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 消息二则
毛泽东
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
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
人。
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集》,新闻作品收入《毛泽
东作品集》。
写作背景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
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
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一、预习检测
字词积累
溃退( ) 泄气( )  
督战( ) 要塞( )
业已( ) 芜湖( )
荻港( ) 歼灭( )
摧枯拉朽( ) 锐不可当( )
xiè

sài
cuī
dāng
kuì



jiān
【阻遏】阻止。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它与撤退的区别在于:“撤退”不含垮、败的意思。
二、走进“新闻”
默读课本P2和P17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标记出
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新闻是什么?
2.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分别是什么?
3.消息是一种怎样的新闻体裁?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
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媒体
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
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
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概念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特征 ①用事实说话;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③时效性最强;④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⑤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 结构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 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结语 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消 息
第一单元总览
消息阅读方法
1.第一遍阅读:浏览课文,结合旁批和已掌握的知识,找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2.第二遍阅读:细读课文,梳理新闻六要素,了解新闻内容
3.第三遍阅读:跳读课文,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体会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4.第四遍阅读:研读课文,研究遣词造句,分析表达技巧,体会作品风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初读
课文
1.请你以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身份激情播报这则新闻。
2.结合旁批和已掌握的知识,找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六要素)
思考:细读消息,找出他们的“五部分”,并在书本上做好相关标记。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不可缺,背景和结语有时候会暗含在主体里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渡江区域。
导语后面的内容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二十二日下午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起因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斗志
事件 横渡长江
结果 敌阵业已被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思考:细读这则消息,找出他们的“六要素”,并在书本上做好相关标记。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如何:
兵力 区域 时间 渡过兵力、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0万
35万
35万
安庆—芜湖
九江(不含)—安庆
南京—江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全部渡过、
渡至····地区
渡过三分之二、占领·····扩展中
大部分已度过、
占领······路线
如果可能,你愿意做哪一路解放军的最高指挥官?为什么?毛主席何以如此安排顺序?
①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论;
③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④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稍详,东路军写得最详。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思考1:时效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新闻三大特点,准确性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新闻的背后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三、精读课文
西起九江(不含)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冲破敌阵
突破安庆、芜湖线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歼灭及击溃、占领、控制、封锁
真实准确
凝练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对比:就已经)
这一路现已占领
(对比:现在已经)
至发电时止
(对比: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对比:余下的部队)
答:不好。
(1)“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个地方,更准确。
(2)“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时刻,更准确。
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
部二十三日课渡完。
换一换: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划横线的词语,可以吗?为什么?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
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
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
锡段铁路线。
答:不可以。
“占领”扬中等县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占有该地区,“控制”要塞说明江
阴要塞不仅被“占领”,而且已经为我军所用。
铁路线可以被“切断”,但是长江水切不断的,所以用“封锁”。
词语搭配更加准确,确切的表达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你从新闻的背后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读出了作者的立场和情感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部分有何不同?有何表达效果?
议论
指出胜利的原因,和敌方必然覆灭的命运。
这个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彩?
这句在文中主体部分起什么作用?
2.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豪迈,有赞美
承上启下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横槊赋诗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功底非同寻常,他的语言精炼、典雅、有情怀、有气度、有韵味。试从文中寻赏一二。
典雅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
为微弱。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口语化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
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又”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按常规要求,消息就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就是客观叙述,作者不能抒情,不能评论,如实在有话要说,再另写言论。但是毛泽东的军事新闻稿还有“长我志气,瓦解敌军”的巨大作用,所以他并不完全遵照这个原则。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建放军一往向前,排山倒海的大无畏精神,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自主学习
1.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要素,结构及语言特点。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读课文,标出消息中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
(主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开始
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起因 无
事件 南渡长江
结果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细读下面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结合具体用词,赏析
其表达效果,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了三个半月”与“摧枯拉朽”形成强烈对比,三个四字词语连用写出了敌军溃退之势,反衬出我军的英勇,而且暗含讽刺。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
“万船”“直取”写出了我军的气势与英勇;
“不到”“即已”写出了我军的进展神速和敌军的不堪一击;
“突破”“占领”用词准确,“现正向”凝练有力,“进击”用词典雅、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军的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对我军英勇善战的赞扬、胜利的喜悦和取得最终胜利的自信。
(3)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含而不露地对整个战役的走向做了预判。
沙场练兵
(中考·哈尔滨市)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使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
作业:1.大练第一课1-2
2.批注语文新阅读第2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