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一) 制作水瓶琴【活动器材】七个相同的瓶子(家中的酱油瓶、醋瓶),一根筷子,水等。【动手实践】1.拔掉瓶盖。使用工具割掉瓶子的塑料盖,以方便击打。2.清洗瓶子。将每个瓶子用清水清洗干净备用。3.如图,将7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在每个瓶子中加入适量水,第一个瓶子加到大约5成满,然后逐个增加水量。4.此外,为了固定瓶身,可以在瓶底贴上小团粘土或无痕胶,并压到桌面上固定。这样,水瓶琴就制作完成了。【活动探究】探究(1):敲瓶(瓶内含水)时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①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②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 产生的。 探究(2):敲瓶时,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进行实验: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得出结论: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 探究(3):用嘴贴着瓶口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实验结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响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 【活动评估】1.用可以敲击的水瓶琴来探究音调与水量多少的关系。敲击水瓶琴,发出了“do”“re”“mi”“fa”“so”的声音来,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2.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水瓶琴,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两种方式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一个声音特性明显不同,它是 。 【实践应用】往瓶里灌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类似于对瓶子 (选填“敲击”或“吹气”),水位越高,灌水时发出声音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实践活动(二) 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可能会打扰家人和邻居。打算将家中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在方案实施前,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一个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来高效、经济地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并测试它的隔音性能。【活动器材】鞋盒、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闹钟等。【动手实践】1.用鞋盒充当“房间”。将闹钟放入其中作为声源。2.在鞋盒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A方案 B方案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 m 10 m 6 m【活动评估】1.分析表格,待测材料中用来制作隔音房间模型最好的材料为 。 2.方案B中,将不容易比较的响度变化改为比较距离的变化,这里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选填“替代法”“比较法”或“转换法”)。 3.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音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4.在该活动中,“隔音”是采用了 (填字母)的方法减弱噪声。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实践应用】1.家庭中有噪声吗 请你举出来源于室内的生活噪声。(请写出两例)①②2.丽丽家有一台电冰箱,当压缩机进行工作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声音。到了晚上,这个声音会更加明显。冰箱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对丽丽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如何能尽可能地减小这种危害 说出你的方法。 。 3.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环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请你根据丽丽的发现,提出一个有效治理城市噪声的方案,并且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来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实践活动(三) 制作温度计【活动器材】透明小玻璃瓶、吸管、橡皮塞、橡皮泥、红墨水、记号笔等。【动手实践】1.在玻璃瓶中装满红墨水。2.在瓶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密封瓶口。3.将自制简易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足够长时间,用记号笔标出液面的位置为0 ℃,放入沸水中足够长时间,标出液面的位置为100 ℃,将0 ℃~100 ℃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 ℃;依次标出刻度。4.将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活动评估】原理分析:将自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到水柱会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到水柱会 ,说明该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工作的。 【实践应用】1.制作过程中,使用红墨水的目的是: 。 2.(多选)为了使该温度计液柱升降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增大玻璃瓶体积 B.减小玻璃瓶体积C.换更细的吸管 D.换更粗的吸管实践活动(四) 制作潜望镜【活动器材】长方形硬纸板(或牙膏盒)、两块一样的平面镜、剪刀、双面胶。【动手实践】1.取一个长方形硬纸板制作成镜筒,在左右两侧相反的面上各剪一个小长方形;2.两块平面镜用双面胶分别安装在镜筒的上下两端,两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平面镜的镜面均朝向缺口,如图所示。【活动评估】原理分析:1.光线经平面镜会发生 现象; 2.潜望镜有 块平面镜,故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会发生 次反射,成两次像; 3.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第一块平面镜时,成的是 的像,经第二块平面镜时,再次成 的像。