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把蛋糕做大---效率
把蛋糕分好---公平
第三课
第 四课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什么是国民收入:
①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GDP)
三类概念
1.分配方式(2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2.收入来源/途径(4种)
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3.收入分配次序 (3次)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
2.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① 直接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根本原因:生产力状况决定
生产关系
1.生产资料所有制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力
---核心、起决定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分配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
生产
3.按劳分配
(1)内容: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①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依据: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内容:个人消费品
④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能说不劳不得)
(3)具体形式(笔记补充):
①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但福利不是)
②公有制经济中(国企、央企)的工资、奖金、津贴 (但福利不是)
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如:种植、饲养、承包山林、鱼塘等 (土地流转收入不是)
与土地相关的收益,关键看本人是否参加了直接的劳动
如何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
(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4)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性+重要性)
①必然性: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重要性(意义)
A.促进效率: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跟着小涛哥哥看分配方式
小涛的哥哥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民营企业,今年上市了。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薪酬从几千元到几百万都有。营销人员基本工资3000元。软件工程师月薪8000元,高层管理员年薪为600万元。公司的员工大都有公司的股份,小涛哥的股份以每年0. 1%的收益计算,年收入为300万元。
思考:(1)小涛哥哥的公司员工是依据什么获得收入的?
(2)员工之间工资差距大原因是什么?
劳动
技术
管理
资本
贡献大小
4. 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 、管理、知识、数据等要素。
类别 分配形式
按劳动要素
按技术要素
按资本要素
按管理要素
按土地要素
按信息要素
按数据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发明转让等的收入
私营、外企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是非公有制范围)
存款利息、股息分红、股权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股票收入,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公司经理、高管、CEO等 管理才能的收入
出租土地、房屋租金;农民土地流转所得收入
(注意:承包集体土地种植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等的收入
数据产生、收集、处理、转移、使用、储存后参与分配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比较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范围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分配依据 劳动数量和质量 按贡献
意义 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技能,生产力发展,平等社会地位。 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
地位 主体 重要组成部分
相同点 都是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 都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都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发展
【重点突破】判断李华一家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的?哪些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备:请在“是按劳分配的收入”下方打√)
1.国家公务员爸爸每月工资6000元 ,奖金1万元,津贴2500元
2.妈妈是民营企业的员工,每月工资10000元
3.叔叔是国有控股企业科技员工,每月工资1万元,年奖金2万元,津贴4000元;由于技术过硬,技术入股获得收入5000元
4.伯伯是国有企业工作的员工,生病了,单位工会给他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
5.爷爷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获得收入5000元,同时把部分土地流转(出租)获得3000元
6.姑姑是公司总经理,年薪100万元
国家机关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动要素分配
公有制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技术要素分配
福利性收入
农民承包土地所得 按土地要素分配







×
注意:判断按劳分配的条件:公有制范围、劳动收入缺一不可
按管理要素分配
②财产性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
③经营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
劳动所获得的收入:
eg:工资、奖金、津贴等
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 eg:存款利息、房租、土地流转所得租金
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
eg:开店、摆摊、办企业等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收入转移, eg: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生产补贴、生活补贴、救灾款
收入途径
5.居民收入的途径多样化
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探究与分享一
议一议:小吕一家人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当前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为什么会多种多样?
分配方式上看
列出收入有哪些
收入途径上看
1.按劳分配
2.管理要素
3.资本要素
4.土地要素
5.劳动要素
6.技术要素
1.劳动性收入
2.财产性收入
3.经营性收入
探究与分享
银行存款和国债收入
吕叔—农村—转让了承包地的经营权收入
经营农家乐收入
吕爸——国企上班——工资、年终奖
吕妈——股份制企业—经理--年薪
公司股票分红
小吕—私营企业—普通员工—工资
转让发明专利
1、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
(1)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必须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杨来劲连续18年上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大幅度增加。
思考:这些政策对优化收入分配的意义。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进行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个人(工资)
企业(提留)
政府(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
个人所得税
再分配
国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
初次分配
知识拓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难点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个人、企业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捐款、公益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先富帮后富
举例 企业职工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津贴等劳动收入及非劳动收入,都属初次分配 事业单位工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制度等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及各种补助;农产品价格补贴和转移支付(如财政教育支出、扶贫支出等 ),最低生活保障 企业或者个人捐款、盖学校(希望工程)、公益事业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区别
拓展延伸
判断初次分配 、再分配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3.建立企业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
4.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5.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
6.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收入
7.提高个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8.疫情发生后,博大集团捐给一线医院等急需防护物资的地方,总计捐款捐物1300余万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2、完善收入分配的措施
(1)笔记: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两个同步)
(3)初次分配: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2、完善收入分配的措施:
(4)再分配: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 第三次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富人阶层
中产阶层
贫穷阶层

中24%

金字塔型
橄榄型
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那么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这一目标?
2019年我国的分配结构
我国要达到的分配结构
50%以上
总结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
2.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
3.初次分配: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4.再分配: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个人 收入分配
为什么
措施
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收入的途径:劳、财、经、转
按劳分配
决定因素
劳动的重要性和要求
原因
地位、内容、形式
内容
意义
内容
本框体系
2.坚持两个“基本同步”
3.初次分配提高比重,完善制度
4.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5.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1.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