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学习目标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显电性的原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重点难点重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导学过程(重点打造)自主学习1、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4.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 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再多捋几次。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会发现,细水流变 ,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 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 物体。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 现象。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问题4、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15.1-2),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5、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6、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 ,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 ,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规定为正电荷,把 规定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3、验电器:观察教材第33页图151-2,结合有关内容,让学生用实物验电器检验物体的带电情况,完成有关问题:(1)验电器的原理是 。(2)验电器的用途是 。(3)验电器的构造有 。探究活动二 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正电, 带负电。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 ,常用符号 表示e=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探究活动三 导体与绝缘体演示实验: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电靠的是 ,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当堂检测1.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2.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3、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4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A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5、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由于________电子带______电,丝绸由于_______电子带____电。摩擦起电后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________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电流方向______(选填“向左”或者“向右”)。参考答案1.B 2.A 3.D 4.D5. 失去 正 得到 负 异种 电子的的事6.向左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