因此通过潜望镜最终看到物体 (以上三空均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 【实践应用】1.在制作潜望镜时,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制作潜望镜可以直接动手操作,不需要设计B.制作时为了防止平面镜边缘弄伤手指,可以用纸包裹C.制作好潜望镜的成品后,要进行测试,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D.制作好的潜望镜不具有夜视作用2.下列生活现象和潜望镜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A.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B.排队时妍妍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直了C.白天上课时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D.“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3.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的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 )A.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镜子可以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光经过镜面反射后可以沿曲线传播D.潜望镜可以改变人眼发出的光线,使人看到更多地方4.在潜望镜内安装镜片时,影响光的反射方向的是( )A.镜子的形状B.镜子的面积大小C.镜筒的粗细D.镜子的安装角度5.(多选)关于潜望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三片平面镜B.制作潜望镜的镜面要相对平行放置C.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水上的情况D.潜望镜工作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6.小刚用自制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原因可能是 。 7.如图是一个可以从海面下伸出海面观察海面上活动的潜望镜,请完成该潜望镜的光路图。实践活动(五) 制作简易投影仪【活动器材】两个纸盒(一大一小)、放大镜、剪刀、胶带、装橡皮泥的塑料瓶、手机等。【动手实践】1.将装橡皮泥的塑料瓶拦腰剪成两半,将放大镜的塑料手柄剪掉,将剩下的放大镜放在塑料瓶中包好。2.在较大的纸盒上挖一个大小合适的洞,将包有放大镜镜头的塑料瓶安装上去。3.用较小的纸盒制作手机支架,把手机放在支架上,盒盖可以用作调焦托板,并用胶带将托架固定在托板上。4.将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对着墙壁,通过调节手机、放大镜镜头和墙壁之间的距离,手机屏幕就能清晰地投影在墙壁上,观察其成像特点。【活动评估】1.投影仪的镜头是 镜,其成像原理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 像;当凸透镜成 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据此可知像的大小变化。 2.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像更清楚,该投影仪镜头要朝向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放映。 3.手机屏幕到放大镜镜头的距离应在透镜的 的位置,墙壁上才会呈现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像。 4.实践过程中,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墙壁上的像,是因为墙壁上的光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实践应用】1.当手机里播放视频时,调整距离墙壁的位置,使墙壁得到清晰的像,墙壁上的像相对于手机里的视频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2.小明在利用自制的简易投影仪投影时,发现墙壁上的画面较暗,为了使墙壁上的画面看起来更明亮,可采取的措施是 。 3.小明发现,当手机向下移动时,墙壁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小明想要在墙壁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手机应该向透镜 一些,同时简易投影仪位置应该向 墙壁的方向移动。(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5.如图是小榕在实践活动中用带抽屉的纸盒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将手机放入抽屉中,通过推拉抽屉,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B.选择的凸透镜焦距越小,墙上的像也一定越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D.若要在墙上正常阅读手机内容,手机应如图所示正立放置实践活动(六) 制作“鸡尾酒”【活动器材】 几种不同颜色的酒(提示:酒精度数越高,密度越小)、透明玻璃杯、长颈漏斗等。【动手实践】1.先将酒精度数最高的酒倒入透明玻璃杯中,约占杯中容积的几分之一(有几种酒就倒入几分之一)。2.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杯底。3.再将酒精度数次高的酒慢慢倒入漏斗中,倒入的酒的量仍占透明玻璃杯容积的几分之一。4.按照酒精度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慢慢将几种颜色的酒都倒入杯中,就制成了漂亮的鸡尾酒。5.用上面的方法,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酒和饮料制作不同口味的鸡尾酒。【活动评估】原理分析:由于密度 的酒轻,就会浮在密度 的酒上面。它们之间绝不会相混,倒入后体积仍占透明玻璃杯容积的几分之一。(均选填“大”或“小”) 【实践应用】1.若小明爸爸用吸管将最下面的酒喝掉,那么所制鸡尾酒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联想到,在喝汤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汤的上面总是漂着一层油花,于是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 3.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 请列举一例。。 - 2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一) 制作水瓶琴【活动器材】七个相同的瓶子(家中的酱油瓶、醋瓶),一根筷子,水等。【动手实践】1.拔掉瓶盖。使用工具割掉瓶子的塑料盖,以方便击打。2.清洗瓶子。将每个瓶子用清水清洗干净备用。3.如图,将7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在每个瓶子中加入适量水,第一个瓶子加到大约5成满,然后逐个增加水量。4.此外,为了固定瓶身,可以在瓶底贴上小团粘土或无痕胶,并压到桌面上固定。这样,水瓶琴就制作完成了。【活动探究】探究(1):敲瓶(瓶内含水)时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①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C 排除。 ②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B 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 瓶子振动 产生的。 探究(2):敲瓶时,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进行实验: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得出结论: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低 。 探究(3):用嘴贴着瓶口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实验结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响声是由 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高 。 【活动评估】1.用可以敲击的水瓶琴来探究音调与水量多少的关系。敲击水瓶琴,发出了“do”“re”“mi”“fa”“so”的声音来,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D)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2.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水瓶琴,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两种方式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一个声音特性明显不同,它是 音色 。 【实践应用】往瓶里灌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类似于对瓶子 吹气 (选填“敲击”或“吹气”),水位越高,灌水时发出声音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 实践活动(二) 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可能会打扰家人和邻居。打算将家中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在方案实施前,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一个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来高效、经济地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并测试它的隔音性能。【活动器材】鞋盒、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闹钟等。【动手实践】1.用鞋盒充当“房间”。将闹钟放入其中作为声源。2.在鞋盒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A方案 B方案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 m 10 m 6 m【活动评估】1.分析表格,待测材料中用来制作隔音房间模型最好的材料为 泡沫塑料 。 2.方案B中,将不容易比较的响度变化改为比较距离的变化,这里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转换法 (选填“替代法”“比较法”或“转换法”)。 3.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音性能越 差 (选填“好”或“差”)。 4.在该活动中,“隔音”是采用了 B (填字母)的方法减弱噪声。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实践应用】1.家庭中有噪声吗 请你举出来源于室内的生活噪声。(请写出两例)① 工作中的电视机 ② 工作中的洗衣机(答案不唯一) 2.丽丽家有一台电冰箱,当压缩机进行工作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声音。到了晚上,这个声音会更加明显。冰箱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对丽丽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如何能尽可能地减小这种危害 说出你的方法。 影响丽丽的休息和睡眠;将房门关上,可减弱噪声的危害 。 3.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环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请你根据丽丽的发现,提出一个有效治理城市噪声的方案,并且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来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答:将临街墙面做得粗糙一些;验证方案:用木板和泡沫塑料做成相同的盒子,将一工作着的小收音机分别放入其中,在距盒子相同远处听声音的大小。实践活动(三) 制作温度计【活动器材】透明小玻璃瓶、吸管、橡皮塞、橡皮泥、红墨水、记号笔等。【动手实践】1.在玻璃瓶中装满红墨水。2.在瓶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密封瓶口。3.将自制简易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足够长时间,用记号笔标出液面的位置为0 ℃,放入沸水中足够长时间,标出液面的位置为100 ℃,将0 ℃~100 ℃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 ℃;依次标出刻度。4.将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活动评估】原理分析:将自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到水柱会 上升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到水柱会 下降 ,说明该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工作的。 【实践应用】1.制作过程中,使用红墨水的目的是: 便于观察 。 2.(多选)为了使该温度计液柱升降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C)A.增大玻璃瓶体积 B.减小玻璃瓶体积C.换更细的吸管 D.换更粗的吸管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实践活动(四) 制作潜望镜【活动器材】长方形硬纸板(或牙膏盒)、两块一样的平面镜、剪刀、双面胶。【动手实践】1.取一个长方形硬纸板制作成镜筒,在左右两侧相反的面上各剪一个小长方形;2.两块平面镜用双面胶分别安装在镜筒的上下两端,两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平面镜的镜面均朝向缺口,如图所示。【活动评估】原理分析:1.光线经平面镜会发生 反射 现象; 2.潜望镜有 两 块平面镜,故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会发生 两 次反射,成两次像; 3.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第一块平面镜时,成的是 正立 的像,经第二块平面镜时,再次成 正立 的像。因此通过潜望镜最终看到物体 正立 (以上三空均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 【实践应用】1.