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气象灾害 课时1 洪涝与干旱课件(44张,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气象灾害 课时1 洪涝与干旱课件(44张,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洪涝与干旱
自然灾害
人教版
必修1
第六章
第一节课时1
新课导入
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6月30日至7月6日,武汉累计降水量超过580毫米,刷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降水量最高值。大水围城,多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站点无法通行,部分地区供电、通信中断。
截至7月11日,武汉市有100多万人受灾,1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8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
新课导入
【思考题】
武汉这次洪涝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
除了洪涝灾害外,还有哪些气象与水文灾害
它们又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 结合实例,说出洪涝与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与干旱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目录
CONTENT
洪涝灾害
干旱灾害
/ 02
/ 01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形成
1
形成
连续性的降水
短时强降水
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思考题:
读图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
2
洪涝灾害的分布
气候因素
从气候因素看,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地形因素
从地形因素看,多发于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和广大山区。
3
洪涝灾害的危害
思考题:观看视频说出此次城市内涝会带来哪些危害?
直接危害
淹没农田、聚落等;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
间接危害
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洪涝过后易发生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洪涝灾害的危害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视说地理
拓展延伸
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流域状况
水系状况
降水强度大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低
支流多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汇水速度加快
排水速度减慢
拓展延伸
洪涝灾害的成因
因素 影响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拓展延伸
洪涝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
上游
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
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
下游
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拓展延伸
洪涝治理措施
非工程措施:
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方案
加大宣传教育
实行防洪保险
思考题
答案:不会。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问题: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
素养培优
材料一 自2023年7月27日起,受冷暖空气和台风“杜苏芮”共同影响,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雨量146.2毫米;且持续时间长,从7月27日8时开始,到8月2日8时持续近144个小时。截至8月5日,河北全省98个县(区)883个乡(镇)遭受洪涝灾害,
受灾人口222.29万人。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总结我国洪涝
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2.[综合思维]简述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问题: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案:
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问题:2.[综合思维]简述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答案:
洪水会淹没周围的人类聚落,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危害人类安全。洪水淹没地区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可能诱发其他的自然灾害等。
如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主要位于河谷地带
D.主要位于南方地区

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从图中看出我国主要滞洪区主要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故A正确。
2.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没有河流
D.平原面积小

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因地势高且深居内陆,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故B正确。
(2023·河北邯郸期中)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不仅危害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洪涝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

结合洪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河流的上中游地势高,洪涝灾害不易发生。⑥属于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点。
4.我国洪水灾害类型多样,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
/ 02
干旱灾害
干旱的概念
1
干 旱
旱 灾
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抗旱程度


2
频发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
危害
思考题:干旱灾害的危害有哪些?
生产: 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危及畜牧业,严重时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生活: 水资源短缺,饮水困难,影响社会稳定
环境: 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加剧生态退化
视说地理
拓展延伸
我国的旱灾多发区及成因
拓展延伸
旱灾的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技术措施
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改进耕作制度。
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旱灾的防治措施
管理措施
工程措施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重视灾情预报;优化农业布局。
(2023·河南郑州期末)读“某湖区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地质灾害—洪涝 B.气象灾害—旱灾
C.海洋灾害—海啸 D.生物灾害—蝗虫

图中展示的是湖泊干涸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中的旱灾,B正确。故选B。
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减少

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
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是泥石流的危害,A错误;
干旱与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关系不大,C错误;
农田水分过多,会导致农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减少,这是洪涝灾害的危害,D错误。故选B。
如图示意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30次的区域集中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中部地区

读图可知,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次的区域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华南地区,属于我国东、中部地区,D正确;
图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干旱频次小于30次,A、B、C错误。故选D。
4.缓解干旱灾害的科学措施有
①深打机井,漫灌农田 ②开垦河岸滩地 ③大面积植树造林 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深打机井、漫灌农田易造成土地盐碱化,且漫灌农田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①错误;
开垦河岸滩地易造成河岸坍塌,②错误;
大面积植树造林,可通过植被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枯水季节河流径流量,缓解干旱灾害,③正确;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可蓄水防旱,④正确。故选B。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