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探究类实验专练1.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的问题为选定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B.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可以用浸泡法或沾蘸法C.在正式实验前应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D.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只能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2.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水培法来探究不同浓度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正式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4-D浓度/(g L) 0 2.55×10-6 2.55×10-5 2.55×10-4 2.55×10-3 2.55×10-2平均生根数/条 18 24 38 29 27 15A.浓度为2.55×10—2g·L-1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B.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2.55×10—5g·L-1左右C.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探索适宜的浓度范围D.用水培法处理插条可用购买的含植物激素的营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3.某兴趣小组进行“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 所用生长素类调节剂为2,4 - D,并进行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过程中预实验的浓度梯度小,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大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插条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C.预实验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D.实验中要注意找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上下端,防止颠倒4.研究小组在利用NAA进行“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分别采用沾蘸法和浸泡法处理两组插条,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两曲线可知,该实验是在预实验确定的有效浓度范围基础上进行的B.由两曲线可推测,用浸泡法处理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要比沾蘸法的低C.由浸泡法曲线可知,当浓度高于0.5g/L时,NAA会表现出抑制作用D.沾蘸法因沾蘸时间短,只需处理插条基部,而浸泡法需处理整个插条5.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探究过程中进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的正式实验可以不设置空白对照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选取多个插条进行实验C.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并且最好是在空气湿度较大和遮阴的环境下进行处理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C.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D.将浓度Z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浓度Y溶液7.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都相同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8.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包括促进插枝生根等。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不同。2,4-D全称为2,4-二氯苯氧乙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和实验中被广泛使用。某学生进行了“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D是植物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类植物激素B.浓度为50ppm的2,4-D对插枝细胞毫无作用C.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可能小于20 ppmD.选择实验用的插枝,不需考虑侧芽的数量9.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2,4-D则扦插枝条不生根B.若将2,4-D溶液处理枝条形态学上端也能得到相同结果C.分析结果可知B组2,4-D浓度高于A组和C组D.设置更多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达到本实验目的10.科研工作者为研究不同生根剂对紫叶紫薇扦插的影响,研究了两种生根剂在不同浓度下处理不同时间对扦插枝条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浓度的生根剂作用时间越长生根效果越明显B.两种生根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C.ABT组随溶液浓度升高,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促进作用增强D.NAA组随溶液浓度升高,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抑制作用增强11.2,4-D是生长素类似物,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结果如表:组别 甲 乙 丙 丁2,4-D浓度(mol·L-1) 0 a b c根的总长度(cm) 2.0 2.9 3.5 1.6请回答:(1)生长素是在细胞内________以为原料合成的。对抗生长素的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2)在该活动中,甲组起________作用,自变量是________。比较甲、乙两组的结果,可知a浓度的2,4-D对生根起________作用。由甲、丙、丁三组的结果可知:b________c(填“〉”“=”或“〈”)。(3)综上所述,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4)现代耕作制度中的________法,就是用除草剂处理表土,来抑制杂草的滋生,免去耕作程序;同时可以使作物收获后的残茬留在土壤表层,这样可以维护地力,防止水、肥流失。1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I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并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实验。下图为某花卉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请分析回答:(1)生长素在芽、幼叶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通常选择_____枝条作为该实验的材料。(2)四组实验中,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的IAA浓度为_____,浓度为500mg/L的IAA对生根具有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说明该实验小组未进行_____。(3)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IAA浸泡时最好在具有一定湿度、遮阴的室内进行,原因为_____。已知IAA促进幼根生长的机理是促进细胞伸长,具有与其相似机理的另一种植物激素为_____。(4)秋季,植株叶片会发黄脱落,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探究的问题为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A正确;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可以用浸泡法(适用溶液的浓度较低)或沾蘸法(适用溶液的浓度较高),B正确;在正式实验前应先做一个预实验,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避免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C正确;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因此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可以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或枝条生根的平均长度,D错误。2.答案:D解析:据题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2.55×10—2g·L-1的2,4-D溶液平均生根数〈对照组,故浓度为2.55×10—2g·L-1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A正确;据题表数据可知,浓度为2.55×10—5g·L-1左右时平均生根数最多,故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2.55×10—5g·L-1左右,B正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C正确;水培法可以在培养液中滴加2,4-D溶液配成预设的浓度,培养液可以用购买的不含植物激素的营养液按一定3.