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大通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精讲精炼学案(第二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考点大通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精讲精炼学案(第二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人教版8年物理全册单元考点大通关学案(全国通用)
第二章 声现象 目录
学习目标
单元归纳
单元实验总结
典例精讲
解题方法
素养提升精炼
1. 知道声源的定义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所需要的条件
2.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有所不同,并且能根据神速做简单的计算
3. 掌握声的三种特性对应在生活中的体现
4. 知道声利用的两个方向
5.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掌握噪声控制方法
6. 能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简易的隔音房
1.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声源:可以理解为产生声音的源头)
2. 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速:340m/s是在空气中的速度且是15℃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回到耳边,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4. 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低沉、尖锐刺耳)。高于20 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响度:声音的强弱(生活体验便是觉得“震、响亮”等)。音色:发声体的特点、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5. 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角度来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是噪声,规则振动是乐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实验1:研究声音的传播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现象为: 闹钟铃声越来越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现象为: 闹钟铃声越来越大 ;
该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理想实验法。(因为真空罩不能完全把空气抽完,所以只是根据现象做的一个逻辑推理,该方法就叫做理想实验法)该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实验2:观察声音的波形
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的频率较低。
实验3:决定响度的因素
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实验4:比较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
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考点1. 区分声源
【例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演奏中的乐队 B.飞行中的战斗机 C.高举着的指路牌 D.震动着的手机
考点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2】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时人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递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4)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在这个实验中应用了物理学中的 法。
考点3. 声速
【例3】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两次声音间隔2.5s,管长1020m,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例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依靠物质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
C.回声比原声晚以上到达人耳,人就能分辨出来回声了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考点4. 声音的特性
【例5】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频率/Hz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人类能够发出真正的海豚音
C.很多动物可以听到人所听不到的超声波
D.蝙蝠和小狗的发声频率无重叠区,所以蝙蝠发出的声音小狗永远听不见
【例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考点5. 声的利用
【例7】下列各项描述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开探究声音的产生使用了转换法
B.男生可以听到远处轮船行驶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C.放在发声的音箱前的点燃蜡烛,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扬琴、锣、月琴、笙等传统乐器都是靠琴弦振动发声的
【例8】如图,大象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地震交流系统”,其主要方式是跺脚或用嘴发出频率低于的“声音”,通过大地将信息传递给远方的同类。关于大象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B.大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人耳能听到大象传递的信息
D.声在大地中传播的速度为
考点6.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9】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 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B.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图丁: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
【例10】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考点7. 制作隔音房
【例1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选填“音叉”或“机械闹钟”);
(2)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材料将声源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音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小明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在此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改变。当听不见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所示);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4)分析实验结果,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5)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音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6)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产生则是需要振动,声速340m/s(15℃、空气)。
2. 音调:区分空气柱和水柱,实际上要看是吹空气还是敲瓶子;侧重刺耳程度、浑厚、尖锐等描述;响度:主要是侧重震、响等描述;音色则是侧重于区分材料、种类的不同。(也可以通过波形图加以区分)
3. 噪声区分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物理学角度(看波形图),另一个则是从环保角度(是否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4. 控制噪声的方式: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入耳处。
5. 制作隔音房需要注意其原理就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干扰,实验题注意一下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例题答案
1. C、2. (1)振动、空气;(2)不能;(3)小、真空;(4)转换;3. 2040m/s;4. D、5. C、6. A、7. D、8. A、9. B
10. 音色、乙、甲; 11. (1)机械闹钟;(2)相同;(3)响度;(4)羽绒服;(5)差;(6)传播过程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自测自评)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冰箱中氟利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烯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上安装高音喇叭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大了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响度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4.声的利用分两个方面,即用声波来获取信息和用声波来传递能量。下面属于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的是(  )
A.做B超可以诊断身体健康情况
B.渔民通过向鱼群发出声波探测,可以了解鱼群的大小
C.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清洁牙结石
D.用超声波探测铁轨是否有“伤痕”
5.如图所示是微信的登陆界面,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 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可以
6.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震聋 B.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登雪山时大声说话会引起雪崩
7.下列事例中与“超声碎石”原理相似的是(   )
A.利用次声预测地震 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机械
C.汽车尾部安装的倒车雷达 D.动物通过不同的音调来交流
8.下列措施中对降低公路上机动车噪声对周围环境无效的是(  )
A.在公路两边装隔音墙 B.市区道路禁鸣喇叭
C.路面上铺沥青 D.开车时减少按喇叭的次数
9.深夜,非法改装的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市交警部门查获后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下列控制噪声的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
A.阳台的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车间里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中考考场周围禁止鸣笛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鼓手在击鼓时,时而重敲,时而轻敲,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1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通过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来改变钢尺振动频率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12.如图所示的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隆隆的雷声,在太空中也能听到
B.装水多的瓶子,被敲击时,发声响度较大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阻碍噪声的传播
D.发射火箭时,震耳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13.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C.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有一根长20米的钢管,钢管内装满水,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v气=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
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5.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 Hz到 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Hz。
16.超声波指频率 的声音,利用超声波的 性质制成了声呐.
