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酵母菌的纯培养——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培养反应类实验专练1.做“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温度自然下降后才能打开排气阀B.倒平板时,拔出锥形瓶棉塞后,应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C.倒平板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杂菌污染D.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蘸取菌液2.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捣烂后的滤液中含有酵母菌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B.接种环灭菌时,顶端的环和环后的部分柄均需通过火焰灼烧C.平板划线时,接种环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轻轻地连续划线D.完成平板划线后,应将平板立刻倒置培养以免污染培养基3.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接种环灼烧后,立即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B.已灭菌的接种环、涂布器,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再灭菌C.完成平板划线后不需要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即可D.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4.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腺固体培养基并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培养基配制好并调节pH后用湿热灭菌法灭菌B.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倒平板及接种操作C.将一个未接种的平板作为对照一起放至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直接丢弃掉5.酵母菌的培养与分离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用于制备斜面培养基后剩余的部分可用于制备液体培养基B.使用医用的脱脂棉制作棉塞可以很好地防止杂菌污染C.给液体培养基接种、用划线法给平板和斜面培养基接种都要用到接种环D.该培养基也可以用来培养和分离大肠杆菌6.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进行酵母菌纯培养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完成平板划线后立即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培养B.接种后的平板一般做三组目的是平行重复原则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7.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纯净的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C.在培养微生物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D.菌种可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后放在4℃冰箱中永久保藏8.灭菌和无菌操作是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基础,在接种、培养、分离酵母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浸泡在75%酒精中的涂布器直接涂布B.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9.某种酵母菌可以分解淀粉,常用碘液鉴别该种酵母菌。如表是该种酵母菌的鉴别培养基配方,将表中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蛋白胨 酵母浸膏 NaCl 琼脂 土豆汁10g 5g 10g 15g 100mL注:土豆汁中含有淀粉。A.根据物理性质来分,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B.该种酵母菌能利用淀粉作为碳源,不能利用其他有机物作为碳源C.用该培养基先培养微生物再染色,碘液可以不灭菌直接加入D.若用该培养基探究酵母菌适宜生存的pH范围,至少应配制三种pH的培养基10.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对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C.同一稀释度在平板上接种的重复组,形成的菌落数差异很大D.采用活菌计数法得到的值可能偏小,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得到的值较为准确11.通常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为达到筛选目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重复几次后,可用斜面培养基保存得到的菌种,基本操作是挑选____________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按规定的____________培养,待充分生长后放入____________冰箱中保藏。(2)在实验室进行酵母菌培养时,为检验使用的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经培养后其中一个平板上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从接种后酵母菌生长情况推测该同学接种时错误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乙醇作为可再生资源中比较理想的液态燃料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然界中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成分之一是半纤维素。半纤维素容易被酸或者酶水解,其水解产物中的85%~90%为木糖。因此利用木糖发酵生产乙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酵母菌是传统的乙醇生产菌种,因其缺乏转化木糖的酶系而不能很好地利用木糖。自然界中某些酿酒酵母能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这种酵母菌并对其产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基本流程为取土样→制备土壤悬液→扩大培养→选择培养→菌种分离→酶活性鉴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扩大培养又称富集培养,可增加__________________,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2)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研究小组将扩大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适当稀释后接种于______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若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目的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该研究小组选取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实验。其中,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会影响菌株产酶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摇床转速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菌株产酶。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时,到灭菌时间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拧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A正确;在倒平板时,拔出锥形瓶棉塞后,应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防止瓶口杂菌污染培养基,B正确;倒平板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杂菌污染,C正确;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蘸取菌液,以免接种环的温度太高,杀死菌种,D错误。2.答案:D解析:A、马铃薯捣烂后的滤液中含有酵母菌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A正确;B.接种环灭菌时,顶端的环和环后的部分柄均需通过火焰灼烧,防止杂菌的污染,B正确;C.平板划线时,接种环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轻轻地连续划线,用力划得话会是培养基表面破损,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C正确;D.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再将平板倒置培养,D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A、将接种环灼烧后,要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A错误;B.已灭菌的接种环、涂布器,在操作过程中实施接种前均需要再灭菌,B错误;C.完成平板划线后需要将平板倒置,再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C错误;D.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培养基配制好后需调pH,然后用湿热灭菌法灭菌,A正确;培养基灭菌后,待冷却到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B正确;将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和接种的培养基一起培养,可以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C正确;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彻底灭菌后才能丢弃,防止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错误。5.答案:C解析:A、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不能用于制备液体培养基,A错误;B.脱脂棉易吸水,容易引起杂菌污染,B错误;C.给液体培养基接种、用划线法给平板和斜面培养基接种都要用到接种环,C正确;D.该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和分离大肠杆菌,培养大肠杆菌用LB培养基,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A、完成平板划线后,不能直接倒置培养,而是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再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相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这样可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检验实验的合理性,A错误;B.接种后的平板一般做三组目的是平行重复原则,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更具有说服力,B正确;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杀死培养基上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C正确;D.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彻底将手洗干净、消毒,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D正确。故选A。7.答案:D解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A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所以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B正确;在培养微生物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菌种可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后放在4℃冰箱中临时保藏,而非永久保藏,D错误。8.答案:B解析:将浸泡在75%酒精中的涂布器拿出后还需要经过灼烧灭菌及冷却才能涂布,A错误;接种环经酒精灯火焰灭菌之后还需要冷却才能挑取菌落,C错误;倒平板时,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然后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10~20mL)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皿盖,D错误。9.答案:B解析: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则从物理性质来分,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A正确;由题意可知,该种酵母菌能利用淀粉作为碳源,而培养基中含有酵母浸膏、蛋白胨,故无法判断其不能利用其他有机物作为碳源,B错误;先培养微生物再染色,碘液可以不用进行灭菌处理,这是因为此时杂菌来不及生长繁殖,对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没有影响,C正确;探究酵母菌适宜生存的pH范围,至少需要设置三种不同pH的培养基,D正确。10.答案:C解析:A、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的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所以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B正确;C.同一稀释度在平板上接种的重复组,形成的菌落数差异不大,C错误;D.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能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个或更多个细胞,因此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往往偏小,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得到的值较为准确,D正确。故选C。11.答案:(1)淀粉;典型菌落;温度和时间;4℃(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3)涂布不均匀解析:(1)为筛选得到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固体培养基应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用斜面培养基保存菌种的方法见答案。(2)在实验室进行酵母菌培养时,为检验使用的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3)由图乙可知,该同学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其错误的操作可能是涂布不均匀,造成平板上的菌落未均匀分布。12.答案:(1)目的菌株数量(2)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散,以得到由单个微生物增殖而形成的单个菌落;以木糖为唯一碳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环灼烧灭菌后未冷却即进行划线操作(或未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划线)(3)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会影响酶活性;溶氧量、菌种对营养物质的获取解析:(1)通过扩大培养可以增加目的菌株的数量,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2)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目的是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散,以得到由单个微生物增殖而形成的单个菌落。若要从土壤中分离能利用木糖进行酒精发酵的酵母菌,则需要将扩大培养的混合菌液适当稀释后接种到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原因可能是接种环灼烧灭菌后未冷却即进行划线操作或未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划线。(3)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会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菌株产酶。摇床的作用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使菌种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因此,摇床转速会影响溶氧量、菌种对营养物质的获取,进而影响菌株产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