要有两种措施,分别是灾害检测与自救互救, 【承转过渡】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我们要分别从 灾害监测与自救互救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合作探究1】灾害监测 【教师】我们是如何进行灾害检测的,通过下面几个材料来回 答一下。 材料1:卫星拍摄的台风与洪水。 紧跟教师 思路,思考问题 并回答灾害监 测手段,做好相 应重点的笔记 和勾画。 通过直观 的图片能够让 学生看到检测 手段。 通过学生 独立思考并回 答教师问题, 师生互动增强 体现学生主体 地位。 提高学生 的观察地理事 物的能力。
材料2:吊箱测流 市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 少、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汀 进 流量测验的设施。图为黄河龙门水 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 则验 图6 . 15水文测验
材料3:四川峨眉山气象站 材料4:地震台发布的地震预警 材料5:地质环境检测预警
【学生】从国家层面,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 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 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教师】国家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呢 合作探 究,深入理解如 何自救与互 救,做好相应重 点的笔记和勾 画。 通过合作 探究,师生互 动增强体现学 生主体地位, 内容讲授与提 问思考相结 合,使学生能 够更直观理解 知识点,发挥 同学们的主观 能动性,培养 学生从文字和 图片中获取知 识的能力。
【学生】略 【教师】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 人口和财物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我国已建有10 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如果遇灾时采用空运救援,从距 灾区最近的基地出发,最多7小时就可到达受灾地点。 【教师】灾害发生时和灾害过后,国家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尽快恢复灾情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 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主要救助形式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 【教师】面对自然灾害,从个人的角度又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采取自救与互救 【合作探究2】自救与互救 【教师】怎样自救与互救 【学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做好 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地 震为例,震前准备包括准备防灾应急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 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如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学生】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洪灾 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 消毒。 【习题】2019-08-04湖北省鹤峰县躲避峡突发山洪造成9人死 亡、4人失联,救出61人。“为了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以下 说法最不可取的是( ) A.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向两侧的山坡 B.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到周围的高地上 C.突发山洪时,迅速顺河道向下游跑 D.来游玩时,提前关注当日的天气预报 2、实施减灾防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 D四川盆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 读下列图示,完成3 —6题。 知识拓 展,使学生将所 学和日常生活 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 地理实践力。
(
储备基地
救灾人员
铁路
航空
灾区
抢救
设备
救灾物资
应急
交通线
发放救
灾物资
高速
公路
抢救
生命
抢救
财产
应急时间
公路
)
3、图示反映的自然灾害救助核心环节是( ) A灾前准备 B灾中应急 C灾中抗灾 D灾后恢复 4、我国救灾应急能力的基础是( )
A救援物资充足 B救援人力精良 C应急交通线通行 D救护工具先进
课堂小结 咱们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讲到这里,本节课的内容还是很有 体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在自己的头脑中梳理知识 点.最后,希望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明白,人与自然只有 和谐共生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同学在头脑中 回忆和梳理本 节课知识,形成 结构框架,同时 梳理人地协调 观。 引导学生关注 自然环境与人 类社会的密切 关系和发展联 系,培养地理 核心素养,落 实人地发展观
板书设计 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 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 站 → 自 然 灾 害 监 测 系 统 灾害监测 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 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 监测 → 灾 害 监 测 系 统 的 作 用 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 减灾工程 工 程 性 防 御 灾害防御 (





段 (






)
)施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开 展防灾教育 非 工 程 性 防 御 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 灾 害救 援 与 救 助 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 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 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 灾 害 救 助 需 要 进 行 的 工 作 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促 灾后恢复 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防 震 减 灾 →居民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 洪 涝 、 台 风 ( 可 以 精 准 预 测 ) 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 备 灾前准备 →震前准备应急救援包,牢 地 震 等 地 质 灾 害 ( 具 有 突 发 性 , 较 难 精 准 预 测 ) 记地震撒离路线和附近避难 场所,经常参加地震演习, 树立防灾意识 洪涝来袭 →尽量向地势高处逃生 (





灾中救助
)地 震 发 生 →及时有序撇离到安全地带 →①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遭 遇 泥 石 流 ②不能逃脱的情况下,尽可能自我保 护,寻找合适时机想他人求助 ①洪灾后→不吃洪水浸泡的 食物,喝煮沸的水,入住前 消毒房屋,干燥电器后使 (






灾 后 应




) 用。 ②地震后→不立即返回家 中,远离危墙、广告牌、电 线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