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读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完成1~2题。1.两个大洲的轮廓和生物说明了( )A.目前,两个大洲海牛、鸵鸟往来频繁B.鸵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C.甲、丙两个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体的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2.甲、丙两个大洲隔乙大洋相望,则乙大洋是( )A.印度洋 B.大西洋C.太平洋 D.北冰洋3.(2023·湖北仙桃中考)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亚欧板块 B.乙属于非洲板块C.珠穆朗玛峰在不断隆升 D.红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能力提升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批喜马拉雅鱼龙化石(注:鱼龙是三叠纪时期的海生爬行动物),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重大发现。读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喜马拉雅鱼龙复原图,完成4~5题。4.在青藏高原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说明( )A.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 B.喜马拉雅鱼龙适合在陆地生活C.人类把化石带到此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5.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填海造陆 B.地球运动C.全球变暖 D.地壳运动2023年12月2日,菲律宾附近海域发生7.6级地震。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6~7题。6.菲律宾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7.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 ②在室外,迅速跑到空旷场地 ③被困时,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④在室内,迅速躲到三角区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思维拓展8.学习海陆的变迁时,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各题。实验名称:板块运动的形式及产生的结果。实验一:如图1所示,用手挤压书本。实验二:如图2所示,利用铝箔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制作模型,模拟板块运动。图1图2(1)实验一,用手按图1所示箭头方向挤压书本,书本发生的变化模拟了板块的 运动。 (2)实验二,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两块海绵分别如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模拟了板块的 运动。 实验结论:(3)实验一模拟的板块运动导致的现象有 ;实验二模拟的板块运动带来的现象有 。(填数码) ①山脉的形成、增高 ②海洋面积变大 ③形成新的裂谷 ④海洋面积变小当地时间2023年5月23日,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大量火山灰、烟雾和岩浆从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出。图3为世界主要活火山分布示意图。图3(4)结合图文材料,用板块构造知识解释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的原因。答案课后知能演练1~2.1.C 2.B 解析:第1题,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凹凸吻合、生物的特征相似,证明了非洲和南美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成为大陆漂移说的有力证据。第2题,图中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两个大洲之间的大洋是大西洋。3.C 解析:读图可知,甲是非洲板块,乙是亚欧板块;红海处于两个板块之间的张裂处,红海的面积在不断扩张;珠穆朗玛峰在不断隆升的主要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地壳不断抬升,海拔不断升高。4~5.4.A 5.D 解析:第4题,鱼龙是一种海洋生物,在青藏高原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第5题,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6~7.6.C 7.D 解析:第6题,根据六大板块分布图可以判断出,菲律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第7题,在高楼,不能乘坐电梯下楼,因为地震可能会造成突然停电或建筑物结构变形,导致人被困在电梯里,陷入更加危险的处境,①错误。8.答案:(1)碰撞 (2)张裂 (3)①④ ②③ (4)该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解析:第(1)题,实验一,用手按图1所示箭头方向挤压书本,书本发生的变化是往交界处隆起,模拟了板块的碰撞运动,板块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第(2)题,实验二,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两块海绵分别如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模拟了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张裂会形成新的海洋或裂谷。第(3)题,实验一模拟的板块碰撞运动带来的现象有山脉的形成、增高,海洋面积变小,①④正确;实验二模拟的板块张裂运动带来的现象有海洋面积变大,形成新的裂谷,②③正确。第(4)题,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由图可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地处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