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家庭贡献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贡献的多种方式,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做出积极贡献。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观,让学生明白家庭是一个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集体,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庭的幸福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为家庭做贡献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行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贡献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掌握为家庭做贡献的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将家庭贡献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为家庭做出积极贡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贡献方案。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备课资料视频 复备课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视频中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家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二)认识家庭贡献 故事分享,引发思考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庭贡献的故事,如《小熊一家的幸福生活》。故事中,小熊一家的每个成员都为家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使得家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学生听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家庭贡献的重要性,引出家庭贡献的话题。 家庭贡献的含义 教师提问:“什么是家庭贡献呢?你认为家庭贡献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贡献的含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家庭贡献是指家庭成员为家庭的幸福和和谐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包括陪伴、关心、支持家人,为家庭事务出主意、做事情等方面。 我的家庭贡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贡献。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讨论的方向,如在家庭生活中,你做了哪些事情让家人感到温暖和幸福?你是如何关心和支持家人的?你为家庭事务出了哪些主意?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贡献大小,都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人间的相互贡献 教师展示一些家人间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图片和案例,如父母照顾孩子、孩子陪伴老人、兄弟姐妹互相帮助等。 学生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家人间相互贡献的事情。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家人间的相互贡献是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珍惜家人的付出,学会感恩和回报。 (三)为家庭出点子 我为我家出点子 教师提问:“作为家中一员,除了与家人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对家庭做贡献外,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对家庭做出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为家庭出点子的方式。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我们可以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作贡献。 教师展示一些学生为家庭出点子的案例,如设计家庭装饰、制定家庭规则、组织家庭活动等。 学生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点子的优点和可行性。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为家庭出点子要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具有创意和可行性。 家庭任务情境 教师创设一些家庭任务情境,如新家装修、老人思念、亲戚往来少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好点子。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组的点子和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我们可以运用创意为家庭事务出主意,并尝试将妙计转化为行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我的妙计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思考,让学生针对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为家庭做贡献的好点子,并写下自己的妙计。 学生完成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妙计和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点子和方案。 (四)家庭责任与坚持 我也有责任 教师出示课本 46 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提问:“假如没有人做家务,朱晓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家庭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的责任,不能仅凭一时兴趣做家务,需要有负责任的精神,坚持负责到底。 教师出示家里没人收拾时候乱糟糟的样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然后提问:“作为同学,请你劝劝朱晓。” 引导学生学会劝说他人承担家庭责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劝说理由和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承担家庭责任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我们要从小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小组讨论:为什么在家庭生活中需要这种 “负责” 精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有了 “负责” 精神,家庭生活才会幸福,每个人才能把自己承担的家务劳动做好。如果缺乏 “负责任” 的精神,家庭生活就会变得很糟糕。 我的 “负责精神” 听故事:养金鱼的故事,思考问题,感受负责任的精神。 教师出示课本 47 页的阅读角,教师读文章,学生听并思考问题:你理解金轩爸爸所说的负责任的精神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有了为家庭负责的精神,就要信守承诺,遵守诺言,把约定好的事情负责到底。 制定 “( )责任单”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金轩制定照料金鱼责任单的方法,为督促自己坚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责任,制定自己的责任单。 学生制定自己的责任单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责任内容和完成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责任单。 教师提醒学生在课后将 “( )责任单” 张贴在家里合适的地方,从而督促自己坚持完成所承担的家庭责任。 出示情景,我来支支招 教师出示课本 48 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插图的内容,说说这两幅图中的同学怎样做才是为家庭负责任的精神?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责任。 再看家庭承诺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中自愿写下的 “家务承诺书”,提问:你坚持完成这些家务了吗?你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负责精神吗?结合自己坚持完成的家务记录表,谈谈自己的负责精神。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家务完成情况和负责精神的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有了为家庭负责的精神,我们就会坚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听《童年小事》,思考问题。 学生读一读课本 49 页的《童年小事》,了解文章的内容,想一想作者具有为家庭负责任的精神吗?他承担了什么家庭责任?从中又收获了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坚持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 说说自己在尽责过程中的收获。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承担的家务事,并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在为家庭尽责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为家庭做出贡献,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收获成长和快乐。 (五)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家庭贡献、为家庭出点子、家庭责任与坚持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家庭贡献和责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你将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的行动方向。 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家人的反应。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主题活动,如制作家庭贡献手抄报、举办家庭责任演讲比赛、开展家庭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建立家庭贡献榜:在班级中建立家庭贡献榜,鼓励学生将自己为家庭做的贡献记录下来,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设立家庭贡献奖章,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家庭贡献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庭贡献和责任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贡献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在行为上也有了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为家庭出点子的环节中,部分学生的点子可能不够实际或缺乏可行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引导学生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点子和方案。同时,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贡献和责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行为表现,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贡献和责任的重要性,积极为家庭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