17.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中,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 。发生地震时会伴有 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20Hz。
18.小明在家里学习,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声”)。如图A、B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总体来看图 的音调高。
19.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 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 高.
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用激光测距仪从地球发射激光到达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 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km.(取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相等)
21.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通过手机显示的一些声音的波形图,其中 图是噪声的波形图;
(2)如图戊所示是一种噪声测试仪。此时测试仪上所显示的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该噪声测试仪 (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
(3)琪琪在书房中大声的朗读英语课文,她的朗读声对于在客厅看电视的爸爸来说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过了一会儿,琪琪发现爸爸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电视机的声音还挺大,为了不影响爸爸睡觉,她就将电视机的声音关小了一些,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夜深了,琪琪准备睡觉了,但是楼下一群孩子的玩闹声却通过开着的窗户传进了琪琪的耳朵。为了安稳入睡,琪琪可以选取的措施有 (写一条)。
22.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图甲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选填“A”“B”或“C”)。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5分)
23.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通过丙实验的结论可知,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 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24.在物理活动中,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弦乐器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因素”,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如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L/cm 横截面积s/mm2
A 金属丝 60 0.76
B 金属丝 60 0.89
C 金属丝 80 0.76
D 尼龙丝 6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探究;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探究;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探究;
(4)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实验及相互间的讨论,发现三个猜想都是正确的,说明了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的 、 、 有关;
(5)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本次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2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
(1)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你认为两种方案较好的是 ;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四、计算题(26题7分,27题12分,共19分)
26.中国高铁享誉全球,一列从深圳开往北京的高铁,车身长度120m,途中以时速360km/h通过一座桥,只用了8s。求:
(1)求这座桥的长度是多少?
(2)工作人员站在桥头,能听到在桥头发出的声音遇到桥尾反射回来的回声。若高铁从站在桥头的他身边经过时,大
声鸣笛,求经过多长时间该工作人员会听到对岸桥尾传回鸣笛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取340m/s)
27.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10m时鸣笛,车长不计,声在空气的速度用15℃的值。
(1)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的行驶速度多少?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参考答案
1.C 、2.D 、3.C、4.C、5.C、6.C、7.B、8.C、9.D、10.D、11.A、12.C、13.A、14.A
15.、、、; 16.高于20000赫兹、回声定位; 17.空气、信息、次声
18.噪声、B 、B; 19.响度、音调; 20.3×108 、;
21.(1)丁;(2)响度、不能;(3)属于声源处、闭窗户; 22.B、A;
23.振动、空气、变小、不能、不能;24.(1)A、B;(2)A、C;(3)A、D;(4)长度、横截面积、材料;(5)控制变量法
25.(1)机械闹钟;(2)B;(3)泡沫、衣服、锡箔纸
26.(1)680m;(2)4s
【详解】解:(1)高铁的速度:v=360km/h=100m/s(1分)
高铁全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vt=100m/s×8s=800m(2分)
这座桥的长度:L桥=s-L车=800m-120m=680m(1分)
(2)声音传到桥头对岸的时间:(2分)
听到桥头对岸传回回声的时间:t1′=2t1=2×2s=4s(1分)
答:(1)这座桥的长度为680m;
(2)经过4s该工作人员会听到对岸桥尾传回的回声。
27.(1)1360m;(2)60m;(3)15m/s;(4)650m
【详解】解:(1)由得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音=v声音t=340m/s×4s=1360m(3分)
(2)鸣笛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s=710m,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s声音+s车=2s(2分)
则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2s-s声音=2×710m-1360m=60m(2分)
(3)汽车的行驶速度:(3分)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s′=s-s车=710m-60m=650m(2分)
答:(1)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360m;
(2)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60m;
(3)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5m/s;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650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