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七律.长征 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六上5七律.长征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会写“律、崖、渡、索”4 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好!请大家坐端正,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这一主题展开。今年是毛主席 130 周年诞辰,为了缅怀伟人,我们打算在班级开展诗歌诵读会,主题是“诵读诗词,聆听历史的声音”。我们要选出最佳诵读能手哦!现在,先来看看我们的诵读能手评价标准。(展示诵读能手评价表)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诵读能手评价表,声音响亮: ;字音准确: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脱稿朗诵: 。
二、初读诗歌,感受节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一起来读读诗题。
生:七律·长征。
师:关于长征,谁能来介绍介绍呢?
生:长征是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途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师:你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很不错。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长征路程很长,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渡江河,非常艰苦。
师:你的补充让我们对长征的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歌是毛主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现在,我们先来把诗读正确。谁能来试试?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读得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非常棒!再看看这首诗的题目,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呢?
生:题目里有个间隔号。
师:非常好!在这个题目里,“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诗题。七言律诗一般分四联,第一句叫首联,猜猜第四句叫什么呢?
生:尾联。
师:对,中间的两句分别叫颔联和颈联。下面,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读出节奏。)
师:老师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划分节奏后再读,读出节奏。
(学生划分节奏后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有节奏感,声音也很洪亮,字音准确,可以得到三颗星。还有谁想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你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读得很流畅。如果能再读出一些气势,就更棒了。还有同学想挑战一下吗?
(又有几位学生朗读,教师分别进行评价。)
师:现在,请同桌互读,互相给前三项评星。
(学生同桌互读,评星。)
师:节奏读好了,要怎么读出诗歌的起伏变化、音韵延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描绘的世界里去看看。
三、深入理解,体会艰难
(一)共同学习首联
师:现在,我们先来共同学习首联。课文中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生:我读懂了“只等闲”,意思是看作平常的事。
师:非常好!你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五岭”指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生:“五岭”指五座山岭,从注释里知道的。
师:没错,我们可以结合注释来理解词语。这些词语中有几个地名,是哪些?
生:有“五岭”“乌蒙”“岷山”。
师:对,这也是课文中几个主要的事件。如果让大家用诗中的一个字形容长征的历程会用哪个字?如果用其中一句诗来表达,是哪一句?
生:我觉得用“难”字形容长征历程,“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句诗可以表达。
师:除了难,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还读出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从“不怕”“只等闲”可以看出来。
师:“只等闲”让你知道了什么?
生:“只等闲”让我知道了红军把长征途中的困难不放在眼里。
师:你的理解很深刻。红军把困难不放在眼里,这种精神非常可贵。请你带着这种坚定的信念读一读这句话。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读得非常好!语气沉稳而笃定,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的坚定信念。这句话就在诗歌的第一句,是整首诗歌的中心句,总写了红军面对长征不畏艰难的信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读懂课文呢?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革命题材课文时,就教过我们可以结合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查阅资料)
(二)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余下部分
师: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借助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阅读其余诗句,看看红军历经了哪些艰难险阻,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汇报合作情况。说说你们小组读懂了哪一句。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话。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五岭”就是五座山岭,横跨于四省之间,红军就是沿着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前行的。我们还画了五座山脉连着的样子。(展示画图)课文里用“逶迤”这个词来表达山脉连绵不绝的意思。
师:你们小组的学习方法很灵活,通过画图来理解词语,非常直观。那这种连绵不绝的意思,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生:一座连着一座,那么长,我觉得音可以延长些。
师: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大家试试看,把“逶迤”这个词读得绵长一些,读出山脉连绵起伏的感觉。
(学生朗读。)
师:非常好!连绵起伏的山在红军看来怎么样?
生:红军不惧怕。
师:小红军,像你这样的态度叫乐观,请你带上乐观的态度来读一读。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
师:如果说上半句的朗读重点是逶迤、腾细浪,那你觉得下半句要重点读好哪些词语?