在制作潜望镜时,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A.制作潜望镜可以直接动手操作,不需要设计B.制作时为了防止平面镜边缘弄伤手指,可以用纸包裹C.制作好潜望镜的成品后,要进行测试,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D.制作好的潜望镜不具有夜视作用2.下列生活现象和潜望镜的原理不相同的是(B)A.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B.排队时妍妍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直了C.白天上课时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D.“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3.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的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B)A.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镜子可以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光经过镜面反射后可以沿曲线传播D.潜望镜可以改变人眼发出的光线,使人看到更多地方4.在潜望镜内安装镜片时,影响光的反射方向的是(D)A.镜子的形状B.镜子的面积大小C.镜筒的粗细D.镜子的安装角度5.(多选)关于潜望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制作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三片平面镜B.制作潜望镜的镜面要相对平行放置C.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水上的情况D.潜望镜工作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6.小刚用自制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原因可能是 镜子的安装角度不正确(或镜子的放置位置不正确) 。 7.如图是一个可以从海面下伸出海面观察海面上活动的潜望镜,请完成该潜望镜的光路图。答:实践活动(五) 制作简易投影仪【活动器材】两个纸盒(一大一小)、放大镜、剪刀、胶带、装橡皮泥的塑料瓶、手机等。【动手实践】1.将装橡皮泥的塑料瓶拦腰剪成两半,将放大镜的塑料手柄剪掉,将剩下的放大镜放在塑料瓶中包好。2.在较大的纸盒上挖一个大小合适的洞,将包有放大镜镜头的塑料瓶安装上去。3.用较小的纸盒制作手机支架,把手机放在支架上,盒盖可以用作调焦托板,并用胶带将托架固定在托板上。4.将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对着墙壁,通过调节手机、放大镜镜头和墙壁之间的距离,手机屏幕就能清晰地投影在墙壁上,观察其成像特点。【活动评估】1.投影仪的镜头是 凸透 镜,其成像原理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 倒立、放大的实 像;当凸透镜成 实 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据此可知像的大小变化。 2.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像更清楚,该投影仪镜头要朝向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放映。 3.手机屏幕到放大镜镜头的距离应在透镜的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的位置,墙壁上才会呈现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像。 4.实践过程中,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墙壁上的像,是因为墙壁上的光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实践应用】1.当手机里播放视频时,调整距离墙壁的位置,使墙壁得到清晰的像,墙壁上的像相对于手机里的视频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折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2.小明在利用自制的简易投影仪投影时,发现墙壁上的画面较暗,为了使墙壁上的画面看起来更明亮,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大手机屏幕的亮度 。 3.小明发现,当手机向下移动时,墙壁上的像将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4.小明想要在墙壁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手机应该向透镜 靠近 一些,同时简易投影仪位置应该向 远离 墙壁的方向移动。(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5.如图是小榕在实践活动中用带抽屉的纸盒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将手机放入抽屉中,通过推拉抽屉,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B.选择的凸透镜焦距越小,墙上的像也一定越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D.若要在墙上正常阅读手机内容,手机应如图所示正立放置实践活动(六) 制作“鸡尾酒”【活动器材】 几种不同颜色的酒(提示:酒精度数越高,密度越小)、透明玻璃杯、长颈漏斗等。【动手实践】1.先将酒精度数最高的酒倒入透明玻璃杯中,约占杯中容积的几分之一(有几种酒就倒入几分之一)。2.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杯底。3.再将酒精度数次高的酒慢慢倒入漏斗中,倒入的酒的量仍占透明玻璃杯容积的几分之一。4.按照酒精度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慢慢将几种颜色的酒都倒入杯中,就制成了漂亮的鸡尾酒。5.用上面的方法,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酒和饮料制作不同口味的鸡尾酒。【活动评估】原理分析:由于密度 小 的酒轻,就会浮在密度 大 的酒上面。它们之间绝不会相混,倒入后体积仍占透明玻璃杯容积的几分之一。(均选填“大”或“小”) 【实践应用】1.若小明爸爸用吸管将最下面的酒喝掉,那么所制鸡尾酒的密度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联想到,在喝汤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汤的上面总是漂着一层油花,于是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 3.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 请列举一例。 用盐水来选种(合理即可) 。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实践活动 答案版.docx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实践活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