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导入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认识过程
地球的形状
1、天圆地方(直观判断)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
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2、太阳和月亮(推测)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认识过程
地球的形状
一、认识过程
3、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
1519年一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认识过程
地球的形状
现在人们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
活动
认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描述,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
1.用你生话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 比较项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相当于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
(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 小时的距离
(客机飞行速度约800千米/时)
7.28×1010
50
我的表而积约61万亿平方千米,约是地球表而积的 倍。
2.用太阳和月球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我的周长约1万千米,地球最大周长约是我周长的 倍。
11961
4
活动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一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北极
南极
赤道
经线
地轴
假想轴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
两级: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纬线
地球仪上的点、线
东经
(E)
西经
(W)
(1)定义: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2)经度的确定: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3)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4)特点:
①自成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和经度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经度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5)分布规律
(6)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7)特殊经线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线和经度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为什么东西半球图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思与学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建有本初子午线的标志,该标志以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线代表本初子午线。前去参观的人们往往会脚跨这条铜线,拍下“一只脚在东半球,另一只脚在西半球”的照片。
为什么他们会“一人跨东西两个半球”?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东西半球图是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如果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就会把欧洲、非洲大陆划分在两个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大陆少,以此划分的东西半球图能呈现更多完整的大陆。
纬线和纬度
北纬
(N)
南纬
(S)
(1)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2)分布规律:
规定地球中间的赤道为0°纬线,从赤道向南、北方向逐渐增加到9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南、北极点分别为90°S和90°N。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书写方法:北纬30°(或30°N)
南纬65°(或65°S)
纬线和纬度
北纬
(N)
南纬
(S)
(3)特点:
①除南、北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平行;
②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不同纬线长度不相等,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③除南、北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形状都是圆;
④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北纬
(N)
南纬
(S)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殊纬线
(1)赤道(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2)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3)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4)23.5°纬线——南北回归线。
(5)66.5°纬线——南北极圈;
(6)90°纬线——两极。
低、中、高纬度划分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规定,全球0°一30°为低纬度地区,30°一60°为中纬度地区,60°一90°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南、北半球划分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 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长;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小结
经线和纬线
经度 纬度
度数起止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 赤道( 0°纬线 )
度数 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代号 东经(E) 西经(W) 南纬(S)
北纬(N)
半球 划分 西经20°W、东经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
南、北两个半球
小结
经度和纬度
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我们可以用经纬度坐标来表示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
利用经纬网定位
2、经纬网的作用
(1)根据经度和纬度的交点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2)根据地理事物的不同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3)经纬网的应用领域:军事、航海、航空、交通、气象观测等。
利用经纬网定位
课堂练习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图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③④①②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2.人类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8万千米
C
B
课堂练习
读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D点和E经纬度:D E 。
(2)A点在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B点在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C点位于低、中、高纬度中的 纬度。
(3)与A在同一条纬线上的点是 ,与A在同一条经线上的点 。
(4)A在B的 方向。
(20°E,20°S)
(0°,0°)



B
C
正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