生:可以抓住“磅礴、走泥丸”这两个词语来读,“磅礴”体现山势险峻,要读得大声一点儿,“走泥丸”能体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要读出红军的英雄气概。
师:你来读读看。
生: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磅礴”这里注意语调上扬,再试一下。
生: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很好,大家像他这样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上下两个半句如果连起来读,你觉得要怎么读比较好?
生:我觉得上半句要强调“逶迤”,要读得绵长,体现五岭的连绵不断;下半句要强调“磅礴”,要读出气势,体现乌蒙山险峻。
师:你发现了上半句和下半句的不同,来,你读读看。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你觉得它们有没有相同点?
生:都体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说得好,这就叫缩小夸张,这种缩小,体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请你把红军对困难的藐视读出来。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学生齐读。)
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生:我们读懂了这里有两个地点,分别是金沙江和大渡桥,而且这里藏着一对反义词。
师:非常棒!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来补充一下,这里面藏着两个故事。(出示故事一:巧渡金沙江。1935 年在金沙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敌人想把红军消灭在这里,但毛主席巧用调虎离山之计,把敌人引到深山里转圈,红军趁机过江,等敌人发现时,红军早已无影无踪,敌人只捡到几只旧草鞋。)谁来评价一下这场战斗?
生:这场战斗毛主席指挥得非常巧妙,红军战士们也很机智勇敢。
师:你的评价很准确。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心情如何?
生:我会很开心,很自豪。
师:毛主席用哪个词语表达了这种心情?
生:暖。
师:把你的喜悦读出来。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出示故事二:飞夺泸定桥。出示影视资料回顾战争场面。)看了这段影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场战斗很激烈,很残酷,红军战士们非常勇敢。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这场战斗确实非常激烈,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让我们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两场战争一个喜悦,一个悲痛;一个暖,一个寒。金沙江和大渡河体现红军对“万水”的征服。再读,读出背后的温度。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同桌互相读,并结合评价表评星。
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里藏着的地名是岷山,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这里讲的是红军翻过雪山的故事,因为胜利就在前方,所以他们心中非常喜悦,从“喜”和“尽开颜”这两处都可以看出来。
师:为什么这里要说“更喜”呢?
生:因为胜利就在前方,长征就要结束了。
师:在这场漫长的斗争中,是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生(齐答):红军。
师:多么来之不易的胜利啊!请把这种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来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了解路线,感悟精神
师:1935 年 10 月,当红军翻过雪山时,长征的胜利就在眼前。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长征的一个个进程。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事件,毛主席这首诗为什么只写这几个事件呢?
生:因为这几个事件具有代表性,体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
师:非常好!这几个事件确实具有代表性,通过点面结合的写法,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红军在长征途中害怕了吗?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
生:他们不害怕。从“红军不怕远征难”“只等闲”“更喜”等地方可以感受到。
师:你的分析很到位。正是因为有了不怕难的信念,才会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呼应。这是一份坚定,这是一份信念,这就是长征精神。
五、背诵诗歌,读出气势
师:接下来我们齐读诗歌。(填空式,老师出示诗歌内容,其中一些词语或句子被挖空,同学们根据记忆和理解进行填空背诵。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同学们依次填空,声音响亮,充满自信。)
师:大家背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通过插图式来背诵。(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插图,每一幅插图对应一句诗。比如展示五岭山脉连绵起伏的插图,同学们就背诵“五岭逶迤腾细浪”;展示乌蒙山险峻的插图,同学们背诵“乌蒙磅礴走泥丸”等。同学们看着插图,回忆诗歌内容,背诵得更加生动形象。)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诵读诗歌。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表现形式可以通过配乐、手势以及队列变化来体现;编排形式可以领诵+齐诵、齐诵、独诵以及其他形式进行。看看现在你们又能得到几颗星。咱们一起来试试,选出今天的诵读小能手。(参照上页评价表)
(学生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师:同学们,铭记悠悠过往,才能开创未来未来,红军奋战的历史不应被遗忘,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首诗,记住这位伟人,记住一段历史,记住长征精神,让它伴你同行,激励你们勇往直前,开启未来新的辉煌。
课堂总结
同学们,80多年过去了,长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世代相传。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5七律 ·长征
过五岭 越乌蒙 渡金沙 抢大渡 翻岷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