答案:A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插条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在预实验时2,4-D的浓度梯度较大,正式实验时2,4-D的浓度梯度小,A错误,B正确;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同时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C正确;实验中要注意找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上下端,防止颠倒,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D正确。4.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浸泡法的数据出现了峰值,而沾蘸法的数据却并未出现峰值,无法判断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因此该实验应为预实验,A错误;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沾蘸法处理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比浸泡法的高,B正确;由浸泡法的实验结果可知,NAA的浓度高于0.5g/L时,促进作用降低,但不会马上表现出抑制作用,C错误;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的都是插条的基部,D错误。5.答案:D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预实验时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梯度较大,需要以蒸馏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来确定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由于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都可促进生根,因此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置对照组,A正确;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每组需要取多个插条进行实验,B正确;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大的地方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水分蒸发而导致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增大,C正确;由于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D错误。6.答案:D解析:据题图1、2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根长度,A正确;浓度为X、Y时,生根数与根长度都大于对照组,浓度为Z时,生根数与根长度都低于对照组,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B正确;由于生长素类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作用,故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7.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设置对照实验时,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A错误;若本实验是预实验,则应该设置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空白对照组,B错误;吲哚乙酸促进生长有一个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两侧各有一个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数的吲哚酸浓度, C错误;由图示可知,吲哚乙酸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根、过高浓度抑制生根的特点,即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8.答案:C解析: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浓度为50ppm的2,4-D对插枝生根表现的作用与清水组相同,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但并非毫无作用,B错误;根据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可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可能小于20ppm,也可能大于20ppm,C正确;选择实验用的插枝,应保证枝条上侧芽的数量相同,或均不带侧芽,D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A.据图可知,对照组没用2,4-D处理,但扦插枝条也生根,只是生根数量较少,A错误;B.2,4-D的作用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等要先促进根部细胞分裂、长出不定根来增加成活率,因此需要处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B错误;C.据图可知,与A和C组相比,B组根的长度最长,促进作用最强,但根据2,4-D作用特点,B组2,4-D浓度不一定最高,C错误;D.本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2,4-D,设置更多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达到本实验目的,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据题图可知,同一浓度的NAA生根剂作用时间越长,生根效果越不明显,A错误;据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生根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率均是促进作用,没有表现出抑制,故不具有两重性, B错误;由题图可知,实验浓度范围内,ABT组随溶液浓度升高,生根率也增大,说明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促进作用增强,C正确;在规定范围内,NAA组随着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促进生根率的作用逐渐减弱,但生根率均高于对照组,故NAA对扦插枝条生根率没有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C。11.答案:(1)色氨酸;乙烯(2)对照;2,4-D浓度;促进;〈(3)抑制(4)免耕解析: (1)生长素是在细胞内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了乙烯合成,而乙烯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从而抑制了细胞纵向伸长,故对抗生长素的作用的激素是乙烯。(2)在该活动中,甲组2,4-D溶液浓度为0,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比较甲、乙两组的结果,可知a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起促进作用,丁组的2,4-D浓度对植物生根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结合甲、丙、丁三组的结果可知:b(3)综上所述,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4)现代耕作制度中的免耕法,就是用除草剂处理表土,抑制杂草的滋生,免去耕作程序;同时可以使作物收获后的残茬留在土壤表层,这样可以维护地力,防止水、肥流失。12.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生长旺盛的一年生(2)300mg/L;促进;预实验(3)可以避免干燥、炎热的环境改变IAA溶液的浓度;赤霉素(4)脱落酸促进叶的衰老和脱落解析:(1)本题结合柱形图数据,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通常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该实验的材料。(2)题图显示:各实验组扦插枝条的平均生根数与平均根长均大于对照组,而且IAA浓度为300mg/L时扦插枝条的平均生根数最多,且平均根长较长,据此可推知,四组实验中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的IAA浓度为300mg/L。浓度为500mg/L的IAA对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说明该实验小组可能未进行预实验。(3)干燥、炎热环境能够改变IAA溶液的浓度,从而导致实验误差的出现。因此,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IAA浸泡时最好在具有一定湿度、遮阴的室内进行。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4)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为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作用为抑制生长,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